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皇商-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了王诩的话,董力灌了一口酒,抹了抹嘴道,“现在的读书人,哪个会骑马射箭。不对,骑马倒是有可能会,射箭学那个鸟玩意儿干什么?用我爹常说我的话,那个叫什么…嘶…玩物什么志的。我从小就爱鼓捣这些个玩意儿,人也长得鲁莽,我爹就找先生给我取了个莽山的字。我也挺喜欢,就像我们四川的山。”

汉子说得高兴,口若悬河地说起了自己,好一会儿才发现跑题了,不好意思地笑笑又说道,“邵牧你是读书人,怎么能玩儿这些个东西,还有就是……”董力低头瞟了瞟四周,粗莽的样子和小心翼翼做贼似的神情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你怎么能去撷芳楼那地方呢?你看你,又玩儿射箭,又去青楼,怎么会考得好,哎。”

董力一副老成持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实在好笑。王诩亦是觉得此人坦率真诚,“莽山兄教训得是,不过莽山兄的武举科考得怎么样?”

“啪”董力重重地将杯子放在桌子上,挽起袖子挺直了身板道,“十拿九稳。”

王诩知道宋朝重文轻武,从刚才和董力的对话也能看出这点,不过他倒是很好奇武举考些什么,怎么选拔人才,“莽山兄,武举考些什么呢?”

一听王诩请教,董力一本正经地整肃神色说道,“武举分为‘平等’、‘绝伦’两科。平等科考弓步射和马射。其中弓步箭,有一石一斗力、一石力两等弓。马射有八斗力、七斗力两等弓。”

王诩思忖着,在马背上射箭一边要保持平衡,驾驭马匹,一边还要拉弓射箭,着实有些难度,他虽然也会射箭,但是仅限于弓步射,而且他拉的弓估计连两斗都没有,“莽山兄能拉开多少斗的弓?”

董力不无骄傲地用手指比出一个七字。

“七斗?是马射?”

董力一听王诩误会,赶紧纠正道,“弓步射七石,马射三石。”

王诩一惊,心中暗忖,看来马华所说的能拉开七石弓的人果然存在,“能像莽山兄一般的人,一次武举能有多少人?”

董力不无骄傲地拍拍胸口道,“这次就我一个。还没说完呐,绝伦科弓射两石力,弩踏五石力。”

“这两科是各选一科参考?”

“邵牧不亏是读书人,都不用我解释了。我参加的便是绝伦科,弩踏过了十石,可惜他那没有再大些的弩了。”董力颇有些遗憾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全部实力。

王诩忍不住瞧向了董力的大腿,着实有他两个腿粗,这家伙居然还去逛青楼,实难想象被他点中的姐儿会怎么样。

“就这些科目?”

王诩一问,董力脸色的骄傲顿时少了一半,“还有策问。”

“哦?还有策问,策问是考什么?”看到北宋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果然不一般,就连武举都要考文化内容。

“就是考《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的《武经七书》。”董力有些偃偃地说道。

没想到北宋的武举能够完善如斯,这武举培养出来的人,至少能通晓些兵书,不似一个只有气力的莽夫。

“参加礼部武举省试的人多吗?”王诩继续追问道。

董力吃吃喝喝一阵,心情有了些好转,“就七十个人,也不不多。虽然我策问考的不好,但是亏得我爹找了先生教我读书认字,应该没有问题。”

二人又聊了一阵,王诩从董力那里知道了武举取士,是参考策问和武艺综合考核的,策问分为优平二等,武艺分优、次优、次、末四等。照董力的话来说,就算他策问是平,武艺一定是优,这样也能得个三班奉职。

酒饱饭足之后,王诩告辞了董力,回到了家中,却听陈卯说朱勔之前就醉醺醺地回来了,而且是彭逢送回来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国寺的遭遇

