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公孙康领数千残兵准备越海逃回辽东,却在海上遇到了渤海郡尉吕岱的渤海水师,结果全军覆没,公孙康仅一人逃回辽东,声誉大跌,若不是弟弟公孙恭实在不成器,否则公孙康的继承人位置早就易主了。

那少年看都不看公孙康郁闷的表情,淡淡一笑,笑得却比哭得还要难看:“吕岱的渤海水师有上百只大船,横行于渤海之上,将于禁、太史慈的青州兵运到辽东,也并非难事。”

公孙康被那少年的一番话说得浑身上下冒出一身冷汗,他不得不承认,这少年的话虽然难听,却切中要害,他冷冷地扫视了身边那些谋士,平时一个个都精明至极,真到关键时刻,反倒还不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公孙康爱才心切,脸上堆起和蔼的笑容:“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年稍微犹豫了一下,紧接着毅然决然地答道:“实话讲给小侯爷听,我与吕布有毁家之仇,我曾发誓,在彻底覆灭吕布之前,我绝不暴露自己真实的身份。若小侯爷执意要我的名字,那我就名为仇吕吧。”

公孙康身边的谋士见这少年如此表现,都起了忌贤妒能之心,纷纷劝谏道:“小侯爷,这少年来历不明,又不肯吐露真实身份,当心是吕布派来的细作,阻扰我们及时营救侯爷啊!”

公孙康用力摇摇头:“虽然他很神秘,穿得也破破烂烂的,但他身上那种世家子弟的倨傲是掩饰不住的,这样的人物是不会甘心为吕布做细作的,再者他说起吕布时眼中那股刻骨的仇恨,我是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公孙康心里还有无法吐露的心事,自从在东莱郡被于禁、太史慈击败继而又在渤海上被吕岱击败后,他对吕布强大的兵力有了深入骨髓的恐惧,他没有他父亲公孙度那样妄自尊大,他对自己这一方有清醒的认知,所以那个少年说得话,他都不敢不认真对待。

公孙康又压低声问道:“仇吕,现在该如何是好?”

那个神秘少年仇吕阴冷一笑道:“吕布打得如意算盘已经被我尽数猜到,现在我们不妨将计就计。”

第629章 神秘少年(二)

公孙康身边的谋士阳仪跟柳毅是公孙度父子身边两大谋士,见这神秘少年一出现就稳压自己一头,便厉声喝道:“现在侯爷人在孤山,两千残兵对抗乌桓的两万铁骑和王斗的一万多人马,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尔不思良策尽快救下侯爷,还在这里胡言乱语?!”

那神秘少年仇吕对待这种素餐尸位的人物根本懒得搭理,只是抬起头跟公孙康平静地对视着:“小侯爷,您想过没有,三郡乌桓本来有八万多控弦之士,为何只出动了两万人马去包围侯爷?”

公孙康恍然大悟道:“剩下那六万多是等着伏击我的!”

那神秘少年欣慰地点点头道:“小侯爷,他们不把小侯爷您这六万人马消灭之前,他们是不会把侯爷的两千人马彻底击败的,现在的情势是你去得越早,侯爷覆灭的越早,你取得越晚,侯爷越安全。”

公孙康现在还不到二十岁,自知无法肩负起独霸辽东的重任,还是需要救回父亲公孙度的,听着神秘少年这样一说,他顿时放心,便又问道:“你刚刚说将计就计,我们该如何行事?”

那神秘少年阴测测笑道:“如此这般,如此这般,便可让吕布满盘皆输。”

公孙康听后大笑:“多亏你了,否则这场战就难打了!”

