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明传烽录-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捷一挥手,便有羽林军上来将他拖了下去,在殿外一五一十地杖起屁股来。黄道周一面受杖,犹自破口大骂不休。

温体仁道:“上皇以天下为重,禅位于陛下,我等当谨遵圣意,以为万世之治!”说着当先跪拜下去。群臣面面相觑,大都一个跟着一个跪了下来。温体仁叩头道:“福王方叛,臣请陛下早即大位,昭告天下,以正人心!”

形势急转直下,桓震也料想不到竟有这一出。以他对崇祯的了解,这道罪己禅位诏多半是伪造的。但不论诏书是真是假,如今看起来大势已定,太子继位是必然的了。福王知道这个消息,恐怕只会更加猖獗,各地方官望风投降的也只有更多。温体仁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么一道伪诏,不知安的却是甚么心思?他皱紧了眉头,机械地跟着百官参拜。

次日,即遣温体仁告祀天地,小慈烺着了衮冕,先向北方遥拜,继而更换皇帝服色,至奉天门升御座,百官顺序拜贺,三呼万岁。慈烺毕竟年龄幼小,在御座上坐着蚊叮虫咬,渐渐安稳不得,不住伸手抓来抓去,屁股在御座上来回扭动。周后在帘后见了,忍不住低声道:“忍耐些时便可,不然,父皇要来责罚你了!”慈烺听了这一句话,竟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用手在脸上抹来抹去,直抹得如同花猫一般,连龙袍也给泪水浸湿了。周后慌了手脚,也不顾甚么后宫臣子的大防,掀起帘子走了出来,去抱哄慈烺。

慈烺给母亲抱着,渐渐止住了哭,抽泣道:“母后,你说父皇要来责罚我,他怎么还不来?”群臣离得近的,便有几个听到,刹时口耳相传,人人变色,有几个仍然心向崇祯的,不由得饮泣起来。温党官员如张捷等目光游移,将众人神情全瞧在眼里,桓震见有人注意自己,连忙低下头去,面无表情地望着自己膝盖。周皇后一怔,默然将慈烺放在御座上,款款退到帘子后面去了。慈烺不再哭闹,仪式很快进行完毕。新皇继位,依例大赦天下,诏明年为盛德元年。

新皇继位,本来该是大吉,可是福王刚刚叛乱,再要举行甚么庆祝活动,皇帝固然年幼,然而辅臣不免会被攻诋。所以不单将世宗皇帝以来两日的嘉礼压缩至一日,而且奉天门行礼方毕,便由温体仁等五名阁臣陪同,传召兵部、工部、户部官员及京营总督在云台门议事。

名为议事,其实几乎是温体仁一个人在那里发号施令,娃娃皇帝压根不懂军国大事,只是瞪着一对溜圆的眼睛望着下面一班大臣,目光不断在他们脸上身上扫来扫去,一忽儿觉得官员们身上的仙鹤锦鸡十分有趣,一忽儿又觉这许多大人跪在下面对自己说话,瞧起来十分别扭。文震孟已经中风,黄道周又才挨过板子,议事众臣并无敢同温体仁抗衡者,只顺着他的意思说话。

温体仁站在宝案阶前,扫视众官,问道:“福邸大逆不道,举兵反叛,诸公有何良策?”众人议论纷纷, 有说当抚,有说当剿,却是主张派兵镇压的占了上风。温体仁满意道:“某亦是此意。但不知该调何处之兵?”梁廷栋道:“若论兵贵神速,最快捷者莫过于宣、大兵。”兵部官员见主官这么说了,大都随声附和。桓震出班道:“现下叛军北上之势甚剧,显见是为争统而来。宣府兵援京师则可,救北直则略显不及,况且易州正当敌锋,为我所必救之地,不如一面抽调宣府精兵,赶赴京师备战,一面择一得当之人统领京营,由西南一线布防,同时令大同振武卫、安东卫兵赶赴易州,会合京营,解易州之围。”

