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小姐,呼延公子言之有理,我听欧阳公子讲过,你们宋朝的船只远较我们国家的为大,也许还真有可能。”

作为主人的萧天不停地招呼大家饮酒吃菜,第一次吃到加了味精的菜肴,杰瑞也是大呼,好吃,鲜美。

我示意文天祥拿出杰瑞的身份凭证:“杰瑞先生,这是你的身份凭证,你在这里有何打算?”

“公子,临安是宋朝的京城,我想在这里四处走走看看,一来多了解下宋朝的人文,二来顺便找找有没有船队出海。”

我想了想指着沈逸秋道:“杰瑞先生,我这位朋友沈逸秋,正在组建皇家临安大学,需要聘任地理老师,你周游世界,见多识广,不知有没有兴趣到那里任教?你可以一边教书,一边熟悉临安的环境,而且待遇从优。”

杰瑞起身对着沈逸秋行礼道:“大学老师?很好啊,我十分愿意效劳,沈先生阁下,很高兴认识你。”

沈逸秋急忙抱拳回礼:“杰瑞先生,在下十分欢迎。”

杰瑞问道:“沈先生,你们这个大学和你们国家的其它学堂有区别吗?”

我接过话道:“不一样,沈先生筹办的大学以教授和研究自然科学为主,类似于你们那里的帕多瓦大学。”

杰瑞又一次惊讶道:“帕多瓦大学?那可是我们那里最好的大学,始建于1220年,我曾经在那里上过学,只是公子怎么知道的?”

我笑笑继续编道:“听朋友提到过,杰瑞先生,你上过大学,那敢情更好了,你有经验,正好可以帮助沈先生筹办这所大学,沈先生是我朝著名的科学家,你们二位年龄相仿,相信你们会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欧阳建青喜道:“如此甚好,我还担心一旦我从军后,杰瑞先生独自一人甚为不便。”

第94章南宋水师

第94章南宋水师

第94章南宋水师

获得咸淳元年武举科考前十名的考生在主考官范文焕,马廷鸾的带领下跪倒在集英殿地上,高声齐呼:“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皇上。”

除了欧阳建青,我一眼就认出当日较技的史玉琪,吕蒙山等人。

范文焕上奏道:“请陛下宣旨。”

“好,朕现在宣布获得本次武举考试前三甲人员名单,史玉琪。”

“草民在。”

“朕点你为本次武举探花,入禁军步军供职,封武骑尉,授宣奉郎,领从七品衔。”

“臣史玉琪,谢皇上恩典。”

“苏秉义,朕点你为本次武举榜眼,入兵部供职,封云骑尉,授宣德郎,领正七品衔。”

“臣苏秉义谢皇上恩典。”

“苏秉义,你是苏轼后人?”

“回皇上,正是。”

“那你为何弃文习武?”

“皇上,当今北方蒙古对我朝虎视眈眈,臣愿做汉时霍去病,保家卫国,还我河山。”

“好,去兵部好好做事,欧阳建青。”

“草民在。”

“朕点你为本次武举状元,入禁军水军供职,封晓骑尉,授朝奉郎,领正六品衔。”

“臣欧阳建青谢皇上恩典。”

三甲宣布完毕,我又对其余七人道:“吕蒙山,你们七人由吏部分派,暂领正八品衔。”

“谢皇上。”

“有你们这些立志从军报国的青年人,朕甚感欣慰,朕希望看到你们在未来的战争中为国效力。”

“臣等定当不负皇恩厚爱。”

宋朝的武将官职五花八门,可以称得上是历朝历代中最为混乱,最让人难以琢磨的一套官制系统,这个什么郎,什么尉的,我是没有弄明白。反倒是蒙古军队的编制简洁,万夫长到千户长到百夫长,一目了然。

“师臣,范爱卿,文爱卿,陆爱卿,你们四人随朕前往兵部。”

