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群的父亲周舒、儿子周巨,他们祖孙三代,皆为天文学家。周群在住宅庭院中建楼观测天象,令家人日夜轮值楼上,若有异常现象,立即告知周群,他便亲自上楼观测记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群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然后以此来做个预言,且这些大多都有被实现,207年周群占星预言刘表将死及丧失领土,208年果然刘表病死,曹操攻下荆州。212年周群占星预言西方诸侯将丧失领土,214年韩遂失凉州,刘璋失益州,216年张鲁失汉中。

刘璋在掌管益州时,邀请他担任师友从事一职,接着刘备占领益州时,将周群改任为署理儒林校尉。

在刘备要攻占汉中之前,事先请教周群结果,周群回答能得到土地,但得不到人民,如只出部份军队,则会出师不利。同时,在场的占星家张裕也说不能攻击汉中,会出师不利。结果果然,曹操撤出汉中把所有百姓都带走了,刘备只得到土地,没有得到人民,刘备随后指派吴兰、雷铜攻打武都,都全军覆没,于是推举周群为茂才。

周群除长于望云测天之外,还继承了落下闳的天文历算之术,精于“推步”,被蜀人称为“后贤”(“前贤”为落下闳)。

吕布自从穿越过来,见识过于吉、左慈,他开始不相信他在二十世纪接受过的一些教育,既然那些灌输某些教育的官僚连王林那样的骗子都可以待若上宾,那些思想理论岂不是也是狗屁,所以吕布相信于吉、左慈、周群他们各自领域的理论,大自然界总有一些东西以现在的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何况三国时期,神秘的东西更多,既然周群在历史上预测的那么准确,吕布便让他给自己预测。

周群却惊慌地发现,他预测不出吕布的任何未来,也预测不出吕布身边那些亲信武将谋士的命运未来。他跪下请罪,吕布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怪罪周群,让他继续探查天文,并介绍他和司马徽、沮授、诸葛亮等善于观察天文的人物认识,吕布鼓励他们做好天文科普工作。

吕布用自己在二十一世纪学到的简单的天文知识给他们做了一下演讲,简单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九大行星、太阳、月亮、地球的关系,让他们都叹为观止,之前的天文常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但因为他们有基础,更有兴趣,还有吕布通过改良玻璃而逐步实现出来的天文望远镜粗陋版,大汉的天文学发展迅猛,吕布发现,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水平超过三世纪太多了,吕布这样一个什么都通什么都稀松的水货来到公元三世纪的汉末时空,对任何学科做一番讲述,就能引发那一门科学的狂飙发展。

第844章 登基称帝(上)

当吕布继续在全国各地巡游,削弱保皇党势力时,京城里传来消息,少帝刘辨服用药物过度,驾崩。

吕布赶紧领兵回归洛阳,此时全国各地稍微有些势力的汉室宗亲全被吕布派人以刘辨的名义清除干净,能够继承刘辨皇位的只有吕布和皇后唐妍的私生子刘熙。

是顺理成章地让刘熙推上皇位,自己做摄政王呢,还是自己干脆黄袍加身自立为皇呢?

把私生子或疑似私生子推上皇位的例子,莫过于吕不韦、多尔衮,这两个人都没有好下场,他们悲催的下场让吕布惊醒,不能因为照顾少数人的观感而放弃皇位,权力会迷失心智,自己若是把皇位交给刘熙,等他羽翼已丰,到时父子之间定然决裂,就像李渊、李世民,李隆基和他儿子一样,吕布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

再看黄袍加身谋朝篡位,王莽当时是成功的只是因为改革不利所以最后功败垂成,还有曹丕、司马炎、杨坚、赵匡胤乃至于袁世凯没有称帝之前,这些人的成功经历告诉吕布,只有狠下心篡位夺权,自己完全掌控权力,才能保证自己这一代的利益以及千秋万代的功名,不然像曹操那样顾忌名声最后反倒落了千古骂名。

吕布没有在第一时间称帝,他先让孔融安排了刘辨的丧礼,是按照汉灵帝的规格一样照搬,吕布作为万年公主刘言的驸马,也参与丧礼。

丧礼过后,全国各地拥戴吕布登基称帝的表文络绎不绝传到洛阳,所有手握重兵的武将、所有商会、所有学校、所有农会、所有工会、所有教会、大部分文官、大部分世家人物、大部分商贾全都献上了劝进文,各大报纸长篇累牍地回顾着吕布这三十八年人生中对大汉的贡献,绝大部分大汉民众都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吕布,就没有他们现在富足安稳且蒸蒸日上的生活。

吕布召开内阁扩大会议,把所有保皇党的骨干人物都召集在一起,郑玄、孔融都怀疑这些劝进文是吕布提前授意的,吕布笑而不语,由田丰提议,举行全民公决,是该让刘熙称帝,还是让吕布称帝。

全民公决的结果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人赞同吕布称帝,四千五百万大汉子民里只有四万多人赞同刘熙称帝,极少数自然要服从绝大多数。

