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上,我开始想着这龙息之事,不过龙息一说也太过玄妙了,但如果不是龙息,我体内突然爆发出的又是什么呢?我突然想到在少帝陵前的那位黑衣老人,难道我体内的龙息是他给的?是了,老人最后在我背上拍了一掌,我的力气就变得很大,难道那位老人是神仙?

前些日子道法来信也言及我是什么命星闪耀,看来我真的是真龙天子了,呵呵,我飘飘然起来。

穿越之后的我似乎也变成有神论者了。

不过,我的潜意识中始终保持着清明,仅靠那神秘的龙息,我只能被动地等待,那是绝对不行的。我更加希望火枪能够早日研制成功,当时我手里有枪的话,还会怕这黑衣人的弯刀吗?

我伸手做了个开枪的动作。

第47章沈括后人

第47章沈括后人

第47章沈括后人

大宋的情报机构也太无能了吧,一百多号蒙古人潜入我朝境内,躲藏在京城附近,竟然没有半分察觉,难道边关有人通敌?还是朝中有人接应?

这个时代消息传播得很慢,蒙古人是如何知道我要来会稽的?又是何时知道的?如果从临安到蒙古境内,再返回临安,即便有信鸽传送信息,这一来一往怎么都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吧,那也就是说在去年十二月初至十二月中就有人往蒙古传递消息了,而这个时候只有宫中之人和朝中大臣才知道此事。

无论如何,龙牙的情报部得加紧了。

没有情报的战争就好像瞎子打仗,只会是有败无胜。

中午时分我们绕过会稽城,直接向全玖家的山庄驶去。吃完中饭我便躺在车上好好地睡了一觉,毕竟早上被黑衣人折腾得够呛。

临近傍晚,我们一众数十人赶到了山庄,比计划中的时间晚了近半天。

据说全姓这一姓氏出自远古时期的周朝,当时设有一种官职叫作泉府官,专门管理钱币,而泉府也就是专门管理货币的机构。泉府官的后代有的以泉作为姓氏,后来演变成全,成为今天全姓的起源。

全姓人数极少,大都集中在江南一带,会稽的全姓人氏自称是三国东吴名将全琮的后代。

会稽全福镇可以说是全姓人氏最大的集中地了。

全玖的家就在全福镇的最北端。

此时正值新年,全福镇也是一派喜气洋洋。

同汉唐相比,宋朝对外赔款金额巨大,但在很长时间里却仍然十分富裕,足以见得宋朝经济之发达了,只是到了南宋末年,贪官污吏横行,才开始变得国穷民贫,加上北方汉人家破人亡,不断南下,也使得各地流民日增,衰败之景四处可见。

这全福镇可能是因为太子妃全玖之故,会稽城中的官吏倒不敢过分乱来,看上去还算富足和谐,而且不似其它城镇,少有乞丐流民。

我同镇中耆老们稍事寒暄,便走到全玖家前。

全玖家的院落虽然很大,却显得十分陈旧,尽管贵为太子妃,但全玖却一向低调,洁身自好,不愿用其身份为家人谋私利。

山庄门前的横匾是全玖之父生前所写,“求全山庄”。

全玖之父在做官时也屡次说道,为官者须事事尽责,事事求全,这“求全”应该就是其座右铭了吧。

我回头看了看全玖,见其正盯着门匾发愣,我知道全玖是在思念其父,便拉着其手一起走了进去。

求全山庄分前后两院,虽说陈旧,倒也干净,山庄后面就是全玖所言的后山了。

山庄目前当家的乃是全玖之弟全觉,全玖的直系亲属也就只有全觉一人不愿赴京,而是选择留在会稽老家,家里有老管家全立福领着十多名家丁佣人,后山上还有几十名长工,因大都是丘陵山地,所以良田很少,这些长工以养殖业为主,饲养了不少猪牛鸡等畜生以及稍带维护山林。

全玖一到家便东问问西问问,左晃晃右晃晃,显得十分兴奋,我见全玖开心,也不去管她,随她到处走动。

蓝羽安排好侍卫住宿后说道:“陛下,这山庄真够大,几十名侍卫安顿后完全不显拥挤。”

“听全妃讲,后面还要大呢,明天一起上山去看看,今夜你们都早些歇息。”

“是,陛下,臣安排好防卫后便去歇息。”

吃罢晚饭,我在客厅召见了全觉和其老师沈逸秋。

本来,我到求全山庄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考察新军基地,看看这里是否可行,后来听全玖提及全觉,沈逸秋,又增加了招揽人才的目的。

这全觉长相斯文,同全玖貌似,也是眉清目秀,而沈逸秋也是精神矍铄,看来全玖家的山庄养人啊。

我看着两人十分拘束,也就先开金口道:“全觉,你和你姐姐长得真像,一表人才啊。”

全觉起身答道:“陛下过奖,呵呵。”

“坐下说话即可,这是在家里,不用拘束。”我笑笑又对沈逸秋道,“沈先生也是容光焕发,一看便是宝刀未老,先生今年贵庚?”

