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侬,我农-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清道:“只是‘或许’而已!”

镜湖伸手拧她脸颊:“师妹,你又耍赖了——”

德清偏头躲过,不妨腰上却多了一双手,然后一下子被搂进了一个滚烫的怀抱。德清一边挣扎,一边斜眼去瞧门口,镜湖一边低笑,一边道:“绿禾她们都在后罩房里收拾东西呢。”

德清放弃了挣扎,嘴里却低声道:“师兄,这晴天白日的——”

镜湖的口中的热气呼到了她的耳根:“师妹,你想什么呢?我不过是想跟你说说话罢了。”

这样的镜湖与平日反差太大,德清一时反应不过来,大窘道:“师兄,你想说什么?不如我们坐下好好说罢?”

镜湖的头却已经俯了过来:“师妹,现下有更重要的事,一会再说罢。”

德清的抗议被彻底堵在了喉咙里,半刻之后,她抱着镜湖的腰站定,坚决抓住了他作怪的手,气喘吁吁道:“师兄,现在老太爷在青州病着,三朝回门之后我们搬回县主府,然后便立即去青州看望一回老太爷吧。”

镜湖道:“这事不必着急,成亲满月以后再去青州不迟。”

德清道:“其实搬回县主府这件事,我们应该先征得老太爷的同意,如今先搬回去了,便应该早日去探病。”

德清本来打算先看过老太爷之后再搬家,可是搬家说起来容易,真搬起来没个十天八天肯定好不了。她不清楚皇上何时会动手,但是却知道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她担心若搬迟了,恐怕再也搬不了。

镜湖叹了一口气:“师妹,爷爷他——委屈你了。”

德清不以为意:“个人有各人的坚持,师兄不必在意。”

十天之后,德清和镜湖启程往青州宣城,三日后到达的时候,刘老太爷已经出门访友去了,留有话;道是三五个月之内不会回来。德清一行只宿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启程回返殷京。

三日后,七月十二的中午,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殷京西门之外,正排队进城的时候,一行快马从西边飞驰而来,马上一人声嘶力竭大喊:“八百里急报,荆王造反!”

第85章 085 雷霆至烈火燎原

德清先是大惊,而后暗地里松了一口气——雷霆终于来了!可是,造反,这样的手段未免太狠了!帝皇一怒,真的是流血漂橹!德清想着这一番变故之后,世上定会增加累累白骨,心内便很是不安,再次思量起自己转交盟誓的对错来。

镜湖听到“荆王造反”,脑中涌上的第一个念头也是“终于来了”!然后立即便想到荆王的生母韦贵太妃是郑国公的长女,而自己的继母则是郑国公的幼女,名份上,自己与荆王是表兄弟!荆王造反,郑国公府肯定脱不了关系,天合朝律例虽有“罪不及出嫁女”的规定,但是谋逆大罪,只要皇上有心,刘府也脱不了关系!因为在外人眼里,自自己父亲刘源长续娶韦氏的那一天起,刘府便与荆王站在同一条船上了!

祖父、父亲当年执意娶了韦氏女,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吧?

镜湖忘了自己也是刘家的一份子,心里涌上一阵莫名的痛快,几乎想仰天长啸。

德清交出盟誓之前,也曾认真想过刘府的问题,当时她认为:皇上若对郑国公出手,刘氏会有损失,但不会伤筋动骨。

根据她知道的消息,公公刘源长虽娶了郑国公的幼女,也为人风流,然官声不错;而且,自新帝上位,刘氏与荆王一系始终保持距离、并无太多交集;另外,刘氏诗书传家几百年,族中子弟出仕者众多,而且与另外几大世家联络有亲,若动刘氏,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正值元熙帝用人之际,若动了勋贵,便不可能再动世族。如此一来,即便刘府与郑国公府有亲戚关系,若郑国公倒霉,刘氏肯定会受到影响,但“罪不及出嫁女”,刘氏一族应该不会有牢狱之灾。但是她不敢赌,因此事先求了辅国公。

可是,皇上居然从荆王下手,罪名是最易斩草除根、株连九族的“谋逆”!德清害怕了,她不知道这样起了头,将如何收尾?或许,皇上一个念头,刘氏一族也将不复存在!德清浑身发冷,又把前因后果细细地想了一遍,最后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或许皇上早就有了铲除异己的的念头,自己上交的盟誓,只是让他下定了决心而已!”

