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春-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这些新来的家人仆役说了几句郑府的规矩,然后领着拜见了一下郑员外连城老爷,为了安这些刚买来的家人仆役的心,每人又发了一两银子,倒是立刻让这十个人心定了下来,看来这主家也是忠厚人家,想必不会受到虐待。

给这些新来的家人安排好住处,一时间也没什么事情,单赤霞把这几天来的花销做的账目拿着去找乖官,至于郑连城老爷,那是万事不管的主儿。

“少爷,这两天银子花的厉害。手头上如今就还剩下二百两银子不到了。”单赤霞把账目一笔笔报给乖官听,然后把家里头还多少剩余说了,乖官皱眉,他本来打算手上银子还勉强趁手,想等德艺坊刻的《绣像足本倩女幽魂之聂小倩》到了宁波后,再寻一家书坊卖《白娘子》,因为这时候官刻私刻都极为发达,顺天府出的新词话唱本,不需要二十天,就能传到应天府,走的都是驿道,可以说是钱可通神的注脚,明人笔记里头大把的记载。

不过,如今看来,这书还没到,家里头怕要断炊了,叹了口气,单赤霞也觉得养家的重担就要少爷十三岁的肩膀去扛,脸上也一阵儿烧,只是,这么大的宅子,很多东西必不可少,而且自己也分身乏术,现如今自己管这个家都觉得有点儿吃力。

两人都错估了养一个三千两宅子的庞大开销,乖官犹豫了下,就点头说我明日就去找一家书坊把本子卖了,单叔,放心罢!

第052章 泥马现象1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乖官一身儒衫,腰佩村正,骑在小白马上,大头一身青衫,高帮鞋子,腰间很臭美地扎着一根猪婆龙腰带。这腰带虽然只是用猪婆龙腹部的皮硝制,是颜船主腰间那根腰带的下脚料,却也名贵非常,是小倩得的赏赐,颜家把她的衣裳头面首饰全部送到郑家,这根腰带也在其中,她本打算送给自家少爷的,乖官就笑着对她说让她去送给大头,结果大头得了这腰带,再一听说是龙皮所制,笑得脸上绽开花朵一般,没口子小倩姐姐长小倩姐姐短的,她从大头嘴巴里面隐约听了些《大兴县两尸三命,郑乖官勇割双头》的故事,故此知道了单管家父子两人为何看自己眼神总有些奇怪,这才明白少爷让自己送腰带给大头的缘故,算是抬举自己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心里头感动的很,觉得少爷肯为一个小丫鬟如此上心,真是一个值得让人托付的,却搞不懂为何跟小姐总是对不上眼。

大头牵着马缰走在前头,时不时去摸一摸腰间那猪婆龙的腰带,美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乖官看他那模样,忍不住好笑,转头看这宁波城外炊烟渺渺。

江南的城镇有个极显著的特点,城池很小,不像北方,偌大的城池把所有民居都包进去,依靠城墙就可以抵御侵略者的入侵。而江南的城池也有特色,大多都是梨形城桓,这是因为江南多山多水,必定受到山水的限制,因此形状不规则,而北方城池大多数都是四四方方的。

宁波古城已经有数百年之久,很多地方都早已坍塌,前朝蒙元时代元庭又不许南人筑城,等朱洪武开国,由于大明是从南往北一路打上去的,因此大明开国,南方底定,根本没有筑城的需要了。

这事实上也是嘉庆朝江南倭寇横行的一个原因,大多数城镇连个坚固齐全的城桓都没有,老百姓怎么去抵挡如狼似虎的倭寇。

像乖官和大头从桃花坞一路行来,人烟逐渐稠密,远远看去,城门倒是似模似样的有几个,城墙,却像是被狗啃过的烧饼,有将近千年历史的内城倒是像模像样,每隔个几年,宁波府都要修缮一下,这也是整个大明为数不多的有内城的城市,还是唐朝开元年间建的,如今宁波府衙门所在就在内城里头,此外还有一些官宦人家,豪商大户也居住与内城。

