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大对峙势力第一时间联手平掉。

代善明显是明智的,他自己主动站出来宣示,康亲王府一系决不会参与争位之后。两红旗的地位也是一下子拨高了许多,两拨对峙的多尔衮、豪格等人也是不断的开始登门未见,希望他会支持自己的一方。

但是如今大败后的满清实在是经不起一场相互之间的攻伐,双方都是显得极为克制,双方都是默契的只是文争,而不是剑拔弩张。不过,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代善最后还是决定以稳定为首要的目标,在沉默数日后,也是旗帜鲜明的倒向了实力更加强大的两白旗。

两红旗的这一动作,立即让沸沸扬扬的争位风波划上了句号。而且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多尔衮并没有自己登上帝位,而是将八岁的福临扶上帝位,自己出任大清摄政王,也就是太上皇。

既然在位的不是多尔衮,豪格虽然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低头一步。默认了这个决策,也是同意与多尔衮并列摄政王,只不过,他这个摄政王却是虚的。在代善的支持下,多尔衮完全就是大权独揽,只是客气的给了豪格建议权罢了,至于决断,自然是与之毫无干系。虽然终于登上了数十年来念念不忘的大清最高位置,却是一点也没有他想象中的志得意满。相反,在皇太极横死留下的这副烂摊子,他甚至有一种冲动,将这个位置直接扔给豪格。局势的崩坏程度之快,也是让他几乎没有一夜睡的着觉。这次的危机甚至比皇太极继位时,更加的险恶!皇太极登位之时,虽然也是后金总崩溃前昔,但是那也只是内部矛盾升级而已,后金在战场上依旧是无敌,战无不胜。但是这一次,大败而归,强敌压境,多尔衮怎么看,也看不出大清还有什么希望。

第451章拜祭

在遥远的山西,也是同样悲伤的,但是悲伤中却是带着希望。

此次与建奴一战,不仅是满清损失惨重,几乎不能翻身。镇西军在一系列的大战中也是损失惨重,负出了近三万的士兵和青壮,外加两个领兵大将。而宁武城更是几乎家家都挂白绫,宁武城外一战,青壮的伤亡是最为严重的,他们的战场经验根本无法与正规军相比。靠的完全是热血和森严的军律支撑着。这一仗下来,这些青壮也是损失占了近一小半,宁武城下战死的青壮足有九千!

这次易飞也是差点没活着回来,就算养了近半个月的伤了,易飞还是只能勉强下地行走。与往日生龙活虎的样子大相径庭,而且伤及了肺叶,连说话都显得有些有气无力。以易飞强悍的身体和敏捷的行动这才逃过一劫,若是换了个人,估计这会儿早就成了死人了。

明末清军入关,明军大批大批的投降,最为讽刺的是。原本被东林党人视为乱天下之巨寇的闯军、西军却是誓死不降,而闯军更是有着天下皆降闯不降的美名。当时明军大批大批的倒戈,败退长江以南撑起汉家江山的却是这些被文人们不屑一顾的流贼!

清军大举入陕,李自成不敌败退。张献忠的西军却是挺身而出,集合主力与清军与投降的明军决战。两军打的极为惨烈,而经过明末战火洗历,西军的战力也是与往日天壤之别。双方胶着近月,却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满清方面领军大将豪格甚至还起了退兵的念头,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是让清军直接横扫了西军。那便是张献忠亲自出现在前线鼓舞士气,却是被投降的明军将领认出,在豪格的安排下,鳌拜带着满清方面久经训练而又从未使用过的特别部队,就是铁箭狙杀队出现。刚刚入关的满清大军可谓战力和士气都牌巅峰状态,不仅弓马娴熟,而且配合极为默契。张献忠没有防备之下,直接被一箭贯脑而出。

原本士气高昂已经压的满清不断后退的西军,也是猛然之间全军瓦解,被满清方面轻松的击败。满清随着败退的西军大举入蜀,刚刚被张献忠清洗一遍的四川也是再一次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四川人既不服张献忠,更加不服满清,满清方面几乎是一路屠杀而过。一年之内,四川人口已经不足战前的百分之一!

