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粮食。

其次是战乱,曹操征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李傕等在关中,“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再次,战争对于作为强壮劳动力的战士的摧残,也到了无所复加的地步。麹义与乌桓、鲜卑“合兵十万”进攻公孙瓒,由于粮食缺乏和战斗损失,在撤退时只有“余众数千人”。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袁绍战败,“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自汉桓帝时开始持续到汉灵帝时长达四十余年的天灾人祸,以及随之而来二十余年的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损,以至于曹操拿到冀州的户口簿,发现“可得三十万众”,惊喜的称之为“大州”,实际上这个户口统计的年份甚是可疑,自董卓之乱直至曹操平定冀州,这段时间冀州长期陷入战乱,毫无可能进行人口统计,这个户口的统计当在汉灵帝末,况且“可得三十万众”,按照壮年男子(从23岁到56岁都在服兵役的年龄之内)与老弱妇孺的比例,整个冀州的人口也已锐减到一百多万,远远低于五十多年前的五百七十万。

北方战乱不断,并不代表南方就是世外桃源。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都镇压过反对自己的大规模叛乱;荆州的刘表除了与袁术争夺南阳之外,还镇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叛乱;而扬州的刘繇被孙策赶到豫章,孙策又马不停蹄的降服诸郡,当相比而言还算战乱最轻的地域。远在绝域的交州,倒是一片繁荣景象。

赤壁之战后,荆州经过大规模的战乱,人口迅速减少,经济遭到破坏,所以庞统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刘备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抵抗不大,所以益州的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也不是很大。孙权主要的活动是平定山越,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以及骚扰淮南,俘虏人口,江东及交州基本上没有战争的创痕。

关于曹魏的户口,西晋时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景元四年(263),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关于蜀的户口,《晋书·地理志》记载,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关于吴的户口,《晋书·地理志》说:“孙权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

根据上述数据,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不包括官吏和军队)。

而《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户口数是“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户”,三国混战百年后的户、口数大约相当于东汉最高户、口数的七分之一弱。

实际上,三国末年的人口没有那么少,大部分都被世家大族给隐没了,因为十七年后的晋国太康元年,统计增加了户多近一百万,口多近八百五十万,实际上这个统计依然有水分。

三国后期应该还存留了2300万,而汉桓帝刘志统治时期公元155年的统计人口将近6000万,6000万的人口总量一直绵延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24年的四十年间,人口就从6000万锐减到2300万,锐减率更是高达62%,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同样接近100万!

而因为吕布一人之功,大汉的人口保持在4800万,没有继续衰减,反而因为吕布极力地推行激励生育政策,人口还在慢慢地恢复,往6000万恢复,吕布相信,在他有生之年,大汉人口有望突破两万万。

两万万的大汉民族将是同一个年代其他国家的噩梦,包括罗马帝国,更别说高句丽、邪马台等国了。

在这次人口普查中,遇到最大的问题便是世家大族的阻拦,门阀大族既占有不少合法的荫户,也占有数量更多的非法隐户。

吕布下令,人口跟土地挂钩,世家大族必须把隐户、荫户的详细具体的资料提供出来,然后按照全国的平均水平,按照人口,分配给隐户、荫户等佃户们田地,这些佃户依然为世家大族种地,朝廷直接向世家大族收田赋。

比方一个世家大族有两千多个佃户,却隐瞒了一千多个佃户,只上报了一千个佃户,那只发给他一千个佃户的田地,其他田地一律没收,逼迫那些世家大族只得按实上报。

自然有一些世家大族为了多得田地,多报人口,吕布对此早有准备,首先在全国各地鼓励推行减租减息的减轻世家、佃户之间矛盾的政策,世家必须要向朝廷缴纳一成的田赋,又必须向佃户分配五成的收益,剩下四成收益除去种子、耕牛、水利等各方面的投入,世家最后从田地上的收益降低到二成左右,当下面佃户少而田地多的时候,世家只是白占耕地,毫无益处,还要冒着被遍布各地的情报部门、各级官府查知的风险,吕布严格规定了,一旦有此类欺诈朝廷的行为,全族罚没田地,罚为奴隶,没必要为了多占几百亩冒这种风险,想要更多收益,还不如跟着大汉海军去海上贸易呢。

第804章 大汉伤不起

在进行了人田严格关联的政策的同时,朝廷治下各级政府配合情报部门,对大汉各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财产登记工作,编制新的户籍,因各种原因而脱离户籍的人为了取得土地的合法所有权,就必须得重新向官府登记户口。