六部及枢密院,中书省等朝廷重要机构都在皇宫南面。

在六部中,兵部属于最不受重视的一个部门,自太祖起,宋朝以文制武,兵部一直排在六部之末,何况在其上面还有枢密院。水军司位于兵部的一个角落,更显得地位底下。

了解南宋末年历史的人都知道,正是因为南宋水军的优势才延迟了亡国的命运,也才有后面的儿皇帝残喘数年。只不过在宋末却无人重视,即便是名将李庭芝也是如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清朝末年,洋人的军舰火炮轰开国门后,方才醒悟。

我看了看寥寥无几的殿前水军司,枢密院水军司的主要将领,眉头微皱道:“哪位爱卿给朕讲讲我朝水师状况?”

这几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最左边的一位老将。

贾似道介绍道:“陛下,这位是兵部侍郎兼殿前水军司都统制李北洋,是我朝百年前著名水军将领李宝的后人,也是水军中资历最老的将领,李都统,你来给陛下讲讲。”

李宝此人,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在绍兴三十一年,率领三千多名水军将士全歼了金国七万水军,此役后,金国再无力量组建水军南下,甚至连尝试都不敢了。仅此一仗,后世便有人将李宝列入古代十大水军名将之一。

李北洋年近六旬,自二十余岁起便随父加入水军,对宋朝的水师自是了如指掌。李北洋见贾似道点卯,出列道:“陛下,我朝水军分为三系,殿前司水军,沿海制置司水军,地方司水军,共计在编将士十万人,大小战船数万艘。陛下想要了解水军那些方面的情况,臣一一解答。”

我想了想道:“朕先了解下我朝水军战船的类型,配备的武器人员状况。”

李北洋道:“陛下,我朝水军战船种类甚多,目前还在服役的有赤马,白鹞,海鹘,海鳅,走轲,蒙冲等十七种,每艘战船根据其大小配备的士卒均不一样,比如最大型的战船巨艦配备有五六百来人,而小型的战船只有数人,武器配备有强弩,火炮(相当于投石机),火球,拍杆,长镰等,兵种有弓箭手,牌手,枪手,刀手,弩手,炮手等以及梢工,押火等辅助人员,新加入的几艘战船上还配有部分突火枪。陛下倘若想要知道其根本,可前往我朝造船厂或者是亲临水军驻地。”

我点点头,继续问道:“目前我朝的战船以何作为动力?”

“陛下,我朝战船的动力分为三类,一是以手划船桨为动力,二是以脚踩车轮为动力,三是以螺旋桨为动力。”

“螺旋桨?”

“是,陛下,这是由数个小型车轮组成的,也可以叫做大型车轮。”

“原来如此。”我心道,还以为是什么先进的动力源呢。

“李爱卿,那水军的主要用途何在?”

“陛下,主要有三,一是防止北方蒙古的水路进攻,二是缉拿海盗,三是缉私。”

我陆续又问了水军人员和战船的来源,以及水军的作战策略等,李北洋有条不紊地一一作了回答。

“恩,很好。那沿海制置司的水军情况又如何?”

李北洋道:“大同小异,但具体事务臣不是很清楚。”

范文焕指着其中一位将领道:“陛下,这位是沿海制置使李曾伯,李大人,你来给陛下讲讲。”

“陛下,沿海司水军二万人,主要在定海至广南东路一带,其战船配备和我朝其它水军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战船都是以大型船只为主,因在海中无法使用车轮为动力,所以全是船桨驱动。”

“地方司的水军也都一样吧?”

“是,陛下。”

“朕来问你们,如果出海远洋,你们能够到达何处?”

李北洋道:“回陛下,臣曾经随父远航,到过吕宋国(今菲律宾吕宋岛)一带。”

李曾伯也道:“陛下,臣到过琉球,至于最远能到何处,臣未曾想过,陛下是想从海路攻击蒙古吗?”

