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沉三国-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松遂起而道:"不然,曹孟德自归主公以来,尽心竭力为主公效命,为主公扫灭张鲁,全取汉中,此何等大功也!主公委曹孟德以重任,加为征北将军,济宁侯,令镇汉中,嘉赏其功.君臣相得,一时引为佳话.此番募兵,曹孟德亦曾征得主公首肯.至于所募兵数与先前所报不符的问题,恐是以讹传讹,将此事夸大了.我料曹孟德必不会如此大胆,敢瞒着主公做下如此簪越之事.此事还望主公明察,可派人去汉中详查,若真如传言一般,再作决断不迟.否则,如果草率行事,冤枉好人不说,就算曹孟德真的做下了这事,只会适得其反,逼他自立."

说了一大堆,最后这句话却最是关键,堂上众人都不由为之所动.

刘巴却道:"此话差矣,主公已派人核查过了,曹操确是募集了五万兵马.此番募兵,曹操上报只一万之数,实募三万之数,相差何去千里,只此一点,便可知曹操已经起了二心.不然何须募集如此之多的兵马,非欲图我益州而何?"!~!

第一百二十章蜀中有事(下)

!不等他人出言反驳,黄权接口道:"正是,曹操昔日乃是一方诸侯,岂甘久居主公之下!如今之势,曹操早晚必反,早图之,祸小,晚图之,祸大,宜早不宜迟啊,主公!"

法正道:"主公,此事还需三思而后行,如今曹孟德拥兵十万之众,以其之才,若是真心为主公效命,由他坐镇汉中,北据马、韩,东敌刘备,可保我益州一境安宁.其人若果有二心,以他如今的势力,蜀中稍有异动,必会知觉,到时兵戎相见,试问益州何人能敌曹孟德!"

对刘璋来说,最好曹操真的没有二心,这样他就可以高枕无忧,安安乐乐的做他的一州之主.其实刘璋倒没把事情想的这么严重,以为曹操会立刻背反,只是想压制一下曹操,将其控制在手中,以防万一.早在曹操新得汉中之时刘璋就应该有这种想法才是,那时曹操立足未稳,倒是容易制肘.可那时刘璋一方面为曹操所蒙蔽,一方面有点兴奋过头了,也没往这方面想.况且那时曹操新胜,立下如此大功,就是想要对他动手,也掩不住悠悠众口.等刘璋知觉的时候,已经晚了.后来在撤兵一事上稍微lou出点苗头来,曹操已经牢牢控制住了整个汉中和手中的兵马.

真正触怒刘璋的是此次募兵的事,刘璋也不是傻蛋,一闻知此事,便知大大不妙.但私心里却在不断的为曹操找借口,不愿接受曹操背叛的这个几近事实的推断.

听了法正的这番话,引起众人的共鸣,一时交头接耳,你一言我一语的,好不吵杂!

是啊,试想一下,益州何人能敌曹操!如今梓潼又在曹操手里,一动干戈,曹操兵马一月日内便可出汉中,过梓潼,直抵成都.到时只怕连成都都保不住,何言对付曹操.

看着堂上纷纷扰扰的众人,刘璋直皱眉头,事情还没商量个子丑寅卯来,自己人却已经阵脚大乱了.

李恢高声道:"难道任由曹操胡作妄为么,若再不动手对付他,等他养成气候,只怕他不仅仅会背主自立,甚至会来图我益州,那时就更难以对付了!依我之见,莫如现在就设法除掉曹操,哪怕兵戎相见也在所不惜."

许靖沉稳的道:"适才法孝直言道我蜀中无人可为曹操之敌,此言甚是.曹操昔日起兵举大义伐董卓,战黑山贼,收黄巾,驱吕布,何等英雄,后虽为赵信所败,亦非战之罪.其人长于兵法,深通韬略,观我蜀中,确实无人可与为敌.曹操若无反意,却将其逼反,是自毁擎天保驾之柱也!"许靖却没说另外一种可能,而且这可能极大.

李恢起而对刘璋道:"主公,我有一计可解眼前之事."

刘璋一振,忙道:"快快道来!"

