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惟我独尊-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嘉道:“照元皓刚才所说,臣以为凭借曹丕的阴险毒辣或许能够上位。”

田丰也接着道:“奉孝,正和奉不谋而合啊!”

见两人都有了相同的意见,张浪望向庞统道:“士元,你认为是谁呢?”

庞统道:“主公,自古兵者,诡道也!臣也以为曹丕可能会成功,但若没有人扶植恐怕也难吧?”

张浪听后哈哈……大笑起来,笑罢道:“士元此言差矣!”说完望向程昱继续道:“仲德,大家都认为曹丕最有可能继承曹操的位置,你有什么看法?”

程昱道:“主公,臣以为曹操若死,恐怕会有多种情况发生,如若曹操旧部极力扶植曹植,那么曹植也很有可能会成为曹营新一代的掌权人。”

张浪道:“按照元皓说的来看,以目前的情况只有曹植与曹丕两人能竞争曹营大权。”

郭嘉似幡然醒悟道:“主公,莫非是想……”

张浪紧接道:“对!我要在这二人之中挑选一人,以作傀儡控制曹营。倘若外人接手大权恐怕难以服众,可是他曹家自己人就……”

郭嘉道:“主公,此计妙啊!这样一来如若操作得当我们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北方!”

田丰却道:“计是好计,可实行起来,恐怕相当困难啊!”

张浪道:“元皓所言,正是我虑啊!”

庞统道:“主公此计虽妙,且不说实行起来的却相当困难,而且就算此计成功,说不定哪天恐怕会被自己扶植起来的傀儡给反咬一口。”

张浪道:“士元,所言正是!任何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不排除这个可能性。”说完张浪没有多说,而是微笑着望着众人。

郭嘉见张浪兵没有因为庞统揭他的短而生气,反而还笑的出来。郭嘉进言道:“主公,想必不会只有如此简单的一招吧?”

周瑜也跟着站出来道:“臣也以为主公之计,不可能就是如此而已吧?”

张浪望向庞统道:“士元,以为如何?”

庞统道:“主公,属下知主公定有下文,还请主公明示吧!”

张浪笑道:“诸位,怎么忘了,方才我们所言的焦点人物?”

郭嘉惊道:“司马懿!”

张浪道:“正是!曹操此次必亡。诸位方才也说了,曹操手下能人众多,恐怕会在曹操死后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就需要一个人出来,支持大局。我不管这个人是谁,总之不能是——司马懿!”

庞统道:“那主公准备如何?”

张浪道:“诸位刚才也说了,就算曹操手下四分五裂,我们都还可以逐个蚕食,换个角度想,或许分裂对于我们还有一定的好处,没有打大型战争那么辛苦,也不用每次都打的国库空虚。”

郭嘉道:“主公,方才不是说,希望找个傀儡控制曹营吗,为何又……?”

张浪笑道:“为何又希望它分类是吧?其实我一直都希望曹操手下人马四分五裂!”

庞统道:“主公不是说曹操亡后,惟恐司马懿使计夺权吗?若四分五裂的曹营真被司马懿控制局面,那司马懿将会是我江东的一大劲敌!”庞统见众人望着张浪的眼神,充满了信任,坚定不移的信任!若是一人恐怕自己还不会顾及,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信任张浪,自己和他们一起共事也有不少日子了,彼此之间还是相应了解一点的,而张浪一次又一次的提到司马懿此人,也令他重视起来!

张浪道:“正是!所以我们暗中帮助曹操的其中一个儿子,得到曹营的兵马大权还是当然最好,但关键是这个人必须能在曹操死后,稳住北方势力!”

“哈哈哈……”爽朗的笑声是从庞统那嘴里传来的,只见他慢慢道:“主公,扶植此人恐怕另有目的吧?”

张浪也笑道:“当然!不可能就凭借一个傀儡,就认为能够控制得了曹操的势力了吧?我根本就没打算利用这个傀儡来控制曹营的实力。当然还有后着啦!”众人越发的听不懂张浪的意思了!齐齐将目光转向张浪身上。

见众人望着自己也不说话,张浪接着道:“傀儡是必须扶植的,方才我也说了,我希望看到的是北方势力的混乱局面,各自为政到时候也方便我们逐个蚕食。”

张浪见庞统微笑的望着自己,便道:“士元,不若就由你来告诉大家后面怎么实行吧!”

庞统应了声便对众人道:“我想主公的意思是,先在曹操的两个儿子中挑选一个出来,然后我们暗中帮助他,掌握大权最好,关键是要镇得住曹操旧部,由我们帮助他继承曹操的位置后,那么就结束了第一步。”说完用手摸摸那羊胡须微笑起来。看样子很是欣赏张浪。

周瑜道:“士元,快说吧!扶植他继承了曹操的位置后,然后怎么做?”