省试之后,便是等着考官们阅卷和放榜,这段时间便是考生们最悠闲的时光,来自天南地北的考生聚在汴京城,也就是这几天能趁机放松放松,看看这繁华的京师。

陈卯带着几个一同进京的学生兴高采烈地出了门朱勔也跟着一同而去了,面上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妥,而王诩则带着冉儿共游京城,过他们的二人世界。

王诩驾着马车,载着有身孕的冉儿,缓缓地出了第二甜水巷,他本想冉儿在家休息,但抗不住冉儿一再温言软语的哀求,就只得倍加小心地载着她一同出了门。

王诩先去了任店街,看了看马华开设在汴京城中最大的一间交引铺,随后便带着冉儿去了相国寺。

相国寺位于御街的右侧,王诩从报纸上知道了这里有汴京八景之一的相国霜钟,此时正是观赏此景的最佳时刻。

冉儿坐在锦被铺得柔软的车里,时不时地掀开一点车帘看看车外的游人风景,而王诩则优哉游哉地驾车缓缓地朝着相国寺而去。

离相国寺越是近,周围的人、马、车越是多,这相国寺是寺庙的同时,也是一个大的集市。小贩叫卖,游人穿梭,车马拥簇,一派繁华。

“娘子,我看我们还是别往前去了吧,这里人太多了,马车很难进去。”王诩对车里的冉儿说道。

奈何冉儿死活不愿意,非要去相国寺转转,说是烧柱香。给未来的孩子祈福。王诩自然知道冉儿有想要玩耍的成分。但面对如此的借口,又怎好回绝。

于是王诩栓好了马车,小心地扶着冉儿,顺着人流朝着巍峨堂皇的相国寺而去。走近了相国寺,王诩才发现,这宋朝的皇家寺庙用“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八字形容毫不夸张。

在八角琉璃殿内烧完香。拜完佛,王诩赶紧扶着冉儿出了庙门,如此多的人流,他实在不想冉儿再次多待片刻。

“官人,我们去那边看看,那边好像挺热闹的。”冉儿指着远处围着的一群人。王诩顺着看去,立刻一个头两大,那边的人流比这里的密度都还大些。

“娘子,咱们还是回去吧,小心肚里的孩子。”

冉儿嘟着嘴哀求道,“就去看看,看一眼就好了,我们都来京城一个多月了。我天天待在家里。都还没有出来过。”

王诩挣扎了好久,才点点头。叮嘱道,“要跟在我身边,不要乱走。”

“嗯!”冉儿乖乖地点了点头,顺从地依附在王诩身边。

两人缓缓地蹭了过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画师正在作画。周围的人指指点点,或是点头称赞,或是摇头贬低,不过大多都是看热闹的外行。

王诩精于此技,一眼就看出了这些个画师只是技艺高超,但是谈不上艺字,眼下有冉儿在身旁,他的精力多放在冉儿身上,没有太多关注画师画画,冉儿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晋卿,你觉得他们画的怎么样?”王诩身旁的一个仪表不凡的,丰神俊朗的年轻人开口问同伴道。

“很是不错,不过,要是比之我上次买到的那一副可就差远了,下次拿与你瞧瞧。”被称为晋卿的男子显然要较那少年年长不少。

少年听了此番话,有些急不可耐道,“等会便去吧。”

“看把你急的……”

“成文兄,你怎么也在这里?”这熟悉的表字不禁让王诩回头一看,却对上了章持,真是冤家路窄。

章持拱手朝着喊他的人回礼,目光瞟向了王诩,他当然也看到了王诩。

“听说成文兄参加了今次大比,想来这次定然红榜登科了。”

章持故作谦虚地摆摆手,脸上却是受用不尽,“哪里,哪里,我这点学问见解,不知入不入的了考官们的法眼……”

二人寒暄一阵,章持也凑了过来,看画师们画画。

“官人,我觉得他们画的还没你好呢,你上次给我画的那副画像,真真地好看。”冉儿回头看着王诩,甜蜜蜜地说道。

王诩回应了一个微笑,“那我们就回去,官人再给娘子画。”

