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威在这一世在袁绍的麾下并未得到多大的重用,但他对袁绍父子的忠心堪比那一世对刘表父子的,直到听说袁绍父子全都死亡的消息后,又被文聘努力说服,王威才决定为了家族利益,投靠吕布。

吕布对王威的将才并没有太大期望,他当年劝刘琮的计策实际上是在赌博,如果赌赢了固然好,赌输了刘琮满门抄斩,而且赌输的可能性很大,王威这种弄险的做法,吕布过去可能会赞同,现在却更倾向于诸葛亮那样的谨慎,家大业大了,还真有点输不起了。

王威归降吕布后,向吕布举荐了一个人,刘廙,字恭嗣,南阳人,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吕布的幕府里现在缺少这样的天文历数人才,所以待他深厚。

吕布以雷霆之势,彻底铲除了袁绍,荆州归于中央朝廷之下,荆州的人才都陆陆续续地被人举荐或自荐到吕布的幕府。

第一个是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当初,辛毗跟随其兄事袁绍,后来他发现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难成大事,就劝哥哥辛评离开袁绍,另谋高就。但辛评感念袁绍的知遇之恩,不愿背弃,辛毗因这个缘故,也只好违心事袁。后来袁绍被吕布屡次打败,辛毗更加失望,在吕布的暗中拉拢下,和荀谌、郭图等颍川派一起,陆陆续续地,都成为了中央朝廷在荆州的内应。

辛毗的哥哥辛评对袁绍愚忠,袁绍死后,追随袁谭,却未能识破吕布的计策,跟着袁谭前去救援江陵城,惨遭中央军三路大军伏击,死于乱阵之中,后来辛毗到前线觅得兄长的尸首,吕布感念辛评的忠义,给他厚葬之礼,其实都是看在辛毗的面上。

辛毗此人的才干在历史上并未有太大出彩,但他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都挺关键的。

建安八年,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世仇曹操请降,辛毗却乘机投降。辛毗归曹后,他首先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并建议曹操趁机出兵河北。此举奠定了两袁灭亡、河北归曹之基。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自进爵为魏王。辛毗以汉议郎、侍中身份兼任魏王侍中。当时在立谁为魏王太子这个问题上,曹操一度犹豫不决。曹丕以年长得立,曹植以才高得宠,文武大臣又各有所向。辛毗坚持以国立嫡长的礼法,坚决支持册立曹丕。次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

魏明帝青龙二年,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此来刺激他出营作战。魏军众将都以此为耻,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明帝,要求出战,被明帝拒绝。明帝惟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遏制诸将行动。将领们都因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后操劳成疾,病逝军中。可以说是辛毗配合着司马懿把诸葛亮熬死的,诸葛亮死后,蜀汉一蹶不振。

吕布以辛毗之明断,任命他为大司马府东曹掾,给予了极大的信任,辛毗也感激涕零。

吕布见过辛毗的女儿辛宪英,不只是聪慧,而且小小年纪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吕布自然不会对这个几岁大的小孩感兴趣,他是给自己的儿子做预定的,十余年后,哪个儿子有望继承他的位子,吕布就让辛毗把女儿许配给他。

辛毗之后,过来归顺的是韩嵩、傅巽。

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时好学,虽贫而不改易其操守。韩嵩知世将乱,故不应三公之命,只与同好数人隐居于郦西山中。黄巾乱起,韩嵩避难南方。

在那一世,刘表逼其以为别驾,转从事中郎。刘表郊祀天地,韩嵩正谏不从,渐见违忤。后又奉使到许都见曹操,以观虚实。韩嵩回来后,深陈曹操威德,请刘表遣子入质。刘表疑韩嵩反为曹操做事,大怒,欲杀韩嵩,然而刘表之妻蔡夫人劝谏道:“韩嵩,在荆楚地区很有声望,况且他说话坦率,诛杀他是没有理由的,刘表又考杀韩嵩之随行者,知韩嵩并无他意,方才止息。荆州平,韩嵩有疾病,就在所拜授大鸿胪印绶。”

