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皇商-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西夏铜铁匮乏,西夏军队除了“铁鹞子”、“擒生军”、“卫戍军”、“侍卫军”、“泼喜”等为常备军队之外,还有大量的召之即来的军队。这种军队平时从事生产、训练,战时由部落首领点集出征。

最让王诩佩服还是西夏的军队训练有素,军容整肃比之宋军大部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要好上千百倍,这也是王诩为什么处心积虑地要在军队中推行儒魂七律的原因,宋军虽多,但战力意志和精神却是差强人意。

“多谢仁多御史,不过还有一事须得仁多御史帮忙。”王诩从仁多楚清那里得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但心头还记挂着一个重要的人。

“王签判请讲。”仁多楚清算是彻彻底底地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和王诩站在一起了。

“请仁多御史修书一封给仁多统军,让其帮忙放了我堂弟夏淮还有一众西夏商人,并差任将我堂弟安全地送到泾原路。”王诩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个不难,只是这封信该由谁去送?”

“边巴。”王诩还没忘了那个怕死的阻卜游商。

“那好。”仁多楚清立刻要来纸笔,将王诩的要求用汉语写了下来,但在信中并未提及自己的情况,只是在信的最后附上了一句,务必相信此人所说的一切。

王诩在一边看着暗忖,此人确实谨慎多算,用汉语书信一则是为了不让自己起疑心,同时汉语也是西夏贵族和读书人才学得到的,所以边巴的信件会很安全。而且边巴只要人到了白马强镇军司,仁多保忠自然而然就知道仁多楚清没事了,便可以从边巴口中问出仁多楚清的近况。也避免了假如有仁多楚清信息的信件不甚遗落,造成不测的后果。边巴的嘴巴就是一封信,没人会去怀疑一个阻卜游商会和御史中丞有关系,自然也不会去为难盘查他。至于写一段释放护送夏淮的信,当然是为了取得仁多保忠的信任的同时而不会泄露仁多楚清的信息。

王诩明白了仁多楚清的用意,随即找来了边巴,“边巴,有一件事情要劳你去办。”

王诩说完,仁多楚清随即便将王诩的交代告诉了边巴,并将信件和随身的一块作为信物的玉佩给了边巴,最后当着王诩的面,仁多楚清对边巴道,“告诉保忠,我和家眷一切安好,回去只是时间问题,让他万勿放弃了之前的策略和计划。”

仁多兄弟果然有其他的心思,王诩在一边听着。

边巴知道了王诩要放他走,一再地道谢,王诩便命人将其带下去,明日天明再送走。

边巴离开了大帐,仁多楚清来到地图旁,用手指从白马强镇军司到兴庆府划了一条线看着王诩问道,“若有一天此事为真,当如何?”

王诩也来到地图旁,用手指顺着长城移动了一遍,“以北,予取予求。”

“铜铁?”

“从这到这对我来说不是难事,要多少都有。”王诩用手指将秦州和白马强镇军司连在了一起。

“要用多久?”仁多楚清对王诩再说出什么话都不感到诧异了,他现在只是担心时间问题。

“三年或是五年。”王诩估算着赵佶继位登基和自己能掌权的时间。

“好!”仁多楚清彻底地搭上了王诩的船,再也下不来了,他只能选择相信王诩的话,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仁多楚清走到王诩身边,仰头看向星空。

或许有天自己会成为王诩口中的传奇,更或许会是一个死于铡刀之下的疯子,仁多楚清扭头看着王诩的侧脸,那张棱廓分明的脸,无比坚定!