“我就说邵牧兄才高八斗,字画经义俱佳,连这位娘子都说邵牧兄画得比画师好。”章持忽然拔高声音站在王诩身后大声道。

冉儿有些自得自喜的看了看王诩,却不知自己刚才的一番话恰好给了章持一个寻衅的由头。

章持的一番高声喧哗自然引来了无数人的瞩目,就连几个画师都停下了笔,其中一个身着白衣的中年画师,脸上带着些愠怒走了过来,“是谁在这儿喧哗,既然认为我们画得不好,那个叫什么邵牧的你来试试。”

王诩瞟了章持一眼,这笔账他算是记着了,他嘱咐了冉儿几句,随即拨开了人群,昂首走了出来,冲着画师拱手道,“我家娘子一时失言,还望这位兄台勿怪。”

画师上下打量了王诩一圈,拿过了毛笔递到了王诩跟前道,“既然话都说出来了,不画就道歉。”

“哎呀,我看邵牧兄今日应该是手软了,或是…这名儿莫不是花钱让人吹捧起来的吧。”章持站在人群中,阴阳怪气地冒出一句话来,声音不大不小,却刚好让一群人听见,又不被别人发现是自己说出的。

王诩接过毛笔,朗声道,“为了堵住某些两面三刀的小人之口,王某只有着笔了,你说是吗,刚才说话的章持章成文兄!”

王诩直接点出躲在人群里的章持之名,围观的人顺着王诩的眼神落处看去,恰好找到了章持身上,“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这会儿说什么大话。”章持见躲不掉也藏不住了,只得硬着头皮回了一句。

“贼心不死。”王诩低声念叨了一句,随即大声道,“畜生的真面目,邵牧这就揭开让大家看看。”

这语带双关之言一出,俊朗的年轻人率先反应了过来,忍不住笑道,“晋卿,这王邵牧还真是才思敏捷,章持挨了骂可能还不知道呢。”

站在他身旁的中年男子半响才反应过来,也跟着低笑道,“不仅是才思敏捷,还有好东西,你且看着吧。”

“这位画师,你且出个题吧。”王诩选好了颜料,摆好了笔墨纸砚。

“出题…”画师有些为难,照着精致画画他在行,要是说出个什么题然后想着画,他自己都没有过经验,如何出考别人。

“哥,要不然我出个题?”站在那俊朗的年轻人身边的另一矮上半个头的少年同样是嘴若含丹,美如玉冠。

“要是那画师肯,你就去,我倒也想看看,这王邵牧有几分才情。”

少年笑嘻嘻地出列朗声道,“画师,我来出个题考考他怎么样?”

第一百二十五章 陷害

少年走到王诩身边,由于个字矮小,只能仰头看着王诩,他绕着王诩省视了一圈,低声咕噜,“长得还不错,不知道画儿画得怎样。”

“各位看官,众所周知,如今京城的头等大事,便是三年一次的大比,那今儿就以此为题,借唐人孟郊的诗,出题让他作画,你们说好不好?”少年的提议一出,周遭的看客皆都出声附和。

王诩也觉得这题目甚雅。

少年拿起一杆毛笔,在另一张宣纸上写下了“踏花归来马蹄香”七个字,读过些书的人立刻拍手称赞起来。

“好字!好题!”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凝练成七字为题果然是妙啊。”晋卿在一旁说道。

章持几乎要高兴得跳了起来,刁钻得磕碜的题目亏着长得俊俏的公子能想得出来,他不由得挤到了前面,他要在最佳的位置,最近地距离看王诩的失败,要在王诩的面前,当着所有的人大肆羞辱王诩。

王诩想了想,提起毛笔,沾着墨就开始画了起来。

周遭安静一片,不管懂不懂绘画的人都伸长着脖子要看看王诩能画个什么东西出来,当然其中有期待的,有看闹热的,更有想看出丑的。

一炷香的时间之后,王诩起身放下了毛笔,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径直走到了冉儿身边,朝周围的人拱了拱手,护着冉儿就离开了。

