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牙之骨干,雨堂保护我朝需要保护之人,雷堂以刺杀为主,电堂则作为剿灭天涯的主力。”

“恩,这四堂堂主都需由我龙牙之人担当方可。”

“陛下放心,这点臣明白。”

“改天朕去狮峰商行见见你那两位朋友。先生,小七,今天是青年卫报名的最后一天,走,随朕去看看文璋的成果。”

尽管是报名的最后一个下午,报名点前依旧是队如长河。

冬天的风吹在身上,还是冷冷刺骨。

也许是这一个多月坚持不懈地练武之故吧,我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怕冷了。

小七看见如此多人,吱吱道:“看来想加入青年卫的少年还真多啊。”

袁棘道:“是啊,这最后一天仍然有这么多人排队,这青年卫挺得少年人喜欢的。”

“不知道前日那位少年通过测试了吗?”我突然想到。

“小七,去问问前日那少年怎么样了?”

“恩,公子,我这就去问。”

小七刚要前去,却看见旁边走来一位少年,那少年一见我们,急忙来到面前,跪下便给我磕了三个响头道:“恩公,何去尘给您磕头了。”

“哈哈,正是说曹操,曹操到。”我扶起那少年道,“原来你叫何去尘,测试通过了吗?”

“回恩公,全部通过,文将军说我成绩优异呢。”

何去尘声音正常,已经没有前日那种瓮声瓮气的语调,脸色也是略显红润,看来这两日身体算是基本恢复了。

“恩,不错,以后好好跟着小将军。”

“当然,文将军还说要教我上乘武功,去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恩公。”

“现在不必言谢,你好生学艺,日后报效国家就当做是谢我了。”

“是,恩公,去尘一定记住恩公之言。”

“好,你去忙吧,我们在此看看。”

这二日来,报名之事已然理顺,文璋也是十分清闲,见我们前来,急忙将我们迎进报名点后面的屋里,吩咐两名侍卫守在了门口。

“文璋,情况如何?”

“公子,截止中午时分,已有四千多人前来报名,估计到结束时会突破五千人,到目前为止,测试通过者已过五百,待全部报名者测试完毕后,我们取综合成绩前五百名作为青年卫的队员。”

“恩,看来情况很好,对于通过测试,但未到前五百名的少年,你可以将他们作为青年卫的预备队员,和正式队员一起参加训练,三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测试,成绩能超过原来的正式队员者同样可以成为正式队员,而原先的正式队员成绩下降者便打入预备队伍中,从青年卫始,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不得吃大锅饭。”

文璋一愣,没有明白何谓吃大锅饭,思索片刻后大喜道:“公子此法甚为高明,如此以来,士卒便只能向前了。”

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文璋,你也看过武经总要,其中的带兵思路十分明确,一头绵羊统率的狮子是打不过一头狮子统领的绵羊的,每支队伍都有其独特的气质,而这种气质绝大部分是来自这支队伍的首领,正所谓没有不好的兵,只有好的帅。”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道:“这种气质也可以叫做军魂,该亮剑之时,整个部队毫不犹豫一起亮剑,那蒙古铁骑为何能所向披靡,正是由于其军魂强悍,反观我大宋数百年来,除了初期的杨家将,后面的岳家军,近期的孟珙军等,其余部队为何总是屡屡吃败仗,原因就是军队中没有军魂之故。所以,从这支青年卫起,我要慢慢赋予我大宋军队这种军魂,这种亮剑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对抗蒙古铁骑,王师北定中原方能指日可待,这支青年卫我便交给文璋你了,青年卫不仅是皇家侍卫,还要作为一支能够上阵冲锋的尖刀队,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我希望其能够成为未来我大宋军队的楷模,你须谨记,用心打理。”

文璋心中一热,急忙跪下道:“公子高见,文璋定不负公子所托。”

“好了,起来吧,道法之徒,宋瑞之弟,我是不会看错的。日后我会常来,青年卫的训练模式你尽快拟定上报于我。来年,我会在其它地方秘密训练一支新军,也会参照青年卫的练兵模式。”

