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春-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在这闹哄哄的时候,突然有人说话了。

“诸位,那邓子龙和刘綎如今都官居游击,正在城外练兵,你们就有把握在刘邓二人眼皮子低下作乱?”

说话的是孟艮土司刁无枫,他这话一说,方才激昂的士气一下就跌落到了谷底,用一句市井俗话来讲,全怂了。

刘綎和邓子龙正是靠镇压岳凤叛乱起的家,两人都因此官封副总兵,如今兵变的姚安、腾冲两营,正是当年两人所率领,都是骄兵悍将,这些土司被沐昌祚和箫思学征集,屁颠颠跑来云南,未尝不是为了一雪当年的耻辱,姚安、腾冲两营当年镇压他们可是从没手软过。

也正是刘綎和邓子龙,当初两人联军,一直打到缅甸的副都城,缅甸王叔猛骚投降……这就等若大明的南京被攻陷了,世代镇守的魏国公家都投降了,这么一个意思。

这两人当年可是杀得人头滚滚,这些土司中多有被两人打败者,可谓脊梁骨都被打断了,有些识相早早投降的,作为刘邓的同盟,看见二人腰杆子也都硬不起来。

这其中,也就马千乘年岁小,不知道刘邓二人的厉害处,故此这时候梗着脖子大喊道:“那刘綎和邓子龙好大的名头,站着也就那么高,躺着也就那么长,我瞧不过如此……”

听他这般说话,有人忍不住腹诽,这小子的心眼儿全长在个头儿上头去了,你个头倒是挺高,躺下来也长,关键是你这样儿的,十个加一块儿,那也不是刘邓二人的对手啊!

刁无枫是个狡狯的,他总觉得,今儿这个局面有些怪异,说实话作为孟艮土司,和孟密、孟养关系都是极密切的,祖上和木邦更是多有联姻,正因为如此,他不是不知道木邦土司王姑苏的为人,若论智慧,他自觉自己乃是诸土司之冠,但问题是别人都像是防备毒蛇一般防备着他,而木邦土司王姑苏就不一样了,与他交好的人着实不少,而他一旦要出卖某人,那么这个被出卖的人定然是输定了,妥妥的。

像是岳凤作乱,孟养土司是第一个被招抚的不假,但是木邦土司是第一个跟朝廷眉来眼去的,然后就是光摇旗呐喊,根本不诚心帮岳凤,等孟养土司被招抚,他随即就跟着受降了,换了别人不知道,但刁无枫跟木邦也是多年往来了,他是知根知底的。

此外,像是木邦曾经杀了缅甸王莽际岁,按说跟缅甸那是不共戴天之仇,可后来呢?居然又跟缅甸好上了,还约为父子关系,一时间好得蜜里调油一般,这往来交际的为人功夫,却不得不叫人感慨佩服。

至于如今的缅甸王莽应龙杀了王姑苏的老爹王罕拔,据说是因为王罕拔去缅甸,莽应龙听说他儿媳妇漂亮,便问他讨要,结果王罕拔大骂了莽应龙,莽应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把王罕拔给杀了,又命人招降了王姑苏的儿子王凤,正好这时候黔国公征召土司平叛,王姑苏这才慌不择路逃往昆明。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能带出三千象兵,你若要说王姑苏没心机,谁也不信。

甚至刁无枫有时候都怀疑,王罕拔被莽应龙所杀,这会不会是木邦和缅甸一同演的戏,木邦土司逃往昆明,缅甸正好有借口寇边,至于王罕拔被杀,罕拔都老掉牙了,早就该死了,为木邦做点贡献,那也是正常的,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大义名分还是很管用的,即便是我想去你家抢劫,也要找一个譬如'你家媳妇三年前诬陷我偷了她衾衣衾裤'这类的借口。

正在这士气低迷的时候,王姑苏突然张嘴就道:“刁兄,你若胆怯,大可不必与我等同流合污,你孟艮兵少,却也起不得多大的用场……”

