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春-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写白狐的玉散人。”

“贱妾郝文文,见过尊驾。”郝文珠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酡红,对着乖官微微一福,曹鸳鸯伸手一拍脑门儿,“瞧我糊涂了,却是忘记介绍他的本名儿,他呀!姓郑,名国蕃,字凤璋,号玉散人……”说着,就咯咯笑了起来,随即用文人标准的口吻道:“如今一个微末的前程,大明国舅。”

对于曹鸳鸯的淡淡取笑,乖官只好抿唇微笑,只当不晓得,可这个介绍却是把侍墨和三七两个丫鬟给吓唬住了,国舅?

国舅自然不是什么职业,也没甚值得骄傲的,可曹鸳鸯用这种玩笑的口吻一说,却也符合她交际达人的姓情,如此介绍,方显豁达,也亲近人,若是正儿八经给人介绍,这就是威名赫赫的郑国舅,未免首先叫人失却三分亲近,由此可见曹大家的手段,的确是交际场上的达人。

旁边薛五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那个做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郑国舅,得了扶桑国主馈赠一座银山的郑国舅,用佛郎机炮强拆了王阁老家的郑国舅……

怪不得昨日那般傲气,果然是有那个资本的。薛五忍不住就想到,对于昨日的略略不平心思,倒是熄灭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同样是卖,在城外的窑子里头卖,只能卖七文钱,俗称婊子,在南市十六楼卖,打个茶围就要十两银子,俗称大家。而乖官折腾人,他若不是国舅,只好叫装逼,别人要鄙视他,可他是国舅,那就成牛逼了,别人还认为是理所当然。

即便是薛五这等人物,也不能免俗,觉得一个能作'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国舅有资格一刀把自己的爱驹斩了自己还可以不生气,若是换个走江湖卖艺的如此,别说她不依,即便昨儿那个陆弼,也要先叫应天府衙门拿人了。

说到底了,终究还是权势作祟,你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五石米呢!五百石,五万石,五百万石,谁能真个不折腰!

不过,薛五是女人,女人总是有些小虚荣的,故此,她并没有打算就这么轻轻放下,总要找回些面子的,故此,哼了一声,道:“昨儿我在城外打猎,身子乏了,不在状态,若不然,你未必能躲过我的弹子,更不可能轻易杀了我的玉花骢……”

瞧着她略略高仰着的修长脖颈,乖官心中一笑,当下腼腆一笑,“惭愧……”

他又拿出大杀器,装乖卖萌,薛五瞧着他脸上的笑,顿时一怔,这时候才省起来,如果传闻不错的话,眼前这位似乎才……十四岁。

千言万语,不抵乖官一笑,他这腼腆的笑容就提醒别人,我才十四岁,你多大了?

这么一来,薛五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儿,两颊顿时腻腻一层酡红,讷讷却是说不出话来,而乖官身后的樱井莉雅未免不舒服,心说我家殿下日出东方,唯我不败,可是神命东照大权现,你们又有何资格和我家殿下相提并论。

这时候扶桑妓者文化可不高,像是出云阿国的舞蹈,那说白了是给扶桑的农民看的,公卿武士们可是不屑的,被乖官杀掉了的前田庆次,历史上作为前田家的嫡子,越混越回去,临老了一千石的俸禄都没混上,为何?他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文化,老是喜欢干些不符合身份的事情,要知道,当时扶桑阶级井然,武士和公卿包括他们的家眷,都不能参加农民举办的丰收祭。

可想而知,妓者在樱井莉雅心目中是个什么地位,如今一个妓者,给她家白宫殿下摆谱儿,扶桑讲究主辱臣死,她能舒服么?

故此她睁大了原本就格外大的眼睛,操着一口不顺溜的南直隶官话说道:“我家殿下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世……呜呜……”

乖官反身一把捂住樱井莉雅的嘴巴,扭头干笑道:“我这侍女是扶桑人,没见过什么世面,倒叫诸位见笑了……”说着,又转头用扶桑话对樱井莉雅道:“莉雅,在大明不许提扶桑的事情,任何事情都不许提,知道么!”