易飞自然不知道日后的张献忠也会有此命运,否则也不会被满清来了这么一手。但是所幸伤势虽重却还是要不了他的命,而他的狙击枪特种部队,却是直接将皇太极送入轮回。算起来,虽然是换子,但是一方重伤,一方直接战死,也算是占了便宜。

这一次也是警醒了易飞,自己一身肩负山西全局,甚至可以说肩负汉人前途!日后出战决不能再这么靠近于前线,而且如今满清已经遭受重创,也许连张俊卿这一关也熬不过去,就更加没有了打前而站鼓舞士气的意义。

虽然身受重伤,但是易飞却是依旧挣扎着作着力所能及的运动。来自未来的他自然明白,伤势不可能靠躺着就能养好的,活动活动身体,将会更快的加速新陈代谢,更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不过,易飞今天出来,却并不是只为了活动身体。而是要主持一项重大的活动,那便是,将阵亡将士的灵位送入英灵阁。

如今的英灵阁几乎每座城池都会有上一个,而位于镇西卫中那个褒忠祠,更似乎一个最高荣誉的象征。因为普通阵亡将士是没有资格位列其中,只有为国家立下殊荣的英灵才得以入内,受万世香火的拜祭。

褒忠祠自建立以来,入主其中的也只是寥寥的千余人罢了,而这一次,却是不一样。近万人的同时入驻也是开了褒忠祠开始以来的历史记录,近万人以血肉之躯硬抗疯马阵,不仅仅为袍泽带来了生之路,更是向外族彰显了大汉的气节,这也是自汉而来,汉人第一次再次表现出来这般的顽强!

英灵阁,位于宁武原巡抚衙门,对于这个衙门,易飞的感觉是与其留着这些酒囊饭袋将之变得蝇苟之地,还不如将之拿来为供养烈士!而镇西军关于官府也是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任何官府的规模和设施若是超过了当地的学堂,那所属官员便直接斩首示众!

因此在如今的镇西军土地上,官府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威严的布局,许多衙门也只是数间买来的民房,挂上牌子之后便可以开始办公了。而且易飞对于官员直接将其住房与衙门相分开,更是用不了多少房子。在如今的镇西军土地上,当官已经不再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好差使,反而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危险行当,在无孔不入的镇抚司的监督下,官府的职能也是变得缩水不少,而且每日的工作量也是远远在旧日官府之上,可以说,当官已经变得一个苦差事,干的好是你应该的,若是想玩点什么外快之类的,风险也是十分巨大。

不过,有弊也有利。如今的官员的合法收入,也就是俸禄也是比大明时期提升了十几倍,若是再向下,更是提升了数十倍。靠着高薪水,官员过的生活依旧比百姓要好的多,因此虽然其他灰色收入的风险急剧加大,但是官员们也并不是怨声载道。

辰时,宁武城文武已经集中在了英灵阁之外,而更多的百姓则是将英灵阁围的水泄不通。他们都是战死者的家属,虽然悲痛,但是看着家人能够入主英灵阁,还有文武百官们的共同祭奠,他们虽然悲痛,但是却也是为家人而骄傲!古来征战,百万人倒伏沙场,又有几人能够享受万世香火?壮士一去数年,马革裹尸,又有几人能够得享一位候爷亲自带领的文武百官拜祭?!