这句话可就是相当之打脸了,刁无枫立马儿就脸上挂不住,这里头有个缘由,像是孟艮、孟密,历史上都曾经被木邦吞并过,也是诸路土司中比较小的,刁无枫此次出兵,也就带了土兵两千,这已经是孟艮极其强盛的兵力了,可木邦呢?即便被缅甸王莽应龙打成这样,王姑苏不还带着三千兵么,而且还是象兵。

三千象兵不代表有三千头大象,一般象兵,都是一头象有几十个人服侍,打仗的时候大象披挂起来,其余就簇拥在大象周围,类似后世坦克协同步兵的模样,由于大象那可怕的体重,一旦冲锋起来,敌人就跟蚂蚁一般,一脚踩下去……

当然了,象兵也被历史证明实在是不太靠谱的兵种,也就教训教训蛮夷地区不懂文化的部落,一旦碰到天朝,彻底完蛋,天朝打仗就讲究用计,什么火攻啊埋伏啊,你不用计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一个武将,像是邓子龙对决缅甸十万象兵,先是示弱,然后把象兵引诱到狭隘的山谷,这时候埋伏的火箭手以火弩射击,象兵顿时大乱,烧死大象无数,邓部这时候一拥而上,把十万象兵杀得是丢盔卸甲。

但不管怎么说,在诸路土司来讲,有三千象兵,那就是极了不得了,这就是王姑苏的底气。

故此王姑苏此言一出,刁无枫就好像火烧屁股一般,腾一下就跳了起来,脸色更是如猴屁股,赤红赤红的,勃然大怒就骂:“王姑苏,我把你这杀才……你老婆长的妖艳,连缅甸王都知晓了,问你讨要……依我瞧,你儿子王凤投靠了莽应龙,说不准就因为他是你弟弟,你家老爹倒是做的好买卖,一颗首级就换了自己儿子做了木邦宣慰使……”

这话,有些绕,但诸路土司都听明白了,王姑苏的儿子王凤被缅甸王招降,刁无枫的意思是说,王罕拔扒灰睡了儿媳妇,王凤实际上是王罕拔的儿子,他用自己的人头换了王凤来做木邦土司。

刁无枫的破口大骂真是让诸路土司大开眼界,感情这里头还有这么多弯弯绕,有些人心中就道,怪不得……

这时候孟密土司白菜包突然冷言冷语来了一句,“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罕拔老土司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孟密也曾经是被木邦吞并过了,和木邦的关系属于虽然好,但是又时时刻刻想捅你一刀子的那种。

如果王凤真是王罕拔扒灰睡了儿媳妇生出来的,那么,名义上王姑苏的长子王凤,的确就是王罕拔的大孙子,但实际上他又是王罕拔的最小的儿子……这个老儿子大孙子,用的真真是一个妙,当真骂人不带一个脏字儿,却比什么酣畅淋漓地痛骂都要恶毒。

王姑苏脸色顿时就涨紫了,发一声喊,一下就跳到桌子上头,桌上酒水菜肴被淋漓地撒了一地,他却自桌子上头一跃而起,跃在空中就往白菜包扑去,一个冲劲儿顿时把白菜包撞翻,两人扭打成了一团,地上酒菜把两人衣裳全部污秽了,两人却浑然不觉。

“菜包哥哥……”

“姑苏哥哥……”

两方各自有人拉架,场面乱成一团糟。

这时候马千乘忍不住就拔出腰刀大吼了一声,“够了。”说罢一刀就砍在了跟前的桌子上头,他这把刀乃是缅甸所出,也就是后世武侠小说里头常常说的'缅钢',锋利无比,说吹毛断发却也不算夸张,一刀下去,顿时把桌子劈成了两半,酒水菜肴各种杯盘'哗啦啦'就掉落一地。

“我曾听说朝廷有这么一句话,不怕对手似神仙,就怕队友如猪狗……”马千乘黑着脸,看着这些土司官们,说实话心中感觉是又喜又怒,用后世的词语来解释,就是他此刻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到底还是我石柱宣慰司冠出群土,瞧瞧这些人,一把年纪了,一个个就如土老财一般。

他身材高大,等若后世两米出头,又是年轻气盛,这时候手执钢刀大声一喝,中气十足,当真有一股子威风,顿时把诸路土司全都骂得静了下来,连白菜包和王姑苏都停止了厮打,白菜包仰卧在地,王姑苏跨坐在他身上,两人都紧紧扯着对方衣裳,就保持这个姿势,齐齐转首看向马千乘。