镜湖激动过后,发现德清在簌簌发抖,心内一紧,把她半抱进怀里,安慰道:“师妹,我们刘氏与荆王从来都不亲近,不会有事。”

德清不语,紧紧搂住了镜湖的腰,把脸贴在他的胸口,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声,这才渐渐安定了下来。

城守听得荆王造反,立即便让守军关了城门、不许人员再行进出。城门外的普通百姓听得有王爷造反,立即四下作鸟兽散,不一会就跑了个干净。而坐着车马的准备进城的¨wén rén shū wū¨富贵人家,则相互打听起来,但是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知道的东西都差不多,荆王何时起兵、如今到了哪里、战况如何?没有一个人知道。

半个时辰之后,心内惶恐不安的富贵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德清自认政治灵敏度不如镜湖,便问他:“师兄,为方便我出城看地,皇上倒是赐了我一块可随时进出四个城门的玉佩,但是如今这种情形,我们该不该进城?”

镜湖想了一会,道:“我们进城去。”

德清一行人的马车缓缓前进,然后紧闭的西门前停了下来,德清正要下车与守城官交涉,城门突然打开,两队约上百人的军士列队冲了出来,领头的军官对德清一行人喊话:“车内可是襄农县主?今有贼人谋逆,卑职御前四品带刀侍卫明仲,奉旨前来护卫县主回府!”

德清先是大喜:谋逆消息传开,殷京内如今肯定在大肆缉拿人犯,必定不太平,有人护送自己回府最好不过!继而大惊:如今自己可是刘家妇,皇上不会一怒之下,让人把自己给看管了起来吧?

镜湖看她脸上红红白白,神色变换不断,搂紧了她道:“师妹别怕,明仲最是忠心,以前曾派作辅国公的随身护卫。如今皇上遣了他前来,的确是担心你的安危。”

小半个时辰之后,德清一行人进了县主府,刚坐下,绿禾就上前禀告:“大奶奶,你们刚离开的头一晚,府里就又进了盗贼,他们四处乱翻东西,还好御林军及时赶到了。盗贼死伤十几个,受伤的都被擒、带走了,听说是押进了天牢。可惜了那枚木手镯,在御林军与盗贼争抢的时候,先是被盗贼给劈成了两半,后来又被御林军带走了当作物证,以后再不能戴了。”

德清闻言,长长叹了一口气:祸端终于脱手!而且看样子,皇上是等着黑衣人上门以人赃并获,一旦人证、物证到手,立即便讨伐谋逆。如此看来,不管荆王有心无心,都是皇上主动开了刀。这样也好,至少皇上知道谁有罪、谁无辜。

镜湖看她叹气,以为她懊恼失去手镯,便安慰道:“木镯虽然不易得,但南疆越城就有那种木材,以后我再让人给你做两只镯子好了。”

德清笑道:“好。”

