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月前,王修荐举东莱人王豹给吕布,王豹携带家眷来邺城拜见吕布,不幸感染疾病,到了邺城,还未等到华佗、张仲景治疗,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幼子王基。

王豹的弟弟王翁带着四岁的侄子王基来大司马府拜见吕布,吕布不胜唏嘘,本想赐给王翁一点钱让他好生养育侄儿,但听到王翁介绍他侄儿的名字是王基时,吕布眼前一亮,这个冰雪聪明的小孩,竟然是王基。

王基,字伯舆,青州东莱曲城人,他是三国中后期曹魏文武双全军政齐备的一代名将,可与杜预齐肩。

王基军事上对战局的分析极其准确,又极善用兵。

魏正始年间,大将军曹爽奏请孙吴在建业集中大军,扬言进攻扬州,王基向扬州刺史诸葛诞分析局势,准确预测孙权无意出兵来犯。

魏正元二年,毌丘俭、文钦反叛,朝廷以王基为行监军,授予符节,统领许昌军队。王基在许昌与司马师相遇并对局势进行分析,司马师认为毌丘俭、文钦难以战胜,禁止王基进军。王基向司马师分析局势,并反复请战,得到准许占领隐水,然后王基提议夺取南顿,司马师不允许,王基乾脆擅自行动,抢在毌丘俭赶到以前占领南顿,成功迫使毌丘俭退守项县。王基在得知毌丘俭派文钦袭击邓艾后,马上进攻项县,导致毌丘俭全线溃败,得以平乱。

魏甘露二年诸葛诞反叛,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朝廷要求王基在项县修筑堡垒,王基反复请战,后来受命占领北山对抗朱异。王基再次冒着抗命违诏的危险,力排众议,要求全军驻守险要,最终获得朝廷的批准。司马昭屯兵丘头,王基负责都督城东、城南二十六路军队。诸葛诞粮食用尽,于是昼夜攻打王基以求突围,王基据险死守,随后进行反击大败敌军。

魏甘露三年,王基成功以诸葛恪、姜维、曹操的事例说服司马昭停止进攻孙吴的计划。

魏嘉平三年,王基使用疑兵计攻取东吴雄父邸阁,得到大量军粮,并俘虏吴安北将军谭正及数千敌军。

魏景元二年,王基收命接受吴邓由、李光的投降,王基准确分析出投降有诈。

内政上,王基具有优秀治理能力。他十七岁时,担任东莱郡府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魏黄初年间各地举荐孝廉,王基被任命为郎中,青州刺史王淩特意上表推荐王基出任别驾。青州刺史王淩因为有王基的帮助得以收到青州人士的称赞,以致发生王淩坚决不把王基放回中央,朝廷征召王基为秘书郎,王凌又请求把他召回,司徒王朗要求征召王基,王凌却因为贪图利用王基的治理能力而赖着不放人,因此遭到司徒王朗的弹劾。王基出任安丰太守,因为治理州郡严谨,而且防备森严,所以孙吴不敢进犯。王基治理的江夏,号称明制度,整军农,兼脩学校,南方称之。

学术上,王基是郑玄的再传弟子,深通郑玄之学,散骑常侍王肃著作经传解说和议定朝仪,都改易郑玄的版本,王基因而与王肃抗衡,坚持要跟从郑玄的原意。

王基又是一位孝子,自小与叔父王翁相依为命,而以孝顺著称,在平定毌丘俭之乱后,王基在获封赏之余,亦上疏要求分自己二百食邑给王翁之子王乔,并赐他关内侯,用以报恩。

王基亦很善待部属,不独揽功勋,平定诸葛诞后,王基将功劳归功于属官而拒绝所赐的封赏,于是手下长史、司马等七人都被封侯。

王基还是一位正直清廉的臣子,他长期担任要职却治身清素、不营私产,死后家无私财。他在目睹魏明帝曹叡大兴土木后敢于上疏直谏,他的上级曹爽专制导致国内风化大坏,王基也敢于不畏强权撰写《时要论》加以讥讽。

总的来看,王基是一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人物,但他效忠司马氏,有维护世家统治之嫌,让吕布深为不爽,也正因为不爽,吕布才更不想让王基继续为世家统治效力。

吕布果断地将王基收为义子,留王翁为朝廷任职,王翁本来不想让王基拜吕布为义父,但迫于吕布的权势,只得无奈接受。

吕布将王基同时拜在郑玄、司马徽两人门下,料想若是培养得当,虽不至于有诸葛亮、陆逊那样耀眼,却也是独当一面的军政大才。

第728章 国渊和孙礼

司徒郑玄一直办私学,被下面一些世家出身的学生蛊惑,一直对吕布全民教育的国策略有微词。

吕布曾跟郑玄平心静气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先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问题。

吕布成功地让郑玄接受了新断句的新含义“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那就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的话,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郑玄接受了吕布“教化万民”的宏伟想法,吕布让郑玄参观过由吕布自掏腰包新建的各地小学堂、中学堂,跟那些小学生、中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详细倾谈过,郑玄开始对吕布兴办全民教育的利国利民之处,有了深入的认知。