“诸位都是做老了土司的,比小侄我那是强胜多多了。”马千乘这时候也算是放低了姿态,他毕竟一出生就注定是石柱宣慰司的未来宣慰使,又是在川东那边长大,川东跟南北直隶比较起来,自然是落后了,但跟云贵地区一比较,却又胜过些,加之石柱有铅矿,比较富庶……

这就等若后世城市里头的孩子,他未必真就比乡下孩子聪明,但是见闻眼界开阔,却是乡下孩子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这马千乘在诸路土司中,就类似这么一个情况。

今儿在国舅爷那边吃了瘪,他又不是真傻,定神下来仔细一想,自然就能分辨出好歹来,对那小国舅,他恨是肯定恨的,在这个时代,那么羞辱一个人,真是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要不共戴天,但是诸路土司和他一起去闹事,心里头未必就存了什么好意。

甚至这时候他也想明白了,这次如果真就造那小国舅的反,多半他也要被推出来做挡箭牌,当然了,官面说法就是众人公推他为首。

他虽狂妄,可定下心来仔细一想,却也不是想不明白,自己十来岁,何德何能?能让诸路土司心服口服?

如今王姑苏如此做派,他自然就要死死拉住王姑苏,好歹也算是有人一起背黑锅。

“如今咱们当务之急,却就是把那小国舅赶出云贵。”马千乘先客气了一番,然后就说:“他若不走,瞧他做派,定然是要寻我们的不是的,咱们自己若不团结,兵书有云,各路击破,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兵书上是不是这么说过,这些土司有几个知道的?但马千乘这么一说,就显得很有文化,众人忍不住齐齐点头,大家也晓得,凭借在座诸路土司一家的力量,无论如何都抗衡不了对方,当初岳凤作乱,也不过就拉拢了十家不到的土司,不就搅得云贵川乱成一锅粥么?这其中还多有模棱两可的,可见大家齐心合力,连朝廷也要重视,这个道理是肯定的。

“正所谓,时不待我,咱们今夜就推姑苏老叔为首,绑架了那小国舅,到时候昆明城骚乱,黔国公定然坐不住,那些科道官也肯定要弹劾那小国舅……”马千乘说到此处,顿时就有一股子计谋尽在我手的优越感,一时间,脸上都激动地红了起来,左手狠狠一握拳高举起来大声就道:“到时候想如何,还不是我等一念之间的事情么?”

“诸位老叔,以为如何?”马千乘这时候也学会伏低做小了,可见吃一堑长一智,年轻人不摔跟头是不行的。

第471章 有吃有喝有妹子,圣人之道也

诸路土司们私下串联的事儿,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但人的思维往往有盲点,像是巡抚箫思学,便怎么也想不到,他自认为一片苦心孤诣,招抚这些蛮酋,这些人自然就要感恩戴德。

他在云南巡抚任上许多年了,按说,早该升迁了,可是,云南事,大不好为之,云南汉夷杂处,你若手上没兵,那些苗、溪、洞、寨谁也不听你的,即便有兵在手上,如何跟黔国公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沐王府相处,这也是一个学问。

地方官想出政绩,无非就是农桑、水利、劝学,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搞搞三农问题啦,搞搞面子工程啦,搞搞升学率啦,等等等等,但这些在云南都不大好使,像是农业问题,云南盗贼横行,说白了,都是穷,没银子闹的,地方上往往十里一堡,往往领百户衔,不承担国家田税,世代相传,并且以哨戍维持交通和地方安全,大哨五十,小哨也要二三十人,连家带口驻扎……

