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朱重八-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知县摇头道:“这些愚民什么也不知道,但城中富户们多有手眼通天之辈,知道您是什么人的倒也不少,不过富人们和愚民们打不成一堆儿,他们的消息也没有透给这些人知晓。”

朱元璋嗯了一声,心里盘算了一下,这倒是一个值得利用的事情。要知道朱军并不像普通贼军那么军容不整,就凭着清一色的紫色战袄,就与贼军显得泾渭分明,城头上的百姓向外看过来,压根搞不清楚他们是一只什么军队。

朱元璋命人把“镇西将军”的大旗扛着,在城下故意招展开,然后对那知县笑道:“你去发个通告,告知全城百姓,我是从陕西过来的镇西将军,因为左光先贪脏枉法,不听朝廷号令,割据土地自立为王,所以本人是来驱逐他的……别告诉他们别的话。”

那知县一听,顿时明白过来,朱八这是要伪装成官兵啊,他没想通的是,一只贼军伪装成官兵有啥好处?虽然朱军传闻不抢不烧,但他是不信的,只要这只贼军一入城,肯定要把这个城市抢个底朝天,到时候你说自己是官兵,谁信?官兵虽然经常杀良冒功,抢掠民财,但都是在小村庄里躲着做这种事,没听说过跑到大城市里明目张胆干的,自认官兵会导致束手束脚,施展不开。

他想不通,红娘子自然也想不通,她凑到朱元璋身边,低声问道:“朱八大哥,我们伪装成官兵有什么有?我们应该明车明马说明自己是陕西来的朱军,今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地盘,这样更好吧?免得这些百姓得了咱们的好处,还以为是朝廷的恩典。”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川民彪悍,若是让他们知道我们是贼军,搞不好非和咱们拼不可,就算他们拼不赢,也搞个鱼死网破,我先冒充官兵,让他们感受到了咱们朱军对他们的好,再表明自己的真正身份,到时候他们就不会和咱们拼命了。”

朱元璋的顾虑并不是没道理的,要知道满清鞑子入主四川时,三百万川民和鞑子死磕,磕到最后只剩下二十万人,整整两百八十万人化为了灰灰,鞑子才终于把四川收拾下来,由此可见川人之彪悍,对这种人,拿强权去压服是行不通的。若是朱军在这里明车明马的说,我们不是朝廷的人,而是造反的,现在我们要占这地方了,你们乖乖听话!这命令一出,搞不好立即就冲出来无数百姓,拿着锄头跟你往死里磕,不是你死就是他亡……这可不是朱元璋希望看到的事情。

对这些悍民,需要先哄!哄得乖了,等他们知道你的好,便会把他的彪悍用来帮助你了。

红娘子听了朱元璋低声解释,这才懂了,她眨了眨大眼睛,忍不住赞道:“朱八大哥,我发现您真的是个很聪明的人呢……至少比我聪明好多倍。”

朱元璋无语。

红娘子又娇憨地道:“你要是肯花点心思读书,肯定能成为一个大诗人。”

朱元璋无奈地道:“诗人究竟有什么好的?”

红娘子吐了吐舌头:“不知道,反正就是好……小时候听说书先生讲岳爷爷的故事,念起《满江红》,我虽然听不懂,但总觉得那诗好厉害。我就觉得,要会打仗,会写诗的才是好男人。”

朱元璋无语,转过头去,在马小天的肩上拍了拍,低声道:“好好学学写诗吧。”

马小天无语凝咽,叫他这个穷村子里混大的可怜熊孩子写诗,不如把他拖到刑场上一刀砍掉脑袋。

这时候,广元县令已经派人在县城里去吆喝了,他派去的是几名更夫,这些人手里拿着个大锣,咣地敲一声,然后扯开嗓子吼道:“乡里乡亲们都听好了,城外来的是镇西将军的大军,奉朝廷号令,赶走占地为王的叛贼左光先……咣……乡里乡亲们听好了,城外来的是……”