公孙康按照那少年的计策,命一副将领一万残兵大张旗鼓,扮成五六万人马的气势,似乎是往白狼水旁边的小孤山增援,而公孙康领五万精兵悄悄潜回襄平城,襄平城上偃旗息鼓,上面星星散散的旗帜,看上去只有三四千老弱残兵在守城。

襄平西南五十里外,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躲藏在一个山谷里面,果然如那神秘少年所猜测的,领头的正是吕布麾下青州兵的两个统领于禁、太史慈。

于禁、太史慈收到斥候的消息,公孙康闻听父亲公孙度被包围生死未卜,立刻领了六万人马离开了襄平城,前去援救他的父亲,现在襄平城里只有三千多残兵,只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能攻下襄平城,断了公孙康的归路,彻底将割据辽东的公孙氏灭绝。

太史慈深恨公孙康一年前领兵祸害东莱郡,听到襄平城里果然跟主公、军务院的几个军师们所预料的一样空虚,便急不可耐地向于禁请缨,想做前锋攻入襄平城。

于禁虽然用兵一向谨慎,但这次战术调度是吕布与军务院诸位军师一早就拟定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部都没有什么纰漏,于禁根本想不到公孙康身边神秘地出现了一个诡异少年,便点头应诺了太史慈前去攻取襄平城。

于禁、太史慈领着这两万青州兵是坐着渤海水师的数百艘战船而来,一路上并未有过辛苦的跋涉,又在山谷里休息了一夜,养精蓄锐的青州兵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襄平城。

襄平城里做出的防御布置,三千人马有两千都分布在北门,东西两门又各自分布了四百人,守在南门的只有两百残兵,貌似公孙康根本估算不到会有中央军的人马从海上奇袭襄平。

于禁、太史慈看到襄平城这样的布置,相视一笑,襄平城防御空虚,可谓唾手可得。

因为是跨海作战,所以青州兵没带战马,全是步行,但因为青州兵大部都是原来的青州黄巾,以前主要活跃在青州中部的沂蒙山区,个个都练出了铁脚板,从海边到襄平城的两百里并未让他们很费劲,从那个山谷到襄平城的五十里,他们也是靠着脚板在一夜之间到达的。

太史慈领着先锋精兵四千人,趁着夜色,悄悄来到襄平城下,潜伏在城外一里外的小麦地里,这时的小麦已经有两尺多高,太史慈率领的先锋精兵都是穿着迷彩战服,趴伏在麦地里,城头的辽东兵是发现不了他们的影踪的。

到了四更时分,太史慈双目如电,趁着朦胧的月光,依稀看出城头的守兵都陷入了昏睡中,便亲自领两百精兵匍匐前进,悄悄游过护城河,投掷飞抓,搭在城头,两百精兵纵跳如飞,不一会儿就爬上了襄平城头。

太史慈领着这两百精兵,悄悄靠近南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看守南城门的两百辽东兵尽数杀死,然后大开南门,城外趴伏在麦地里的四千精兵飞奔入城。

等四千精兵入城后,太史慈才在城头点起大火,数里外的于禁急忙领后续人马赶上。

太史慈留了四百士卒看守城门,自己带着三千多人径直往襄平的辽东侯府杀去,他希冀通过控制辽东侯府一举控制襄平城进而控制辽东。

太史慈领兵疾行,走了一会儿,他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太史慈胆大心细,他留意到自从他进入襄平城之后,除了那两百个看守南门的辽东兵外,他没有看到另外的辽东兵,也没有看到辽东民众,一路上静的可怕。

太史慈不禁想起了数月前,主公吕布就是将计就计地引诱公孙瓒麾下大将单经四万人马入得邺城,四单经的四万人马全军覆没,今晚这一幕跟邺城单经遇到的何其相似。

太史慈厉声大叫道:“不好,有埋伏!”便领着麾下青州兵急速往城门撤退。

就在这时,城中四面火起,万箭齐发,射向太史慈这三千多青州兵。

城中一座高楼上面,公孙康遗憾地望着太史慈的三千多青州兵:“本来想解决他两万人,却只击中了三千人,可惜这条好计策了!”

那神秘少年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公孙康:“小侯爷,做戏要做全套,既然已经牺牲了守城的两百士卒,又何必在意再牺牲更多的士卒来引诱于禁、太史慈,您却不忍心,现在倒好,提前被太史慈识破了!”