“呵呵,不完全是,那里还不够远,朕可是想去海外的威尼斯看看呢。”

“威尼斯,在哪?”

“先不说这个。”我话题一转,说道,“朕来问你们,我朝水军最大的弱点在哪?”

李北洋想也不想道:“陛下,我朝水军最大的弊病就是体系太多,各自为政,而且编制混乱,不利于大规模作战。”

“此言甚是。”我突然起身道,“李北洋,李曾伯,朕令你二人在一个月内作出一份水军三系合并计划,朕打算在咸淳元年底合并各路水军。”

李北洋愣了片刻道:“臣遵旨。”

李曾伯瞄了一眼贾似道,见其毫无反应,只得应道:“臣遵旨。”

贾似道脸上毫无表情,内心却是一惊,这赵禥开始伸手到军队了?

我看着贾似道,笑道:“下半年朕和枢密院,兵部好好商议下,争取年底前将各路水师前合并完毕,统一交由枢密院直接指挥。”

贾似道听我这句,松了口气:“是,陛下。”

范文焕见贾似道表了态也急忙说道:“陛下,兵部一定配合。”

尽管贾似道并不看重水师,可我直接干涉军队事务还是第一次,好在听见我说合并后的水军全部交给枢密院,才得以放松下来。

这一切我尽收眼底,作为一名销售工程师,最简单的观察能力还是有的,何况经过了半年的锻炼,我也渐渐成熟了,我现在越来越能把握贾似道的心态,而贾似道却是越来越看不懂我这个赵禥了。

合并后的水军交给枢密院,这点我倒是没有欺骗贾似道,只是这个枢密院却要掌握在我的手中。

第95章演福寺

第95章演福寺

第95章演福寺

“陛下,贾似道对于水师的控制力相对较弱,殿前司水师都统制李北洋与贾似道一党一直不和,贾似道几次意欲除之,无奈我朝水军中十有六七是李北洋的学生,同门或者好友,贾似道最终没能得手,只好转向拉拢沿海水军制置使李曾伯。臣以前在扬州时就听李大人说过,这李北洋为人耿直,不善交际,性情略微古怪,其精通水战,总是想着要从海路攻击金国和蒙古,以超过其先祖之战功,然先帝理宗自端平入洛失败后,采取了颇为保守的政策,而贾似道揽权后更是不思进取,使得李北洋渐渐心灰意冷。臣入兵部后,也曾接触过李北洋,不过,李北洋似乎总是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回宫的路上,陆秀夫向我介绍道。

文天祥道:“如此看来,这李北洋就是关键,他如果愿意配合,水军则相对容易合并整顿。”

我笑笑:“恩,这个并不难,李北洋和李庭芝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愿意成为中兴之臣,朕可以让他们实现心中的抱负,他们自然也就愿意追随朕了。”

陆秀夫想起当日我会见李庭芝的场景,道:“看来陛下是胸有成竹了。”

四月的江南,百花齐放,柳树成荫,到处花红草绿,正是草长莺飞之际。

西湖的春天,更是雅致清丽,那清澈的湖水,倒挂的杨柳,偶尔吹来的柔和清风,倘若再向远处望去,加上那若隐若现的山峰,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丹青水墨。

人在其中,似乎也慢慢的融入了这幅画中,成为丹青中的点睛之笔。

“哥,难得今日天气晴朗,我们去北面的演福寺吧。”方灵心情大好道。

我稍稍楞道:“演福寺?是座寺庙吧。没听说过呢,有何特别之处?”

方灵笑道:“我也没去过,只是听人说,最近寺里来了个挂单和尚,医术了得,为邻近百姓免费看病,顺带着寺庙的香火也旺了起来,而且临安北边的山峰陡峭挺拔,游人稀少,所以显得幽静安宁,趁着天好,我们也去寻幽访古吧。”

“那好,灵儿,我们就去演福寺走走。”

袁棘和小七在临安日久,也从未到过演福寺。我们四人一路北行,进入山中,人烟开始减少,山路也变得崎岖不平,道路两边的山峦一片苍绿,树木也更加茂密,好一处寻幽踏青之地。

不经意间,一座小型寺庙突然出现在眼前,果真是深山藏古寺啊。

“哥,你看,到了,这寺庙比起灵隐寺也小得太多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寺庙也一样,不在其大小,里面有上师则灵。”

“这么小的寺庙,哪里会有上师?”