第二百二十二章 收编青唐

三部族人相互通婚,不设门第、等级限制,除王诩为族长、扎木吉为长老外,制设立军、牧、民和商四部,分别由山诚、敦迳漆、杰布跌过和哈伊尔掌管,四部分立互不同属,直接对王诩或是扎木吉负责。

军部掌管士兵的训练,下设弓骑兵属和重骑兵属,除了培养弓骑兵外,还培养重甲骑兵。牧部掌管畜牧事宜,负责为纺织院提供原材料,并且大量饲养良马,王诩还在牧部下设立了,牛羊驼属、马属和研究属,将战马的饲养和牛羊骆驼分开,并且安排人做好育种饲养的研究和记录,为将来大量地产出战马供应宋朝奠定基础。而民部则负责协调内部诸多事宜,下设教、户、礼、刑、工和吏六属,草原部族没有宋朝庞大,所以机构也就简单,容易运作。最后一个便是王诩救回来的回纥商人哈伊尔掌管的商部,下设宋、青唐、西夏和西域四属,分别负责和四个地域往来贸易,互通有无,而王诩的打算便是将南归城打造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起点和交通咽喉。

对于西夏这边,王诩认为既然处理掉了川耳金,那么西夏人势必不会善罢甘休,不过西夏人若出兵,在青唐草原上也不会讨得什么便宜和好处,再加上赵煦和新党开边心切,西夏人定然无暇他顾。

所以王诩并不认为西夏人会有多大的反应,即便是西夏人敢出兵,王诩也自信有足够的能力让西夏人哪来滚哪去。

“山诚,这里、这里和这里要设立三个营寨,一定要确保西去的商贾道路的安全和畅通。”王诩在可沁草原和西夏的交界,以及自己部族和瞎征、陇拶部族的交界等地方点上了三个点。让三点成为一个防御三角。相互支撑。

山诚领命点头。

“另外,这条道路还要定时派出巡逻骑巡视,防止西夏人侵扰,若是西夏人敢骚扰哪怕一次,就要出重兵重拳予以痛击,让其再不敢犯。”王诩看着地图上,虽然西夏和青唐的疆界有一道山脉的阻隔。但是难保西夏人不会见财货而眼红,利欲熏心进而来犯。

“另外和瞎征以及陇拶地盘的交界处,要设营寨,也要随时派小队巡逻骑进行巡逻,和宋朝交界只用安排小队巡逻便是。”王诩在地图上的地域比划安排,他对瞎征的提防算是远小于西夏。但是做出了足够的重视和安排,“另外重骑兵和弓骑兵的训练切勿怠慢了,”

“是!”山诚没想到自己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收到如此提拔和重用,心头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忠心,“不过,经历了上次几战之后,恐怕箭矢和装备有所不足。”

“我会安排。”王诩回了山诚一句,就转向哈伊尔道。“秦州的货物都运来了吗?”

“都到了。除了陕西六路纺织院积压的大量毛织品,还有您要求的箭矢和装备。”哈伊尔几乎是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王诩。他没想到眼前的这个人,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曾经的承诺。

“嗯,把箭矢和装备全部转交给山诚,尽快组织驮队把毛织品运往西域。”王诩总算长出了一口气,积压的毛织品算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毛织品在江南卖不掉、中原卖不掉,在西域却会大受欢迎,进而西域的香料、象牙、珠宝还有更为重要的黄金将会源源不断地被交换而来,而王诩打算输出的不止是毛织品,还有玻璃制品以及江南的丝绸和瓷器,至于茶叶,由于产量有限,监管严苛,王诩暂时还不打算动手。不过就这些项目,就足以从西方弄回大把大把的黄金了。

“还有,哈伊尔,尽快地把青唐各个部族联系起来,他们的牛羊驼毛,皮制物品,大量收购,不要把价钱压得太低,多让他们尝些甜头,将来他们才会成为我们的利益共同体,维护我们共同的利益。”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王诩深刻地理解这个道理,要全取青唐,将来让其作为宋朝的牧马场,作为通往西域的通道,作为联系川陕进而南取大理的跳板,同时更是作为将来进攻西夏的另一力量,王诩对青唐的整个谋夺是慎之又慎的。用兵强取,顶多能得到地盘,但却得不到人心,而且瞎征和陇拶所部都是崇信佛教的部族,不像靠近西夏和北宋的川耳金和于失,他们对血统信仰更加看重,所以即便是青唐名义上的统治者,血统不正的瞎征也要费尽心机办个劳什子的金帐论法会来笼络人心,足见这片草原的形势有多复杂。

