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春-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土蛮汗见在戚继光这儿讨不了好,就开始大部东移,往辽东方向去了,就在万历三年的时候,土蛮汗纠集了十万骑兵,号称二十万,寇辽东,李成梁大败土蛮汗,被朝廷封了太子太保。万历六年,土蛮汗又大肆寇辽东,这一次,又被李成梁打败了,李成梁被朝廷封了宁远伯。万历八年,土蛮汗又寇辽东,李成梁再一次大捷,朝廷敕建宁远伯石坊。万历九年,土蛮汗纠集了九个部落,再一次寇辽东,虽然又被李成梁给打败了,但,史称'杀掠数万,村堡荡然',总之,每一次,都是对大明百姓造下无边杀孽。

这样的人,若能杀了,功劳不必说,朝廷自然不吝封赏的,也是给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一个可以夸耀的武功,到时候便能说,当年杀土蛮汗,我家祖先,当时便在军中,跟蓟镇总兵官单赤霞老爷一起……想必旁人便会投来羡慕的眼光。

当年乖官南下,在往天津的路上,路边小店的店主无意听说单赤霞是戚爷爷帐下,无论如何都要送一瓶酒,便是这个道理,边关百姓,对鞑子的仇恨,是江南百姓无法想象的。

不过,大明军队打鞑子,有一个弱点,而且无法弥补,想大胜,容易,但是,想歼灭,却不容易。

鞑子若号称二十万,寇边了,那么,这一支队伍或许是五万人,也可能十万人,也可能十五万人,但是,肯定全是骑兵,而天朝军队若号称二十万,顶天了,里头一两万骑兵。

朝廷为何把济州岛都给朝鲜了?就是因为要问朝鲜征马,朝鲜要求济州岛养马。

这也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比较最大的短板。

天朝若有名将,打败鞑子容易,要想把对方全灭,这个难度却是无限难。

故此,大家要坐下来议一议,如何才能把土蛮汗给灭了。

这时候大明出关的军队已经超过二十万,达到了当年大将军蓝玉直捣捕鱼儿海的盛容,但是,和开国之初相比,勿论是士兵的素质还是骑兵的数量,这二十万都无法和当年那二十万相比较的,任何朝代开国之初,军力定然是鼎盛的,士气定然是蓬勃的。

按当初乖官的意思,自然是钓鱼,可蓟镇、宣府、大同三镇联合的人马已经吃了土蛮汗一次,斩首万余,虽然三镇联军也想扩大战果,但是,土蛮汗手下全是骑兵,草原上又是一望无垠,最合适骑兵作战,两条腿的能跑得过四条腿么?土蛮汗还能上当么?

大帐内热烈地议论着,说了许久,一个人忍不住就说话了,“诸位将军,要咱家说,就一步步平推过去,一直推到土蛮汗的老巢便是了,何必非得使什么计策呢!”众人一下便愣住了。

说话的是朝廷派来的监军,御马监太监吕远吕公公。

御马监掌印太监李进是慈圣皇太后的亲兄弟,而御马监,就等于是朝廷的兵部,这一次,单赤霞进京,单独给皇帝和德妃禀告了,但是,慈圣皇太后那边这%,终究还是伸出了手,从朝廷祖制和法理上头来说,御马监派出监军,那也是合理合法的,连皇帝也没辙,这位吕远吕公公,就是御马监掌印大太监李进的亲信。

虽然宁远伯爷李成梁不在,但蓟镇、宣府、大同、辽东四镇武将齐聚,作为监军,怎么可能不出席呢!不过,当兵的没人喜欢监军,就好像后世资本家没有喜欢工会主席一样。

可这会子,这位吕公公居然冒出这么一句,在座诸位又都是打老了仗的,虽然和监军不对付,但话语入耳,仔细一寻思,居然很有道理。

是啊!何必纠结?如今二十万大军,依然保持中军缓缓向前,骑兵左右游击的军势,就这么继续挺进漠北,土蛮汗来了,就啃一口,不来,就直捣他的老巢。

有时候便是如此,内行人想了半天,计谋奇出,偏生没什么好用的,外行人随口说了一句,居然很好用。说白了,总是这些武将打仗太多,桎梏了想法,而打仗有时候就是天马行空,灵光一闪,真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单赤霞其实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是,他不好多说,这是准备留着让乖官回来后说的,不想这太监居然说了,一时间,就有些叹气。