那个神秘少年所懊恨的不只是公孙康的决策,还在于辽东兵的战力。

那三千青州兵虽然惨遭伏击,却丝毫不乱,在太史慈的灵活指挥下,他们迅速分散开来,各自挥舞兵器或顶起盾牌,三千八百名青州兵本身多是弓弩兵,他们被太史慈精心训练两年时间,善于射箭,也善于躲避弓箭,在开始措手不及时被射杀了七八百人之后,此后的损失便越来越少。

特别是太史慈,他有了心理准备后,便放下头盔上的护面罩,将全身各处的防御都加强起来,随后他便凌然不惧城头的弓弩,自己张弓射箭,每次都是五珠连发,射向那些蹲踞在高处指挥弓弩兵的辽东偏将们,箭如流星,例不虚发,许多辽东将领纷纷从城头栽倒下来,城头的弓弩兵顿时一阵惊慌,也就在他们的惊慌之中,许多青州兵已经从辽东弓弩兵的射程中逃脱,开始往城外逃去。

城中那座高楼上,那个神秘少年看着太史慈英姿飒爽箭慑辽东军的威风八面,不由得叹息道:“自赵云、黄忠之外,又见一将可以凭一己之力影响战局,吕布麾下为何竟有如此多猛将助阵,难道吕布真是天神护佑之人?”

公孙康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的太史慈,亦叹息道:“这个太史慈避祸辽东时,家父就知道他箭法通神,想要招募他,谁知他的母亲被吕布抢先劫走,他被迫去了邺城,我们失去一员得力大将。”

太史慈带着麾下青州兵,边战边退,退到了南城门,在南城门留守的士卒接应下,顺利地撤出了襄平城,太史慈跟后面赶来的于禁会师,两人稍作商议,便大致猜测出来,必定是公孙康麾下有能人识破了主公的妙计,襄平已经无法拿下,他们决意暂时放弃攻打襄平,先保存麾下兵力,再联系主公的后援队伍。

于禁统兵有方,太史慈骑射无敌,两人统率的青州兵,虽然是败退,却进退有据,阵列丝毫不乱,公孙康领着四万辽东步骑挟尾追杀,却遭到四千青州弓弩兵的猛烈狙击,打头的辽东骑兵被射杀三千余骑,余下败退。

如此这般,于禁、太史慈边战边退,竟然退到了辽隧城。

辽隧城,位于大辽水与小辽水之间,是襄平城的西面门户,吕布大军若从陆路攻打公孙康,必定要从辽隧城过。历史上,公孙渊就是派大将毕衍领数万人马守住辽隧城,并在辽水东岸连营数十里,妄图阻止司马懿渡过辽河攻打襄平。

于禁在撤退的路程中,跟太史慈商议该退到那个城池,于禁、太史慈看地图的时候一致相中了位置极为重要的辽隧城,既然拿不下襄平城,拿下辽隧城亦是大功一件。

于禁、太史慈领着行军能力极强的青州兵,翻山越岭,辗转到了辽河以东,在一山坳伏击了公孙康之前派出的那支大展旗鼓诈做四五万人马的一万人马,那一万辽东军几乎全是老弱残兵,一直以为自己只是幌子,根本不可能打战,结果遭遇伏击时,于禁、太史慈的兵力也才一万多点,就大获全胜。

随后,太史慈领一支疑兵跟公孙康的追兵周旋,而于禁则领一万青州兵全部换上辽东军的盔甲,打上辽东军的旗帜,往辽隧城疾驰而去。

第630章 公孙度重振

辽隧城是襄平的西面门户,扼守大小辽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公孙康即便兵力十分紧张,也在这里放置了四千郡兵。

于禁生擒了公孙康那一支疑兵的统兵将领毕续,一番威逼利诱,毕续决心向朝廷投诚,带着于禁的一万人马,到辽隧城下面,高声大喝道:“小侯爷担心吕布倾发大军强渡辽水,派我们前来增援。”

守在辽隧城的辽东将领谭余并不知道公孙康在这几天里的兵力调度,他只收到了西边的无数坏消息,他知道吕布布下陷阱,大破了主公公孙度的十万大军,他知道公孙瓒麾下大将王门已经投降吕布,并跟蹋顿的三郡乌桓一起将主公围在了白狼水旁边的小孤山,主公公孙度只剩下了三千残兵,随时有性命不测,他时常担心吕布大军来袭而自己麾下四千郡兵根本无法抵挡。