这次搞人口普查、登记户口的过程中,有将近五百万口被隐匿在世家庄园里的隐户出来登记,其中有两百多万人看到自耕农的赋税压力比世家大族还少,都拒绝再回到世家庄园,选择成为自耕农编户。

在进行人口普查的同时,吕布也命令各级情报部门和各级官府,做好地方私人武装的登记调查工作,把那些世家大族、寒庶地主的私人武装情况掌握清楚,一是便于监控他们,二是便于削弱他们。

吕布认为,这东汉末年,大汉处于农业时代,未来一二十年内还会继续停留在这个年代,为保证农业生产,国家经济发展,专业军人不能太多,不然劳动力就短缺,军费也会短缺,不到不万不得已,吕布不会过于扩军,也极力地限制世家大族、寒庶地主的私兵数量,极力地推进私兵往地方郡县兵的转换,让脱产战士占据整个民族人口低于百分之一,整个大汉四千八百万人口,只需要养四十八万全脱产军队即可,另外再养百万半脱产军队即可有效地控制东方。

吕布从这次人口大普查中,意识到一点,他必须要确保大汉从改朝换代的历史的老路挣脱出来,因为大汉民族真的伤不起了。

吕布在二十一世纪曾看过一篇统计文献,因为太过吃惊,虽然过去了好几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些数据,那不只是数据,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你我他的祖先。

秦统一(公元前221年前后),全国人口约3000万,西汉初(公元前200年前后,刘邦当政时期),全国人口约1800万,期间发生了秦末农民起义以及随后的楚汉战争,短短二十年间,人口锐减了1200万,锐减率高达40%!

期间死亡的绝大部分都是属于非战斗减员的老百姓,真正的军职人员的死亡人数,充其量就是这1200万人的一个零头,也就是200万左右,充分印证了战争是利益集团之间的较量,但却是全国老百姓买单。老百姓为此付出了财产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什么?中国老百姓的命运之苦,由此可见一斑。

西汉末(公元元年前后,王莽篡政前),全国人口约6000万,东汉初(公元30年前后,光武中兴初期),全国人口约3500万,又是短短的30年左右的时间,人口就锐减了2500万,锐减率高达42%!

西汉政府经过200年的修养生息,人口才从1800万增加到6000万,平均每年只净增了21万。这期间包括王莽建立“新”王朝在那里“瞎折腾”的15年以及随后刘秀持续不到10年的统一战争,这不到25年的时间就死掉了2500万人,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仍高达100万以上!

东汉后期(公元155年曹操出世前后、汉桓帝刘志统治时期),全国人口约6000万,三国鼎立(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全国人口约2300万,在短短的40年左右的时间(这得从东汉末开始算,因为东汉后期到东汉末这二三十年间没有战乱),人口就从6000万锐减到2300万,锐减率更是高达62%!

东汉政府经过120多年的休养生息,人口才从3500万增加到6000万,平均每年同样只净增了20万左右,但是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接近100万!

隋初(公元600年前后,杨坚执政末期),全国人口约6000万,唐初(公元630年前后,李世民执政初期),全国人口约2500万。

当然,这中间经历过魏晋南北朝长达近四个世纪的大分裂时代,其中西晋中期全国人口约3500万,南北朝初期全国人口约2400万,到隋初增长到6000万。但不管怎么说吧,这380年左右的时间,人口从2300万恢复增长到6000万,平均每年增长近10万人。可见,战乱年代的人口增长率只有和平年代的一半。

从隋初到唐初,这中间只有短短30年左右的时光,经历过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名的“败家子”杨广的14年“瞎折腾”和唐初李世民长达近10年的统一战争,全国人口从6000万锐减到2500万,不到25年的时间锐减了3500万人,锐减率高达59%,平均每年死亡人数则高达140万人!

唐中期(公元750年前后,李隆基开元末年安史之乱前),全国人口约9000万,北宋初(公元980年前后,赵匡胤去世后),全国人口约4000万。

从唐初到唐中期,也就是从李世民贞观初年到李隆基开元末年这120年左右的时间,是大汉民族历史上的又一次“黄金时代”,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达到顶峰,全国人口也从2500万剧增到9000万,创历史新高,平均每年增长超过50万人,大大超过两汉时期平均每年增长20万人的记录。

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使表面风光无限的盛唐帝国轰然倒塌,从此唐王朝一蹶不振,进入到藩镇割据的混乱时代,就这样苟延残喘了一个半世纪,唐王朝终于寿终正寝了。但是接下来的五代十国时期更糟糕,直到柴荣、赵匡胤出来收拾残局,中国才又进入大一统的正常轨道。

在这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口从9000万锐减到4000万,230年左右的时间锐减了5000万人,锐减率高达56%!这5000万人,绝大部分是在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这两个时期锐减的。安史之乱那几年,全国人口从9000万锐减到3000万,锐减了三分之二,承平日久的唐王朝老百姓经不起战争的摧残和折磨,这6000万人就是在这七八年时间内死于战乱的,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高达七八百万!