这时候没有无线广播,也没电视机,要向满城百姓传话,最快的方法就是靠这种传法,更夫们一边敲锣,一边把话传播开去,百姓们听说城外来的是官兵,心里的寒气就稍稍收敛了,不过有许多百姓还是紧张地拿着武器,因为官兵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左光先刚来到广元驻扎时,便把这里的百姓祸害了,不少士兵在街上吃拿卡要乱打人,还有几个良家闺女被官兵糟蹋了,彪悍的川民当然不肯罢休,当时就要组织乡勇和左光先对着干。后来靠着县令和城中的士绅合力安抚,左光先看到川民不好欺负,赶紧约束了步卒,没有再闹腾下去。

现在左光先走了,又来一只新的官兵,搞不好这些事又要再次上演一番,因此百姓们还是很警惕的。

不过接下来的发展大出川民们的意料之外,朱军平平安安地进了城,沿途不但没有捣乱,甚至连一个脱队的士兵都没有,所有的朱军士兵都在队伍之中规规矩矩地走着,尚着城中的主大道穿过,走进了兵营,然后分出几只队伍来占据四门,多余的事一点也没做过!

而且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这些士兵都没有离开过营地,他们十分遵守军纪,除了与守城门的四只部队换防之外,一天到晚就在兵营里待着,绝不会跑到街上来胡闹,这倒是让川民们感到惊讶不已。

又过了好几天,兵营里的士兵们终于出来了,川民们本以为他们要开始捣乱,没想到这些士兵居然排着队出了城,跑到广元北面的山区里训练去了……原来朱军在广元占稳了脚跟之后,以广元为桥头堡,分派出许多探子,打探四川的情况,同时,为了让军队能适应山林战,便把部队开出了城,调到北边的山区里,和黑杆兵一起进行山林战的训练。

广元的川民们这才终于相信,这是一只纪律严明的军队,不会做出丝毫扰民的行为,这使得他们心情大大好转,百姓们开始兴冲冲地谈论起这只军队来,当然,以他们的见识,绝对搞不清楚镇西将军是个什么官儿。城里的富人们虽然知道白水朱八是个什么人,但他们也不会傻得到处去嚷嚷,不怕掉脑袋么?

转眼之间,数日即过,秋天落幕,冬天到来,四川的冬天尤其的冷,虽然四川地处在南方,但空气中的湿气很重,因此到了冬天,四川其实比北方还要冷,往年,广元这种穷地方必须靠着富裕的成都平原那边倒卖粮食和衣物过来,百姓们才能保证衣食无缺,但今年情况却不同,成都平原上正有三十六营在捣乱,商路断绝,贫穷的广元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

四六五、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此时已是冬秀,四川很少下雪,今年也是没有半点雪花,但空气异常的冷,那冷气直往人的心底深处钻,来自陕西和山西、河南的朱军士兵们个个冷得直哆嗦,尤其是奉命驻守在城墙上的士兵,他们在站岗的时候是不能乱动的,必须笔直地站着,这可真是要了卿命,只好多穿了一条棉裤,一件棉袄。

有人忍不住骂道:“娘的,这地方明明是南方,怎么比咱们西北还要冷?”

。。

一名士兵忍不住道:“看来川人过冬比咱们陕西人还要艰难啊……”

……

朱元璋坐在县衙门里面,听着探子们向他报告。

探子报道:“将军,左光先退走之后,向成都方向去了,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来广元找咱们的麻烦。李自成和张献忠现在四川到处乱窜,他们攻一个县城,推倒城墙之后立即撤走,再攻一个县城,又推倒城墙撤走,不停的流窜,官兵先总左良主为主将,追击贼军,但是左良玉按兵不动,说什么也不肯出力。杨嗣昌气坏了,又改以大将猛如虎为总统(注:不是总兵,是总统),张应元为副总统,让他们穷追三十六营,现在阵如虎一直在他们屁股后面猛追不舍……”

朱元璋听了就忍不住笑了:“左良玉这家伙……”

