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朱重八-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好好干!我就等着你为朝廷立功了。”朱元璋拿腔拿调地道,他以前见过不少人打官腔,从小官到大官,从衙役到皇帝,什么样的腔调要模仿都不难,此时模仿着劝降使者的那种语气和态度,竟然像了个十成十。

“军爷,您高姓大名?”符五六陪着小心问道。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我是西安府水根军屯百户,朱思民。旁边这位是我的属下,王总旗。”

“原来是百户大人和总旗大哥。”符五六肃然起敬:“您上山来劝降,怎么穿着普通人的衣服,还涂黑了脸,带着斗笠……”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道:“我堂堂百户官,身入贼巢,若是被无知的人看到了,奏我一本,说我私通贼寇,未免不美,所以略微化一化妆。”

符五六听不太懂这些官面话,只觉得眼前这人说的很了不起的样子,心中信了一大半,于是越发小心起来,带着朱元璋和王二在山寨里一阵疾行,向着寨子中间的一间大茅屋行去。

“朱大人……郑彦夫大哥好像没有投降之心……”符五六小心翼翼地道:“你们和他说话时小心点,慢些个……如果他执意不降,您也别生气,小的会劝劝他的。”

“你区区一个守门哨兵,劝得了山寨的老大?”朱元璋用不屑的语气道。

“我……岂止是个哨兵!”符五六得意起来:“我有一百多个结义兄弟,一起来投奔郑彦夫大哥的,只要我说动这些兄弟,就是一大票子人,大哥也不得不考虑一下我们的意见。”

“嗯,不错,我会记得你说的话。”朱元璋随口应了一句。

一边说着,朱元璋一边打量着山寨里的情形,只见山寨里有许多流寇在奔走,手上抱着石块,还有五个流寇抱着一根大圆木,原来他们趁着官兵今天没有攻山,正在补充落石和檑木。

山下的官兵还在大声喊着“投降不杀”,“投降可得荣华富贵”等话,巨大的吼声在山寨中回荡,这些抱石头和檑木的流寇也受到了官兵吼声的影响,有的人动作慢吞吞的,有的人则脸现苦恼之色,有人的眼中透着犹豫的光芒……

看到朱元璋和王二这两个人,这些抱石头和抬檑木的人都驻足下来观看,符五六就向他们解释道:“这两位大人是朝廷派来的使者……”

这样的介绍之后,一小部份人的脸上射出了仇恨的光芒,似乎恨不得冲上来将朱元璋和王二砍成碎片,大部份人的脸上却有着畏惧、欣喜、担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朱元璋心中暗暗叹息:自古以来,农民起义最怕的就是攻心。大多数起义造反的人,心里认定朝廷才是正统,他们知道自己是贼寇,总有一种活得不光彩的想法。每当这种情绪比较多的人占了主流的时候,一支起义军就很容易瓦解和分化。明末农民战争期间,许多义军都曾被官府招降过,就是因为有这种情绪在作怪。其实就连这些农民们最喜欢听的《水浒传》,里面的梁山泊不也是向官府投降了么?这件事怪不得这些农民!

这也是明末农民战争与元末农民战争的不同之处!

元末的农民起义,义军的立场要比明末农民起义坚定得多,很少有向元政府投降的,原因主要是义军被白莲教控制着,大多数人的心志带着宗教的狂热,这种情况下比较不容易动摇。另一个原因就是元政府对于当时广大的汉族人民来说,属于异族侵略者,所以人民对着这样的朝廷更有反抗心理,起义造反更加坚定。

这两个优势,是明末农民起义所不具备的。在明末农民起义的前面十几年里,义军都处于四处流窜,不敢与官兵交战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义军都有过向官府投降的举动,例如鼎鼎大名的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都先先后后接受过官府的招安,综合这些细节来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难度,比元末要高。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他必须选在最合适的时候,最合适的地点起义,绝不能像郑彦夫一样草率。