而且,因为吕布的有些言谈,让郑玄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情景,不胜唏嘘。

郑玄的家世本来比较显赫,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山侯,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郑崇为人刚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作斗争,后来佞臣诬陷,惨死狱中,到了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郑玄的求学路上充满了艰辛。

郑玄明白,自己现在虽然名满天下,归根结底也是门第衰落的寒门,若是再听信那些世家出身的弟子言论,阻挠吕布全民教育的普及,可能会有很多跟自己出身背景很像的少年这一生都没有机会读书。

郑玄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不得不承认,吕布这个全民教育办得很好,从此后他把自己那些别有用心的世家弟子们都逐出师门,开始有意地招收一些寒门子弟为门生。

十数日前,吕布和司徒郑玄并肩作战,推崇孟子之道,又推出五德平等的新五德始终说,郑玄的声望更加尊崇,吕布跟郑玄的关系也日渐友好,两人亦师亦友地和睦相处下去。

郑玄把他一个得意门生推荐给吕布,那人名国渊,字子尼,乃是青州乐安郡盖县人,他原来曾跟邴原、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兵乱,当初邴原、管宁、王烈被辽东的公孙度遣送到吕布的邺城,国渊没有回来,等公孙度被灭了以后,国渊得知吕布没有善待邴原、管宁、王烈,所以拒绝吕布征辟,归隐家乡,托辞不出。

后来邴原、管宁、王烈从吕布的荐举,各自担当重任,国渊这才了解吕布的苦心,想要投效吕布,但因为此前拒绝过吕布的征辟,冒然前往,恐被吕布拒绝,便拜访师尊郑玄,让郑玄为他推荐。

吕布得知国渊来投,大为欣喜,因为这个人虽然在演义上不出名,但他在治政功绩比得上枣祗等人。

历史上,国渊受曹操征辟为司空掾属,曹操想要广泛地兴办屯田,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减损增益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竟相勉励,乐于从事这项事业。

曹操征讨关中,便让国渊任居府长史,总管留守事宜。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余党人数不少,接律都当伏法,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对他们执行死刑。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依赖国渊这个建议得到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写战胜贼兵的文书,旧例往往夸大,以一为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首级数量的时候,实有多少就报多少。曹操询问原因,国渊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首捕获士兵数量,是想要夸大战绩,用意在于显示给百姓去看、去听。而河间在我国境之内,田银等人叛逆,虽然制胜有功,但我私下里仍为这事感到耻辱。”曹操很高兴,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讽刺朝政,曹操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人是谁。国渊请示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传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敕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现在虽是首都,却少有喜好学问的人。你选择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想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选派了三个,国渊在派遣前先召见了他们,教训说:“你们学习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上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以去找寻能读懂它的人,向他请教。”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意图。花了十来天时间就找到了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官吏趁机请那个人写了一纸笺书,与那封信一比较,看出与写信的人是同工种笔迹,随即把那人拘捕审问,得到了全部事实真相,旋即国渊升为太仆。

国渊虽然位居列卿,但是仍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朋故旧,自己保持着谦恭节俭。

吕布便征辟国渊为大司马府掾属,让国渊跟随自己身边三个月,接受思想整风三个月,才委任国渊为辽州典农中郎将,负责辽州的屯田事宜。

国渊办事能力很强,他先向韩浩、常林、石韬等前辈学习,学通了以后,到辽州后开始推广种子优选法,牲畜优良配种法,又将工部发明出来的曲犁在辽州推广开来,取代了直犁,他又对水车加以改进,使更多的旱田变为水田,亩产得以增加,并大量制作水碓,用水力带动石碓舂米,比以前用柱臼或脚踏石碓舂米,省力,而且效率要高。

因为辽州是肥沃的黑土地,国渊带领中原迁移过来的民众积极地开拓荒地,使得原来多是荒野的辽州开始富饶起来,多年后,成了大汉一个稳固的粮仓。

护乌桓中郎将田豫向吕布荐举了一个人,幽州涿郡容城人孙礼,说此人刚毅而又有勇略。

在历史上,田豫是曹魏北方防御的屏障,伐鲜卑,伐乌丸,伐辽东,田豫可谓战功卓着,于此同时,他精心训练幽州兵和投降的异族骑兵,每年向国家提供一大批精兵和战马,是魏国兵员最主要的输出地,在西线和南线作战的最骁勇善战的兵马都来自幽州。不过,田豫性情孤傲,与他人很少来往,朝廷给他的赏赐都分发给部下将士。每次胡人给他个人送来礼品,都登记好收入官府,从不拿到家里,因此他家中常常贫困。正因如此,他没有金钱疏通和上级的关系,所以一直得不到晋升,以至于不显于册。

吕布非常器重田豫,准备将以后的北方防御都交给他,所以对他荐举的人才也大为青眼,何况孙礼本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良将。