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守锜听了,吓得两股战战。这种功臣勋戚之后,虽然深得皇帝信任,委之以整个京城之中最要紧的军队,可是实际上却没甚么本事,而且专擅嫉贤妒能,诋毁干臣。去年年初,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奉旨整顿京营,裁汰虚冒,得罪了许多诸如李守奇这般的草包,失利者无不衔恨刻骨。后来满桂守德胜门,京营发炮助战,非但没打中鞑子,反倒打中了满桂的兵,李守奇及都事张道泽等人趁机对李邦华大加诋毁,结果李邦华给罢职闲居,京营也就更加败坏。

试问这般的太平少爷兵,如何作战?鞑子攻城的时候,若不是惯战的宣大兵与辽兵赶来援救,恐怕整个京营连渣子也剩不下了,而现在却要他李守奇独力面对福王的叛军,那不是要命么?李守奇暗自打定主意,倘若真叫自己领兵,大不了到时候缴印投降了便是,管他福王还是陛下,总是朱家的人。

温体仁听了桓震之言,微微点头,目光便向李守奇瞧来,见到他面青唇白的脓包模样,忍不住大皱眉头。周延儒早知道温体仁的心意,匍伏奏道:“礼部协理詹事钱象坤,颇知兵事,去年都城被兵,象坤条御敌三策,登陴分守,祁寒不懈,堪委重任。”钱象坤是温体仁的门生,又是梁廷栋的座师,天启年间因为与东林党魁叶向高不和辞官回家,崇祯即位以后才又出仕。周延儒提出此人来,分明是在讨好温体仁。温体仁果然甚是满意,当即拍下板来。

桓震先前提议以京营出战,本就料到了李守奇决不敢去。在他意中,是想当无人肯去之际自己主动请缨,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钱象坤来,倒出乎他的意料。可是事已至此,也不好再与他抢夺,眼珠一转,又道:“贼兵两路并进,东路已过顺德,恐怕不日将入山东。天津、保定二处毫无准备,岂不坐以待毙?臣请即刻调关宁兵入天津协防,并调凤阳中都留守及淮扬兵击叛军之背。”

温体仁瞧他一眼,冷冷的道:“天津保定自有巡抚,朝廷当移文令彼善加防备,汝巡抚辽东,但尽心本境可也。”桓震碰了一个大钉子,讪然闭了口,不知温体仁何以一时之间忽然对他疾言厉色起来,莫非是由于今日塘报来时自己只顾着回兵部来,怠慢了他的女儿?不过不管因为甚么,看来自己想趁福王作乱再掺一脚是不可能的了,不过这样也好,朝廷为福王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就顾不上理他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了。朱常洵压根没有永乐皇帝的雄才大略,更不可能有李自成那般的号召力,闹上一年半载,终究还是会被镇压下去的。而且辽东到河南确实鞭长莫及,调辽兵去河南作战路途遥远,供应困难,不一定能占到甚么便宜。这么一想,也就不再坚持,是日回去,即刻收拾准备出京。

杨柳已经搬来他家里居住多日,听说要离京回辽,满脸都是兴奋之色,已经开始幻想到了辽东之后桓震如何委以重任,自己如何制作百般奇巧之物,几乎流下口水来。徐光启也在今日放了登莱巡抚,桓震瞧瞧行李差不多了,便打算去找徐光启,瞧他是否愿意与自己一同上路。温体仁说过调徐光启巡抚登莱是为了开海,可是诏书之中并未提到半字,桓震此去还想探探他的口风,倘若徐光启仍是如先前那般坚决反对破除海禁,那么他去做登莱巡抚非但无益,反而成了开海的阻碍。

刚要出门,忽然孙应元进来,说姜御史来拜。桓震听说姜思睿终于肯来见自己,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叫请。姜思睿一面打量,一面走了进来,淡淡道了声喜。桓震笑道:“今日本该奉请,只怕日前之事颛愚兄仍未释怀,是以不敢冒昧。”姜思睿却不接他话头,单刀直入的问道:“你说思睿直言进谏不过是莽汉叫嚣,那么如你之见该当如何?难道学你一般,阉党当权便去媚事阉党,温氏柄政便去做温家女婿么?”桓震微微一笑,道:“只要桓某人最后做出的事情利国利民,自己背点恶名却有何妨?当年熊经略不肯对魏忠贤低一低头,结果又怎样了?虽然死得轰轰烈烈,于保国御边却有甚么好处?”

