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林帝国-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达汤和等人和夏总兵喝了几杯酒之后,也热络起来,说到这趟苦差事,徐达将帽子摘下,露出光溜溜的秃头道:“这趟可是苦差事,从京城出发星夜兼程,就没停过脚,早知道这么苦,还不如在大报恩寺继续当侍卫统领呢。”

原来是皇帝身边的近卫,怪不得如此雄壮,夏修志有心巴结,又敬了徐达几杯酒,道:“将军荣升提督,总督一省军务,卑职也要听您的调遣呢,那个……卑职想打听点事儿,朝廷在陕甘有什么安排?官场军务上的……”

夏修志知道,这回陕甘官场要大换血了,自己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巴结好这几位上差,以后就再也碰不上这样好的机会了。

徐达道:“这次去长安,肯定要摘一批人的乌纱,夏总兵若是有心思把官职往上动一动的话,不妨早作安排。”

夏修志便明白了,这年头,酒桌上的关系不顶事,顶事的还是那些黄的白的。

喝完了酒,王魁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给海公公住下,又让夏总兵安排了几间干净舒适的屋子让京城上差居住,王魁亲自送海公公进屋,帮他脱靴,一边伺候着,一边问道:“海公公,我那个事儿?”

微醺的海公公笑道:“猴崽子,放心好了,回头咱家自会给曹公公写条子的。”

王魁欣喜万分,给海公公磕了几个头,双上捧上一叠银票:“海公公,这是小的孝敬您的。”

海公公瞟了一眼,轻轻接过放在床头:“这小子,下不为例啊。”

从房里出来,王魁迎面碰上了夏修志,夏总兵也刚从那两位提督大人的房里出来,两人心知肚明,啥也不说了,相对讪笑,擦肩而过。

刚才夏总兵也向徐达汤和二人表示了心意,除了两千两银子之外,还委婉的提出,派遣一支骑兵协助两位大人办差,毕竟秦王在长安经营了一段时间,颇有些党羽,钦差大人的随行人员过少,若是有人铤而走险就不好了。

夏总兵这是想分点功劳呢,徐达汤和两人经过多少场面,这点心思一眼便看透,也没当场答应他,只说考虑考虑。

次日一早,众人早早醒来,恰好阴雨多日,今日放晴,好大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钦差卫队整装待发,海公公在众人簇拥下走出,忽然看到路边停着几辆车,车棚上涂着硕大一个“邓”字,便随口问道:“这是咸阳邓家的马车?”

王魁道:“正是,马帮头目邓子明走私硝石硫磺,已经被小的扣下了。”

海公公道:“锦衣卫的情报上说,这个姓邓的是秦王的亲信呢,把人交给咱家吧,咱家能派上用场。”

王魁哪敢不从,命人将邓子明从牢里提出来,交给海公公。

那厢,徐达对夏修志道:“我们和海公公商量过了,进长安还需气派些,就暂借夏总兵一些人马吧。”

夏修志欣喜万分,能出上一点力是他的荣幸,双方都心有灵犀的没提到调兵虎符的问题,帮忙而已嘛,弄那么认真干嘛,人家能答应分你一杯羹就不错了。

夏修志临时调拨了四百骑兵给钦差护驾,本来潼关就是座要塞,以守为主,这点骑兵已经是夏修志的家底子了。

临行前,海公公又语重心长的对王魁说:“潼关乃是咽喉要道,务必守好,江南还有些反贼余孽,或许会取道潼关前往西凉投敌,小魁子你一定要仔细,不放走一个可疑人员,哪怕他们顶着什么锦衣卫内厂的名头也不要轻信啊。”

王魁一躬到底:“多谢海公公提醒。”

一行人出了潼关,向西就是一马平川的渭河平原了,天高野阔,秋高气爽,众人心情大好,奋蹄扬而走。

马车里,小太监毓风好奇的问海公公:“海公公,昨晚你怕不怕,冒充钦差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海公公道:“我一辈子谨小慎微,怕够了,临老胆大几回,也不枉此生了,猴崽子,你怕不怕?”