乖官和大头缓缓行在路上,远远的,能看见灵山保国寺,依稀还能听见和尚们撞钟的声音,大头指着那边就问,“少爷,那个和尚庙是什么地方?瞧着有点儿像是咱们顺天府的潭柘寺,就是山有点矮,像个小土丘。”

潭柘寺就是送《永乐御制神僧传》给郑国蕃并且说'小施主前世宿慧,和尚投胎,不如从了老衲罢!'的和尚所在的寺庙,始建于西晋,永乐皇帝建紫禁城就是仿的潭柘寺,永乐大帝就是山寨的创始人,山寨无处不在。

乖官哪儿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寺庙叫什么,不过这官道上往来行人很多,旁边有个行人看乖官主仆二人都十分气派,听口音像是天子脚下出来的,就顺口说道:“这位小官人,那山叫做骠骑山,寺名保国寺,香火鼎盛,而且求签颇灵验,你家小相公若是要问前程,去保国寺求一签,倒是十有八九灵的,就是,香油钱贵了点儿。”

“那么点儿小土坡居然也叫骠骑山,若骠骑大将军知道,一准儿气得从墓里面爬出来。”大头看那小山丘不气派却叫骠骑,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旁边那好心人一噎,忍不住在心里头怪自己多嘴。

在马上对那位行人点头微笑道了声谢,“家仆无礼,请不要见怪。”那行人连说不敢,说小相公客气了,说着,却是放慢脚步,走到后头去了。乖官扭头就对大头说:“再乱说话,下次不带你出来了。”这小子有些口没遮拦,是要好好给他上上规矩了。

单思南哦了一声,怕在官道上被少爷呵斥,这人来人往的,未免丢面子,于是低着头牵着马就往前头走。

往前头走了一截路,人口愈发稠密,乖官就下了马,让单思南牵着马跟在身后,寻人问了问路,那人一听这位小相公问哪里书坊最多,就指着保国寺说庙前头一条街,全是书坊。

乖官道了谢,缓缓往保国寺方向而去,这时候正是上午,又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路上很多人看着就是往保国寺上香去的,果然如人所说香火鼎盛。

自然,乖官是不想去烧香拜佛的,万一又被什么白胡子老和尚一把拽住来一句'小施主前世宿慧,不如从了老衲罢!'那才真的冤枉。虽然说,他自家明白自家事,穿越这个现象,用佛家的话来说,恐怕还真就是前世宿慧,历史上很多高僧,明明不识字,可开悟以后,写诗作偈语头头是道,实在只能用生而知之来形容。

两人一路走去,路上不少上香的大姑娘小媳妇,看乖官唇红齿白,双眉直插入鬓,腰间佩着华丽的宝剑,身后还跟着牵白马的小厮,忍不住就要多看两眼,一路行来,衣裳上头也不知道沾了多少眼珠子。

幸好乖官倒是已经习惯被人注视,也不大在乎,到了那保国寺前面,只见往山上去的一头人头攒动,无数上香的求签的,男男女女各色人等,而另外一边,则是瓦檐连绵,两丈多宽的青石铺就的路上往来的多是长衫人物,两边房屋一家接着一家,对着街撑起布挑子、布棚子,下面都是搁着木板,各种各样的书本就那么铺在上头,有些铺子门口,刻工们就直接坐在凳子上低头专心雕刻。

大头'哗'了一声,“少爷,好多书坊,比咱们大兴多得多了。”

乖官心说南北文风差异岂是说着玩的,就往那边街上走去。

两人慢慢走着,来回看了一圈,乖官就挑了一家看起来最气派最大的铺子,那铺子门面足可三人并排进出,抬头看去,上头挂着一幅匾额,付梓堂。

他让大头在外头等着,抬脚走了进去。

里头看起来像是一间书店,空间十分之大,几排搁着木板的柜子,一条柜子上头放着各种时文,这些类似后世高考习题的玩意儿历来是卖的最贵的,永远不愁没人买。另外一条,上头放着各种讲史演义故事,还有些邸报抄录等等,这些是卖给那些老书虫的,大多是一些不得志的文人,又或者是看书多年,对才子佳人书或者平话演义之类已经不屑一顾,要钻故纸堆自己寻找喜欢看的书。