这时候,大帐的帘子突然被掀起来,从外头进来一个少年,浑身披挂,头上是一顶六瓣六棱紫金冠,身上是红铜色九吞八乍锁子连环甲,脚底下一双盘锦宝相薄底靴,腰间是猪婆龙的皮带,左腰处悬挂着一枚明装倭刀,乃是扶桑五大名剑之一,名'酒吞童子退治',这一身打扮,真是威风凛凛的少将军。

“爹……”这少年一冲进来,就对上头单赤霞喊道,单老爷老脸一红,当下很严肃大声冷哼了一声,缓缓伸指,“滚出去再进来。”

进来的少年自然是大头了,他如今也十三岁了,个头已经蹿到了跟乖官差不多,甚至唇上都生出了茂密细微的黑色绒毛,俨然就是一个很棒的小伙子了,听到自家老爹呵斥,一耷拉脑袋,掀开帘子转身出去,然后大声道:“禀总兵官大人,末将单思南,有重要军情禀报。”

“单小将军好生威风。”那吕远吕公公倒是满脸微笑,甚至,还说了一桩大多数武将不知道的事儿,“这一身铠甲,还是万岁爷钦赐的,德妃娘娘亲自给单小将军披的甲……”

这一说,众人都明白了,感情,这位就是随着郑国舅去过扶桑的单思南,绰号大头,据说国丈极宠爱,呼之为'我儿',德妃也视之如弟,一时间,个个在心底羡慕,这单总兵后台之板扎,真是旁人无法比拟。

缓缓咳嗽了一声,单赤霞这才道:“进来。”

单思南这才掀开帘子从外头进来,快步走到大帐中间,一掀裙甲,单膝跪地,抱拳大声道:“禀总兵大人,五军都督郑国蕃业已到了十里外。”

大帐内包括吕公公在内的众人大多全都一下站了起来。

乖官如今声势了不得,这一次大军出塞,朝廷大佬们内心明白,背后都是这位郑国舅在呼风唤雨,听到国舅爷到了十里外,众人自然就要起身出去迎一迎,这个态度是必须的。

单赤霞嗯了一声,没有说话,倒是监军吕远吕公公对董一元、麻贵和李如松道:“诸位,咱们还是出帐迎一下罢?”

大同总兵麻贵身材粗壮,生着一张国字脸,下颌留着短须,说话声音爽朗且豪迈,当下大笑,“这是自然的,单总兵,董总兵,李京城抚,吕公公,请啊!”

一众人随即就出了大帐,到了营盘外头,站了一小会儿,就感觉到地面轻微震动起来,地平线上也瞧见了大队骑兵而来,没一忽儿了,三千骑兵拥着乖官便到了中军营盘大门前。

乖官情绪很是低落,不过,随着大头不顾自家老爹杀人的眼神一下兴奋地跳起来大喊“少爷,少爷,俺在这儿……”却是克制不住低落的情绪,当下翻身下马,快步就走了过去,大头早已经虎扑过来,到了跟前,先给少爷磕了个头,然后起来一把拽住乖官,脸上就全是兴奋,一张嘴更是噼里啪啦说个不停,“少爷,可想死俺啦!俺进京见着若彤姐姐了,若彤姐姐可漂亮了,比以前漂亮的多,俺也见着皇帝来着,很威严,就是没少爷生的俊,若彤姐姐生的公主俺也瞧见了,真可爱,太好了,俺可高兴了,要是今年若彤姐姐再生个皇子,那就更好了……”

旁边一堆武将听了,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只能表示妒忌,对方口中的若彤姐姐,那肯定就是德妃娘娘了,这可是德妃娘娘的闺名,咱们还是赶紧东耳朵进西耳朵出,至于'皇帝生的没国舅爷俊'这样儿的话,更是要忘到脑后去,不过,今年再生皇子?莫不是……德妃娘娘又怀上龙种了?这也太快了罢!去年诞下公主到现在,似乎才半年。