毓风道:“刚开始有点怕,手抖得厉害,都得藏在袖子里,不过后来看他们那副巴巴结结的样子,也就不怕了。”

海公公点点头道:“对了,大周朝的官场就是这个样子,不亡都没天理了。”

元封和徐达并辔而行,徐达问道:“殿下,为何向那夏总兵讨要这些骑兵,有他们在反而累赘。”

元封道:“陕甘两省毕竟是周朝的地盘,张士诚动手快得很,听说已经有一位钦差奔着兰州去了,前面的路程还很遥远,未知数太多,这批人马才是咱们真正的护身符,有他们在,咱们不是钦差也成了钦差了。”

正说着,前面烟尘迭起,似乎有一队骑兵奔来,护卫的骑兵千总拉长腔喊道:“有马贼~~”

潼关骑兵们顿时乱作一团,人喊马嘶,唯有元封手下那二十来号人坚如磐石。

第17章 胆大包天的计划

潼关的兵好久没打过仗了,一点小小的风吹草动便草木皆兵,而元封和他的西凉部下们早就凭着多年经验看出来者只不过是十余骑而已,根本用不着担心。

徐达汤和是老行伍了,也看出来人数量不多,潼关那四百骑兵素质太差,乱哄哄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徐达皱一皱眉,怒吼道:“慌什么,照常前进!”

骑兵们这才稳住阵脚,分两列纵队继续前行,那股烟尘越来越近,想必也看见这边浩浩荡荡几百人马了,但是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沿着官道呼啸而来。

元封心中好奇,抽出千里镜望过去,只见对面寥寥几骑狂奔而来,背上都插着旗子,身上也穿着号衣,原来是八百里加急的驿卒,怪不得那么牛气。

大周朝的政令传达依托遍布全国的驿站,交通要道上每隔二十里设一驿站,有驿长一人,驿卒数人,驿马数匹,朝廷公文就靠这些驿卒和驿马来交替传递,普通公文也要求每日行程一百八十里,紧急公文就要日行三百里,十万火急的公文则还有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两种,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星夜兼程,规格之高,不管什么人都要避让。

为了显示出所送公文的紧要性,八百里加急的驿卒身上都要插着两杆旗子,让人远远的看见也好避让,朝廷有定制,八百里加急,挡者死,拦者亡,别说一般旅人官员不会拦路,就连马贼也不敢招惹他们,以免招致官府穷追不舍的追杀。

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啊,看对面来人足有十来个,除了背负文书的驿卒,其余可能是护卫人员,可见这封文书的重要性。

如此高规格的传递,只能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西凉已经对周朝开战了,元封在撤离京城的时候,就安排叶唐传递命令给远在西凉的赵定安,让他即刻提兵东进,抢占陕甘,这也是早就定下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元封发出的开战密信,也是通过周朝的驿站传递到兰州,然后再转用西凉的驿马传到凉州的,如果这事儿让皇帝知道,不知道他会作何想法。

既然是通报战事的文书,不妨截下来,让皇帝晚些知道才好,元封递了个眼色给徐达,后者会意,喝令道:“儿郎们,给我将那些冲撞钦差的家伙拿下!”

潼关骑兵们傻眼了,迟疑着不敢动作,还是元封的那些手下和十三棍僧冲了上去,在官道上站成一排。

驿卒们丝毫没有减速,一边狂奔一边大喊道:“八百里加急,挡者死!”

但是对方依然伫立不动,驿卒们奔到跟前,只好猛拉缰绳,驿马跑出了性子,嘶鸣不已,前蹄腾空,鼻孔里喷出热气来,当先一名驿卒怒吼道:“你们是那里的队伍,耽搁了八百里加急,你们吃罪得起么!”