正当这个辽东将领谭余日日担心吕布大军席卷而来时,听到了少主公孙康派一万人马来帮助自己守城,而且这一万大军是从襄平方向过来的,谭余根本没有多想,看到了熟人毕续的面孔后,便命士卒大开城门,放于禁一万人马入城。

于禁扮作小卒,跟在毕续身后,低声说道:“毕将军,你若想取信于我家主公,得到他的赏识,将谭余斩杀便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毕续没有选择,现在这一万人马全是于禁的青州兵,他已经骑虎难下,便只好点头称是。

谭余一脸赔笑地列在毕续的马前:“毕将军,多亏您来增援,不然我彻夜难眠,吕布的人马实在太多了!”

毕续脸色忽然一变,厉声喝道:“谭余,你以后就一直长眠下去吧!”于禁从他身后策马冲出,跟毕续一人一刀,将谭余斩于马下。

一万青州兵如猛虎下山,过不多时,就将那四千郡兵杀得七零八落,一千多人战死,两千多人投降。

青州兵团的参军们带着宪兵们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辽隧城内居民,朝廷大军不日即来,必将你们从公孙氏的万恶统治下解放出来,你们的生活会比现在好过很多,你们不必担心战局,我们朝廷大军于无辜百姓秋毫不犯。

有赖于吕布三年来常抓不懈的宣传工作,普天下的民众都知道吕布治下民众生活水平是大汉所有势力里面最好的,若不是眷恋故土,可能很多辽东人都迁移去了冀州,现在吕布的人马打过来了,他们虽然称不上十分拥护,至少不会排斥,秩序很快安定下来。

城内有不少青壮被中央军的高额佣金所激励,同时对公孙氏背弃中央朝廷的行为甚为不满,便都甘心协助中央军守城。

公孙康领四万步骑追击于禁、太史慈的青州兵,于禁、太史慈边战边走,后来遁入山中,公孙康想要弃马上山追赶,被那神秘少年所阻:“小侯爷,那青州兵乃是青州黄巾整编而成,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而辽东军以骑兵称雄,若弃马上山便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四万人马未必奈何得了他们的一万残兵。”

公孙康一脸郁闷,怅怅然道:“那以你之意,该如何是好?”

那神秘少年摊开地图,阴冷一笑道:“小侯爷,我们现在的重点不在于歼灭于禁部,而在于救出侯爷,重振辽东士气!”

公孙康紧锁双眉:“以你所料,蹋顿领两万精骑与王门一万人马包围家父,蹋顿的三郡乌桓至少还有六万人马在等着伏击我的援军,如此情况下,如何才能救出家父?!”

那神秘少年轻蔑一笑道:“小侯爷,蹋顿领两万精骑去包围侯爷,又派出六万人马去伏击小侯爷的援军,这样一来,他柳城到白狼山之间的草原上还有多少控弦之士!”

公孙康扬声大笑:“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蹋顿倾巢而出,三郡乌桓内部空虚,我就领军直捣他的王庭,逼他退兵,然后就可以从容救出父亲。”

所以公孙康根本不理会太史慈的疑兵,而是重新退回襄平城,召集所有善于骑射的士卒,组成了四万骑兵,准备越过辽河,从玄菟郡绕到三郡乌桓的王庭白狼山。

可当公孙康点起四万骑兵准备从辽隧城渡过辽河时,却发现辽隧城已经落入于禁的手中,公孙康气急败坏,也深深觉得于禁这一万多青州兵是吕布砸在辽东的硬钉子,必须要拔掉,不然他寝食难安,可公孙康带的是四万骑兵,根本奈何不得被于禁重新加固好的辽隧城。

公孙康无奈,又听那神秘少年的劝告,决心还是先救出父亲,再图其他。

当公孙康领四万骑兵远离了襄平,但襄平也留下了一万多步卒,由公孙度的心腹亲信阳仪统领,于禁手头只有一万多人马,无力攻取襄平城,便让太史慈领六千人马,将辽隧城附近的新昌、安市、汶县、房县等城池依次攻占。

太史慈每次攻城时都故意让城池里面的人去襄平城里求援,若是那个阳仪派兵来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