乖官笑着就伸拳在大头胸前擂了一下,“臭小子,居然长得比我还高一点儿,胡子都出来了……”说了一句后,就赶紧拨开大头,快步走过去,到了单赤霞跟前,看着赤霞老爷,似乎有些憔悴,想来也是,这蓟镇十数万大军,都要他操心起来,比起以前操心郑家上下吃喝,那不知道要累多少,当下一把就抱住了赤霞老爷,千言万语,就化作了两个字,“单叔。”

赤霞老爷这样的汉子,还真有些不习惯乖官在众人跟前这般撒娇卖乖,脸上有些抽搐,不过,内心也颇为激动,身躯僵硬了一下,缓缓抬手就在他后背上拍了数下,这才推开他。

“奴婢御马监吕远,见过国舅爷。”吕公公首先就上来,白嫩的一张脸上满是笑,点头哈腰的,哪儿有一丝监军大人的威风。

接下来,自然有单赤霞把宣府总兵董一元和大同总兵麻贵介绍给乖官,其余参将、游击,却是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倒是蓟镇参将甄美信有些自来熟,“国舅爷,末将甄美信,当年和国丈也有过一面之缘的,今天见到国舅爷,真是高兴得紧……”

他这么一出来,旁边那些参将游击一个个羡慕得就在心中大骂,狗日的甄美信,平日里头看着他粗豪,不曾想,马屁拍得如此娴熟。

乱哄哄中,李如松瞧见李如柏脸色难看,忍不住就问了一句,李如柏偌大的汉子,瞧见大哥,忍不住就又潮湿了眼眶,“大哥,师妹她……我……我怎么向老师交代啊!”说着,从眼眶中就落了两颗泪来。

李如松一惊,转脸看向乖官,乖官脸色就又沉了下来,眼眶也有些酸涩,“清薇她……她……”

等单大头弄明白是颜小姐被一个小鞑子给刺死了,心中有些撇嘴,心说那位颜小姐,死了就死了呗!又不可亲又不可爱,还威胁过老爷,可厌得紧……不过,他如今也长大了些,到底知道,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

单赤霞就皱了皱眉头,像是他这样的,死人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想做名将,有时候,就是要把伤亡看成一个冷冰冰的数字,除非,是他极为亲近的人,或许他会动容,不过颜小姐显然不算他亲近的人,他考虑的是,颜家如今跟郑家,也算关系极近的,出了这事儿,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尤其是,那颜船主还管束着江南银号钱庄,这万一……

当然,赤霞老爷心中这番话不会在这个时候当着乖官的面说出来,只是心里头寻思。

第354章 京师纨绔倾巢而来

众人在营寨门口边说话边往里头走,这中军宛如一个庞大的集贸市场,里头有无数的商队,早就有人通报,说又斩了鞑子首级回来了,想必打了胜仗,那些商人一窝蜂就去找奴儿哈赤,有收漂亮蒙古女人的,有收牛马羊豕各种牲口的,有收皮货的,各式各样,甚至,还有悄悄收鞑子首级的,开出来的价格极高,三百两银子一颗真鞑子首级。

每一颗鞑子的首级都可以算军功,这一次九边十三镇中蓟镇、宣府、大同、辽东四镇联合出兵,别人自然眼红,不过,一来人家跟你够不着那个交情,二来,这四镇总兵都是赫赫有名的,你想往上凑也凑不上去,但是,所谓猫有猫道鼠有鼠路,买上一百颗真鞑子首级,就可以报功,不指望封爵,起码,给自家婆娘博个诰命什么的,那还是可以的。

所谓穷庙富方丈,九边军饷吃紧是不假,十三镇的军卫汉子们常常被拖欠饷银也不假,但是,那些世袭的卫指挥使,家里头还是有些余粮的,所以,这暗底下用银子收鞑子首级的买卖极为兴旺,奴儿哈赤不敢公然去卖首级,可下面总有些贪图银子的,把自己砍来的首级高价卖掉,积少成多之下,那些买首级的也能买不少,对于这门买卖,李如松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看不见,总不能拦了别人升官的路,那可是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要遭人恨的。