。。

探子笑道:“是啊,左良玉不肯出力剿匪,使得三十六营对他颇有好感,而猛如虎一天到晚追得流寇们东躲xīzàng。腿都要跑断了,现在三十六营中流传着一句笑话,叫做‘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

朱元璋笑而不语,旁边的马小天和红娘子却听得乐了,哈哈大笑道:“有趣,甚是有趣。”

许人杰在旁边插口问道:“这个总统名叫猛如虎?是真名吗?我怎么听起来,他倒是像个贼寇取的外号,和什么跳涧虎、满天星、混十万听起来差不多。”

探子点头道:“是真名,他们一家全都姓猛。他儿子叫做猛先捷。侄儿叫做猛忠矢……”

许人杰摇头笑道:“他儿子和侄儿的名字没取好,没他的猛如虎好听,我是他的话,就给儿子取名叫猛如豹。侄儿取名叫猛如狼。”

众人都哈哈大笑。马小天道:“照你这么说。他孙子又得降一级,取名叫猛如狗,再下来就只有猛如猫。猛如鼠……要是猛家继续这么发展下去,最后就只有猛如虫了。”

“哈哈哈哈!”满堂都是笑声。

这时门口突然人影一晃,有人走了进来,大声笑道:“各位哥哥在笑什么?让兄弟也来听听。”众人定晴一看,来的是白玉柱,原来他带了三千白家军,刚刚从汉中押运粮草过来,山道崎岖难行,好不容易运了些土豆过来,想进来向朱元璋报道,结果就听到众人哈哈大笑。

见他来了,众人倒是精神一振,朱元璋笑道:“白兄弟来得正好,冬天来了,川民生活不易,我正想给他们开仓放点粮,但是手中军粮已要耗尽,就等着你来救急呢。”

白玉柱赶紧道:“兄弟就怕误了将军的大事,一路不敢稍有耽搁。”

当下他把粮食交割给了朱元璋,许人杰清点了一下数目,计入账册,然后交给朱元璋过目,朱元璋将其中一部份留给军队,将其中的大部份划上一笔,吩咐道:“张榜贴文,让广元百姓按人头来领取救济粮。”

这件事自然要交给广元知县来做,那知县接了命令,心下惊恐不已:贼人不烧不抢也就罢了,还按人头给百姓发粮,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朱元璋顺便下令道:“咱们按人头发粮,百姓们定然会拖儿带女,都来令粮,趁这机会,正好把他们的户籍重新统计一下,不要漏了一人。”

明末时人口流动极大,混乱不堪,户籍制度也已经被破坏得一塌粗涂,朱元璋趁着开仓放粮的机会,正好把户籍重制,这样比较方便他管理广元的百姓,不至于从朝廷那里直接接过来一笔糊涂账。

广元知县心中却想:原来贼人开仓放粮是假,借机重制户籍才是真的。

他却不知道,朱元璋开仓放粮是真的,重制户籍只是次要目的,今后他统一天下还要真正重制一下全天下的户籍呢,这时候制不制也不是很紧要。

朱元璋对着白玉柱道:“白兄弟,你休息一晚,明天赶紧再回陕西走一趟,再多运些粮来,另外……你去找找利类思和安文思,让他们运用天主教的手段,帮我弄点玉米种子和懂得培育玉米的人才来,这件事必须在开春之前弄好,明年开春,我要在广元推广玉米。”

白玉柱虽然不懂玉米是什么东西,却也没多问,应了一声,便赶紧下去休息去了。

朱元璋又转头对许人杰问道:“咱们的兵训练得如何了?”他问的是那两万陕西过来的兵。

许人杰点头道:“他们在山中跟着黑杆兵苦练山地战的技巧,现在倒也有几分纯熟了,不再像刚入川时那么菜脚。”

朱元璋又转向红娘子:“让你去收拾一下城中的富户,你收拾得如何了?”