“锦衣卫”们二话不说,上去就把他拽下马来,背上装着邮件的皮质筒子也被扯了下来,后面的驿卒纷纷拔刀,两下里这就要开打,忽然,元封手下一人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于是便凑到元封跟前低声道:“好像是自己人。”

军统司早已把陕甘两地的重要机构渗透了个遍,利用大周朝的驿站系统传递自己的文书也是常事,元封心中一动,命人过去接头,两下里对了密语,果然是军统司的伙计。

大水冲了龙王庙,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说了,原来这伙驿卒中有真有假,除了两个真正的驿卒之外,其余十人是从西凉而来,奉命前去中原寻找元封的,因为装扮成驿卒方便多多,所以才借用了这个身份。

家里竟然派人来找,肯定是出了大事了,元封让他们将真正的驿卒放了过去,那十个人跟着自己,边走边说。

原来在元封离开的日子里,西域战事又起,原先收编的突厥部队发生哗变,进攻了西凉驻守轮台的屯田军,血洗轮台,只有十余人逃出,赵定安已经亲自领军前去讨伐。

元封大惊,急问损失情况,说起轮台血案,使者们也是眼中带泪,钢牙咬碎,突厥叛军不分老幼妇孺一概屠杀,伊犁河水都变了颜色,西部的动荡对于年轻的西凉帝国来说是一记重创,再加上东线不稳,周军随时西进,西凉面临两面作战的危险,兵力财力都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元封心情很是沉重,沉默良久,又问:“赵帅带了多少人马?”

使者答道:“带了五万人马。”

元封点点头,赵定安平乱他很放心,这回西域少不得要人头滚滚了,西凉本来人口不多,劳动力匮乏,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会严重影响生产建设,所以军队的规模一直保持在八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数还是屯田兵,平时种地,战时打仗,赵定安带走五万兵,剩下三万人,也够自己用的。

甘肃已经是西凉的势力范围,但陕西依然处在大周朝的牢固统治下,而且还能得到山西方面的增援,元封虽然英明神武,但也不是神仙,手上没有几万兵也不能攻城略地。

元封又问道:“叶唐他们回到凉州了么?”

使者答道:“在路上遇到叶大人了,想必此时他们已经到了凉州。”

叶唐他们安然抵达,元封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如今已经是陕甘境内,而陕甘总督又是自己的心腹,朝廷虽说派了钦差起办范良臣,但范总督也不是傻子,他早就上了西凉的贼船,哪会束手就擒,八成会将来传旨的太监拿下关在大牢里等自己前去讯问呢,所以,现在没啥好担心的,只管正常赶路回凉州便是。

“路上还碰到什么新鲜事么?”元封随口问道。

“没什么……对了,在长安城外遇到了范总督的车驾,不知道他去长安做什么。”

元封心中一凛,不对劲啊,好端端的把范良臣调到长安,这定然是调虎离山之策,朝廷也知道范良臣在兰州耳目众多,不方便下手,但是在长安他就没那么多的党羽了。

想到这里,元封对这十个驿卒打扮的军统司人员进行了任务分派,有人回凉州传递自己即将到来的消息,有人去长安打探消息,他又手书一封,派人送往羌地,大战在即,一切都是未雨绸缪为好。

驿卒们各自去了,元封等人依然以正常速度向西行进,人越多走的越慢,当三日后从长安赶来的信使报告最新进展的时候,他们距离长安还有二百里之遥。

和元封预料的一样,钦差大臣并未前往兰州,而是在长安设好了套等着范良臣来钻,范良臣总督陕甘地方,让长安府随便编个什么由头给他,便能将他骗来,只靠身边区区几个亲兵护卫,还不是束手就擒的份,现在陕甘地方大权已经由原山西巡抚代掌,钦差太监坐镇,范总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还有一个最新消息,也是条让人不那么舒服的消息,吐蕃趁着西域叛乱,挥兵而来,欲夺取河西走廊,报当年一箭之仇,现在大军已经抵达敦煌,曹延惠亲自领军前去抗敌,胜负犹未可知。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曹延惠老爷子虽然擅长守城,但毕竟年岁大了,若是敦煌丢了,西凉的重要支柱就垮了一根,事关重要啊。

虽然心里非常急躁,但元封表面上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这让徐达汤和等人非常佩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真有乃父之风范!