文璋起身道:“是,请公子放心。”

大宋军队装备精良,素质也并不差,但就是软弱无能,战斗力极差,所欠缺的正是李云龙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甚至是匪气。文璋年少气盛,师从道法这样的绝世高人,心里自然会有种不服输的念头,霸气傲气皆有,我也正好需要这种劲头来打造青年卫的军魂。

只要以后经过战争的洗礼,去掉文璋心中的傲气,我相信青年卫必定能够锋芒毕露,而文璋也会成为一代名将。

第29章贾似道的内心世界

第29章贾似道的内心世界

第29章贾似道的内心世界

夜晚的临安又开始飘起了雪花,雪花不大,稀稀疏疏地洒在地上,随即化作雪水,流淌在大地上。

西湖上除了贾似道的虫船外,再无其它的船只。

虫船上依旧灯笼高挂,在这寂静暗淡的夜晚显得灯火通明,与平时大不相同的是,船上并无莺歌燕舞声,也没有喧闹的饮酒声。从远处望去,似乎就是一座死气沉沉的鬼船停在湖中。

大船中央的屋里坐着贾似道和一位四十多岁身着淡青色长衫的中年文人,这中年文人脸庞黝黑,相貌魁伟,眉宇间正气凛然,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军人独有的杀气。

中年文人正是来京述职的扬州制置使李庭芝。

李庭芝文武双全,曾中过进士,后得孟珙赏识,在其帐中任参议官,主管机要文字,孟珙死后,留下遗嘱推举贾似道代替自己,并且把庭芝推荐给贾似道,李庭芝为了感激孟珙当年的知遇之恩,亲自护送其灵柩安葬于兴国(今属江西),而且不顾众人的挽留,当即辞官还乡,为孟珙执丧三年。后来,贾似道镇守京湖,起用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五年前,李庭芝又得贾似道推荐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并担任扬州制置使兼任兵部侍郎。

孟珙对于李庭芝有知遇之恩,贾似道对于李庭芝则有提携之恩。

李庭芝日里来京述职,至吏部报道后便先到了贾府。

两人相对坐在一张酒桌前。

贾似道亲自给李庭芝蘸满一杯酒道:“祥甫(李庭芝字)啊,自五年前一别,你我都老了一大截了。”

李庭芝举杯道:“相爷,自大帅走后,如非相爷提携,祥甫如今还是白丁布身,这杯酒先敬相爷提拔之恩,先干为敬。”

贾似道也是一饮而尽,道:“祥甫,不必如此客气,说句心里话,这么多年来,我也就是和你一起,才能完全放开心怀,平日里,这大船上可是热闹非凡,乌烟瘴气,今日也就你祥甫到来,才会如此清净。”

李庭芝拿起酒壶,给贾似道倒满酒道:“相爷您太抬举祥甫了。”

贾似道又是一口喝尽道:“不是抬举,祥甫你够格,今夜就我们两人,你也不必自谦,来干了。”

“是,相爷。”

“祥甫老弟,今夜也别叫什么相爷了,我比你痴长六岁,老夫托大,你就叫声师宪兄吧,就像,就像当初在大帅帐下听令时一般。”

“好,师宪兄,那祥甫恭敬不如从命了。”

“恩,算起来也有近二十年了吧,当年在大帅帐下时,你我都是意气风发,唉,时间真快,一晃就过去了。老弟,喝酒吃菜。”

“师宪兄,请。”

两人酒量均是不错,一杯接着一杯。

“老弟,这五年来你总是找出各种借口,就是不愿意进京述职,今年怎么突然想起进京了?”

“师宪兄,今年新帝刚刚登基,于礼也该来觐见陛下,这是其一。”

“还有其二?”

