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赝品太监-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世雄站到张邦宪之后。

华世雄职务职称落实之后,天乐皇帝才说:

“华爱卿,针对当前局势你有何想法和谋划?”

华世雄侃侃而谈,说:“陛下,前日我军所到之处,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才数月便拿下三十六州城,这都是托陛下你的宏福,事实证明你就是真命天子,大好河山指日可待,兴汉大旗必定在四海竖起。陛下,眼下局势依臣愚见,穷兵赎武不如韬光养晦,锋芒毕露必招致北军大兵压境。羊城历来是战略要地,陛下如若在此摆开一个阵势,与北军主力决一胜负。倘若我败则可隐逸退往滇桂十万大山之中,积聚兵力,与敌周旋,再图霸业。倘若我胜,则一鼓作气,直捣龙庭,成就千秋伟业。”

天乐皇帝拍手道:“奇哉妙哉,华爱卿之言,正合吾意。”

华世雄又说:“当前,我军因连日攻战杀伐,多显疲态,不如就地养兵。对于那些征战有功的将士,多奖赏些他们钱财酒肉,重赏得勇夫嘛!城外驻军,城内亦可驻军,内外守备,固若金汤。营房不够,可征调部分民房,军民混居一地,更显示我军民一家亲嘛!免得到时北军攻入内城,我则成了一座空城。”

天乐皇帝点头称善,道:“此计大妙,华爱卿真奇才也!先生当初若不跟随于我,岂非耽误了你的锦绣前程?”

华世雄深深一揖,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得遇明君,实奈我三生之幸。”

其实,根据当前战局,明眼人一看便知。反王军队趁北军不辩真相之前,理应速决速战,扩大地盘,积攒大量的人力物力,方能与势力雄厚的敌军形成鼎足之势。奈何倒霉的曹操遇上蒋干,蒋干都不如哩!

天乐皇帝大喜,依计而行,城外驻军轮流入城,同时大犒三军,多发酒肉银两。羊城内外,顿时鼓乐齐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一零四章 潘元帅秣马厉兵

小太监整顿兵马,查查人数不多不少共是八万五千之众。又剔除了一些老弱病残等,凑了整八万的数,勉强算是一支强旅。刘建勋不知从哪儿又鼓捣来一老一少,老的叫朱开洪,年四十有五,是叔。小的叫朱林宗,年方十九,是侄。爷儿俩力能举鼎,皆有万夫不当之勇。祖上本是练武出身,如今国家用人,正好想出来混个前程。小太监大喜,收在帐下,任为副将。又有岭南杨光亚、徐焕章、牛松山、吕继泰,闽南肖天雷、湘西贺老五、赣南迟发唐、鄂州毛兴旺等前来投奔,小太监统统于以收留,来将不分先后,言明一律暂按副将对待,日后有了功绩,再行升迁。

小太监兵精将广,踌躇满志,来日出战,定要与众反王决个雌雄。这日正在营中叙话,突然胡三言道:

“哥哥出兵,须要选个先锋才是。”

小太监点头称是,他本想任刘建勋作先锋的,经胡三这一提醒,方才悟出,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律条,若要服人,先要服武。不管你职务有多高,武艺日扒chua,本事稀松二五眼,是服不了人的,既然服不了人,自然就不能能领兵打仗。

是日元帅升帐,命诸将提议选拔先锋,大家皆是面面相觑,自报自又觉得不谦逊,报别人又觉得不服气,一下子僵住了。小太监哈哈笑道:

“你们也不要犯难,我倒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日大家比武吧!谁英雄谁好汉,是公是母,咱们校场上见。只是有一条,这是比武不是打架,点到这止,不可用强,自己人不能伤了自己人,传出去都是笑谈。”

诸将得令,择日比武。

第一轮,举鼎,这是个力气活,而且也不是需要大家的十足蛮力,加上鼎也不是很重,所有诸将皆轻松过关。第二轮,射箭,俗来是习武先习箭,习箭就等于是多了一只手。三箭过后有长有短,淘汰了最后两个。第三轮才是真功夫,武场比武,耍得是真刀真枪,稍有不慎,误伤人命的事也不是没有。但潘元帅有令在先,谁也不敢暗使诡诈,搞小动作。