姜思睿摇头道:“思睿愚钝,不懂桓大人的意思。大人说苟利国家之事,当不计一己之荣辱名声为之,但大人却如何知道甚么才是利于国家之事?说到底,那也只不过是大人心中以为的利国利民之事罢了,大人既然连自己的名声荣辱都可以不顾,却叫天下人如何相信大人是当真为天下着想,如何相信大人所做之事于当今有所裨益?”

桓震一时给他问住,张开了口说不出话。一直以来每当他对勾心斗角的权势争斗感到厌倦,对巴结温体仁这种人感到恶心的时候,总是用权力到手便可拯救中国来安慰自己,可是他又怎么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的?正如开海一事,同徐光启谈过之后,便出现了许多潜在的弊病,倘若当初真的如自己所愿,废除海禁,这些弊病会不会真的浮出水面,变成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又或者这只是一种借口,一种让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反抗当权的佞臣,不去反抗这个乱七八糟的政权,甚至于助纣为虐的借口?

第十回 (上)

第十回 壮士落草图生计 虏酋尝胆谋通市(上)

次日桓震启程离京,徐光启日来有些风寒感冒,暂且没法子上路,是以并未与他同行。桓震着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也不勉强,只与他约定到任之后再互致书信。文森特却死皮赖脸地定要跟着桓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要以自己亲眼见到的事实,判断桓震究竟是否可杀。桓震哭笑不得,天下怎么会有这等人,要暗杀朝廷命官也就罢了,竟然还预先通告,形影不离地随在身边,时时提醒他“我要杀你”。却觉他纯洁得有些可爱,当下一本正经地道:“随你乐意。只是我手头甚紧,养活不起闲人。”文森特愣了一愣,点头道:“我愿意做你的骑士,你付我多少俸禄?”桓震愕然,只觉得有趣之极,竟然玩心大起,忍住了笑同他讨价还价一番,终于以每月五两的价钱将文森特“买”了过来。

李经纬已经跟从福王叛乱,桓震自然再不想与他扯上甚么明里暗里的联系,是以经过遵化的时候便顺路去了一趟铁冶。遵化铁冶自去年罢于战火以来一直不曾再开,辽东所用铁料从山东的供应也已经慢慢上了轨道,所以桓震此去是想索性将其关闭,铁炉等物已经打碎的就罢了,完好的都要运回辽东,免得留下后患。还有从前自己私藏在此的军火,绝大部分已经用罄,剩余少许也都得清理出来带走。

他到了遵化,便去拜望遵化县秦世英,说了自己的意思。遵化铁冶之开本由桓震,但当初朝廷议定的是放与民营,那经营之人便是李经纬。现下李经纬已经上了叛逆名单,这铁矿要关闭也是情理中事,加上桓震祭出孔方兄来,是以秦世英并未刁难,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桓震又要求带人往铁冶去搬运物事,秦世英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其他,只是不肯应承。桓震渐渐恼了起来,作色道:“你当本抚不直辖遵化,便办不得你么?”说着拍案而起,便要拂袖而去。秦世英连称不敢,嗫嚅道:“抚治大人恕罪,下官并非有意推诿,实在是铁冶所在的虎尾山已经给一群绿林盗贼啸聚霸占,下官三月间方代故县徐泽治此,数次诉于兵备徐大人,徐大人只一味不予理睬,是以延宕至今。”

桓震想了一想,反问道:“徐兵备可是海盐徐从治?”秦世英点头道:“大人明鉴。”桓震怒道:“你欺本官远来地生么?”。徐从治此人他虽无缘晤面,却听兵部老吏说过天启时候的掌故,山东白莲教人徐鸿儒叛乱,献计收复邹、滕的便是这个徐从治。此人对待叛乱主剿不主抚,是以后来与巡按意见不合,告归还乡。崇祯二年初又被起用,以故秩饬蓟州兵备。若说他滥杀降人或有信之,说他养贼玩匪,简直如同说猫不咬耗子,狗不啃骨头一般地可笑。