李恢不急不缓的道:"主公,曹操虽能,此刻与主公君臣名分已定,主公不妨下一道令谕召他回成都,到时一二力士即可将其拿下.他若不回,便是心中有鬼,那时发兵讨之,名正言顺."

黄权忙接口道:"主公,此法甚为妥当!"

李恢说的,深合刘璋之意,若曹操奉令,可兵不血刃平息此事,自然最好.对此,张松等人纵然有心为曹操说话,也无法反驳.

刘璋一看众人都同意此策,便道:"既如此,尔等谁愿持我令谕往召曹孟德?"

黄权却道:"主公且慢!"

刘璋道:"卿有何事?"

黄权道:"主公,令谕一下,倘若曹操不从,干戈立起,还宜早作准备,有备无患.梓潼又在曹操手中,倘曹操兵来,过梓潼,离成都不过十余日路程,不得不防,就算眼下不能收回梓潼,可屯兵于涪城,以作防备.曹操知我有了防备,也不会轻动."

刘璋点头道:"此论甚是."当下便遣吴懿、吴兰、李严领兵三万往屯涪城,又遣李恢往召曹操.

依曹操的期望,最好能兵不血刃的全取益州.但时间不等人,"和平演变"见效太慢,曹操却等不及了.一得知赵信北征河北的消息,曹操便开始紧锣密鼓的秘密准备起来.曹操深知袁绍其人,知道他决不是赵信的对手,早晚必为所破.依曹操看来,赵信略取河北已成定局,剩下的问题就是袁绍能坚持多久.对曹操来说,自然越久越好,但据曹操估计,恐怕袁绍顶多能坚持个一年左右.这对曹操可很是不利,要想在一年内拿下益州都成问题,更别说经营益州、汉中,操练兵马,拥有与赵信为敌的实力.想当初曹操可是拥兵三十万的一方之霸,还不是在赵信的几番攻势下冰消瓦解.有了前车之鉴,曹操自然不敢再轻言与赵信为敌,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曹操深知要与赵信抗衡非得有非常实力不可.依他眼前的军力,更是想都不用想.

曹操自奔益州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思报兄弟之仇,兵败之耻.当初西走益州,看中的是益州的富庶以及山川地势之险,但光凭益州和汉中两地,据山川之利守之倒也不是不可能,但想凭之挫败赵信,简直有点痴人说梦了.

当赵信在河北与袁绍激战之时,曹操却在大肆募兵,全力经营汉中,日夜不停的操练兵马.收到袁绍黎阳兵败的消息,曹操虽然早有准备,却仍旧吃了一惊,没想到袁绍这么不中用,赵信如此强横.这对曹操的大计却是大大不利,曹操不得不想办法阻缓赵信平定河北的步法.谁知办法还没想好呢,却有人比他捷足先登了.闻知刘、马两家共同出兵对付赵信,曹操大喜过望,有了这两家联手制肘,恐怕赵信也会首尾难顾,暂时无力北进.

有别人出手,曹操自然乐得轻松,便不再以之为念,倒是对操纵此事的人起了兴趣.派人一查,始知是诸葛亮的手笔.闻知其人不过刚刚年过二十而已,却有如此能力,不得不令曹操另眼相看.

可却没高兴多长时间,即收到各路兵马相继被赵军击退的消息,赵军甚至夺取了江夏,这个反差实在太大,曹操一时还真不容易接受.彼时程昱、夏侯敦等人都在跟前,曹操出神了半晌,开言道:"赵信雄才,我不如也!"

夏侯敦道:"主公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曹操也只不过是一时感慨而已,若真的这样就气馁了,曹操也就不是曹操了.

不同的人看事情的面也不同,程昱所看重的是整个大局,赵军这么快击退各路进犯兵马,这对曹操的大计大是不利.在想办法拖住赵信的同时,这边的进度也要加快才行,便对曹操道:"主公,看来我等所图之事要加紧进行才行."

曹操一皱眉头道:"兵员虽然已经募集的差不多了,但要论到上阵对敌还差的远.此次募兵,虽然我等千方百计秘密从事,但这等大动作,绝难瞒过益州那边.近日成都传来消息,刘璋已经获悉此事,日内将有动作,我等也宜早谋应对之策才是."