在一片压抑而又欣慰的气氛中,易飞也是坐在轿子到来,祭祀仪式也是正式开始。随着一百杆火铳整齐的呜响后,易飞也是强撑着身体带着一众文武,缓缓的向着英灵阁而来。

“愿苍天降福,护我英灵。愿大地怜悯,佑我烈士!为国家征战兮,壮志满怀!为百姓守护兮,百世流传……”

随着唱礼官朗声的读着祭文,洪亮的声音也是远远传开,许多人都是含着眼泪,默默的听着官府对于自己亲人的肯定和怀念。原本就是贱命一条,但是自从跟随了候爷后,生活开始慢慢转好,虽然身死,却是得享哀荣,这即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

“……浩浩正气,雄雄斗志,与天同齐,与地同寿!当永垂不朽!英灵归来兮……”

随着唱礼官雄浑的声音渐渐落下,一阵阵微风也是不断的吹拂着风中的白绫,似乎那英灵们也是听到了众人的召唤。再次随着召唤回到他们亲人的旁边,回到他们誓死守护的大地上。

“拜祭开始!上供品!”

各种果品也是开始一项项的被摆上,早已经准备就序的全猪,全羊,全牛也是被众人抬了上来,放于密密麻麻的英灵牌位之前。三牲祭祀!这已经是对爵位之士的标准了,谁也没有想到,在易飞的心目中,他们竟然是与国同休的勋贵们一般的地位!

风更大了,吹的人衣物咧咧作响。空气中弥漫而出的一种威严也是越来越强烈,似乎英灵们也是已经到达,开始享受着他们的地位以及供给给他们的祭品。他们似乎在风中向他们的亲人诉说着什么,表达着他们心中的愉悦之情。

“上香!”

听到唱礼官洪亮的声音之后,易飞轻轻推开一直搀扶着他,一脸担忧之色的郑科。虽然缓慢,但是却坚定的捧着三柱高高的香柱,头一个登上祭台,躬身拜了数拜,恭敬的香烛插了上去。

在他之后,一个个官员也是个个严肃的向前,躬向下拜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虽然他们许多人之前都觉得自己是个高高在上的读书人,根本不屑于向这些粗鄙的武夫拜祭,但是这些人却是不敢在易飞拜祭之后自己不仿效!因为这样做会给人感觉他们是威凌在易飞这个候爷之上,而给人这种感觉后,那离死也就不远了。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更高层次的文人,都不会觉得敢压的过候爵!

“国家多事之秋,天灾人祸,外奴横行!我们今日之所以还能安然的站在这里,并不是我们幸运,也不是我们受到老天眷顾。那是因为在我们前面,这些勇士们拼死而战的余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战场上,这才保得我们一方平安,让我们亲人和孩子能够安全的生活,能够依旧享受我们越来越好的日子!”易飞每说一句话,都是有着身后数十名亲卫的齐声重复,声声震动街道,“也许有人会说,当兵吃粮,就得拿命去搏!但我想问你们一句,我给你们三十两,不!五十两银子,你们是否愿意将性命留在战场之上?!这些敢于与凶寇以命相搏之人,都是勇士,都是我们汉人最大的英雄!我们要以感恩之心,永远将他们铭记在心,香火万世不绝!”“为我们的勇士致敬吧!”也许文言文的祭文普通百姓们不知道,但是易飞的话却是简单明了,谁都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在易飞的带领下,所有百姓以及文武百官,都是推金山,倒玉柱的整齐跪倒于地,向着这些烈士们,弯下了他们高昂的头颅。

第452章等待

在西安城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上,大名鼎鼎的孙传庭也是被葬于此地。

这是一片很小的小山,根本就没有什么名字。无论孙传庭生前多大名声,死后也就只有方圆一丈土地为其留葬。

今天,沈昱也是带着他刚刚组建的陕西文武班子前来拜祭。孙传庭虽然生前与镇西军是死敌,但是人死之后,一了百了。对于这个敢于向士绅挥刀,注定留存千年骂名的孙传庭,心中也是十分的敬重。不仅仅是他的胆魄,而且是他这种真正的为国不顾声名的节操而敬仰。

孙传庭的墓并不大,就算沈昱胆子再大,也得顾忌自己所处的阵营,而且给敌人修一个太大的墓那就是没有立场了。就算易飞不怪他,无论是谁也会觉得他脑子有问题。而且孙传庭得罪的缙绅太多,若是自己弄的太过于明显,也是会给自己以后的行政多造不必要的阻力。

