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对望一眼,张清水站了出来,低头道,“王上,今日之事必然需要人站出来负责。末将愿将一切罪责承担,给天下一个交待。”

“交待?给谁交待?”易飞冷哼一声,声音无比的坚定,“别说你们是为我尽心尽力,甘愿以命为促成此事,我自然会保你们安全!但是我们何需交待?向谁交待?天下不服者,就算杀光你们,他们仍然不服!拿自己的肱骨之臣来取悦外人,我还没这么傻!天下但有不服者,你们领兵平之便是,好男儿,当血洒沙场,何需效那酸儒之举!”

但是事情却也是被三人此举逼的再无转圜余地,但是易飞并打算追究他们三人在这上面的罪责。为下者,当为主除忧,但为上者,必为手下担骂名。不然,还指望谁替你效力?在易飞看来,天下骂名会有,但是也绝不可能为了敌人的不服,而拆除自己的长城!

“立即通知苟华,商议国号年号!再通知各地大军,即时进入战时戒备。八百里加急通知罗立,将北京变故据实以告,更兼令之准备好应对南方有可能出现的变故。任何挑事之人,决不姑息,从严从重处理,紧急时刻,当以自行视情况决断,事后再行通告北京!将我的原话告诉罗立!另外,北方再练精兵三万,以备不时之需……”片刻之间,易飞也是条理分明的对可能发生之事全部分为轻重缓急,一条条的发布而出,而他的命令发布之快,也是让身后的传令兵们的手没有一刻闲余,不断的记录着易飞命令的要点,这是关于全国战略性的命令,无人敢稍有轻忽。

看着四散而出,焦急而又匆忙的传信兵们,易飞也是心底叹了口气。他知道消息一经传出之后,将会引起的巨大轰动,但是事已至此,已经再无回头之路。或者说,从他大军直奔京城而来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没有了回头之路。

第511章心在海洋

属于大明朝的历史至此而终,但是大明皇帝最后的下落却是始终是一个秘,隆武最后的诏书只是宣告天下退位。而易飞也是终于在半强迫下登上了帝位,出乎易飞的意料,天下倒是没有什么沸腾的声音,除了个别的大明遗民的号哭,几乎没有任何置疑声音。对于这些大明遗民,易飞也并没有找他们的麻烦,如今国内矛盾已经近乎被铲除干净,目的已经达到,易飞也不想多造杀戮。

国号被定为‘中’,这个字易飞也是觉得亲切,而且取自易经‘龙德而正中者也’。若是按照易飞的心愿,中华帝国是个不错的名字,但是却是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言自古来便无这种离经叛道的国号。从善如流的易飞,也是没有勉强,定下了这个国号。

大中帝国,完全沿自大明。疆土也是承袭于大明,政治制度几乎是照搬大明的内阁制。但是唯一区别的是,内阁大臣从七人上升至九人,分为已经升级为九部的部长组成。如今的六司早已经不敷使用。如今更是扩充为九部,政务部、镇抚部、司法部、科技部、财政部、税务部、国安部、教化部以及完全独立的国防部。

其中改变最大的则是国防部,有了后世的经验,易飞也是定下了国防部最高领导必须是文官,而且这个文官也必须是从军队将领之中产生,一旦出任国防部长,就必须将军中职位全部放弃,从武官转为文官。而且这个位置任期五年,每人只能留任一届,也就是说任何人在这个位置上最多只能干上十年。十年是一个很有讲究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主事人也许刚刚形成足够大的人脉网和威严,但是却不会再有更多巩固的时间。

而如今的镇西军能够坐于这个位置的,大概也只有罗立一人,但是罗立早就已经在全军中树立了威严,但是好在易飞是开国皇帝,也是可以压制的住罗立。十年任期一满,再换上来的人根本不可能有罗立这种稳坐镇西军第二把交椅的威信,根本不可能号令的住全国军马。

而国防部权力也是大大的缩水,而权力更加集中于政务部手中。国防部是以大明五军大都督府的基础上修改而来,而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调兵权第一个被解除,而后勤保障更是收归政务部,国防部只保留训练、将官考核,以及和平时的对于各种假想敌,以及假想国进行战略层面上的分析,以及制定各种战略上的出兵方案。不过,一旦战时,国防部就会凌驾于各部之上,各种需要都会拥有优先权。

对于京城的政治格局,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大明这套制度在目前也是已经足够使用的了。但是放眼全国,大明制度却是有些漏洞,因为朱元璋设置十三省后,但是各省内有的府很大,而有的府又很小。李自成进京后,也是在省和府之间添加一个防御使,把那些小的府聚集在一个防御使手中。防御使这个职务是牛金星提出来的,后来这套改革思路被满清全盘抄了去,换了个名字叫道台。

不过如今的李自成显然还没有看到能够进京的希望,也就谈不上如何设置全国局面。因此,这个加强中央集权的办法也是毫不犹豫被易飞拿来用了,虽然他根本不想加强控制,也无意沿用传统的流官制,但是毕竟他接手的不是一个真正的帝国,而是一个完全的封建国家。要是搞出来大跃进,易飞自然知道会死的很难看。防御使这件事群臣倒没什么意见,虽然没有听说过,但是经过易飞的解说后,他们也是觉得防御使的工作是进一步加强省对地方的控制,这对于牢牢控制地方还是有着十分巨大的好处,因此设置这个防御使也是值得一试。