最外头,则是各种畅销的数目,譬如《春梦琐言》《怀春丽集》《隋炀帝艳史》《则天皇后宫闱秘史》这种一看就有花头有货色的,还有描述家族破落子弟,结果被官宦小姐看上,小姐赠金后花园的,要么就是流落海外,得了龙王珍宝,发家致富的,种种不一而足,总之,这些都是卖给那些打发时光的人看的,用高夫子的话说,就是'只好算识得字,不好算读书人',这个庞大的识字人群是购买观看这类书籍的最大买家,书坊主们眼中的金主。

乖官背手仔细看了看,有一个门通往后头,想必后面是雕版刻书的工匠所在,有几个秀才打扮的在里头讲史演义邸报柜台上挑着书,再里头去,有年纪不过十来岁的也有年纪大的足可以做爷爷的,人数怕有二三十个,在时文柜台边来回晃悠挑选,有个五十多岁的,身上长衫破得漏风,依然捧着一本时文在那儿看着,眼睛都要凑到书里头去了,这些都是有童生资格但没正式考上秀才身份的,不管你年纪大小,哪怕八十岁,没考上也只好叫童生,这些人都巴望着从时文里头看到出路。

而最外头,各色人等不一,有穿短衫看着就像店铺小二的,照样捧着一本《则天皇后宫闱秘史》看得津津有味,有秀才打扮但衣冠豪奢的,拿着《春梦琐言》看得满脸猥琐的笑容,甚至有那看起来就是富家小姐身边还带着丫鬟的,也混在人群里头,瞧见有新问世的才子佳人书,一把捧在怀里头就不肯放下,仔细看了两句,立马儿让丫鬟拿着绣着花熏着香的荷包去付银子。

泥马,果然是痴呆文妇的钱最好赚。

乖官一圈转下来,主意到房间一角柜台边,有个穿道袍的老者,捧着茶,正和另外一个穿儒衫的老先生说话。

“元一我兄,你这付梓堂看来生意大好啊!”说话的道袍老者一脸清癯,颌下微须,捧着茶盏轻酌一口后说到。

“哎!比不上大木兄你的忠正堂啊!”另外一位老先生捧着茶盏,脸上似有得色,说话的老先生是他的儿女亲家,三大刻书世家传人,两人虽是数十年好友,但他一直有和这位好友竞争的念头。

“两位老先生,请了。”一个美少年走过来,弯腰一个肥喏,慢慢起身抬头,眉目俊朗,叫两个见多识广的老头子也忍不住暗赞一句,好一个俊俏小官。

说话的自然是郑国蕃,他在旁边看了好久,才确定那脸色红润的儒衫老头是这里的店主,另外一个穿道袍的清癯老者似乎也是有功名在身的,不过听说话,似乎已经不在意功名了,不过举手投足间,还是有一股子文人气度。

郑国蕃先寒暄请教一番,这把怀里头的白娘子本子拿出来递过去。

不得不说,长相好的人做任何事情总要占点便宜的,换了别人,十来岁的小毛孩子,拿个本子说自己写的,两个老先生说不准看也不看,这倒不是以貌取人,实在是人情世理。

那位虞玄虞老先生作为主人,又是这付梓堂堂主,既然抢先接了过来,随便看了两眼,眼神一凝,一叠声喊来伙计,“快去快去,把昨儿顺天府发来的《绣像足本倩女幽魂之聂小倩》拿过来。”

那伙计得了店主吩咐,扭头去取了书来,“老爷,这书还没上架呢!”虞玄虞老先生接过书,也不说话对他挥了挥手。

一直默不作声的乖官一看,心里面舒了一口气,感情《聂小倩》已经发货发到宁波了,这就好,估计不愁卖不上价钱了。

两两前后对照了一番,看了大约万把字,这位付梓堂堂主咂嘴哒舌,缓缓合上手上的稿子,“书不错,可是小秀才你的师友所撰么?若想卖,老夫出五两纹银。”

啥?五两纹银?