高招啊!王诩一说完,这三个字纷纷出现在杰布跌过、仁多楚清和哈伊尔的脑海里。

用利益拉拢各个犹疑和心怀戒心的部族,再通过扎木吉的影响力进一步拉拢信仰佛教的部族,最后与瞎征和陇拶摊牌,这便是王诩的全盘计划,更何况,王诩手中还掌握这哈伊尔带来的红珊瑚的秘密,这对瞎征来说,将是致命的。

“对了,对瞎征还有陇拶,尽量给予好处,一并将他们也拉拢进来,陇拶在咱们背后,莫要让他捅了刀子,而湟州和青唐城是咱们必经之地,不要让瞎征找咱们麻烦。眼下咱们最大的敌人是西夏,对它嘛…”顿了顿,王诩才道,“除了铜铁等严管物资外,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和西夏人交易买卖,不让他们骚扰咱们的商道,除了打击,也需要给点甜头。”左手萝卜、右手大棒,王诩坚信软硬皆使的情况下,面对宋朝的压境,西夏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狗川耳金被打死,另一个新的部族强势崛起的事实。

王诩随即又将牧部和民部需要做的事吩咐了一遍,并且重点强调了筑城、教育问题和战马培养问题。

“长老,一个月后的金帐论法会您看……?”王诩做完了所有的安排,随即问向了扎木吉。

扎木吉沉吟了半响,用低沉的语调答道,“我带人去便是,族长就不必去往了。”

“若是瞎征问起川耳金和于失两部之事,又该如何?”王诩继续问道,他还是有些担心瞎征目前还尝到贸易带来的甜头,若是听闻了消息,忽然发难,川耳金和于失两部还没有完全地整合和消化掉,此时面对瞎征大军,背后又有陇拶窥视,胜负难料,更难保西夏不会在此时有何动作。

“不知、不明、不答。”扎木吉简单地说了六个字。

王诩听完,忽然明白了,扎木吉乃是觉本上师,带表善喀部前去足以,而瞎征在金帐论法会上则不会也不敢对扎木吉有何动作,甚至还会待扎木吉犹如上宾。而自己不去,瞎征就摸不清底细和情况,再让人放出一些谣言流言,混淆视听,瞎征就算要调查清楚,也需要一些时间,到时候川耳金和于失部的资源就会完全被整合消化掉,也就有足够的能力应付瞎征的任何手段了。

一个多月后,王诩基本完善了四部和南归城的大大小小的诸多事宜,并成功打通了丝绸之路,建立起了新的商贸通道。

在一个初春乍暖还寒的清晨,王诩轻装简从,带着仁多楚清一家老小、德吉以及陆高科离开了青唐草原,南归城有扎木吉坐镇,哈伊尔、山诚等人辅佐,王诩也算很是放心了。

王诩骑在马上,回头望向在地平线上只剩下一个黑点的南归城,在蓝天青草的幕布下,单薄而又倔强地挺立着,像是达瓦根巴死去的身影,更是草原民族坚挺的脊梁。

“你为何不把我留在南归城?”身旁的仁多楚清忽然问道。

王诩回头过来,“我想让你看看更繁华的文明,更广阔的风景。”

“繁华,我在兴庆府已经领略得够了,至于广阔的风景……”仁多楚清环视一圈周围,“青唐也还算不错。”

“到过汴京你才能感受繁华二字,听过国子监和太学的读书声你才能体味文明的魅力,至于风景……”王诩猛然深吸一口草原的清香,“幽云更于甚此!”

仁多楚清看着眼前爽朗大笑,犹如阳光明媚的青年人,心中只得四字:胸怀天下。

第二百二十三章 返回渭州

王诩和匡尚简单地叙了一番旧,就立刻让他去找来德祥和德勒以及鲁克峰等人。

随后,王诩将仁多楚清一家安排在了小院的后院暂时休息,这才回到前厅询问这段时间来的情况。

“公子真是能人呐,这些积压的毛织品快把我头发都急白了,总算被公子解决了。”鲁克峰一见到王诩就忙不迭地开口。

王诩大笑一声,让鲁克峰坐下,“这些天七大商号、纺织院和工学院这些地方没有什么问题吧?”