在这一世,袁绍也逼其为从事中郎,袁绍素有野心,也曾在江陵郊外祭祀天地,而祭祀天地乃帝王之责,袁绍此举悖逆,韩嵩劝谏,袁绍不从,且对韩嵩倍加冷落。此后袁绍派韩嵩前去洛阳朝见天子刘辨。韩嵩在出发前先表明,若是袁绍非要派他前往,若天子赐其官职,则自己不再为袁绍所用。后果如所言,吕布吩咐天子刘辨拜韩嵩为侍中,迁零陵太守,韩嵩回来后不断称道朝廷、吕布之德。袁绍却以为其怀贰心,将斩韩嵩。韩嵩大叫:“将军负嵩,嵩不负将军!”幸得蒯良、蒯越兄弟劝解,韩嵩方才无事。

韩嵩早就对袁氏父子离心离德,如果不是顾及家族,他早就只身前往洛阳,为朝廷效力,现在吕布大军速平荆州,韩嵩喜出望外,前去拜见吕布,吕布以其通晓礼仪之事,拜他为负责殿前礼仪的大鸿胪,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位列九卿,地位崇高。

韩嵩得吕布如此赏识,鼓舞了那些旁观的荆州本地士人,望风景从慕名前来者络绎不绝,吕布择其贤者用之,有名无实者也安置在一些需要名声而非才能的地方,比如礼部。

傅巽,字公悌,雍州北地泥阳人,东汉大英雄傅介子之后,其父为东汉代郡太守傅睿。因为董卓占据了雍州,他被迫逃亡到荆州,暂时依附于袁绍,后来中央朝廷在吕布的带领下,平灭了西凉军,雍州秩序安好,傅巽便动了回乡的念头,吕布麾下三大情报组织的特工侦查他的思想动静,报给吕布,吕布随派人前往策反,如此三番,傅巽和韩嵩等相当一部分人物都做了吕布的内应。

在那一世,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继位。是时曹操南征荆州的部队已逐渐迫近,故此荆州君臣之间浮现主战主降的分歧。蒯越和傅巽等人劝刘琮投降,刘琮不同意,便说:“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时任东曹掾的傅巽于是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师之锋,必亡之道也。将军自料何与刘备?”刘琮答:“不若也。”傅巽说道:“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愿将军勿疑。”刘琮被说服,因此当曹操移师至襄阳一带时,刘琮就举州请降。曹操以傅巽劝降刘琮有功,赐爵关内侯。

傅巽在那一世做投降派,吕布过去读三国演义时自然将傅巽当成贪慕虚荣的小人看待,现在他是中央朝廷的主宰,是那一世曹操的增强版,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变得喜欢和欣赏这种识时务的俊才,而有些讨厌那些不识时务、妄图割据的野心家。

而且傅巽此人的行径并不小人,他素来以有知人之鉴见称,多次一言命中。在那一世,他在荆州,曾经评定庞统为“半英雄”,又预言裴潜最终会以“品行清风亮节”而名扬四方。果如所料,庞统后来归附刘备,待遇也只能次于诸葛亮,而裴潜日后则官居尚书令,并且有名望德行。在出仕魏国时,魏讽以才智闻名,傅巽却说他早晚必会谋反,卒之又竟如所言。

吕布欣然任命他为吏部侍郎,负责吏部的官吏评鉴事宜。

……

第821章 荆州俊才(下)

以前有句话,叫做“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意思是楚地出人才,尤其是这里人才鼎盛。

先不提二十世纪崭露头角的那帮建国功臣,只说吕布现在亲眼见到的一些人才,庞统、马良、马谡、刘巴、蒋琬、潘睿、廖立、黄忠、李严、文聘、霍峻、向朗,如果再算上曾经跟荆州有过交集的诸葛亮、徐庶、司马徽以及隐居此地的黄承彦、庞德公,可谓是人才济济。