莉雅发出呜呜的声音,大眼睛眨了眨,缓缓点头,乖官这才轻轻放开手。

郝文珠脸上略带些疑惑,不过她姓子比较淡,听过也就算过了,可薛五却是脸上似笑非笑,“我若没听差的话,方才她说的是我家殿下……”

乖官赶紧打断她的说话,“此乃扶桑习俗,尊贵之人称殿下,在下在那扶桑,怎么说也是和扶桑国主诗歌唱答过的,扶桑国王被认为是神留在人间的血脉,迄今超过千年……”他成功把话题转移开来,滔滔不绝说起扶桑习俗,只一忽儿,就把几女给吸引住了。

这一番说话,却是足足说了个把时辰,其中乖官数次口渴,都是旁边郝文珠递过酒盏,那里头盛的就是薛五秘酿的玫瑰香露,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淡的酒水,口感却是不俗。

薛五那也是腹中饱有诗书的,一开始,还只是听乖官说扶桑习俗,到了后来,却是开始提问,譬如倭寇出自扶桑何处,为何要入侵沿海,政治风貌若何……

乖官却是被问得兴致来了,顿时就把天命扩张论给抛了出来,告诉她,像是这等小国,受到地域限制,必然呈扩张态度,若要压制,仅靠以德服人是不行的,要一手拿火铳,一手拿典籍,用儒家典籍教化他们,有那不乖的,就用火铳教训他们,这就是上天赋予我巍巍皇明的使命,我皇明的生命利益线,在西洋,在满剌加,在吕宋,在爪哇,在占城,甚至在西班牙,在葡萄牙……总之,这天下,应该都有我皇明的利益。

这时候的大明,还是很有大国心态的,就像是后世花旗国认为当世界警察是理所当然,这时候的大明,哪怕是那些文人,也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大明是世界的中心,诸国前来朝拜那是合理又合法,故此,乖官的这个说法并不算惊世骇俗。

唯一和当时主潮流冲突的是,乖官的天命昭昭论说左手拿火铳,右手拿典籍,太赤裸裸了,当时主流认为,应该用朱子理论来教化,说白了就是四个字,以德服人。

事实上,我们不得不说,以德服人在这个时代未必是错的,从历史上来看,天朝周围诸国几乎都被儒家文明影响着,可是,从乖官的眼中来看,不扩张肯定是不行的。

乖官又把这时候的西班牙和英国大抵说了一说,并且断言,大家都在扩张,不扩张,死路一条,正所谓,圣人因时权变,见形施宜。

“就像是这一眼水池。”乖官指着旁边的水池道:“她若不流动,便是死水微澜,她若流动,便是活水,张太岳改革朝政,便是想在朝廷祖制下增添一丝变数,可惜张太岳死的早,若不然,我断言张太岳必然要施行士绅一体纳粮,士绅的银子放在家里头,那就是死钱,拿出来花,才叫活钱,可惜啊!天下太多猪脑子……”

郝文珠、曹鸳鸯和薛五儿闻言变色,要知道,今年开始,朝臣纷纷攻击张太岳,曾经权倾天下的张居正,如今就是一坨臭狗屎,那是谁沾着谁臭,这少年,居然大言炎炎就如此评价张居正,真是取祸之道。

“说的好。”有人大声叫好,乖官正说到兴头上,要知道,但凡读书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乖官他可也是读书人,说着说着就收不住,开始大放厥词了,这时候听到有人叫好,顿时转头看去。

郝文珠她们几女顿时脸色一白,而乖官看着那数人站在院子门口,为首之人保养得当,面皮白净,看起来四十左右,瞧不出真实年纪,其余数人亦差不多,都是些一眼看去就是养尊处优的,尤其碍眼的是,都穿着儒衫。

“阁下是?”乖官心中其实有些懊恼,在这样的场合说出这番话,的确孟浪了,哎!太年轻,太冲动了。

“在下汪道昆。”为首之人笑着拱手。

汪道昆,字伯玉,号南溟,新安派领袖,当时名气和王世贞相埒,也是王世贞的好友,因为他是在兵部左侍郎位置上致仕,王世贞也曾经在兵部任职,故此当时天下合称二人为'两司马',可说是一时济济的大名士。