孙礼虽然年少有名,却没有出仕,等到曹操平定幽州后,征召孙礼为司空军谋掾。

后来鲁国的山中有几百贼寇,凭借险固地势,扰民作害,孙礼于是被调任为鲁国相国,到任后,孙礼拿出官府的钱财和谷物,发动官吏和百姓,悬赏贼寇的脑袋,招纳归降的人,再让他们回去刺探情况,鲁国不久就恢复了太平。

此后,孙礼跟从大司马曹休在夹石征讨东吴军队,孙礼劝谏曹休不要恋战,曹休不听而以失败告终。

魏明帝曹叡刚开始修建宫殿时,节气不调和,全国粮食歉收。孙礼力争,免除百姓的劳役,明帝下诏书说:“采纳正直的进言,迅速遣送百姓去从事农业生产。”此时李惠是修建宫殿的监工,他又上奏表要求将修建宫殿的百姓再留一日,等宫殿完成再说。孙礼直接来到修建工地,不再上奏表请示,口称明帝已下诏书免去百姓的劳役,让他们回去。魏明帝曹叡认为孙礼的意图很不寻常,所以没有责罚他。

魏明帝曹叡在大石山狩猎,有一只老虎跑到他的车子旁,孙礼便扔掉鞭子下马,想挥剑斩杀老虎,魏明帝曹叡下令让他上马。

魏明帝曹叡临死之时,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认为还应该有良将来辅佐,又让曹爽在病床边接受遗诏,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授散骑常侍。孙礼为人诚信磊落,刚直不阿,曹爽认为他来辅佐自己多有不利,就让孙礼改任扬州刺史,加授伏波将军,赐给关内侯的爵位。东吴大将全琮率领几万军队侵犯骚扰,此时州里的兵士有的在体假,有的已派遣出去,留下来没多少人。孙礼亲自率领卫兵抵御,在芍陂与全琮交战,从早晨打到晚上,将士死伤过半。孙礼在兵刃中冲锋陷阵,战马多次被刺伤,他依然手执战鼓,奋不顾身,直至敌人退兵,皇帝下诏书慰劳,赏赐绢七百匹。孙礼为死于这场战事的将士们举行祭祀,集众举哀悼念,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失声痛哭,又把绢全部分给战死将士的家人,没有给自己一点。

此后,孙礼却依附于司马氏,所行有失偏薄,让吕布有些失望。

第729章 高堂隆和温恢

吕布先征辟孙礼为大司空掾属,让他跟随自己,接受思想整风半年。

凡是历史上有依附司马氏的劣迹的,都要接受半年的思想整风,将他们头脑里的世家统治的毒瘤彻底灭绝,吕布才肯放心让他们出任一方。

孙礼现年不过十七岁,先在吕布的近卫师教导旅里兼任队长,待积累一些功劳后,再行擢升。

孙礼为吕布大司空掾属时,遇到了同郡人卢毓,这两个少年虽是同乡,却不知何故,如同历史上记载一样,互相看不顺眼,关系相处得极其不融洽。

自从太傅卢植死后,卢毓便养在吕布府中,名为师弟,吕布实际上待他如义子一样,卢毓现年不过十三四岁,已经少年老成,通达事理,处事果断,有名臣之风,吕布便依照师父卢植的吩咐,努力培养卢毓,以期他将来能重整范阳卢氏并发扬光大。

卢毓和孙礼的不睦,吕布看在眼里,并不阻拦。

文官、武官之间的矛盾,各个地域派系之间的矛盾,在吕布军中,同样存在,若不是影响极大,吕布对下属的团结与否一向不大看重,因为文武官员交情过密,容易架空上司,吕布忌惮还来不及,根本没心情去帮他们调和。但吕布同样颁下严令,责令不准因为私人矛盾而影响大事,否则以军法处置。

在讨伐曹操时,吕布擒获了兖州从事薛悌,薛悌后来投效吕布,做了吕布大司马掾属三个月后,便以他的才干得到吕布重新的认知,吕布任命他为琅邪太守兼青州副参军,协助于禁、臧霸对付东海郡的刘备。

也在同一时间里,跟薛悌齐名的济阴人王思、郤嘉也都在曹操军中被生擒,这两人在吕布的教导旅里做大司马掾属数月后,做了两个边郡的太守,同时领边军的参军之职,他们跟薛悌一样,外儒内法,治政能吏。

薛悌在琅邪郡任太守不多日,便举荐了一人,青州泰山郡平阳县人高堂隆。

说也奇怪,高堂隆此人在历史上便跟薛悌有渊源。

高堂隆是复姓高堂名隆,乃是鲁国人高堂生的后代。高堂隆在少年时为诸生,被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为督邮。当时郡里的督军和薛悌争强,直呼薛悌名而训斥他。高堂隆按剑怒斥督军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登上高阶;赵王弹奏秦筝,蔺相如奉瓦缶让秦王演奏,当着臣下面而直称君名,按礼仪该责罚你。”督军大惊失色,薛悌也赶紧制止。后来,高堂隆辞职,至济南避难。

建安十八年,高堂隆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军议掾,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