早在几个月前,吕布就组织了周群、沮授、司马徽等人确定了阳历,他选择公元202年的元月一号登基称帝,便在这一天顺势推出了称为华历的阳历纪年,从此之后彻底废除年号纪年的制度,改变了换个皇帝或皇帝在任期间遇到个什么屁事就搞出许多年号纯属折腾老百姓的瞎逼做法,从此之后,阳历和阴历并行,阳历作为官方纪年,记录历史、确定军国大事,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确定年度的节日、假期。

吕布还废除了往昔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时在心中也废除了那个公元纪年(西元纪年),洋鬼子的救世主对于中国人算个屁,那个年代以那个纪年为准是为了与世界接轨,如今的吕布君临天下,世界看东方,东方看中国,所以吕布搬出了黄帝纪年法。之所以用黄帝纪年,究其原因是盘古、华胥、伏羲、女娲这四神诞生时人间人烟稀少并未构成社会也没有形成原始中国,中国的雏形是从黄帝开始,本来黄帝纪元等于公元纪元+2698(年),吕布为了自己计算方便,同时因为公元纪年的算法本来就是一群僧侣拍着脑门瞎编的,吕布也把黄帝纪年算成公元纪年加2798年,这样一来,吕布创立新中华帝国这一年是黄帝3001年,为了简便日后的纪念方式,吕布还创立了一个名为“华元”的纪年方式,从新帝国开始这一年算起,黄帝开辟那一年就算做华元前3000年。

吕布不想被后世称他的皇朝为“后汉”,所以废除了原来的国号“汉”,改国号为“中华”,称为“中华帝国”,简称中国,中华帝国的纪年是华元,以公元202年的1月1日作为华元1年,此前称为华元前。

吕布继续选择洛阳为中华帝国的首都。

在登基之初,吕布召开了第一次朝会,商议新朝各项制度。

这次朝会又名御前会议,以后制定国策和其他各项重大决定都要通过御前会议的决策。参加御前会议的人员的有三公九卿、政务院六部尚书、军务院六部都督、御史台、情报总署、通天教总部的主要官员,从这里面挑出十个人,组成了十人内阁,做为吕布的顾问团队,协助吕布处理一些平常的奏章和不是太过急切的国家大事,类似于后世明朝的内阁制度。

关于征集国旗、国徽、国乐、纪年的意见稿已经提前半年发放到各地,就汇集上来的设计稿样经过御前会议的筛选,再经由吕布的敲定,自此颁布下去。

国旗为金龙红旗,金龙象征着皇权至上,而红旗既象征着铁血征战四方的决心,也象征着华族百姓们在皇帝吕布的带领下日子会红火火地兴旺下去,国运也会宏盛下去。

国徽的中间是一轮红日照耀下的中华门,国徽的边缘则是祥云环绕,象征着国势升腾。

国歌是《梅花》:“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它愈开花,梅花坚忍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看啊遍地开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风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国花。”

吕布曾经想过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但转念一想,现在的大汉民众并不像后世的华夏子民遭遇倭寇入侵,所以他们无法感同身受,倒不如用梅花咏志并励志。

“梅花满天下”和“遍地开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它”,代表了吕布及大汉军民为了大汉子孙万代而努力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壮志。

而作为新的军歌,则是《诗经·秦风》里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军歌,历朝历代都有军队把它当做军歌,吕布以为这首军歌不错,可以继续保留下去。

统一全国语言文字,逐步推行简体字和普通话,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洛阳话原是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孔子成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话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天下暂设十五州和五直辖府,司州为第一州,五直辖府为中京洛阳府、东京开封府、西京长安府、北京邺城府、祖京九原府,以后会设置二十州(一百个郡)和十直辖府。

一个月后,登基大典筹备完毕,除各个远征军的副将留在驻地外,其他大将都陆续赶到洛阳,参加主公吕布的登基大典,并在大典后接受封赏。洛阳府周边各道驻军精锐也选拔出五万人,跟吕布亲率的近卫军一起十万人参加登基大典的阅兵式。

这一年,黄元3001年,华元一年,也就是西元二零一年,这一年的一月一日,中华帝国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

皇城南门中华门上雕梁画栋,上千把黄龙旗和麒麟旗飞舞;中华门前的校场上十万精锐之师身着最新战袍手持最新武器,气势雄壮,威武不凡。更远处,是数以百万计的洛阳府以及周边司州、长安府、开封府的百姓们前来观礼。

中华门城楼上上百位通天教教士齐声喝道:“陛下驾到!”

在百万军民“万岁!万岁!万岁”的巨浪欢呼声中,吕布一身金黄滚龙袍,威风凛凛地庄严肃穆地走出中华门,沿着临时铺就的长长汉白玉阶梯向中华门城楼走去。

吕布身后跟随的是以高顺、张辽、黄忠、赵云、董昭、田丰、沮授、郭嘉为首的上千名文武重臣,人人也都是换上了崭新的朝服,精神抖擞地,一脸喜悦地跟随在后!