夏侯敦叫道:"刘璋,无用之人,又能怎样,好不好,主公发兵取了成都,作这益州之主,有何不可!"

程昱笑笑道:"元让将军何其太过性急!"转对曹操道:"主公,此话倒也未尝没有道理,所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既然刘璋已有察觉,不妨早作准备,以图益州."!~!

第一百二十一章倭人该杀(上)

。曹仁在一旁早就忍不住了,听了此话,叫嚣道:"主公,你就下令吧!"

东面刘备新得荆州,此时应该无力西顾,让曹操担心的是北面的马、韩二人,虽说其北尚有郭汜、李傕二人在,但二人只是苟延残喘,根本无力对雍州形成威胁.马超虽然新败于太史慈之手,但也不能排除他有进犯汉中之意.汉中现在可是曹操唯一的立足之地,决不能有失,别益州没取成,汉中老窝却被人端了,那时可真的是穷途末路,无处容身了.

曹操摇头道:"此时尚不是时候,等布好北边防务之后,再动手不迟."

不数日,李恢来到,颁下刘璋令谕,召曹操回成都述职.刘璋等在成都商议对付曹操之事,早有人密报曹操.故李恢还未到来,曹操就早已有所准备.

曹操接过令谕,也不表态,只对李恢道:"德昂远来辛苦,我已于府中设下酒宴为德昂接风."说罢便满面春风的上前携了李恢,往堂上行去.仿佛跟李恢十分相熟似的,称呼很是亲切.却让人觉得很自然,感觉不出造作来.

李恢虽然对曹操有成见,但也只是在公事方面,对曹操的为人还是蛮称赏的.曹操如此热情相待,差点让李恢忘了此行的目的.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李恢也拉不下脸来拂了曹操之意,只得驱步与曹操并行上堂.

曹操延李恢坐了右首上方,其余人等分左右而坐,特别安排张任、雷同二将与李恢比邻而坐.曹操回到自己主位,将手下众人向李恢一一绍介了.见礼毕,曹操一拍手,珍肴美酒如流水般摆了上来.每一道菜上来,曹操总是要让李恢,更是频频劝酒.李恢几番开口要谈此行之事,都被曹操等人挡回去,或者一语带过.众人早有预谋,没多久,李恢便被灌得迷迷糊糊的,正事也谈不成了.

次日,酒醒之后,李恢又急急赶去见曹操.却被告知褒城发生民变,曹操已赶往处置去了,李恢无法,只得回驿馆等候.对于民变这回事,李恢有几分相信,又有几分怀疑.相信,是因为来路上就看到过几次骚乱,李恢不知道,其实这些都是曹操一手安排的,怀疑,是因为此前并未听说汉中的情况糟糕到如此地步.

李恢以为曹操过个两三日总会回来的,哪知曹操这是故意找借口躲开他,故此,左等右等,曹操就是不回来.天天打发人去问,都被告知褒城民变严重的很,眼下曹操正在忙于处理,不得分身赶回来.等了三天,李恢焦躁起来,欲待亲自前往褒城看个究竟.谁知刚出馆驿,李典便带人过来,好言劝止李恢,请李恢再耐心多等几日,等那边事定之后,曹操即回.一看这个情况,李恢便知道自己差不多被软禁了,想要离开还得看人家同不同意.欲待怎样,一想身在人家的地盘上,人家一翻脸,就吃不了兜着走,却不敢莽撞行事.

曹操却根本没有离开南郑,身在暗中,掌控一切.这日,曹休、曹纯遣人来报,刘璋令吴懿等人领兵三万屯于涪城.曹操思量了一番,便派人去请众人来商议.

一听这个情况,曹仁便道:"主公,还等什么,再晚想要袭取益州就难上加难了."

程昱也道:"主公,如今成都已经有所防备了,早晚双方会撕破脸,与其那时明刀明枪的去取,不如趁此时还未决裂之际暗中发兵去袭涪城,涪城一下,往成都去就只雒城、绵竹二处紧要之地.只要能一举拿下涪城,趁其无备,分兵倍道以取成都可也!"