小将朱林宗,耀武扬威,连胜三阵,眼见是先锋印到手了。谁知还有人不服,毛兴旺催马上前,两人战在一处。一百个回合之后,仍不见胜负,此时忽然雷声大作,阴云密布,尘土飞扬,山雨欲来的样子,潘元帅下令停止比武。

众将背后窃窃私语:今日校场现身,大家本事不同,有高有低,但上阵却是没问题的。唯独一人没有亮身手,此人就是元帅潘又安。按理说,大将挂帅,没有特别的功夫是难以胜任的。元帅不出手,不知他的庐山真面目。听说元帅曾是太监出身,嘴上虽长了些毛茸茸的胡须,但毕竟不是真男人,即便有些本领,怕也强不到哪里去。

诸将的言论传到小太监的耳朵,他微微一笑,不于理会。

第二天一早,小太监顶盔贯甲,全副武装整齐,背挂箭壶弯弓,腰挎金刚宝剑,手执勾魂长枪,骑白马良驹。小太监打马如飞,连发十箭,箭箭中靶心,众人喝一声采。场中有人竖起十根木桩,皆有碗口粗细。小太监发起神威,金刚宝剑出手,十木桩齐唰唰拦腰斩断,众人又喝一声采。小太监再把宝剑入鞘,执出勾魂长枪,马蹄哒哒声响,众人屏声息气,一转眼的功夫,十根木桩连根勾去,众人再喝一声采。

小太监面不改色,气不长喘,微微笑道:“哪位将军想和我走一遭?”

朱林宗应声而出,本来约好今天是比武的日子,所以他的行头早就准备停当。朱林宗双锤夹于胳肘之间,双手抱拳一揖,道:

“元帅请了!”

小太监言道:“武场好比战场,大家客气不得,朱将军请出招。”

朱林宗力大,铁锤又重,他也想在元帅的身上找点便宜,日后好让元帅不可小觑于他。朱林宗挥起大锤,直往小太监上三路砸去,小太监不慌不忙,轻轻一磕,铁锤走空。但凡是凭力气吃饭的武将,总是灵敏度不够。朱林宗也是,双锤用力过猛,被小太监拨开,朱林宗尚未及收回铁锤,小太监的枪头已经深入他的腹地,倒勾勾住朱林宗的腰带,轻轻一拽,朱林宗滚鞍落马。

有人数了一数,整个过程未及两合。

众人又是一片欢声雷动。

朱林宗满面通红,气呼呼从地上爬起,大叫一声,说:“元帅手快,我没看清,这次不算!”

小太监招招手说:“朱将军起来,上马再战。”

朱林宗上马,这回他长了记性,不给小太监任何空隙。双锤呼呼生风,一锤前一锤后,上击人头,下打马头。小太监犹如闲庭信步一般,任凭朱林宗气同斗牛,并不和他较真对打。或是轻轻拨开,或是闪身躲过。十合之后,朱林宗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如牛。朱林宗知道,元帅用的是疲兵之计,倘若再这样打下去,他非累死不可。元帅方用了一成之力,他则用到九成九了。朱林宗悍将非莽将,得认输时且认输,遂扔了双锤,下马伏地磕头说:

“元帅乃是天人,小将不及元帅一毛,自愧弗如,叹服了。”

小太监亦下马,双手扶起说:“将军也非泛泛之才,只是有些地方尚欠火候罢了。”

事后,朱林宗求教,小太监言道:“比武者切忌急躁,心态要保持平和。一口吞下当然更好,一口吞不下,再慢慢寻找对方破绽。战场上不一定比的全是武功,有时头脑比武功更重要。”

朱林宗恍然大悟,此后武功日渐长进。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小太监复又飞身上马,郎声叫道:“还有哪位将军前来赐教?”