沈逸秋听我称他做先生,心里也是十分高兴:“回皇上,老朽今年六十有二了。”

“恩,老当益壮啊。朕听全妃讲,你是沈括后人?”

“正是。”

“沈括沈大人乃我朝英才,朕打算过些日子给他重新整修陵墓,立碑铭传,并在临安建一座书院,就以沈括之名来命名,所有院生都必须精修沈括的学说。”

沈逸秋听我如此说到,突然一愣,随后喜极而泣,急忙跪下道:“谢皇上恩典,老朽代先祖谢过皇上了。”说完,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这个时代的文人大都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够得到皇家赏识,以致能够流传千古。沈括在世时,一直不得重用,尽管其大作《梦溪笔谈》出版后颇得学术界重视,但却没能得到皇帝的认可,所以即便在郁郁而终时也不忘嘱咐子孙有机会将此书献给皇上,作为其后代的沈逸秋自然希望能够完成先祖遗愿。此时听见我说的这番话自然又勾起了这种念头,尽管沈逸秋在会稽全家隐居了十来年,但这种心思却是一直没有断过。这就像那云伯飞一般,能够光宗耀祖才是其毕生之追求。

我起身扶起沈逸秋道:“先生请起,只要为我大宋作出过贡献者,朕都会予以嘉奖,沈括之说涉及广泛,必将会造福我朝,流传万世。先生你对于沈括沈大人的学说有所了解吗?”

沈逸秋起身后有些自豪地答道:“回皇上,老朽自幼便十分喜欢先祖之说,先祖之作《梦溪笔谈》老朽全部做过研究,为此还被父亲责骂不务正业呢,只是。。。。。。”

“先生不用顾虑,有话请讲。”

沈逸秋稍稍有些脸红道:“老朽仅对先祖学说的一部分有兴趣。”

“是吗,哪些部分?”我有些担心地问道。

“皇上,老朽只对其中的物术奇巧有兴趣,而对于政治军事却没有深入研究。”

我听完后哈哈大笑道:“好,很好。”

沈逸秋不解而道:“皇上?”

“所谓术有专攻,先生有所不知,这物术一道涵盖万千,只要好生应用,于国于民皆有百利,实不亚于治国大事也。”

沈逸秋得到我的赞赏,似乎是一生终得一知己,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说道:“在遇到全觉前,老朽曾经走遍大江南北,寻师访友,将先祖之说一一加以印证,后来来到会稽,觉得此地灵气十足,更兼全觉和老朽对路,便长期住了下来,在这里的数年间,老朽一边教导全觉,一边对先祖之说的物术部分加以整理修正,再加上自己的看法扩编成书,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全觉长大后,针对《梦溪笔谈》上的学说又提出不少建议,在全觉的帮助下,老朽前些日子终于将此书完成,仿照先祖,取名为《会稽笔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象先祖一样,出书流传后世。”

第48章实验室

第48章实验室

第48章实验室

沈括的《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流传到后世时,已经遗失了不少。

其中的《笔谈》部分剩余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剩下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只得一卷,且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从内容上说,《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古代著述中是少见的。书中所记载的科技知识,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还称誉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至于遗失的部分到后世已经无法找到了。

从沈逸秋所言可以听出,他所钻研的正是古时被称为物术的自然科学部分,其新作《会稽笔谈》则全是自然科学,不就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大全吗?

我梦寐以求啊。

自宋朝后的数百年间,欧洲国家正是通过一次次的科学革命,才走到了世界的最前例。

我急忙说道:“先生的《会稽笔谈》同你先祖之说一样,必定会流传后世的,此书现在何处,取来让朕欣赏一番。”

沈逸秋道:“皇上,此书在后院的验论屋中,老朽这就去取。”

“等等,先生所言验论屋是指什么?”

沈逸秋指指全觉笑道:“这验论屋一词还是全觉发明的呢,其作用有二,一是验证书中各种理论,二是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

“这不就是实验室吗?”我哑然笑道。

沈逸秋,全觉一愣,同时问道:“皇上,这实验室为何物?”