三天之后,夔州传来消息,从西疆凯旋、因时疫被耽搁在甘州的征西大军在飞骑将军徐景宏的率领下与叛贼激战,大获全胜;荆王伏诛,其余罪人不日将押解进京。

七日之后,再度传来捷报,镇西侯父子三人兵分三路,分别擒获了与荆王勾结的桓王、梁王、晋王,半月后押解回京,等候皇上发落。

而几日前,郑国公府、秦国公府已经九城兵马司的官兵被团团围住,两位国公及他们的儿子都下了大狱,其余男女,则被分开关押在两个小院子里,每日只供给一顿饮食。

宫里韦贵太妃自听得儿子造反,就一直求见皇上,皇上拒不接见,只是吩咐宫人扶了太妃回宫静养,病好之后方可外出。郑国公府被抄、荆王伏诛消息传来,韦贵太妃推开宫女、太监冲出仁寿宫、直奔养心殿,不管不顾指着姬桥大骂:“我父亲伴先帝征战半生,毫无私心,如今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果然是飞鸟尽、良弓藏!姬桥,你自诩明君,亦不过如此!还有,先帝生子八人、存今五人,如今四个兄弟皆被你屠戮殆尽,他日你有何面目去见先皇?枉我一直敬仰元烈皇后,一直把你当成亲儿抚养,在你长大成人前的近十年间,你三弟、六弟、二妹事事排在你的后边,不想临老了,你却狠狠捅我的心窝子!你三弟、六弟是什么人,我应该比你清楚!我绝不相信他们会造反!你若真容不下他们,削职为民便是,为何要赶尽杀绝?他们可都是你的兄弟!兄弟啊!你今日这般作为,他日定当遭天谴!”

姬桥一直不动声色,听到“天谴”两字,“腾”地站起来,冷笑道:“太妃说的对,不管韦氏、蔡氏,还是荆王、桓王、梁王、晋王,他们有今日,都是遭的天谴、怨不得朕!朕一向恩怨分明,太妃的养育之恩,朕断断不敢忘,以后太妃仍旧住仁寿宫,所有月例照旧!”

韦贵太妃披头散发,却神色平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上金口玉言,说什么便是什么!皇上的好意,我领受不了!我这就下去见先帝讨要一个公道!”

韦贵太妃话落,往身旁的柱子直撞过去。可是,她没有成功,两位小太监早有准备,一人一边使劲拉住了她。

姬桥看着双眼通红的韦贵太妃,一边把一叠纸甩到她的脚下,一边冷笑道:“太妃这是不服?好,你看看这些?若看完你还认为他们不该死,朕就成全你!”

韦贵太妃蹲下来捡起纸张细看,一边看一边冷笑:“荆王招兵买马,梁王铸造兵器,桓王结交重臣,晋王贪墨国库!纸上所列,果然都是杀头的大罪啊!只是,老身有一事不明,敢问皇上,他们为何要造反?你到底对他们做了什么?”

姬桥嗤笑:“我对他们做了什么?太妃不都看见了么?朕遵照父皇的旨意,把最富庶的州郡分封给了他们,让他们自由支配封地内的徭役、钱税,他们在封地内过得比朕还舒服!可是,他们还是觉得不安!还想着要造反!朕原以为是因为朕给得还不够多,他们想过更好的日子而不能!可是,不是这样的!一个多月以前朕才知道,原来,只要朕活着,他们就不会安心!”

韦贵太妃道:“你胡说!先皇从小便教导你的弟弟们,他们与你不同,太子之位只有你配!你的弟弟们一直对你恭敬有加,如何会处心积虑地想要你死?分明是你疑神疑鬼,容不得先皇旁的血脉!你跟你娘亲一样,霸道无礼、容不得旁人一丝一毫!”

姬桥霍然变色:“太妃!你终于说了一句真心话!你敢诋毁元烈皇后,你也该死!”

韦贵太妃毫不畏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不是诋毁,你找当年的人来问一问便知!”

姬桥气急大笑:“哈哈哈!原本朕还不十分确定,现今听了太妃之言,再无一丝怀疑!太妃,你听清了,朕要将韦、蔡两族,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活剐!”

韦贵太妃脸色苍白,厉声大喊:“姬桥,你会遭报应的!你会跟你那霸道的娘亲一样,尸骨无存!”

姬桥双眼通红、胸口剧烈起伏,竟快步上前一脚把韦贵太妃踹出了半丈之远,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样东西掷到她的脚边,怒道:“太妃,作恶的人在这,他们先后都遭了报应,剩下的,一个也逃不脱!”

韦贵太妃趴在地上,前所未有的狼狈,她平静地捡起地上的白绢,只匆匆看了一遍,身子便剧烈抖动起来,然后像怕被烫了手一样,一边飞快把那张白绢往远处扔,一边大声喊:“不!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姬桥却道:“太妃不敢相信了是吧?可是,这事千真万确!当年画押的人事后起了内讧、互不信任,其中一些人策划了元兴五年的叛逆案;后来,活下来的人继续争斗,于是便有了元兴八年的刺太子案;如今,活着的贵太妃的父亲郑国公、淑太妃的父亲秦国公为了夺回这一份盟誓,不但派人至三千里外的象州寻找,又三番五次的截杀襄农县主!哈哈哈!人在做、天在看,作恶的人一个也跑不了!他们当初要斩草除根,今日朕便以牙还牙!可惜啊,庄、洪两族的人已经死绝了,尸骨也不知散落在了那一处,否则,朕一定都挖了出来鞭尸!”