“毛织品解决了当然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用七大商号的名义购进了很多铜铁,不知公子有何用处?”鲁克峰觉得有些奇怪。

“给工学院用。”王诩简单地一语带过,南归城需要建设军队,尤其是重骑兵,需要原料,而且自己还答应过仁多楚清,要为仁多保忠提供铜铁。

鲁克峰明白王诩是不想多说,也就不再多问,末了又提了一句,“公子,上次从江南来的沉香被做成的香料都安吩咐装进了小罐的玻璃罐中,还堆放在医馆。这些天医馆生意甚好,所以……”

鲁克峰不提,王诩还真忘了这一茬军需药物,“若是医馆不够大,扩建便是,那些香料切勿损毁,安排一支驮队弄去渭州。”

王诩心想着,战事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始,医馆的规模就已经跟不上了,所以现在扩大也是未雨绸缪,至于麻醉药品,当然是要运往前线的。

“我这就去安排。”鲁克峰说完,就起身离开了立刻去安排。

“德勒。西夏方面有什么动静?”送走鲁克峰之后。王诩就问起了德勒。

“西夏人加强了边境的防御和巡逻,妹勒和嵬名阿埋都受到了处罚,不过不重。”德勒将收集来的情报告诉王诩。

妹勒和嵬名阿埋损兵折将,受处罚是自然的,尤其是妹勒,不过眼下宋军压境,想来梁太后也不会过分处罚二人。“西夏国内可有什么动静和情况?”

“没有什么大的情况,只是眼下春耕在及,很多部族和地主不满梁太后对宋用兵,大肆征兵,影响了他们农作。”德勒回道。

王诩从仁多楚清那里已经对西夏的兵制有了了解,这些情况也是自然能想见的。长此以往,若再有两三次的败仗,梁氏不用宋朝用兵,就会被推翻。

“德祥,李明启那边最近有何动静?”

德勒坐下,德祥又站起来道,“李明启按照族长的吩咐,一直都在秦州城。没有什么大的动静。”

“嗯”王诩点点头。此人要除,但要利用完其剩余价值才行。

“对了。你去联系黑虬,告诉他,准备好和西夏人接触,我有一批货物要运往白马强镇军司,让他们务必要谨慎小心,切勿出任何差错。”王诩想来,既然和仁多楚清已经达成合作意向,那么先释出些诚意也是有必要的。

“是。”德祥简单明了地回答。

“许侍郎那里可有什么进展了?”王诩最关心的还是这件事。

德祥对王诩道,“许侍郎已经昨天就离开了秦州,回京城了。”

“回京城了?!”王诩大吃一惊,自己匆匆忙忙地赶回来,最终还是没能赶到许谦回京复命之前。

“是的,许侍郎走之前来过小院,和匡尚说了些什么,小的就不知道了。”德祥说完,看向了匡尚。

匡尚接过话道,“许侍郎说,案子已经调查清楚了,章经略所筹备的物资军械还有大小车辆等等,全部无一损伤,折可适和公子您也被证明是冤枉的。苗履和王文振撒了谎,而且,据许侍郎说,苗履甚至蒙蔽了王文振,将他擅自让王道带的两军步兵,说成了一军,王文振和苗履两人对不上此数,所以被许侍郎察觉出来,最后破了案。”

千算万算还是遗漏一招,王诩心头感叹道,许谦临走前来看自己,将匡尚当成了自己,说了这许多的话,虽没有亲耳听到,却感慨良多。

有了许谦的调查,朝廷应该就会还给章楶和折可适等人清白,筑城之事不知会何时重启,王诩想着,章楶的筑城战术非常高妙,乃是进攻西夏的奠基之石,无论如何也要完成。

“好了,德祥把你手下的人召回来,在秦州城的僻静些的地方物色一个大点些的宅子,给仁多楚清家人最好的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