“这其二就是专门来找师宪兄你说会话的。”

“哈哈,难得啊,老弟有啥话就直说吧。”

“那就恕祥甫直言了。师宪兄,如今我大宋朝内忧外患,那蒙古人早有灭我之心,其铁骑虽然不能说所向无敌,但却远胜于我朝军队,三年前刘整降敌,川中大半已失,且我朝依赖的长江天险也已失去上游一段,然我朝并非不能一战,关键之处在于朝中。当年,大帅走时,将这担子留给了师宪兄,二十年来,唉,只是。。。。。。只是,师宪兄成了贾相爷。。。。。。再不是当初那位可敬可佩的贾师宪了。”李庭芝吞吞吐吐地说道。

贾似道听完,也不说话,只是接连喝下三杯酒后才长叹一气道:“老弟啊,我明白你的意思。当年那吴潜、丁大全任左、右丞相之时,先帝理宗对他们的一切措施均感不满,于是加封我为少傅,召我入朝。我当时雄心勃勃,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成为一代名臣。唉,入朝后才发觉这朝中步步是惊心,处处有陷阱。时有阎、马、丁、董四人内外勾结,专擅弄权。先帝此人优柔寡断,用人而不信之,欲除之而又不直接诏之,于是便以我为矛,刺破吴,丁等人后,又让我禁绝宦官干政和外戚弄权,因此我便得罪了朝中不少大臣以及后宫中人,虽然使内外肃然,但我也成了众矢之的。老弟,你知道我出自孟珙大帅帐下,朝中将领派系林立,大帅虽然屡建奇功,却也让许多将领不爽,而我也是年轻气盛,容不得半点对大帅不敬之人,于是这些将领也一同反对我。五年前,国库空虚,土地大量集中于地主之手,先帝令我推行公田法,用语限价购买那些大地主手中超额的土地,废止和籴,以其租谷作军饷,充实国库。又制狭口阔底斛式颁行全国,减轻对贫苦者的超剥削。这些措施原本有利国计民生,但却招致了官僚地主的不满,这些人本就和我有节,此时更加对我恨之入骨。”

贾似道停顿片刻,似乎想起了不少当年之往事,又喝了一杯酒接着道:“到了这个时候,我只能紧紧跟随先帝了,我知道只有先帝才能护得我周全,而先帝也渐渐离不开我了,不断地给予我权力,什么少傅,少师,枢密院史,丞相等等职务。”

“那师宪兄就该利用手中之权多在皇上面前进言,中兴我朝啊。”

“祥甫老弟,你不明白的,什么是伴君如伴虎,先帝给了我这么多权力,却又开始不信任我了。”

“这是何故?”

“先帝晚年,不仅愈加优柔寡断,还变得疑神疑鬼,蒙古忽必烈北撤后,先帝以为如当年高宗时,划江而治,便一心只读理学之书,不理朝政,什么中兴我朝,根本就没有了兴趣。”

“先帝如此,师宪兄该多加劝导才是。”

“老弟啊,不是我说你,你虽然文武全才,却不懂这帝王之心,为臣之道在于揣摩君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古到今,有几个帝王像前朝太宗皇帝,能够容忍那魏征的谏言。唉,来,我们接着喝。”

李庭芝常年在外御敌,哪里知道这朝中如此复杂,正在思索间又听到贾似道继续说道:“祥甫,你知道五石散吗?”

“这个当然知道。”

“人都是会变的,这权力啊就像吸食五石散,有瘾啊。”

第30章名将李庭芝

第30章名将李庭芝

第30章名将李庭芝

李庭芝默默地喝着酒,听着贾似道吐露心声。

“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对权力的追求之心越来越大,就像吸食五石散一般,欲罢不能了。我也知道,自己在朝中树敌太多,一旦失去权势,定会死无葬身之地。而且我的权力膨胀到一定地步时,便会触及到皇权。现在外面都在说我朝是皇权,相权,后权三权鼎立,这无疑又将我推倒浪尖上啊。只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落入万劫不复之中。我日日花天酒地,纵情声色,有时觉得自己都不是我自己了,只能是得过且过。祥甫老弟,喝酒,你是端直之人,有些东西你是不会明白的,甚至连我都不明白,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李庭芝又是一饮而尽,想了想道:“师宪兄,今新帝登基,也许会有机会出现吧。”

“新帝赵禥?哈哈,老弟啊,这赵禥我是从小看到他长大的,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还不如先帝。”

“师宪兄,我听说这度宗帝虽刚登基,却是异常勤奋,夜夜在书房读书学习。”

“老弟,这历史上那个皇帝刚登基时不都会做番模样?”