另外一点就是易飞也是将省长(巡抚)这个职务实体化。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煞费苦心地在省一级搞分权制衡,设立了布政使、按察使和指挥使三个职务,把行政、检察和军权分开,指望这三者能互相牵制,减轻贪污腐化。

这套系统的效果不好说,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事,谁都没有切身体会,但无疑不符合中央集权的思路。明初设立巡抚本来是用做地方巡查的,渐渐地演变成了集全省大权于一身的省长,完全控制了下面的三使。既然按察使不可能监督巡抚,中央就干脆再设立一个巡按来监督巡抚这个原本的监督官。

这也是拜牛金星的所赐,这个人的另外一项改革就是把明朝乱七八糟的巡抚制度实体化,每省只设立一个巡抚,理清权责。牛金星准备好了制度和典章没多久,李自成就被击败退出了北京,满清进北京之后,发现大顺的这套行政制度明显比明朝的合理,就抓过来自己用了,按照牛金星的设想,在全国完成了巡抚实体化和规范化。

易飞的这个提议也是立即得到了群臣的支持,谁也不想自己当官时掣肘太多。而易飞的考虑则是,已经在各地实行了镇抚制,官员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也不需要太多重叠于一块的部门,那样只会增加混乱和推卸、扯皮的机会。而且职权和管辖范围一定明确,再想扯皮代价就高了。

不过,大顺和满清的巡抚实体化目的都是为了加强集权,从根本上确立巡抚掌握一省的行政、司法、立法全权。但在易飞的设想中,巡抚是只拥有行政权的省长,更像是朱元璋构想的布政使。因为九部的建立,各地也是会建立各种微型的九部,巡抚只是负责协调各部的运作,无法再深入的进行干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权利过大产生腐败的机会,但是至于效果如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毕竟在山西实行的这种制度已经体现出了其先进性,但是山西毕竟只是一隅,易飞亲自看管之下,若是再出现大规模的腐败,那也是太过于难堪了。这种经验在全国效果如何,就看日后的了。

在易飞心目中,是想建立一个以法制国的国家。但是他也是明白对于如今的大中来说言,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罢了。毕竟就算在科技、文化发展到后世那种几乎是瞬息便可通达全国的地步,以法制国也是存在着各种的问题,这个口号基本上也是停留在口号之上,更不用说这个完全靠官员道德自律的封建王朝时代了。

内阁的权利进一步的加大,对于国事易飞也是直接下放了绝大多数的权力,除非天灾人祸,以及外敌入侵等特大事件,一般的事务都是可以由内阁自行定夺。而且就算皇帝发话推翻内阁的处理方案,内阁也是可以要求皇帝给出理由。若是皇帝拿不出来,则不得再行干预内阁的提案。当然在易飞统治的时代,内阁是不会有这个胆子与皇帝叫板的,但是却不妨碍易飞先将规矩定下来。

而为了让内阁可以有对抗皇帝的能力,易飞也是下旨,大中不因言获罪。但是这个因言获罪与大明又不太一样,倒有些象大唐时期李世民,仗义直言不附带个人利益者,则质疑皇帝也不为罪。但是若是再出现大明时期类似于‘国不与民争利’这种混蛋逻辑,大中的鬼首刀还是会直接砍将下来。

对于政权的改建,不是一踯而就的,更是需要在不断的施政中慢慢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易飞制定的也是大方面的改造,而下放至地方之时,却是大多沿袭于大明。只是省府之间多加了一个防御使,而县、甲之间,则是多出一个亭,以方便朝廷更好的控制地方,避免大明末年豪强遍地,中央暗弱的局面。

在易飞看来,自大‘送’王朝以来,宋、明二朝也是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控制武人的办法,因此武人乱政的可能性已经不太大了。既然武人乱政的可能性不大,那只要中央统治依旧有力,那么就算只是以效率低的令人发指的封建王朝对上西方,也可以做到压倒性的优势。

而稳步推行教育,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明白事理,不再愚昧,也是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政府硬伤暴露出来。易飞如今还三十不到,他觉得自己也是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对国家进行引导,将在时间的推移下慢慢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一解决,能给子孙后代少留一些麻烦,哪怕只是一成的麻烦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保持着这种半封建半近代的国家制度,大中朝就不会输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家。而最重要的便是开放,只有越了解西方国家,才能够形成足够大的优势。只要大中朝不做海禁这种自废武功的蠢事,那大中朝未来两三百年就不会落后于人。当然,自己的基础打的越牢固,未来的大中朝就会越辉煌。如今,天下已经基本平定,只剩下局促于湖广、四川一带的李自成部与张献忠部,嗯,也许还要加上一个云南的沐王,刚刚收到的消息,一听到大明已经灭亡,自己登基,原本还算顺服的云南沐王也是立即举起了反旗。不过,凭借这些偏居西南的地方割据武装,根本无法撼动自己。易飞的目光并没有在西南停留多久,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大海。