按说,读书人不可能没听说过这个人,可乖官一时间还真想不起来这位是谁,还是郝文珠从旁低声提醒,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新安南溟先生。”

王世贞今年走马上任应天府尹,而且又开南屏社,作为王世贞的好友,汪道昆是带着新安社来给好友捧场的,他身后那些,都是新安社的文人士子。

由于汪道昆是新安(徽州)人,而他的老友王世贞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也就是说,徽州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商人,汪道昆本人就是徽商世家出身,新安社的文人士子们,更是几乎个个都是商人家子弟。

而刚才乖官说的士绅一体纳粮,尤其是那句天下太多猪脑子,显然就得罪了新安社的绝大多数人。

“原来阁下赞扬张太岳施行士绅一体纳粮。”汪道昆身后便有人阴阳怪气说道。

这士绅一体纳粮其实说出来也无妨,此时习俗,士子议论朝政,大骂朝廷诸公都是正常事情,提出些惊世骇俗的理论,也不打紧的,关键是,赞扬张太岳,这五个字,可说居心叵测,这时候朝廷攻击张居正已经到了最酣处,戚继光业已顶不住,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戚少保估计要从九边滚蛋了,而文臣当中,以前阿附张居正的,更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倒霉。

所以,那人说话的确是用心险恶。

汪道昆微微皱眉,此人跟王世贞比较的话,还算是干员,嘉靖年的时候在福建和戚继光合作剿过倭寇,干的还算是有声有色,故此后来做到了兵部右侍郎,不过,他家到底是商人世家,说白了,他身后那些人都是和他一体的,故此,倒不好多说什么,就淡淡说:“这位小友想必也是戏言,诸位不需在意。”

不过,乖官既然说了,可就不在乎了,赞扬张太岳如何了,难道他姐夫能派锦衣卫来抓他?故此他就笑了笑,说:“我听过一句话,说,新安大贾,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啊!”

这话意思说,在徽州家资百万才算大商人,二三十万只好算中等商人,出自时人笔记,那些徽商子弟们忍不住面露得色,很矜持地微微颔首。

乖官就呵呵笑了两声,“朝廷一年赋税三百万不到,还不抵三家大徽商家资,真是藏富于民啊!我瞧朝廷诸公也真是猪脑子……”

他再次用了一个猪脑子,可这话,怎么听,怎么带着一股子讽刺的味道,那些新安社成员的脸色顿时变了。

(汪箕,徽州人也,居京师,家赀数十万。自成入城,箕自分家室不保,即奏一疏,乃下江南策,愿为先锋,率兵前进,以效犬马之劳。自成喜,问宋献策云:“汪箕可遣否?”宋曰:“此人家赀数百万,典铺数十处,婢妾颇多,今托言领兵前导,是金蝉脱壳之计也。”自成悟,发伪刑官,追赃十万,三夹一脑箍。箕不胜刑,命家人取水,饮三碗而死——《明季北略》,当时安徽人真泥马有钱啊!)

第226章 又被代表了

“真乃巧言令色之辈。”新安士子中一人嗤之以鼻,“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连夫子论语中最简单的这番道理都没读通,也好意思穿上儒衫,真是我等士子的耻辱。”

“许少说的好。”一众士子鼓噪起来,一个个面泛红光,精气神儿十足,乖官正要说话,薛五看他不识好歹,忍不住暗底下伸手扯了扯他,随即附耳过去低声道:“阁老许国的公子。”

响鼓不用重锤,乖官顿时便明白了,怪不得一群人拍这厮的马屁,感情是因为这个,当下噗嗤一笑。

内阁群辅、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歙县人,歙县是徽州六县之一,方才那说话的年轻人正是许国的嫡子许文,今年二十五岁,他跟随汪道昆入南京,见到薛五以后,惊为天人,这十数天来,业已到第五楼来了三次了,作为阁老的公子,自然是三次次次会东,谁不说他豪迈,真有孟尝君之风。