对于孙传庭,沈昱其实是有些感激的。孙传庭的动作也是给他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阻力,他再推行山西新政,就有了依据,直接将孙传庭未完的事业继续就是。受孙传庭这种激进的方式的教训,沈昱也是开始比较注意方式。

当然,对于缙绅想搞复辟的想法,沈昱也是直接予以镇压。在如今的陕西,在镇西军强大的压力下,各路总兵也是极为的乖巧,称的上指哪打哪。有着充足的粮饷下发,各路官兵的军心也是稳定不少。对于西安的命令也是不敢推托,而且再也没有了之前大明时的阳奉阴违,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这种情况出现,那必然会引来强大的镇西军的直接镇压!

而建奴大败而归的消息传来之后,陕西官兵的心态也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几乎所有人的都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新朝崛起的前兆。毕竟如今形势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大明的虚弱他们身为官军自然知之甚详,别说可战之兵没有几个,就算能战的,也是完全抵不过以一当十的镇西军!

建奴举国而征,却是遭受惨败,也是给他们一记强心针。战无不胜的建奴一直以来就是各路官军的噩梦,对上建奴往往十数万人面对数万甚至数千人都是狼狈不堪,败多胜少。号称大明第一强军的关宁军,对上建奴更是让人根本没眼看,他们这第一强军,除了坐困愁城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战果可言。

镇西军摧枯拉朽的直接将建奴大军杀的七零八落,甚至连一国之君都是在宁武城下折戟沉沙,这也是让陕西各路官军都是庆幸不已。有什么能够比得到拥立之功更加的大?面对几乎已经有了席卷之势的镇西军,他们都是庆幸自己重新找了一个好东家。

不但他们,沈昱也是觉得这才是文人该有的威严,如今的他面对武夫,别说如同大明的同僚们那般苦苦的说好话,甚至纵容和优待他们以求他们听自己之令。如今的沈昱可谓是只要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让这些原本不将任何文人放于眼中的武夫瑟瑟发抖。

更让沈昱觉得痛快的是,一旦发现这些武夫有不轨之处,或者惩罚他们之时。这些武夫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敷衍和威胁之言,就算是将他们拖出去斩首,他们也最多只是苦苦哀求,再也说不出一句狠话。

唯一不爽的是,他想处罚或者斩首一些罪大恶极的武夫之时,却是必须得经过军备司或者镇抚司的同意。而且最终对武夫的惩处也是得有两司的拍板才能施行,这一点未免有些美中不足,权利被分散许多。身为文职系统的他,他明白这似乎是易飞对文武两系一种制衡才设立的规矩,他根本就没有尝试去改变,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知道有些事是可以做,有些人碰都不能碰一下。

不过,身为陕西最高长官,他也是有着理论上陕西最高的行政权。若是他一再坚持,那就算是两司力保,也不能改变他所处置的武夫的命运。不过,事后与两司交恶自然是不可避免之事,而且还得向宁武汇报,为何会一意孤行。

不过,眼下的镇西军是不可能出现这种事情。新生的势力,前期的吏治都是十分清明的,而两司也不可能为了罪大恶极的降将与一省巡抚过不去,那不仅是短视,更加是愚蠢了。

眼下陕西各自改革也是十分的顺利,不仅是孙传庭已经打下了基础,更因为镇西军的效率要远高于孙传庭时的大明官府。而且各路总兵坐镇陕西,令出即从,在拳头的压力下,各处缙绅在山西各处缙绅在闹腾之后的下场教训之中,也是难得的保持了沉默。

对于官府纳丁出饷,以及重新丈量田地之事,虽然冷眼旁观,但是也再也没有了阻挠,甚至连暗中阻挠都没有。

但是陕西各地似乎一夜之间完全了串连,虽然没有了阻挠,但是各地缙绅也是约束自家子弟不再出仕,商铺和各地的学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