李庭芝再度陷入沉默之中,贾似道之言实实在在。

“祥甫,今朝有酒今朝醉,别停杯筷,吃酒吃菜。”

李庭芝又是一杯酒下肚,心情愈加沉重,说道:“那依师宪兄所言,我朝就没有中兴之希望了?”

贾似道笑笑反问道:“老弟,你认为呢,还有希望吗?”

贾似道见李庭芝无语,接着道:“我是看的很明白,依我之见,这新帝不出数月便又会旧性复发,酒色之徒怎么会有作为。只要这赵禥继续给我权力,我便如此下去,否则。。。。。。”

“否则怎样?”

“哈哈,喝酒,喝酒。”

贾似道已经伏在桌上,也不知道是真醉还是装醉,只是还在喃喃耳语道:“喝酒,喝酒,不醉不归啊。”

李庭芝心里阵阵失落,神情黯淡,看着面前一桌的残羹冷炙,默然呆住,眼前的贾似道贾大人到底是忠是奸?自己已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难道这大宋气数已尽?李庭芝端起酒杯一动不动。

######

大殿上,驻外大臣们一个个按品序高低向我述职。

这种述职也只是走走过场,大臣向我递交奏折,也就是今天的述职报告,小七在旁一一收下,这些述职报告最终也都是转交到朝中对应的部门参阅。

“臣扬州制置使李庭芝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南宋末年最后之名将,李庭芝虽然身材魁梧,却显得神情憔悴。

“爱卿,免礼平身。”

“陛下,臣除了述职奏折外,另有本奏。”

“爱卿请讲。”

“陛下,扬州城兵源枯竭,臣招募到汴河以南的两万流民,补充为军队防卫扬州城,事关紧急,之前未及上报枢密院,臣恳请陛下恩准。”

这本是我上次所出的主意,哪有不可之说。

“准奏,朕再赐名这支部队为“武税军”,枢密院随后下诏即可,师臣没有意见吧?李爱卿镇守扬州,屡建奇功,朕甚感欣慰,望爱卿再接再厉,为我朝多立新功。”

“谢陛下。”李庭芝恭敬地应道,只是神色恍惚。

“臣无意见。”贾似道淡淡说道。

“臣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参见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免礼平身。”

吕文德吕文焕弟兄二人也算是宋末名将了,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能够守住襄阳数年,延缓了南宋的灭亡时间,最终吕文德阵亡,吕文焕降敌。

“谢陛下。”

“吕爱卿辛苦了,襄阳重地,好生守护。”

“是,陛下。”

早朝就这般匆匆而过,只是这大多数人我都没能记住。

我回到宁乾宫不久,小七来报,陆秀夫求见。

陆秀夫一进屋便道:“陛下,刚刚下朝后,李大人找到臣,说明日便会离京,让臣尽快安排面见那位献计的神人。”

“明日就离京,难道边境有变?不可能啊,这北方大雪皑皑,道路阻塞,根本不是用兵之时。”我想了想道,“君实,那就下午未时在狮峰茶楼见吧,对了,叫上宋瑞一起。”

李庭芝自昨夜和贾似道深谈后一直心神不宁,在茶楼一见到我顿时大吃一惊,急忙看着旁边的陆秀夫。

我哈哈一笑道:“李将军,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

李庭芝慌忙之中立刻跪倒:“臣李,李庭芝。。。。。。”

我扶起李庭芝,打断道:“祥甫起身,这不是在宫中,无须多礼。”

旁边的陆秀夫低声道:“大人,陛下在外自称呼延公子,大人如此称呼即可,公子就是那献计之神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