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走过之后,流寇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了一起,低声商议着什么,显然是在争论要不要投降的问题。

走了好一阵子,三人终于走到了山寨中心的大茅屋前,符五六进去通报了一声,随后请朱元璋和王二自己进去,他则返回山寨门口守箭楼放哨去了。

朱元璋在王二肩上拍了一下,低声道:“记住我刚才给你说的话,进去之后我暂时先假装不认识郑彦夫,你按我吩咐的方法和他说话。”

“好!”王二点了点头,他向着周围那些议论纷纷的流寇们扫了一眼,低下头道:“我开始明白你为什么要假装官兵的劝降使者了,咱们以这样的身份进寨来,果然可以激化出一些问题。从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谁的心里在想什么。”

朱元璋淡淡一笑道:“没错,咱们最后要看的,就是郑彦夫的态度了。如果他本人也想投降,那咱们就没有必要救他了……”

“唉,你说得对!”王二长叹道:“英雄好汉,真不好当。”

六四、山寨里的矛盾

两人走进大茅屋中,这个茅屋很宽敞,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排粗劣的木凳,看来是流寇们自己做的工木活儿,郑彦夫皱着眉头坐在中间的椅子上,这张椅子上面居然铺了一张狐皮,看来流寇中有不错的猎人。

郑彦夫的身边还有几个手下,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奇怪,有的人紧皱眉头,和郑彦夫一样郁郁不乐,有的人则满脸古怪的喜悦,尤其是看着王二和朱元璋走进来的时候,喜悦之意更甚。

王二走在前面,朱元璋将自己的身子缩了缩,大半都遮挡在王二的后面,由于王二长得牛高马大,将朱元璋的身体大部份都遮挡住了,所以郑彦夫完全没有留意到他的身形。

“这位就是澄城郑彦夫?”王二大大咧咧地问了一句。

“是的,我就是郑彦夫!”郑彦夫直视着王二,问道:“你们就是来劝降的朱百户和王总旗?”

“嗯!”王二按朱元璋的吩咐,把气势拿了出来,笑道:“老子就是王总旗,身后这个就是朱百户大人。”

他说话没有官腔,也没有那种官场中人的圆滑,带着一股子彪悍,这是学也学不来,改也改不掉的本性,用来配合朱元璋给他安排的总旗这个身份,倒也勉强合适,让人丝毫不觉得怀疑。

王二大声道:“郑彦夫,今儿个我和朱百户上山,就来问你一句,你降是不降?若是要降,早早放下武器,下山受抚,咱们杨千户大人已经说了,可以赦免你杀官造反之罪,还封你一个百户做。”

其实以千户官的职权,根本没有资格赦免杀官造反这种大罪,也没有资格任命百户级别的官员,朱元璋敢让王二这样说,就是瞅准了郑彦夫一伙人傻,搞不懂官场的规矩。

郑彦夫皱了皱眉头,还没开口说话,旁边一个大额头的汉子喜道:“百户是几品官啊?”

王二脑门一堵,百户是几品?这个问题朱八哥刚才没教我。

这时朱元璋在他身边低声提醒道:“正六品武官”。

王二赶紧大声道:“百户是正六品的武官。”

“什么?正六品啊……好大的官!”郑彦夫旁边的几个汉子顿时激动了起来:“县太爷才七品,百户直接就是六品了啊,太厉害了……郑彦夫大哥,这个可以考虑啊……您当了六品官,就把咱们都提拔成七品的县令!”

这群乡下汉子根本搞不懂朝廷的官制,还以为六品官就可以任命七品官了……

其实正六品的武官比起正七品的县令来,是要低一头的!大明朝以文制武,武官在文官的面前抬不起头来,百户虽然是正六品衔,碰上县令也要礼敬三分,根本不可能骑到县令头上去,更不要说提拔手下当县令了,这完全是说笑话。

但是乡野流寇,根本不懂朝堂上那一套,他们平时能见到的最大的官员,就是七品芝麻大的县令,坐在衙门里看起来非常威风。所以听到郑彦夫投降可以当六品官,就激动了起来!