众将明知不是对手,谁愿自取其辱,纷纷言道:

“元帅堪比赵子龙,我等不敢望项背。”

小太监当场宣布:刘建勋为前部先锋,朱林宗、毛兴旺为副先锋,诸将各领本部人马,择吉日出兵讨贼。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一零五章 揭阳岭攻坚受阻

小太监率八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麒麟关,直取三羊城。

麒麟关守将名叫苏继先,年约三旬,乃是福王手下一员猛将。前次八王爷发兵攻打麒麟关时,他因前去押运粮草,未赶上那场恶战,因此一直耿耿于怀。福王派他守关,也是看他功夫了得,让他独当一面。

苏继先出道之后,尚未遇见对手,因而狂妄异常,闻听敌军来攻,大发雷霆之火,耻笑官兵无能,竟敢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不给点厉害瞧瞧,还不知马王爷头上有三只眼哩!

两边摆开阵势,苏继先打马上前,看小太监头顶一面“帅”字大旗,左右两边认军旗上各有一个斗大的“潘”字。当初孙子旺告密,酒楼里捉监时苏继先正好带队,那个叫潘又安的太监他是见过的,怎么今日这个不像。看面容似乎也有点意思,那一位柔弱不堪,但眼下这一位却是气宇轩昂,英姿勃发,不像那个有女人态的。不管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先拿下再说,这回再不要让他跑了。苏继先手指小太监骂道:

“呔,你这厮好不识相,既是来攻我城,为何不敢出战?莫非是看我势大,吓怕了不成?既如此不如速速下马受降,我把你等一个个绑结实了,送到天乐皇帝处,到时我再说上一两句好话,替你们美言几句,没准皇帝陛下饶了你们也是有可能的。”

小太监斥道:“呸!福王手下怎么用了你这样一个混帐,半句人话都没有。我不派人出战,是想让你再活半个时辰,谁知你不领情反有许多话说。好吧,你稍等,取你项上人头的马上就到。”

小太监言未乾,有一将怒吼一声从队中杀出,小太监看时,正是小将朱林宗。小太监吩咐一声“将军小心”,朱林宗回声道,“元帅无须多虑,杀这等蛮贼就像宰个小鸡一样!”

苏继先用的是刀,朱林宗使的是锤。刀锤相接,迸出耀眼的火花。凭武功,两人不分上下,但是朱林宗年轻气盛,又是受了元帅点拨,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只见他左手分开苏继先的大刀,右手的大锤便“唿”地一声扔了出去。苏继先见状大惊,天下哪见过还有这种不要命的招术?情急之中,慌忙把脑袋往下一缩。小朱这回耍了个心眼,是做了提前量的,估计他要低头躲避,大锤下去,正中头顶,竟把一颗硕大的头颅好端端砸进胸腔里去了。没头将军苏继先,哼都未及哼一声,转瞬间换了一个世界,阎王那边吹牛说大话去了。

小太监剑锋一指,官兵掩杀过去。苏继先的一万人马,除了少数几个逃进城去,其余一概纷纷跪地求饶。潘元帅急忙传下将令:“王师不杀降兵!”

麒麟关成了一座空城,官军轻而易举地进了关,潘元帅命出榜安民,并犒赏三军,功劳薄上给小将朱林宗重重地记上了一笔。

小太监重任在肩,丝毫不敢懈怠。麒麟关留下杨光亚、徐焕章二将守城,并拨给他们五千人马,其他人则马不停蹄,继续向羊城进发。

官军又收复了几个关城之后,这一日到了一个地方,有军中向导报告说:

“前面小城名叫揭阳岭,也叫叶城,恰如一叶小舟挡在泗水江上而得名。揭阳岭左面靠山,右面临水,也算是咽喉之地。城池虽小,却是与众不同,向年这里诸侯割据,乱民盗匪四起,因而此城修得异常坚固。护城河宽而且深,城墙又陡又高,一般的云梯够不着。墙头上备有大量的擂木滚石,人还没到墙根底下,石头下来砸也砸死了。守军虽然只有两千,但借助关隘险要,却能以一当十,没有二十万人的队伍,休想攻城。如想绕过去也不可能,此乃去羊城的必经之道。”

“前日反王们是如何攻下此城的呢?”小太监问向导。

“前守城将军是达陵文的亲兄弟达陵武,哥哥降了反王,弟弟自然依样学样,照着葫芦画了瓢。”向导说。

“如今守城的是谁?”