究其原因,荆州在东汉末年战乱时期是学术中心,这里相对安宁的环境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条件。最有名的学术领袖是庞德公、司马徽、宋忠等人,他们各有许多弟子。

庞德公是当地士族领袖,司马徽是颍川人,视德公为兄长,被德公称为水镜先生,两人亲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庞德公让从子庞统去见教司马徽,庞统被徽赞誉为南州冠冕,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诸葛亮每次见庞德公都参拜,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这两个晚辈学生被司马徽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徽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名的有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历史上庞德公子庞山民与徐庶、石韬、孟建等都入魏,庞山民任黄门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韬典农校尉、孟建征东将军。诸葛亮追随刘备,庞统首先担任了周瑜的功曹,后来追随刘备战死,是入蜀的主要谋士。

宋忠,一名衷,字仲子,南阳章陵人。在演义上,刘表死后,他曾代表刘表继承人刘琮和大将蔡瑁等人向曹操上降表,在返回途中,路过新野,为关羽所获,刘备方得知刘琮已降曹操一事,刘备在斥责宋忠后将其释放。刘备是个沽名钓誉之人,他之所以释放宋忠,是因为他碍于名声,不敢杀宋忠。

宋忠是大儒,曾与学者綦毋辏Ч餐嘧段寰戮洹罚耗┪航逼诼裳У姆⒄棺鞒鲆欢ǖ墓毕祝褛梢榇蠓蛞⑽何澜跛唷⒀д呃钭⑽馓E藶F都曾师从于他,这些人物虽然大多都没有什么名声,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国形势,比如潘濬,他的存在,就曾对蜀汉刘备集团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潘濬二十一岁时师事于宋忠,并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山阳人王粲赏识,因而知名,被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当时沙羡县长贪污腐败,被潘濬审查处死,使得全郡震惊恐惧。后来担任湘乡县令,治理颇有名声。后来,刘备领荆州,用潘濬担任治中从事。刘备入蜀,留潘濬统典荆州事务。然而镇守荆州的武将关羽有不敬士大夫的恶习,跟潘濬不和,文武不和,荆州不安,可以说荆州被吕蒙占领,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关羽和行政长官潘濬不和所致。

孙权袭杀关羽,并吞荆州之土,将领官吏都归附,而独独潘濬称病不前往相见。

孙权派遣人用车到潘家,连床带人搬来,潘濬伏面贴著床席不肯起身,涕泣交错纵横于脸庞,哀伤呜咽无法自制。孙权慰劳并与他谈话,用手巾擦拭潘濬的脸孔,潘濬起身下地拜谢。孙权用潘濬为治中,荆州诸军事都向潘濬谘询,荆州迅速安定下来。

五溪蛮夷叛乱集结,孙权让潘濬假节,督导诸军讨伐他们。潘濬信赏必行,斩首以及生擒,数以万计,各个蛮族受到致命性创伤,从此衰弱,五溪地方归於宁静。

当时潘濬的姨兄零陵人蒋琬为蜀汉大将军,有人对武陵太守卫旌密告潘濬,说潘濬派遣密使和蒋琬互通消息,有托身於蜀汉的意思。卫旌以此启告孙权,孙权说:“承明不作这种事的。”即刻封起卫旌所呈的表示於潘濬,而徵召卫旌回,免他的官。

先前,潘濬与陆逊都驻在武昌,共同掌管陪都事宜。潘濬还军後回复故职,当时中书典校吕壹,窃弄权柄,擅自作威作福,潘濬和上大将军陆逊同心为国家感到忧虑,每谈论及此都痛苦而流涕。吕壹弹劾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都被禁止会见。黄门侍郎谢宏在闲聊中询问吕壹:“顾公的事情如何?”吕壹回答:“不乐观。”谢宏又问:“如果顾公被辞免罢退,谁会来代替他?”吕壹还没回答谢宏,谢宏说:“是不是潘太常来担任这个职务?”吕壹考虑良久後说:“应该正如你所说。”谢宏告诉吕壹说:“潘太常每每切齿痛恨你,只是由於武昌距离遥远没有办法行事罢了。今天来代替顾公,恐怕明天就击斩你了。”吕壹大为恐惧,遂化除顾雍的事。潘濬请求回朝,前往建业,打算用尽辞语直言极谏。到达後,听闻太子孙登已经数次上言此事而不被采纳,潘濬便大宴百官,打算在席间亲手诛杀吕壹,再一死为自己独断的行为谢罪,同时抵命,为国家除去祸患。吕壹闻知密报,称有病不前往。潘濬每次觐见,都痛陈吕壹的奸邪阴险。因为这样,吕壹的宠幸一步步的衰微,後来遂被查明而诛戮。孙权引咎责怪自己,因而向大臣致歉。