北宋后期(公元1080年前后,王安石变法时期),全国人口约1亿,首次破亿,元初(公元1280年前后,忽必烈灭南宋,完成统一后),全国人口约7000万。

北宋是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黄金时代,北宋虽重文轻武,导致国力衰弱,不复大唐时代的雄风,但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历朝历代,这从人口的剧增上也可以得到部分印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一个局部缩影。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从赵匡胤去世到王安石变法,这短短的一个世纪,北宋人口从4000万猛增到1亿,100年间增长了6000万人,平均每年增长60万人,超越了盛唐时代平均每年增长50多万人的记录!

从北宋后期到元初,大汉民族第一次完全被异族统治。因为蒙古铁骑来势太猛,柔弱的南宋哪里能抵挡得住?这200年间,人口从1亿减到7000万,跟以往的历朝历代相比,算不上是锐减了,只减少了30%。

明初(公元1400年前后,朱元璋去世,朱棣夺位那段时间),全国人口约6000万,明中期(公元1540年前后,朱厚熜执政中期,可笼统地说是嘉靖朝),全国人口约2亿。

明朝是大汉民族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另一个黄金时代,尽管经常有无聊者人云亦云说明朝政治总体黑暗,皇帝集体昏庸,但是并不阻碍民间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这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国人口从6000万猛增到2亿,增长了1。4亿,增长率高达234%,平均每年增长100万人,超过历朝历代。

从明中期到清初,全国人口从2亿锐减到1。2亿,锐减了8000万,锐减率同样高达40%。真正导致人口锐减的时间段只有两个,一是明末崇祯时期的17年以及清军入关后持续了五六年的统一战争;二是康熙初年的8年三藩之乱。在这短短的30年左右的时间内,人口锐减了8000万,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高达267万!人口大规模被屠杀的程度仅次于安史之乱!

到了清朝,人口就开始上亿了,同时清朝也是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而且清朝还有一个农业社会回光返照的所谓“康雍乾盛世”,从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开始算,到乾隆去世、嘉庆全面掌权,持续了将近两个甲子(120年)。如果算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国门第一次被西方列强敲开,在这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中国人口从1。2亿猛增到4。3亿,150年的时间增长了3。1亿人,增长率高达259%,超过了明朝,平均每年增长200万以上。

从清后期到清末的七十年,人口从4。3亿锐减到3。3亿,70年间锐减了1亿,锐减率高达24%。实际上这锐减的1亿人,绝大部分是在持续了14年的太平天国时期殒命的。14年屠杀了1亿人,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高达700万以上,和安史之乱时期有得一拼!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太平人士看这些数据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经历战争创伤的吕布,从这些数据上看出大汉民族一直在流血,在受伤,受伤得很快,恢复得很慢,一直在螺旋地发展,而不是笔直向上或斜斜向上地发展,因为内讧内耗而造成的民族创伤数以亿计,如果把这些内讧内耗中死去的大汉男儿都拿去攻打四方异族,大汉民族早就统一了世界。

吕布一直在告诫自己,以杀止杀,以战止战是下策,不能沦入内战内讧内耗的陷阱里,不论如何都要保存好大汉民族的元气,树立起内讧、内耗、自相残杀可耻的民族道德观,让大汉民族不要成为一个极度自虐却对外宽仁的变态民族。

所以吕布努力废除死刑,不管多大罪行都不至死,而是祸及妻子的连坐劳役,所以吕布以后会尽量不打内战,采用外交的方式解决大汉民族内部争端,不过,很显然,他的苦心孤诣并没有得到袁绍、刘备等人的认可。

第805章 继续基本国策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决定一个势力强弱的第一要素便是人口,当吕布即将要一统华夏的时候,他更清楚,决定一个国家强弱的第一要素同样是人口。

他要搞清楚整个华夏到底有多少人口,以方便他制定未来五十年的基本国策,现行的基本国策里已经有了全民皆兵、全民教育、激励生育,这些国策在吕布可以控制的未来五十年里需要不需要进行调整,都需要准确而具体的人口普查数据做支撑,而不能学着某些领导者拍脑门决定一些国家大事。

当知道了四千八百万人口,吕布一开始是为自己感动振奋,因自己的努力,让大汉少损失了两千多万人,同时他也有些不满,因为大汉民族不应该只有四千八百万人,至少应该有两亿人吧。

吕布的野心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