第512章出兵

盘踞湖广的李自成也是在武昌祭天,自立为皇帝,国号为‘顺’。几乎是同一时间,不甘屈居于李自成之下的张献忠也是在四川成都祭天,自立为皇帝,国号为‘西’。而投靠易飞却是被拒之门外的左良玉,却是不敢在距离江西一步之遥的地方称帝,只是偏安于蔚州,黄济一带。夹在李自成与易飞中间的左良玉,每日都是度日如年,绝望的等待着最后末日的到来。

天武元年正月间,台湾战事告一段落。

出乎易飞意料的是,来犯的居然不是荷兰人,反而是西班牙人。不过,西班牙人显然是错估了形势,也小看了镇西军。到来不过是由两艘巡洋舰,外加十数艘小上一些的军舰,以及相同数量的武装商船。

这支舰队若是单独对上郑芝龙,虽然不一定能够击败主场之利的郑芝龙,但是想走却不是郑芝龙能够拦截住的。尤其是两艘如同小山一般的巡洋舰,简直就是两艘水上霸王,高大而坚固的船体,再加上数门三十六磅炮,再加上百十门大小不一的火炮,足以在郑芝龙的舰队中间生生撕出一条归路。甚至对上郑芝龙小一号的武装商船,单单用撞击就能将之撞沉于大海。

经过这么多年的打交道,郑芝龙有几斤几两,西方人也是知之甚详。因此荷兰人的舰队刚一败退,收到风声的西班牙人就闻风而动。如今的西班牙人已经不再是数十年前海上无敌的霸主了,他的地位也是受到英国海盗的强力挑战。因此,虽然距离台湾很近,但是西班牙人还是很克制的没有对台湾上弱小的荷兰发动攻击。

但是大明从来不以水师称强,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霸主地位,西班牙人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多拿下一块殖民地,开辟新的财源地用以挽救国内快要崩溃的财政。

他们时机看的很准,但是却是看错了对象,不象历史上郑成功找上门痛揍西班牙人一顿。这次大明的力量显然也是远高于西班牙的预料,出战的的确只是郑芝龙的数百艘大大小小的战舰,但是就算如此,倾巢而出的郑芝龙也是已经不是西班牙能够抵抗的了的。

他们想要撤退之时,却是忘记了这是谁的主场。不等他们有序的撤退,挂着红色旗帜的战舰就突然密密麻麻的出现在他们后方。中国远洋舰队第一次亮相于海洋,也是打下一个开门红,虽然火炮的口径比不上西班牙人,但是却是胜在火炮众多,而且战舰数量也是远多于西班牙人。

一番算不上多激烈的战斗,因为西班牙人能够还击的火炮根本不到中国舰队的零头。论起大般数量,中国舰队远多于其,论起火炮数量也是远超过之。在无数的链弹将西班牙人的巡洋舰桅杆打断后,西班牙人也是失去了逃走的希望。一番短促而又激烈的肉搏战后,西班牙的舰队也是全军覆没,连其指挥官也是当了俘虏。

但是不同于对待荷兰人那般收受俘虏,对在马尼拉数次进行屠华的西班牙人,镇西军也是选择一个俘虏也不留,全部扔下海去喂鱼,对于一个准将级俘虏也是毫不在意。俘虏的中小型军舰,镇西军根本不在乎,在将上面火炮收集一空后,便是将之改造成武装商船。

而两艘巡洋舰,一艘受损最为严重,千疮百孔的已经没有了回收价值,当场被凿沉。另一艘受损并不严重的则被一艘战舰拉运着回归船厂,交给匠工们研究,相信用不了多久,大明般的巡洋舰也是会陆续出现在大海之上。

这场战争利益最大的自然是郑芝龙,击败了西班牙人这支不大不小的舰队后,就算苦主荷兰人也是停止了报复行动。数月下来,巴伐利亚也是完全没有了动静,而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的力量也是因为受损严重,而不得不全力收缩,以防英国人或者荷兰人的突袭,更加不可能会有任何的报复行动前来。

而往返日本的西方人也是完全低下了头,忍受着郑芝龙雁过拔毛的盘剥,所有过往日本航线的西方船只在离开之后,无不大骂这个贪婪而又邪恶的家伙,更是咬牙切齿的诅咒这个恶魔早日回到他应该去的地狱之中。

但是骂人根本无法奈何正春风得意的郑芝龙,而更让他欢喜的是,他的长子森在这次大战中也是很是出了一番风头。在火炮隆隆声中,这个长子竟然用出了战舰冲锋的阵势,这种完全不应该出现在海战中,完全是陆战中的骑兵冲锋一般的打法。却是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果,当全速前进的郑森和他所率领的数十艘战舰突入西班牙战舰之间时,这场海战已经是完全没了悬念。

不占据优势兵力,更是被郑森完全将他们之间的配合打乱之下,西班牙人也是完全落入各自为战。虽然事后,郑森的舰队也是被击沉了数艘,而且所有战舰无不带伤,但是论起此战的功劳,郑森也是绝对是拨了头筹!

荷兰人虽然吃了一个大亏,但是他们却是不敢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