“如今守城的还是那个达陵武。”

“这个吃里扒外的狗杂种!”小太监嘴里咕噜了一句,发狠说:“我誓要铲平揭阳岭!”

第二天拂晓,潘元帅下令攻城。任凭叫骂呼喊,揭阳岭守兵闭城不出,军兵无奈攻到城下,城上箭如飞蝗一般飞下,并有无数的滚木擂石下来,前进不得。数次进攻,皆是如此。小太监无计可施,两眉紧锁,一筹莫展,只好下令退兵。

小太监召集众将商议,大家也拿不出好主意。小太监百般无奈,只好采用激将法。在军中选了八百大嗓门的士兵,用铁皮纸片折成喇叭样的圆筒,远离城墙垛口一箭之地,开始齐声叫骂。

达陵武却好耐性,任你喊破嗓子,祖宗八辈都骂到了,他那里仍旧稳坐钓鱼船,理都不理。更有甚者,到了第三日,他索性命人在城头小木楼上摆了一桌酒宴,召了些歌舞女伎。你在城下破口大骂,他那里把酒言欢,笙歌漫舞,并不把小太监的八万人马放在眼里,宛如无事人一般。

城外有条江,名叫泗水江,江不甚宽,但水流湍急,深处可达十数尺,往前又是逆流,渡江作战几无可能。

临城有座山,叫断壁岩,山高坡陡,极难攀援。

小太监独坐帐内,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一个破城之计。他借古喻今,设身处地,计将焉出?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如韩信,善用口袋计,把他个气同斗牛、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活活装进埋伏圈里,令他有劲使不上。孙子攻心不攻城,周公谨火烧赤壁,诸葛亮火烧新野……对了,古人征战善用火,咱何不也学古人一回呢!小太监成竹在胸,精神为之一振,立即召张发存、黄仁等进帐,吩咐他们在军中选拔身手矫健、善于登高爬低的五百勇士,多备绳索,弓箭、火种易燃之物等,如此这般交待一番,张、黄二将依计而行。

潘元帅又命诸将人等,各率本部人马,二更埋锅造饭,三更准备妥当,收拾利落了,但见城中火起,急速攻城。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一零六章 潘又安火烧叶城

张发存、黄仁两个,带五百骁勇之士,连夜沿左侧首山坡缓处悄悄登上断壁岩。断壁岩虽不甚高,但山势险要,地形也不很熟悉。晚饭后不久爬山,到午夜时分方才登临山顶。从山顶往下俯瞰,但见城中万家灯火,密密麻麻,星罗棋布。可见在战争期间,城中居民担惊受怕,睡眠也不似往日。这一处山崖如同刀劈斧凿一般,直上直下,怪不得城中不在此处设防。除了鹰隼,什么鸟儿敢掠过这样的高崖?

白天他们就侦察好了,贴山根就是城墙的后墙,大约三尺来宽,可以走马的。白天元帅不让他们贸然行动,怕一旦暴露了目标,反而会误了大事。夜晚虽然安全,但难度要大了许多。刚才爬山时,一个兄弟掉了下去,眼见是凶多吉少,等天亮再去找找看吧,还不一定找得到找不到呢?

大帅交待清楚了,从山上用绳索吊下的弟兄,立即往城里放火箭,不管是民房营房,公房私房,引着一处是一处,不要往一个方向放箭,多放几个火点,令敌方不便扑救。不要和前来阻止的敌兵纠缠,主要任务是放火。

张发存、黄仁两个,立功心切,都要下去。有士兵伍长说:“将军,你俩都下吧,这里有我呢!保证把弟兄们一个个安全地输送到位。”

两人大喜,拍拍伍长的肩膀说:“一旦放火成功,就是奇功一件,到时我们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