站在蜀汉的立场,感觉有些可惜的是,由於关羽又和潘濬关系恶劣,所以蜀汉失去了这麼一位刚正不阿的一方将帅。站在潘濬的立场,我们也不禁为他感到一丝欣慰,他不但得到真正适合他的明主,而且,由于他在赤乌二年先陆逊而去世,才不至于看到老友在赤乌八年被孙权活活气死;我们真不知道如果性格正直的他,要是遭逢赤乌八年的事件会怎麼样。潘濬,是一位在孙权心中的地位,与陆逊相等的大人物。

后世看演义长大的人们,总以为关羽是神,做什么都是正确的,但就从潘濬这个人的境遇变迁上,就能看出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总之,吕布是绝对不会任由这样一个骄傲自大、目无余子、跟文臣不和的武将去镇守荆州这样一个两面环敌的地方,其实当时让张飞镇守荆州,未必会比关羽差。

潘濬和蒋琬一起前来拜见吕布,吕布都待之甚厚,这两个都是执政人才,是吕布日后非常需要的人才,毕竟天下很快就要一统了,吕布已经不需要太多军事人才而需要很多执政人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东人,和表弟潘濬都知名于当世。历史上,蒋琬以州书佐随刘备人蜀后,提拔为广都县长官。对县官之职,蒋琬殊感屈才,便众事不理,终日醉酒。一次,刘备出巡广都,蒋琬正烂醉如泥,无法前往迎接,刘备勃然大怒,将加以严厉的处罚。诸葛亮劝说:“琬社稷之器,非百里才也。政在安民,不尚修饰,愿察之。”刘备尊重诸葛亮的意见,只给以免职,不再加责。刘备为汉中王时,任命他为掌管文书的尚书郎,后来任诸葛亮的东曹椽、参军、丞相府长吏兼抚军将军等职,成为诸葛亮的重要助手。诸葛亮南征和北伐,留琬统管丞相府事宜,不负所托,坐镇成都,总是足食足兵,提供前线。

诸葛亮病倒在北伐前线五丈原,临死前秘密上书给后主刘禅:国家大事应托付给蒋琬,刘禅遵照诸葛亮之嘱,先后任命蒋琬为尚书令、益州刺使、大将军、封安阳亭候。诸葛亮猝然病逝于战争前线,外有强敌魏军压境,内有杨仪与魏延不和,朝廷笼罩着惶恐不安的气氛,独蒋琬胸有成竹,镇定自如。蒋琬政治上忠实执行诸葛亮的谋划,明察善断,循法治国,不喜阿顺,不听谗毁,故群臣悦服,乐于效命。

蒋琬屯驻汉中六年,未能实现北伐大计,又想到诸葛亮在世之时,数次出兵秦川,因道路艰险,运输困难,均未曾攻下,于是改变战略,打算多造舟船,从水路东下袭击魏国。蒋琬自驻涪陵,利用涪陵水陆四通之便,策应东西,可惜身患重病,功败垂成。

蒋琬、潘濬此二人皆是宰辅之才,但现在都只有三十岁左右,吕布让他们在自己身边做大司马掾半年后,又在洛阳中央大学堂政治学院进修半年,先下派到荆州和益州交界形势恶劣之县做县令,然后逐步提升。

吕布对现在获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