可惜薛五儿还真看不上他,阁老的公子又如何,还不是徽州来的土鳖,浑身一股子铜臭味,文章上头也只懂四书五经,连诗词歌赋都不太通,真是个呆头鹅。

其实薛五还真有些轻看了这位阁老家的公子,虽然只是举人功名,说白了还是许国老成持重,像是张居正几个儿子全是进士,王锡爵的儿子是榜眼,申时行算得低调的,儿子也二甲进士,许国就寻摸着,自家的儿子还是再熬几年罢!故此压着不让儿子去考进士,若不然应该早早就是进士了。

尤其是许文还善剑,自小从诸多名师苦学,是真懂剑法,比起诸生挂着剑做样子,他可算是行家里手,加之他国字脸浓眉大眼,儒衫穿在身上也皎皎然有轻裘长剑的侠士风范,故此众人都称他'许少'这个很有些江湖味道的称呼,此人的确算是个人才。

不过就像是乖官常常说的那般,屁股歪了,什么都不正,作为徽州商贾世家子弟,这种人再有才学,也于民无益,有谁真肯损失自己的利益?正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惜这些商贾都忘了后面还有一句,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对方的表情,乖官瞧得真真的,心知肚明,又是一个被所谓南直隶行首第一迷住的家伙,他也坏的很,故意伸手去握住了薛五儿的手,触手之下,只觉得温软柔滑,尤其是手指修长,握在掌中极有感觉,忍不住转头看了对方一眼。

薛五也是一怔,随即脸上就泛起一丝酡红来,不过她到底是连续五年的花魁中的花魁,却是反手一握,俨然并蒂,外人看了,若不是相熟之人能从她脸上看出一些羞色,怕是一丝儿端倪也瞧不出来。

这么一来,对面的许文真是妒火中烧,他相貌其实很不错,鼻准高隆,双唇若涂,尤其双眉漆黑,从相书上来说,那是日后定然要进庙堂的,几乎是个算命先生给他看相,率先都要恭喜他,说白了,此人也是从小被人捧大的,又自负文武双全,真是个眼大如箕。

看到对面的少年不但对他的话视若无睹,反而握着薛五儿的手在那儿笑,他堂堂阁老家的公子,自幼被人捧惯了的,如何吃得消?真有'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之感,一时间面皮涨紫,真是差一点儿吐血。

汪道昆到底是众人之首,何况年纪也大,一看场面有些不妙,未免就准备打圆场,这时候乖官却是说话了,他摇头晃脑自言自语道:“天下百姓何其冤哉!”

这话有些没头没脑,众人忍不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汪道昆此人有些文人痴气,他用'天都外臣'的笔名曾经给《水浒传》做过序,更是编撰过很多杂剧和戏曲,说白了,并非合格的政客,眼力劲儿很是不够,这时候居然就问:“小友何出此言?”

乖官心中一乐,哎呀!这位南溟先生真是个合格的捧哏啊!这句话颇有'主公因何发笑'的内涵和韵味,当下就笑道:“敢问南溟先生,是在兵部左侍郎任上致仕的罢!”

汪道昆点了点头,甚至还摸了摸下颌胡须,颇为自得,他怎么说也是和戚继光配合剿灭过倭寇的,自认为是为天下百姓做过实事的,故此乖官问他在兵部左侍郎任上致仕,实在是搔到他的痒处,如何不怡然自得。

这时候郝文珠低下头去,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薛五儿被乖官握着柔荑,脸上看着无恙,其实心里头好似揣着个小兔子,这时候看见郝文珠低笑,以为对方笑自己,顿时脸上又红了几分。

而乖官随即就一脸若有所思,故作自言自语道:“这兵部左侍郎,到底算士呢?还是算大夫呢?”

薛五儿听到这儿,到底是冰雪聪明的人儿,顿时明白了,这时候看去,郝文珠嘴角笑意更浓,方才知道郝文珠并非笑自己,而是早早就猜到了郑国蕃想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