红娘子抱了抱拳头,笑道:“我上门说要收税,那些还不知道我们是贼军的富户态度傲慢,说什么他们是从来不交税的,看了就让人恶心。我按照您的吩咐,摆明说自己是贼,镇西将军什么的是自封的,结果就吓得他们半死。然后再向他们收税,这些人的态度马上就变得乖乖的。”

旁边的头领哈哈大笑。

红娘子又道:“不过等我报出了收税的额度之后,这些商人又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看样子咱们收得太少了……”

马小天笑道:“咱们朱军向富人收取的税额度与朝廷向穷人们收的税额是一样的,这点钱对于富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当然要乐……因为换了别的流寇找他们要钱,那就不光是要钱,还要命,要女人……什么都要拿光。”

红娘子皱了皱眉头:“要命要钱也就罢了,要女人这三个字我听了着实不舒服。”

马小天耸了耸肩:“我倒觉得拿命拿钱来一点用都没有,倒是女人有点用,可以用来生孩子嘛……”他其实就是开个玩笑,男人说到这种事,总是喜欢胡说八道几句开个小玩笑的,但是他说着说着,突然发现红娘子脸色不善,赶紧闭嘴。

红娘子咄咄逼人地道:“马小天,你好像二十好几岁了,还是个大光棍吧?你老实说,有没有想过强抢民女?”

“没,绝对没想过!”马小天赶紧摇头。

“少在这里糊弄我,刚才你的话味道就不对。”红娘子怒道:“老娘最恨的就是吟贼,你有胆就去强抢个民女试试,看我和不和你拼了!”

马小天头上豆大的汗珠向下落,急道:“不抢,真不抢。有你在,我哪会去抢别的女人。”他这话是很明显的吐露心事,有一种非你不娶的味道,但红娘子实在粗线条,这都听不懂,还以为马小天怕了她,于是哼哼道:“哼,怕了就好。”

这只怕和怕不怕没啥关系,造反都不怕的人,会怕你一个小女孩?众头领齐齐摇头,心想:红娘子啊,你啥时候才能长得大?

朱元璋要问的问题已经问完了,手上要处理的事也暂时都落到了实处,于是认真地道:“来了广元好些天了,一直闷在衙门里处理正事,现在总算做完了,大伙儿陪我去巡巡城吧……看看川民的生活,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

众头领对这个提议都感到有兴趣,于是大伙儿换上常服,打扮成普通的汉子,虽然看起来也说不上多普通,但好歹没了官味或者贼味儿,一行人倒有十来个,朱元璋、许人杰、马小天、红娘子,再加上几个警卫兵一起,走上了广元的街道。

这里的街道崎岖不平,高低错落,到处都是青石砌成的阶梯,走不到几步就要爬坡上坎,又走几步却是下坡滑脚,实在是离谱得很。街上有一群穷人正在向着衙门的方向涌去,原来是广元知县已经开始在张榜放粮了,百姓们听说放粮,便兴致勃勃地去看榜文。

街道的角落里,有一群小屁孩拍着手唱歌,独特的四川童谣,味道怪怪的:“要窝屎,有草纸,莫要撕我的烂席子;要窝尿,有夜壶,莫要在床上画地图;要放屁,有罐罐,莫要在被窝里面放闷烟……”

听了这独特的童谣,众人不由得哑然失笑,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孩子们唱完了这一首古怪的四川童谣,突然话音一变,又唱起另一首歌谣来,只听他们笑嘻嘻地唱道:“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听到这首童谣,朱元璋浑身轻轻一震,咦?这首儿歌已经出世了吗?这首儿歌明明是崇祯十三年,李岩加入闯军之后,向李自成提出建议,之后才流传于天下的儿歌,为何现在才崇祯十年就出现了?果然……历史因为自己的到来,已经有所改变!

(注:据史学家考查史书,李岩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史书误用了民间传说搞出来的错误人物。而这首儿歌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具体是谁编的已经不可考。本书采取民间传说,将这首儿歌归功于李岩,乃是小说家言,请勿当成正史。))

四六六、他能吃谁?

“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李岩为李自成编出来的儿歌,为李自成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原百姓归心,最终助他颠覆了大明王朝。按道理来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