庞统道:“然后……再拉他下来!”

郭嘉惊道:“帮助他继承曹操的位置,然后再啦他下来,这……”陷入沉思!

周瑜道:“我明白了!”

田丰道:“公瑾,你快说说。”望了望庞统后继续道:“看那羊胡子都傲成什么样了。”庞统也不生气,好像在思考什么?

周瑜道:“主公不是说了吗?曹操死后,他最不愿意看的结局就是被司马懿控制大局。而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夺得曹营大权的大好时机。所以主公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曹营四分五裂,之所以要扶植这个傀儡,一是可以暂时稳住曹营的局面,不至于马上就分裂。那样就算是分开了,他们还可以合拢。二是要赶在司马懿之前阵住大局。让司马懿无机可趁。这也就是选择曹操儿子的原因。我想主公是想让曹营越乱越好吧?各自为政只是必然的局面,最好自己人打起来。”

郭嘉接着道:“对!先扶植他夺权,然后再趁内部未定,策反其内部势力。最好是打个不死不休!”郭嘉想到此计实行后北方可能出现的局面“哈哈……”

第十一卷 第二章 历史中的人物(一)

庞统似有深意的望了一眼张浪后道:“还止如此吧?恐怕主公想的是先借傀儡之手,除掉司马懿,然后再策反曹营,那时再将分散的势力逐个蚕食。”

郭嘉很是愤慨的说道:“对!最好是控制这个傀儡,杀了司马懿!”

张浪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以司马懿之才应该不会这么轻易的被傀儡杀死。但是由我们从幕后策划的话,那事情就得另当别论咯!”

周瑜道:“主公英明!此数计并施,想来司马懿这此也跑不掉了吧?”

张浪道:“不然!司马懿绝非泛泛之辈,想要凭借此数计就想杀他,谈何容易?”其实张浪嘴上虽说历史之事三分假七分真,可是自己毕竟对他太熟悉了。奇書网司马懿怎会如此轻易的死在自己的手上。

庞统道:“主公!既然司马懿如此这般厉害,那我们可缓后再图之。只要不被他控制曹营大权,那我们就算赢了一半了。”

张浪道:“士元所言,我也想过,可如若这次把司马懿留下的话,将来必定会后患无穷。”能从诸葛亮手里拿到蜀汉的人,这个实力强悍到什么程度啊?

周瑜道:“主公,士元所言不无道理,只要我们不让司马懿得到曹营的大权,就算他有什么本事,没有兵权也是无济于事啊!”

张浪这时突然想到了什么,恍然大悟道:“吾刚才思量许久,终于想到一人,他要是出手的话司马懿可除也!”

众人立即猜测这人是谁。跟随张浪多年,他们都知道从张浪嘴里说出来的人,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物!这分信任似是成为了江东不变的真理了!田丰道:“确实!若水镜先生出手的话,必可降伏司马懿,可是他已经隐居山林多年,且早就不理世事,若要他出山,想来不大可能!”

张浪接着道:“水镜先生确实有此本事,但正如元皓所言我也知道,水镜先生早就不理世事,隐居山林所以我根本就打算要打扰他。”

郭嘉道:“莫非是刘备手下的诸葛卧龙先生?”

张浪听到郭嘉如此说到,便想起“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魏文帝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慰解,信中说:“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孟达得信大喜,犹豫不决。司马懿则暗中率军进讨,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司马懿说:“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后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不要上当,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等到兵临城下,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攻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浮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前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威弄权,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仪乘机将他收捕,送往京师。

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不久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

当时边郡新附,户口不实。朝廷想加以核实,请司马懿进京,征询他的意见。司马懿认为:“贼以密网束下,故下弃之。宜弘以大纲,则自然安乐”。明帝又部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司马懿回答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明帝同意他的看法,命他仍旧驻扎宛城。

第十一卷 第三章 司马懿的历史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10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山)接应。明帝也(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命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与曹休相策应。八月,曹休为吴军大败,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腮,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于是挺进喻麋。

诸葛亮闻魏大军将至,亦分兵一部继攻祁山,自率主力迎击司马懿。郭淮及费曜等部袭击蜀军,被诸葛亮击破。便亲率蜀军乘势抢先收割熟麦,获得军粮。

至此,史书上对今后的作战却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记载一如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今甘肃天水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记载二如下:……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今甘肃天水西南),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可以看出,前者说司马懿大胜,后者则说司马懿大败。而《三国志》中诸葛亮、张郃、郭淮等人的传记中,对此都一带而过。而且前者对司马懿让张郃去追击蜀之避而不谈。相对而言,还是后者可信度高些。现在的军事工具书也都以后者记载为准。

蜀军退军后,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估计诸葛亮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司马懿认为:“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