看着这脸色红润富富态态细眯着小眼的老先生,乖官真恨不得一拳轰到他老脸上去。

卧槽泥马勒戈壁,果然,读书人的厚脸皮真是无下限的啊!即便是那个乖官觉得蛮小气的德艺坊坊主赵苍靖,第一次看《聂小倩》也开价十两银子,这位倒好,一张嘴,五两。

所以,乖官当下脸色就变了,伸手过去拽了自己的书稿,“老先生说的好笑话,我以后要是写《笑林广记》的话,一定请老先生说两个。”

乖官这话,不软不硬,不卑不亢,话里头隐隐点出自己是书的作者,还暗中隐射讽刺了这位虞玄虞老先生。

“小兄弟,不急不急。”这老先生嘴上说不急,一起身,把茶盏都打翻在了柜台上,伸手一把拽住乖官,“可以商量,可以商量嘛!”

泥马,有什么好商量的,越是读书人转行做商人,所谓儒商,越是扣屁眼嗦指头的货色,真是没一个好东西。

乖官根本不想跟这位商量,宁波这么大,外面全是书坊,我还不信了。伸手去扳开这位虞老抠门的手指头,“老先生,我想我们商量不到一起去。”

他说完扭头就走,后面那位一直没说话的道袍老者突然开口,“小哥留步,老夫熊大木,忠正堂堂主,能否一观小哥的本子?”

这话一入乖官的耳朵,本来乖官不想搭理的,这两个家伙一看就是一家人,葛朗台的朋友还不是另外一个葛朗台,不过熊大木三个字却让他脚步一顿。

缓缓转身,他说道:“可是写《杨家将演义》《北宋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宋代君臣演义》《岳家将》《全汉志传》《宋传续集》的钟谷子熊大木?”

泥马渡江熊大木,名福镇,字大木,号钟谷子,忠正堂主,福建建阳三大刻书世家之一,泥马现象发明人。

这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无法绕过去的牛人,秀才出身,弃儒从商接手家族书坊刻书的生意,作为一个书坊老板自己动手撰写讲史故事,第一个在讲史演义里头煞有其事夹批'泥马渡江',说北宋康王赵构被金人追赶,惶急之下上了一匹马就跑,过了江,发现胯下的马是一匹泥塑的马,把神话当历史写进讲史里头,导致有明一代所有讲史演义和时事演义通通成了笑话,后人称泥马渡江熊大木。

你喜欢这位也好,不喜欢也罢!只要你是搞文学创作的,尤其是研究明清小说的,这位就是你无法绕过去的大牛人。

第052章 泥马现象2

这位泥马渡江熊大木,对郑国蕃来说,也算是一位偶像了,好比一个功夫电影粉丝突然回到七十年代看见布鲁斯李,一个红楼梦粉丝突然到了清朝乾隆年看见了曹雪芹大大,当然,郑乖官不是痴呆文妇颜清薇,看见这位熊大木熊老先生,理智也是大于激动的,说一句不客气的,我的本子写的比你好,能给你瞧瞧,已经算很给偶像面子了。

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熊老先生在文学界当然是先行者,但是,也只是一个先行者罢了。

因此,他仔细看了两眼熊大木熊老先生,把手上的本子递了过去。

这位熊老先生也是个中老手,他的亲家虞老先生准备买郑乖官本子的时候他没插嘴,等乖官扭头就走,这才开口,也算是一种书坊的潜规矩。因此当他伸手过去接过本子的时候,那虞老先生顿时脸色就一变,抢先一步伸手拦住,“这位小哥,二十两,二十两如何?”

还真是没完没了了,郑乖官没好气把手一抽,“没五百两,免开尊口,熊老先生,您……还要不要看?”

他是怕这位先行者万一看了,又来五十两一百两的慢慢讨价还价,干脆先自己给自己定一个价格出来。

这个价钱把虞老先生噎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真是……不当人子……”

这不当人子意思是愧不敢当,但乖官绝对不会认为这位虞老先生愧不敢当,因此,可以断定,这位老先生的意思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骂人。

文人骂人说不当人子,意思就是有辱斯文,斯文扫地。

乖官嗤之以鼻,泥马,你不也是一身儒衫,你可以黑着心肠赚钱,我就不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