曹操曰:"善!"于是阴选精兵数万,分批暗中潜往梓潼,伺机袭取涪城.

派人将李恢软禁起来,连驿馆的大门也不得出.此次可是明火执仗的行事,李恢被困驿馆,根本无计可施.急作书一封,令人怀之暗中潜出驿馆,往成都报信.人刚出驿馆,就被拿下.李恢见实在无法,也只得作罢了,一切听天由命.

却说赵信平定青州以后,安抚各郡县毕,正欲引兵回汝南,流星马飞报有海贼入寇青州沿海各地.赵信以为小小海贼不足虑也,便欲使于禁将一军往击之.随后却得详报,这些海贼乃是倭人,劫掠沿海城镇村落,所过之处鸡犬不宁,杀人殷野.初闻之下,赵信一愕,随即大怒,怒火万丈,冲天而起.跳了起来,猛地拍案,口里大骂道:"你个小日本,小鬼子,婊子养的,他妈的,他奶奶的龟孙子……"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的骂了开来.

郭嘉等人听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不知道赵信怎么会这般震怒,实在大失其态.他们哪里知道赵信对鬼子可是深恶痛绝,对鬼子的祖宗,当然也是鬼子,自然也绝对痛恨.反应过来之后,才会这般激动,直跳起来破口大骂.

赵信来到这个时代,开始的时候,以前的种种自然绝口不提,久而久之,他自己都差点忘却.一心想一统天下,济世安邦,造福黎民.前事很少去想,在二十一世纪的种种都包藏到心里的某一个角落,不想去触动,只怕徒惹伤感.

如果不是这些倭人好死不活的往枪口上撞,赵信根本未曾想到此时的小日本怎样怎样,或者说,在他心里,这时候根本就没有小日本这个概念.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飞一般的在赵信脑中掠过,以前读史时的愤恨、悲凄种种情感一起涌了上来.赵信突然间觉得自己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心还依旧是那颗火热的中国心,以往所学所览都还一一记得清清楚楚.

看着赵信在那里出神,郭嘉等人都不敢打扰.只见赵信一时笑,一时悲,一时怒,一时恨,眉头或皱或舒,双手时握拳时击掌,神态百出,令人目不暇接.

几个世纪一晃而过,赵信也终于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回过神来.即刻传令让整军待发的于禁先等一等,打算亲自领兵前往剿灭这些倭人.

郭嘉不解的道:"主公,这些海贼不过数千人而已,于禁将军领兵前往足矣,主公又何必亲自劳动?"依郭嘉的想法,这些海贼虽然可恶,却无关紧要,何必为了他们大动干戈.如今有多少大事等待赵信处理,分身去做这样的事,似乎甚为不值.

站在郭嘉等人的立场上,赵信这等行为是不可理解的,但在赵信的立场来说,此事根本没有道理可言,不管怎样,赵信是打定主意要亲自前往的.

赵信适才的神情太过奇怪,郭嘉跟随赵信已久,以他对赵信的了解,决不会认为赵信有什么不正常.多半又想到了什么出人意料的事,郭嘉是这么认为的,但这等神情却是初次见到,自然不敢肯定.虽然心中满是疑惑、不解,郭嘉还是出言劝止.

龙充那时却清楚的主意到赵信是听了"倭人"这个词之后才勃然变色的,虽然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瓜葛,但赵信这么大的反应,让龙充不得不猜想是不是赵信跟这些倭人有什么宿怨.还真让龙充猜得**不离十,赵信可不是跟这些倭人有仇么,不过这仇却是跨越时空带来的.龙充越想越对,越想越以为然,最后几乎下了定论,甚至猜测是不是赵信跟他们有杀父之类的不共戴天之仇.赵信本是"青州人",难怪龙充会往这方面想.!~!

第一百二十一章倭人该杀(下)

、赵信正踌躇着怎么跟郭嘉说呢,只听龙充道:"不然,青州新定,又有海贼为祸,主公亲往平定海贼,一来除此祸害,二来正好抚慰百姓,如此一来,民心附矣!"龙充说的未尝没有道理,只是赵信却决没有往这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