但是这些和地方上夷人的势力一比较,还是偏少,说不好听的,而且一旦汉人和夷人发生冲突,出于政治考虑,地方官往往偏袒夷人。

这就奇怪了,汉人的政权不偏袒汉人,反倒要去偏袒蛮夷……时间久了,老百姓也就知道,不能指望朝廷,一些愚蠢之辈,甚至干脆自认夷民,也好有个少数民族待遇。

像是诸路土司为何跋扈,说白了就是被惯的毛病。

这大明开国初有史可考的夷人奢香夫人作乱事,起因就是彝族奢香夫人权大,都指挥使马晔对彝族各部头人势力不满,想'代以流官,郡县其地',这时候正好有人状告奢香夫人,马晔便把奢香夫人抓到贵阳'叱壮士裸香衣而笞其背',想借此打开突破口,炫耀汉人政权武力,结果最后悲剧了,被以'擅开边衅,擅辱命妇'的罪名下狱,而终明一朝,无数文人同情奢香夫人,还写诗悼念她。

这些文人或许也没错,从一个女子的角度来讲,奢香夫人的确值得同情,可如果从汉夷分歧来讲,那又有什么值得同情的,人和人可以讲脉脉温情,民族和民族争夺生存权,哪里容得下脉脉温情,若是讲温情的话,我天朝发源于黄河流域,后世那么大疆域,难道是别的民族送给我们的?后世花旗国那么大国土,难道是印第安人送给他们的?

这给后来的汉官们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大伙儿从此做事全缩卵了,这就像是有些太监们大骂文臣的那般:你们这些人,一个个还不抵咱家没卵子的人。

总之从那以后,云贵川的汉官们都信奉一个无为而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于劝课农桑,还是省省罢!这烟瘴之地,哪里有多少农桑,不问朝廷要拨银子就谢天谢地了。

至于水利,历朝历代都是重视的,但云南终明一朝有史可考的水灾就五十多次,此外旱灾、地震,多有发生,这个面子工程,那些官员想做也要考虑考虑,若是今年刚做起来,京察特等,前脚升官进京了,后脚又出灾害了,这大喜大悲,还是不要的好。

再说劝学,终大明一朝,整个云南考中进士两百六十一人,平均每年一个都还不到,就这升学率,说是学问的荒漠怕也不为过,甚至连续十年没出一个进士,地方官也是碰到过的,想劝学,却是哪里去劝?

而且就这成绩水平,还得感谢一个人,就是被永昌乱兵扣留的近溪先生罗汝芳,他在云南为官的时候,修昆明堤,疏浚滇池,开堂讲学,名气极大,倒是颇传播了学问。

故此这云南的布政使历代就是悲剧,反倒是巡抚,因为手上有兵权,倒还能说得上话,但是,正因为有兵权,故此跟沐王府龃龉也颇深。

沐王府镇守云南垂两百年,从初代黔国公开始,到后来沐英的小儿子沐昕尚常甯公主,掌后军都督府事,掌宗人府,历事五帝,深得皇家眷属,最后还'以寿考终',沐家便是以这种方式开枝散叶,在整个勋戚集团中未必是最强大的,但肯定是最根深蒂固的。

这过去掌兵权,大抵都是有个诀窍'须得要杀人,才能生发得起来',而且吃空饷喝兵血,那也是极为司空寻常的,这些银子到了上官手里头,未必真就是他全部用来花天酒地养姨太太,打个比较容易接受的比方,后世民国,老百姓都说西北军打鬼子厉害,西北军的长官们谁不吃空饷喝兵血?有一段时间蒋委员长看西北军不顺眼,军饷是一分不拨,全是这些长官们自掏腰包,这些都是他们吃空饷喝兵血的小金库的钱,这跟好人坏人没关系,时代的局限而已,总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岳飞岳爷爷罢!

这些对武人来讲,都是极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落在文臣的眼中,那就大逆不道了,像黔国公,年年被人弹劾,文臣们都是一群很操蛋的人,自己冰敬炭敬心安理得地拿着,教坊司免费的妓女嫖着,有吃有喝有妹子,这便是圣人之道,而武人吃空饷喝兵血,那就是大逆不道。

总之,云南的政事,就如那些土司们所说一般,铁打的土司流水的官,像是云南布政使祝时祝真仙,用后世网络词来讲,那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至于昆明知府,连他的上级布政使都是打酱油的,何况是他一个知府呢!真真是一个政令不出府衙。

说话好使的,在云南也就是巡抚箫思学了,此外兵备道倒也颇有些权力,盖因为军饷要从他们这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