其实元封一直在告诫自己要淡定,越是这种危急时刻越要认真分析,吐蕃军的战斗力他知道,还是一支冷兵器军队,而且他们的后勤补给线更加漫长而艰难,眼看天气越来越冷,补给肯定会中断,而敦煌作为西凉的正式首都,城墙扩建的更加雄伟,增设了许多火器,虽然还比不上凉州的水平,也称得上是西域第一雄城了,曹延惠经验丰富,尤擅守城,只要不出城野战,天底下没有哪支军队能攻破他据守的城池。

说到底,西凉的威胁还是来自东方,长安发生的事情才是元封需要重视的。

元封将徐达汤和李明赢找来,开门见山道:“我想取长安,诸位有何意见?”

饶是徐达汤和征战多年,也被这个胆大包天的计划吓了一跳,徐达道:“就凭咱们这二十来号人,还有借来的四百骑兵,就要攻取长安?”

元封道:“正是,不但要拿下长安,还要占领陕甘两省,方便的话,连山西也取了。”

众人面面相觑,半晌,徐达才挑起大拇指道:“好,有魄力,我喜欢!”

元封苦笑道:“形势就这样,想没有魄力也不行,凉州那边是一个兵也调不出来了,那四百骑兵也只能虚张声势而已,不能真上阵的,说到底咱们就只有三十个人,还是把海公公也算上的数字。”

第18章 兵行险着

自打秦王进京之后,位于长安的秦王府便安静了许多,王府近卫大多被秦王带去了京城,只剩下一些下人丫鬟和小部分侍卫,王府是何等尊贵的地方,那些蟊贼是不敢动脑筋的,所以下人们的日子很悠闲,吃酒耍钱,优哉游哉。

最近城里发生了一些大事,听说陕甘总督坏了,被京城来的钦差摘了乌纱打入了大牢,对于此事长安人民有些麻木,一方面是因为这两年陕甘总督换的实在频繁,从温彦的前任开始,历经温彦、柳松坡、范良臣,短短几年光景就换了四个人,除了官场上的人,谁能记住他们,再说这个范总督常住兰州,长安人更是不买他的帐。

亲王府的人就不管这闲事了,别管陕甘政坛怎么变换,他们王爷总是皇帝的亲儿子,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所以他们的日子还是一如往常那般悠闲自在。

深夜,一道黑影跳上了王府的墙头,紧接着又是一条黑影,五六个人趁着王府侍卫换岗的空当,爬进了王府的高墙,虽然王府深宅大院,院子叠着院子,但这些人显然是熟门熟路,直接摸到了秦王居住的内宅,而此时王府的下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院子里一片寂静。

那黑影投开了门锁,潜入了室内,点亮一支蜡烛,用黑布罩子罩上,只露出一点点光亮,靠着这点亮光在室内大肆行窃,很快他们就打点好了一个个巨大的包袱,蹑手蹑脚走了出去,依然将房门锁好,抹掉一切痕迹,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们的行踪。

……

这次前来西北传旨的还是老熟人秦公公,秦公公这几年可没少往西边跑,都跑出经验来了,在来的路上他就琢磨好了,西北民风彪悍,依靠圣旨的权威和自己身边这几个侍卫根本不顶事,就算范良臣不杀他,跟着范总督吃饭的那些人可不管这一套。

在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不得不谨慎一些,所以秦公公想到一个调虎离山的好计策,先到长安,安排好一切,然后把范良臣骗来,当众宣读圣旨,拿下,皆大欢喜,自己不用冒风险了,长安的官员们也跟着立功。

陕西巡抚潘沧海是个很低调的人,这也由不得他,以往陕甘总督总是驻跸长安,以总督衔监陕西巡抚事,他是第一任独立的陕西巡抚,但是头上又有个汾阳侯压着,汾阳侯死了以后,秦王继续压着,这个巡抚当得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