“说不定哦,灵儿你看庙门前人还不少呢。这里地势如此偏僻,却有这么多善男信女,足以见得此庙不凡也。”

演福寺只有一间大殿,左右各有一处偏殿,大殿后面就是僧人们歇息之处。寺庙虽然不大,却也是古色古香,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进入寺中,只见烟雾缭绕,大殿前一只巨大的铁鼎里插满了数支点燃的香烛,在供完香烛灯油后,所有人都进入到大殿中跪拜求佛。说是大殿,其面积也不算大,比起灵隐寺的偏殿还不如。

方灵虔诚的点烧三支香烛,插在鼎中,随后带着我和袁棘小七进入了正面的大殿。

演福寺的大殿和其它寺庙一样,也叫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的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正中供奉的是一尊成结跏趺坐姿态的释迦牟尼佛像,佛像的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势。整座佛像连底座也就七八米高,和灵隐寺大殿中数十米高的佛像完全无法相比。佛像不论大小,同样显得庄严肃穆,释迦牟尼慧眼看出,大千世界,尽在眼中。

大殿左边是一座小小的楼阁,从牌匾上看出是一处专门给俗家子弟修行之地,右边是药师殿。这药师殿虽小,人流量却颇大。进去之人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物品,有新鲜的蔬菜,有自行纺织的布匹,出来时人人脸上带着笑容,手里拿着大小不一的纸包。靠近时,一股股中药的味道扑面而来,看来这就是那挂单和尚悬壶济世之地了。

“谢谢琏真大师。上次的那服药吃完后,我父亲的病好了许多,这是一些新鲜的蔬菜,大师您一定要收下。”一名中年男子鞠躬道。

“陈三,贫僧挂单至此,与你们也就算是近邻,治病救人乃是举手之劳之事,何足挂齿,我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们也不用这般客气。”

那叫陈三的男子道:“链真大师,是您太客气了,我们这里附近的乡亲家中大都贫困,今年开春以来,雨水过多,收成不好,家里的老人孩子生了病,去城里找大夫,一来路途稍远,二来钱也要得多,这不,自从大师您来了后,乡亲们都来演福寺看病,大家都说您是活菩萨啊。”

“是啊,链真大师,我们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很感激您呢。”

“就是,上次我们村的张大爷来此看病,大师不仅分文不取,还送给张大爷一贯铜钱,去城里买药呢。”

“是吗,就是那孤寡老人张大爷吧?”

“可不就是他,若非大师相助,张大爷的病哪能治好啊。”

“阿弥陀佛。”链真大师抬手合掌道,“众位乡亲,贫僧到此,即是与你们有缘,既然有缘,大家也无需见外,日后有何疼痛不适,尽管来此。”

“这位大师真是菩萨转世,好人啊。”方灵见一众乡亲走后道。

“阿弥陀佛,女施主,行医救人也是出家人修行功课之一。”链真合十道。

“大师治病救人,普度众生,且不收分毫,实为出家人之典范,救人性命,远胜于读百卷经书,大师功德无量。”我走到链真和尚近前赞道。

“施主面生,似乎不是邻村之人吧?”

“恩,不是。”

链真仔细端详着我,道:“施主好面相,颇具慧根,这位姑娘也是灵气十足,两位一看就不是俗人,贫僧唐突,敢问施主来自何处?”

我笑笑:“大师,我等来自该来之处。”

链真一愣,随即笑道:“阿弥陀佛,施主言之有理,倒是贫僧着相了。”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