“实验室即是做试验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科技物术产出之地。朕举个例子,你在书中看到,石油可以用来照明,那么你会做个试验来证明吧,这做试验的场地就叫实验室,和全觉的意思十分接近。”

全觉想了想赞道:“皇上所取的这个名字更加贴切,以后就叫实验室吧。”

我点点头,站起身来道:“先生,全觉,走,朕随你们一起去后院看看实验室。”

“这师徒两人当真是人才啊,竟然能够将《梦溪笔谈》之自然科学部分进行全面修正,还弄出个实验室来,看来我这次的会稽之行是大赚特赚了。”想到这里,我突然又想了方灵,要是方灵听见我说大赚特赚,一定会说我又在做生意了。

全觉见我要亲自去验论屋,也是觉得受宠若惊,急忙带路前去。

后院的五间大屋便是沈逸秋所说的验论屋,我们先进入最右边一间,进去后看见其中杂乱无章,仅余一条小小的通道可以穿过,桌上,地上到处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线装书籍四处摆放,琉璃瓶中装有好多种不同颜色的液体,木桶里有火油,还有油纸包着的火药,小型雷管,各种式样的简单天文仪器,精密的弓弩等等。

这活生生就是后世的综合性实验室啊。

沈逸秋从桌上一堆物品中拿出一叠厚厚的文稿道:“请陛下过目。”

我随手翻了几页,上面果真都是自然科学,只是大部分内容我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将此叠文稿交给身旁的小七道:“先替朕收好,等参观完这实验室后再看。”

我沿着屋内狭窄的通道慢慢走过,对两旁的物品和手稿一样样仔细看过,这里的内容包含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理等大部分学科,其中大部分我都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是何物,但直觉告诉我,这些东西都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

这沈逸秋,全觉师徒真是让我喜出望外,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同沈括一样,沈逸秋也是一个时代的大科学家,而且更加专注,更加注重实践。

第二个房间和第一个几乎一样,东西放得乱七八糟。其中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桌子上堆放着的一座大型沙盘,上面有江河森林城池,简直就是一副宋朝的立体地图。

沙盘最早起源于汉代,但真正广泛应用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了。

沈逸秋,全觉二人紧紧跟在我后面,见我看得如此认真,也就详细地向我介绍了这座立体沙盘地图的制作过程,这沙盘所标识的地理位置同我的记忆基本一致,我不由暗自赞道,精确啊。

其它的那些研究成果,也如我的猜想,超出了我对这个时代的认知。这里面还有凹凸镜,指南针,石油照明装置等,总之是五花八门,牵涉面极广,也许是人力物力等问题,这些制成品大都较为粗糙,显然是工艺不到位,当然这点我自然不会担心的,后面有我的支持,举国之力的协助,还担心什么?

这些成果放在后世都十分平常,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领先一大步啊,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实用性不强,这点应该是沈逸秋,全觉的时代局限性吧,如果加上我的知识,那么这里的很多成果只要稍一改进就能成为实用之物了。

“官家,时候不早了,已过子时,明日再看吧。”全玖见时间已晚,而我还在津津有味地观看,便上前来劝说道。

接近两个时辰,我们只看完了一半,我知道一下无法看完,就道:“这么快?都子时了啊,好好,睡觉,明日再看。”

回到屋里我对全玖说道:“玖儿,你这次可立了大功了,回去后朕会好好奖赏。”

全玖奇道:“官家,玖儿不明白,也不要什么奖赏,玖儿无用,只希望能够陪着官家一起中兴我朝就心满意足了。”

“玖儿,你不知道,你这弟弟和他的老师都是大大的人才啊,他们的这些研究成果加以转换,必定能给我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呵呵,先不说这个,回去后你就搬到宁乾宫吧,宁乾宫太大,朕一个人居住也觉人气过于稀少了。”

“搬到宁乾宫?”全玖楞道。

“是啊,怎么,玖儿不愿意吗?”

全玖睁大眼睛看着我,也不说话,眼里流出两行清泪,一下扑进我的怀里,紧紧地抱住了我。

第49章张世杰?

第49章张世杰?

第49章张世杰?

次日一大早,我带着袁棘,文天祥等人在全玖,全觉姐弟的陪同下,从后院的小门进入后山。

经过一小片稀疏的山林来到了后山的半山坡。

半山坡地势略微起伏,中间有大片洼地,往上看去,坡度陡峭,荆棘密布,洼地里喂养着不少鸡鸭猪等牲畜,长工们正在给牲畜喂食。

山间的清晨,空气清新,林中鸟声翠鸣,夹杂着牲畜的低叫声,端的是好一片田园风光。

出自军营的陆秀夫四处环顾,道:“陛下,此地容纳一两千人应该毫无问题。”

我知道陆秀夫对这事的经验远胜于我,便道:“君实,你带文璋四处仔细察看下,再和这些工人们还有全立福等人多聊聊,下山后再向朕汇报。”

我带着全觉等人回到后院的实验室,又花了约莫两个时辰才将屋里所有的东西看完,直看得我叹为观止,欣喜若狂,有了沈逸秋和全觉的加入,对于火枪火炮的成功,我也坚信会大大提前了。

这等人才,若非我的到来,又将埋没人间了。

从古至今,多少次机会,都被那些无能的庸君给白白浪费了。

整个下午,我都和沈逸秋,全觉二人在讨论《会稽笔谈》中提及的事物。

虽然在这些事物具体方面上的造诣我远远不如二人,但我的观念却是比其先进了太多。我将后世的一些事物融入其间,比如味精的基本制作原理,枪炮的简单知识,石油的成分及效用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