“大哥,可以降啊!”

“六品官,值当!”

“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句话果然不是骗人的。”

王二继续按照朱元璋的吩咐道:“咱们千户大人还说了,郑彦夫当了六品官,他手下最有本事的几个人也可以任命成七品官,八品官,九品官,只要肯归降朝廷,咱们一切都好商量。”

“大哥……降吧!”

“太合算了!”

一片劝降声中,也有几个反对的声音,有两个粗豪的汉子大声道:“不能降,你们是傻瓜不成?当官的话也信?官府最喜欢骗人了。”

“对,咱们不能降,杀官造反啊,咱们要杀的就是官,自己怎么能去做官?”

这些粗痞汉子,并不懂得要掩饰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就说什么,当着朱元璋和王二面前就吵得一团糟。

“闭嘴!都别吵了!”郑彦夫终于忍不住了,他坐狐皮坐椅上猛地跳了起来,大声道:“别闹了,都在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众寇听到他发话,赶紧住了嘴,人人都紧张地等着他作出决定。

郑彦夫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两下,转过头来对着王二道:“王总旗,我郑彦夫出来杀官造反,并不是想要自己当大官,而是想要效仿水泊梁山,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杀尽世间贪官,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如果我投降当了一个百户官,如何对得起歃血为盟一起来替天行道的兄弟?你们请回吧,我不会降的。”

旁边的几个汉子听了这话,表情各异,有人喊道:“大哥,我没看错你,你果然是值得追随的大哥。”

也有人喊道:“大哥,您这样说,就不对了吧。咱们这些想接受招安的就不是你的兄弟了吗?你对得起我们吗?”

有人叫道:“别急着赶朱百户和王总旗下山,请他们先住下来……”

两团人又开始吵,屋子里乱成一片。

朱元璋对着王二做了个手势,王二会意,大声道:“看你们一时半会也吵不出结果,这样吧,我和朱百户就在这山顶上歇下来,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你们自己先吵个结果出来再说吧。”

郑彦夫想要反对,刚才那个说话问百户是几品官的大额头汉子却靠了过来,笑道:“两位官爷,这边请,到我屋里歇几晚上,咱们会好好考虑投降的事。”

朱元璋将屋子里混乱的情况看眼里,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看来……这个山寨并不是郑彦夫一个人说了算的,他是群寇名义上的首领,但是流寇中间也分了许多股势力,这个大额头就是其中一股,他显然不是很卖郑彦夫的账。在郑彦夫决定赶他们走的时候,这个大额头居然还敢留客,显然他也是说得上话的人。

朱元璋给王二使了个手势,王二点了点头,对着大额头笑道:“好吧,咱们先去你屋子里住两天,你们可莫想太久,几天之后如果你们还没下定决心,咱们官兵又要来攻山了。”

“我们才不怕官兵攻山,昨天的攻山就被我们打退了!”有个郑彦夫的死忠大声骂道。

“你以为官兵总数就只有五百人么?”大额头骂道:“这次来了五百,如果攻不下山,下次就会来一千,再下次就会来一万,你能撑多久?”

几个流寇又吵成一团,朱元璋在心里默默记下哪些人是支持投降的,哪些人是坚定地不投降的,将每一张脸都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才随着大额头走出了厅堂,临出门前最后一眼,看到的是郑彦夫满脸苦涩的表情。

大额头一路陪着小心招呼朱元璋和王二,经他自已介绍了一番才知道,这个人名叫赵钰,本来就是一名流寇,他是自前年开始就落草为寇的老强盗了,聚集了一百号喽啰,在澄城与白水交界的山林里流窜。