须臾,吕布到了中华门城楼最顶端的加冕台上转身面向南方,文武群臣分立两旁。

登基大典司仪左慈大声道:“登基大典现在开始!”由于参加大典的上千名通天教教士一起运功,再配合吕布发明的扬声器,将声音传播到整个洛阳城,甚至更远。

中华城楼的鼓乐台上,禁卫军乐队吹起吕布谱就的国乐,乐曲激动人心,将全城气氛调到最高。

第845章 削弱保皇党

环顾大汉四周,吕布在东北布置了太史慈、于禁、田畴对付高句丽、三韩,在西北布置了皇甫嵩、田豫、麹义、牵招对付西部鲜卑,在凉州布置了马腾、朱灵对付羌族,在扬州布置了陆逊、贺齐对付山越,在荆州、扬州交界布置了黄盖对付武陵蛮,在益州布置了诸葛亮、法正、庞统、魏延、马岱、马忠、张嶷团队对付南蛮和青羌,在交州还布置了孙策、鲁肃对付当地蛮夷,吕布给他们的时间表分别是五年到十年,必须要清除当地的蛮夷并实现汉化。

未来十年里,吕布想把现在大汉的疆域推广到历史上汉人曾经占领过的所有地盘。

在益州西北部,靠近凉州的地界,活跃着一支民族,氐,风俗虽然与羌族相似,不过较善于农耕,勇猛善战,公元二二一年,马超举兵叛乱对抗曹操之际,氐族中的兴国氐与百顷氐等部族,也加入了马超的行列。三国时代后,由于氐族居住地介于魏蜀两国边界,因此时常被卷入两国之间的战火。到了公元三零四年时,氐族的酋长李雄便趁着西晋内乱之际,发兵攻打成都进而称帝,建立了所谓成汉。李雄并以刘禅的曾孙刘玄为安乐公,继任刘禅的爵位。

西晋初年,关中氐、羌渐为编户,赋役繁苛,常激起反抗。而地方官吏,干赏啖利,妄加讨戮。晋惠帝时,晋室分裂,诸王作乱,元康六年(296),雍、秦二州氐羌奋起反晋,立氐人齐万年为帝,西北震动。氐羌直逼长安,至元康九年(299)齐万年被俘,坚持两年半而败。然而晋朝也受到严重打击,不久即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六国中,氐族贵族曾建立前秦与后凉。

晋永和六年(350),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氐帅蒲洪称三秦王,改姓苻氏。不久遇刺死,子健嗣。趁后赵既灭,冉魏大乱,苻健进据长安,于永和七年(351)称天王,国号秦,次年称帝,是为前秦。至苻坚继位,任用汉人王猛,先后灭前燕,克晋汉中,取成都,又灭拓跋氏代,灭前凉,平西域诸国,一度统一了中国北部,成为十六国中疆域最大者。晋太元八年(383),苻坚大举攻东晋,结果惨败于淝水,太元十年(385)被羌酋姚苌所杀,前秦基本上瓦解。

淝水之战前一年,苻坚遣骠骑将军略阳氐人吕光平西域。苻坚惨败于淝水之次年,吕光已平西域30余国,归而据凉州,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先称酒泉公,继称三河王,晋太元二十一年(396)进号天王,国号凉,史称后凉。传两代,公元403年灭于后秦。

此外,在今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部还有另一个氐族政权──仇池。自汉献帝建安中,氐帅杨驹徙居于仇池以来,其后裔一直是这一带氐族的统治者。晋元康六年(296)氐酋杨茂搜率部于仇池称王,其后裔虽多次迁徙,并更易其名称,但始终领有这一区域,最后为隋文帝所灭,共传衍286年;若从杨驹计算,有近400年的历史。

吕布命马超领两万人马镇守武都郡,对付氐族,拉拢兴国氐、百顷氐等亲善部落,对付仇池杨氏等跟大汉不睦的部落,考虑马超勇猛有余而智略不足,吕布又命苏则为其参军,实行十年灭氐的战略。

吕布带张飞、黄忠、赵云、颜良、文丑以及主力人马返回洛阳,凡益州籍或频临益州的荆州士卒全都留给了诸葛亮,此外还把大部分益州籍或荆州籍的文武将官留给了诸葛亮,吕布希望诸葛亮能在十年内彻底平定南蛮和青羌,最好是在五年内完成。

黄忠领大部人马返回洛阳,吕布则领张飞、赵云、颜良、文丑,在白马义从、麒麟卫的保护下,来到长安城外朱儁的军营里,当场解除了朱儁的兵权,并请来少帝刘辨的圣旨,封朱儁为司空,并封为乐浪郡公,让朱儁领一百侍卫,到洛阳朝廷就任,吕布让张飞统领朱儁的两万人马,张飞感激涕零,宣誓效忠。

随后吕布一行人从直道风驰电掣般,到达朔州皇甫嵩的军营,解除了皇甫嵩的军权,假借刘辨的圣旨,封皇甫嵩为太尉,并封为酒泉郡公,让皇甫嵩领一百侍卫,前去洛阳朝廷任职,皇甫嵩的人马分别由颜良、文丑二人统领,朔州的所有人马都交给田豫统领,颜良在他麾下听用,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