“他,他怎么就走了?你们看看,你们看看,他画的这是什么东西!”章持率先反应过来,刚才还在省视画的时候,不慎被王诩溜走了,他很是恼火。

“不是说踏花归来马蹄香吗?花呢?花都没有!浪得虚名之徒!全靠着使钱。着人给他抬了个什么名声起来!他配吗?根本不配!”章持此时已经有些狂乱了。像一条疯狗一样开始乱吠起来,他要发泄,要弄臭王诩,要把他死死地踩在脚下。

“咳咳,这位官人,你说的话怕是有些过头。”画师出言提醒,他看了好一会儿虽让觉得王诩画不对题。但是就画工论,却是很不一般,虽然他很不愿意承认,但是确实在他之上。

出题的俊艳公子鄙视地瞥了瞥章持,走回人群里,朝着那高他半头的年轻公子道。“这人是谁?真是讨厌。那王诩画得也不错,虽然有些跑题了。”

“长…公子,那人可是当朝宰相章惇的次子,至于说这画嘛…我看有些蹊跷。”

矮个的公子撇嘴呲了呲回答他问题的王诜(字晋卿),他很是不喜欢自己的这个亲戚,但奈何他十一哥却和王诜臭味相投,而且他也不得不承认王诜在这方面的造诣要高出他二人许多,就连自视甚高的他有时候也不得不低头。这是他唯一还和王诜往来交往的理由。

他侧头看了看十一哥。却见他像是入魔一般盯着那副画。

“哎。真是个痴人!”他在心中暗忖。

“过头?哪里过头?他王诩猖狂放话,如今却没有兑现。趁人不备,就开溜……”

“这位公子,看样子你是个读书人,既然是读书人那就该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况且…若说经义你可能知晓一二,但是着绘画,你却是一窍不通。”另一个年长的画师站了起来,打断了章持的话。

“师父。”中年画师将王诩的画恭恭敬敬地呈给了鹤发须眉的老人。

“画非文非字,讲求的乃是意境,这就是我们选择相国寺作画的原因。奈何一众弟子无才,不能领会。”老人不无叹息地摇头说完,中年画师脸上有些难堪和愧疚。

老人持画展于众人,言语一转,“然而此画却是深得画之‘意境’二字。”

“望老先生不吝赐教。”王诜身边的年轻公子出言相问道,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

“呵呵”老人捋须笑笑,“看来这位公子亦是爱画之人,此画的意境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这便是画之境界。”

年轻人怔怔地看了看宣纸上画的孤零零的一匹奔腾的马,其四蹄周围蝴蝶环绕,并无一朵鲜花,周围却是大片的留白……

这天,王诩正在院子里修剪枝条,陈卯就走了进来。

“邵牧兄,有人送来了一封请柬。”陈卯鼻子冻得通红,看来还是不大适应北方的生活。

王诩接过打开一看,却是何昌言等人请他赴宴的请柬,“归安,叫上存良和白石一同去。”

陈卯揉揉鼻子,咳嗽了两声,“我恐怕去不了,白石现在痴迷上了勾栏戏剧,天天往那跑,估计他也是不会去了。至于存良…”

“朱勔怎么了?”王诩急切地追问道。

“他一早就被彭逢邀走了。”陈卯在礼部省试的那天亦是把彭逢讥讽王诩的话听得一清二楚,他不知道为何朱勔会和彭逢搅合在一起。

“他们俩来往有多久了?”王诩清楚来自成都府路的彭逢亦是和他一样,没通过乡试和州试,通过地方大员的推荐,直接参加的省试,应该是有些门路。

“算了,不用太过在意,放了榜之后,他估计就会回江南。既然你和白石都不去,那我就只有自己一人前往了。”王诩收好了请柬。

陈卯点点头,他和朱勔算是同窗,知道朱勔的学问有多少,王诩的话虽然是暗含朱勔会落榜的意思,但是这的确也是事实了。

半柱香的功夫,王诩就到了四海楼。刚一下马车,王诩抬头一望匾额,身旁一人冒冒失失地撞上了王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