郑彦夫杀了张斗耀,率众逃到山里来之后,赵钰主动迎了上去,加入了郑彦夫一伙,然后怂耸郑彦夫不要去黄龙山,就在洞子崖落草为寇,建起了山寨。

这个大额头信奉一句老话:“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所以他一直在等着官府来招安自己一伙人,现在官府好不容易来招安了,郑彦夫却不同意,急得他不行,所以他的手下直接就在堂上和郑彦夫的手下吵了起来。

朱元璋只是不动声色地将这些情报记在了脑海中,并没有多说废话。赵钰将他们两人安排到了自己的屋子里暂住,一个宽敞的茅屋,里面什么家具也没有,连床也没有,只能在地上打地铺。

安顿下来之后,王二看了看,屋子周围有人在监视,但是监视的人都离得远远的。他这才凑到朱元璋的身边,压低声道:“朱八哥,我看郑彦夫确实是条好汉,没有投降之心。”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确实没有降心,我也已经看出来了!”

“那咱们就该帮他了啊。”王二认真地道:“你脑子灵,快想办法吧。”

朱元璋皱起眉头来,低声道:“山寨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郑彦夫一伙人和赵钰一伙人还在争持,短时间内还不会暴发,我想,咱们还有两三天时间。”

“山下的官兵会不会攻上来?只要官兵攻山,咱们两人是假使者的事就暴露了。”王二有点担心地道。

“不会的!以官兵的士气,攻山失败一次之后,就算杨洪下了死命令,他们也不会听,要等上一次攻山失败的那种挫败感消失之后,他们才会再次攻山!起码也得三五天之后。”朱元璋低声道:“我还有几个问题要亲口问问他,如果不问清楚,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值得救,等到晚上吧,晚上我制造一个机会去见见他,等我亲口问了这几个问题再做决定。”

王二好奇地瞅了他几眼:“你究竟要问他什么?”

朱元璋淡淡一笑,并不解释,他心里想的是:我要问问他,为什么不听我的话,排除不安定的份子,带最少的人去黄龙山,为什么要和赵钰这种不坚定的家伙搅在一起……如果他给不出让我满意的答案,那就只好放弃了。

六五、我就是白水朱八

当夜,月光皎洁,由于天下大旱,这明亮的月光将会一直持续十几年。

朱元璋假装已经歇息了,但实际上只是吹灭了屋子里的灯,他凑到窗户边,从窗户缝里向外张望,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确定了监视他们的暗桩所在的位置。流寇们虽然很傻,但也知道官兵是不能信任的,安排了两个暗桩在附近的房顶上趴着,随时监视着朱元璋和王二的动静。

朱元璋对王二吩咐了几句,王二起了身,开门出去,大大咧咧地走了几步,然后走到屋子的侧面,在那里小解,两个暗桩的注意力全部转到了王二身上,朱元璋趁机矮着身子钻出门去,借着屋檐的阴影掩护,摸向了郑彦夫居住的那个大茅屋。

流寇们的山寨防守并不森严,可以说他们连一点基本的警戒意识都没有,只在上山的几条道路上安排了哨探,对山寨内部是完全放松的。朱元璋一点困难都没有碰到,就来到了郑彦夫的屋前。

他先将耳朵贴在墙上听了听,确定了里面没有人声,看来郑彦夫已经睡了,于是推门就走了进去。

“什么人?”屋子里的郑彦夫被推门声惊醒,翻身就坐了起来。

“是我!”朱元璋压低了声音道。

“咦?”郑彦夫几乎只在一瞬间就听出了朱元璋的声音,在他杀官造反,彷徨无助的时候,不知道多少次想到这个人,请求他来给自己指点,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出现。

“你怎么进到我的山寨里来的?天啊,哨兵都在干什么。”

借着门口射进来的月光,郑彦夫看清了朱元璋的打扮,只见他穿着一身棉布衣,头上戴着个斗笠,原来是白天上山来劝降的那个朱百户。当时他一直躲在王总旗的背后,郑彦夫没看得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