秦世英连忙跪下叩头,辩解道:“下官也十分不解,徐大人平日恨贼入骨,可是不知何故偏偏对虎尾山不闻不问。”桓震瞧他满脸冷汗直冒,虽在盛夏,仍是战战发抖,料想此人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谅他不敢欺瞒自己。沉吟道:“年初朝廷有诏,令蓟州兵备移驻遵化,现下时未过午,徐大人该在衙门办公才是。你同我即刻前去见他。”秦世英吓得面青唇白,抖抖索索的道:“小人……小人……”桓震不耐烦道:“他是个兵备使,又不是蓟州巡抚,你是治民之官,怕他作甚?”说着抬腿便走。秦世英垂头不答,哭丧着脸跟在后面。

兵备衙门距离县衙不远,桓震恐怕走马伤人,是以勒马缓缓而行,不过一刻功夫便到了兵备衙署门前。他翻身下马,忽然眼角余光瞟见左后方有一人牵马而立,似乎正在注视自己。他心中一跳,急扭头看去,却是一个脚夫模样的,所牵的也不是马,只是一匹十分壮硕的骡子。桓震暗笑自己风声鹤唳,一面叫守门兵丁投了名刺进去。

少时徐从治亲自迎了出来,他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年纪较桓震大了许多,是以虽然桓震品级高过他,仍是对他客客气气地,不摆甚么上官架子。寒暄一番,桓震便道:“余此来是有一事相求。”徐从治笑道:“桓大人过谦了,但有钧命,无不应从。”桓震点头道:“如此多谢。不知徐大人可知道虎尾山之事?”徐从治面色微变,强笑道:“桓大人莫不是听了甚么风言风语罢。”桓震哈哈一笑,道:“岂敢,岂敢。遵化乃是徐兵备的辖地,余本不该指手画脚,多所干预,只是方才请这位秦父母为我调拨民夫,搬运遵化铁冶遗物,他却说彼处已为山贼所据,不能靠近。桓震自京赴任,身边只有亲兵二百余,不足以当敌锋,是以欲向徐兵备乞兵八百,合为一千之数,为朝廷剿此隐患。”

徐从治听了,只是一味拈须发愣,并不说话。桓震又催问一遍,徐从治眼看避是避不过去,桓震虽不是自己直属上司,却身兼都御史之职,若说非参自己不可,也不是无据可循。再说近来颇有传言说赵率教即将实补蓟辽总督,他与桓震私交匪浅,便在遵化城下,还受过桓震的救命之德,倘若此刻得罪了桓震,将来不免与上级龃龉,一己仕途固不足惜,可是因此误了军备大事,那却是自己之过了。可是那虎尾山的山贼,却又着实有剿不得的理由在。心中盘算一番,叹道:“既如此,下官谨遵钧命,容一日时间调集人手,后日随同大人入山清剿。”桓震瞧他一眼,点了点头,道:“既如此,本官便回驿站等候。”

出得兵备衙门,秦世英一味邀桓震一行人等在县衙居住,又或征用遵化城富民宅院暂居,桓震一一谢绝,坚持要住驿站,秦世英眼看勉强不得,只好令县丞将他送了过去。桓震目送他背影离去,当即叫过杨柳来,对他附耳说了几句。杨柳面上现出喜色,笑道:“全包在师弟身上。”说着扭头便走。县丞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有何吩咐,但叫小人去办便是。”桓震微微一笑,道:“没甚要紧事情,但回去同你家秦大人讲,今日晚间我请他喝酒,便在遵化城西的北风楼。”县丞面上现出活泛神色,恭维道:“大人果然英明,北风楼的野鸭子可是整个顺天都鼎鼎有名的。”

桓震从人行李本就不多,二百多名亲兵驻扎在城外军营,温体仁送的十名仆人他一来怕露出破绽不敢不带在身边,二来也不敢将他们留在京师,是以全带了出来,再来便是刚刚娶过门的新娘子,以及三名骡夫,加上钱延开、杨柳和文森特,拢共也就是十七人。遵化是一个大城,驿站中安顿这几个人自然不在话下,可是桓震一行人出城赶到驿站的时候,却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非但驿夫不见一人,就连司驿百户也不知去向,一个驿站如同荒野一般,只差白昼听不到鬼哭,否则真要叫人误以为走进了荒坟义冢。

那县丞瞧见这等情景,不由得傻了眼,两股战战,几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