对于这种事情,乖官其实也略有耳闻,不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求每个人都做圣人,这是不可能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总是上面政策有空子这才被钻了,这种完善政策的事儿,非一日之功,不好强求。

不过,等到了晚间的时候,吕远吕公公求见,说了一桩事儿,还是把他给气着了。

“国舅爷,奴婢虽说是监军,可奴婢的眼光见识,拍马也赶不上国舅爷您呐!”吕远一张白嫩的脸上全是阿谀笑容,“以后奴婢可就要仰赖国舅爷了,唯国舅爷马首是瞻……”

瞧着这死太监一脸笑,乖官心里头腻味,可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当下只好干巴巴附和,“好说,本督也不是什么难伺候的人,所谓你好我好大家好……”

吕公公听了这话,脸上更是绽开了一朵菊花一般,笑得见牙不见眼,“大都督您真是天纵奇才,都说您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论起来,当年新建伯爷也要差着大都督您一筹呢!”

这要换了以前,乖官肯定要脸红,纵观古今,能跟王阳明比肩的人,能有几个?比王阳明还要胜出一筹,这个牛逼可吹大发了,不过一来乖官如今被吹捧习惯了,也就不把这些话放在心里头,二来颜小姐的事儿到底在心里头盘桓,心中不快活,就更是不往心里头去了,故此也不言语,只是淡淡一笑。

吕公公继续拍着乖官的马屁,把乖官夸的天上有地下无,乖官如今也将养出气度来,你兜圈子,我也陪着你慢慢兜圈子,这就是官场现状,旁边单思南有些不乐意,心说俺跟少爷说话,你这脸白白的死太监,赖着不走,真是可厌,脸上就满是不屑,大声就说道:“吕公公,俺家少爷每一刻几十万两银子进出的,哪儿有时间跟你在这儿吹牛拍马兜圈子,有话就说,有屁快放。”

不得不说,吕远有唾面自干的涵养,被大头骂了,还满脸的笑,“单小将军真是心直口快,倒是说得奴婢有些不好意思了,那奴婢就直说了罢!这一回奴婢前来,慈圣皇太后说了,这武清侯世子就要拜托大都督了……”

乖官听他这么一说,忍不住就皱了皱眉毛,“武清侯世子?”

吕远掩嘴低笑了一声,就把话儿给挑明白了。

李如柏进京献俘,京师震动,那时候,就有无数权贵眼红了,后来单赤霞进京,要求蓟镇、宣府和大同三镇联合出兵塞外,这单总兵进京,那是瞒不住人的,一时间,走后门的人是络绎不绝,谁不想捞一份功劳?只要把自家子侄往军中一塞,到时候出了关,打了胜仗,这军功就是跑不掉的。

说到此处,举一个例子,武宗朝的时候,宁王造反,号称十万,十天内就攻下了九江和南康,兵锋直指南都南京,一时间江南震动,江南士绅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候朱厚照决定御驾亲征,结果他还没准备好,王阳明只用了一个月,吹枯拉朽,十万大军樯橹灰飞烟灭,把宁王都活捉了。

武宗皇帝嫌王阳明平叛太快,甚至下诏说要王阳明把宁王放了,自己要跟宁王在潘阳湖单挑,而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认为王阳明阻拦了大家升官发财的路,这平叛要是慢一些,打个一年两年的,说不好,就是另外一个靖难之役,文官可以上下其手捞银子,武将可以博个封妻荫子,你呼啦一下就把宁王给灭了,岂不是断了我们大家升官发财的路?故此,王阳明当时立了不世奇功,却不得不跑去九华山炼气,一直到八虎之一的大太监张永在武宗跟前为王阳明说了好话,这才复官。

有时候,你想为国为民做点事,就是这么难,你一个人做事,无数人来拖你的后腿,天朝自古及今,大部分官员都是这样儿的,俗语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就是这个。

单赤霞进京,可谓遮遮掩掩,千方百计的躲着,那些走后门的一瞧找不着单总兵,干脆,就走了武清侯的路子,这时候第二代武清侯爷李刚是慈圣皇太后的嫡亲哥哥,当今皇帝的嫡亲舅舅,虽然上代武清侯李伟因为倒卖军服的事儿被皇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