第二日,黎府里惶恐不安的韦令瑜又听到了一个噩耗:她的贵太妃姑姑不堪打击、投环自尽了!

韦氏一族为谋逆重犯,不许任何人探望,但是宫中的姑姑却没有被降罪,韦令瑜本来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对皇上有着养育之恩的姑姑能够力挽狂澜、证明所有的一切都是误会。可是,贵太妃竟自戕了,瞬间也成了罪人!如今,自己已出嫁姐妹、姑姑的夫家中,只有黎家和刘家还没有被抄家,黎家幸存是因为人口简单,而黎嘉铭自己一直小心谨慎,结交的都是在大理寺任职的同一科同僚,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表明他参与了谋逆;刘家能够屹立,则是因为清流与勋贵向来壁垒分明,刘家一向又比较自律,虽娶了韦氏女为妇,与韦氏并无太多交集,若天下排名第二的刘家被抄,则天下士子寒心。

但是,没被抄家并不等于没事,素与韦氏家族不和的人,不断上书要求彻查韦氏的同伙,黎家与刘家,如同被放在火上炙烤一般,随时有被点着的危险。

翻案无望,嘉铭本就已经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热情,因此对可能降临的危险毫不在意,照常赴衙门办事,对别人的指指点点无动于衷。然而,背着人的时候,他时而狂喜、时而痛哭——他付出了所有,却努力无果;但韦、蔡两族终于覆灭,也算是报应!可惜的是,庄、洪两族之冤,永远无法昭雪。

荆王事发、韦氏下狱之后,韦令瑜曾今上刘府找过自己的小姑姑,刘府的人不给她通报,却传了韦氏的话:“太太说了,自己已是刘家妇,韦家的事与刘府无关。但有姓韦的找来,不必通传。”

韦令瑜回府之后,对嘉铭越发小心翼翼起来,生怕那一日他便休了自己,可是嘉铭的态度如常——不亲密、不冷淡,回家也从来不提外面沸反盈天的谋逆案。韦令瑜觉得,自己这一生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努力嫁了黎嘉铭。如今,外面的天已经崩了,家里的天还立着,韦令瑜熄了别的心思,一心一意照顾丈夫。

刘氏根深叶茂,出动了全族之人四处活动,力求与韦氏撇清关系,刘源长则再次背负了“必须休妻”的巨大压力,而且,这一次比上一次的形势更加严峻——头回,妻子只是与叛逆的女儿有些亲厚;而这一回,韦氏是贼首的女儿!

然而,跟上次一样,刘源长坚决不肯休妻。

刘老太爷作为族长,压力也很大,可是这一回,他也不吭声了,他的堂弟——新晋刘阁老讥笑:“大哥,恒远不懂事,你也不懂事么?不逐韦氏,难道要我们刘氏全族陪葬不成?”

刘老太爷道:“四弟,我把族长位子让给你,这样你就可以替恒远休妻了。只是,我告诉你,刘氏若休了韦氏,则臭于士林、名存实亡矣。”

最终,韦氏还是刘家妇,只是变得和蔼可亲、艰苦朴素了许多。

德清耳闻每日都有抄家事件发生,也不知道哪日是个头,惶恐又自责,食不知味、夜不成眠。镜湖看着她一天一天消瘦下去,心疼不已,这晚紧搂了她在怀,不断安慰:“师妹,你读过史书,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你且看开罢……”

德清鼓足勇气道:“师兄,如果这件事是因我而起的,你会怎么想?”

镜湖轻笑:“师妹,你想太多了,虽然你育得好稻种、也很聪明,并不证明你就有本事去做别的大事。再说,你连灶火都生不好,还能煽什么风、点什么火?即便你能点,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