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夜,先帝留言道,皇儿乃是潜龙在渊,迟早一日,会龙飞在天的。朕留待赵禥孩儿两件至宝,一是赵禥的武学教授袁棘袁先生,袁棘出自帝王谷,武功无敌,可保得赵禥性命周全。二是朕在出生地绍兴府山阴县虹桥里藏有黄金十万两,如果有一日赵禥孩儿能够御龙升天时,便将此黄金宝库打开,以助皇儿御龙之力。如果皇儿没有能力御龙,就让那黄金宝库长留地下了。”

“十万两黄金?”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国库拮据的宋朝还有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看来这宋理宗还真会聚财啊。

“恩,先帝是这么说的,母后也没去过黄金宝库,但是想来先帝也不会随意谎话吧。”谢道清笑笑,“今官家前往福建路,所行之事最终让母后觉得,官家足以能够御龙也,所以母后便将先帝留言全部告知。”

“袁棘?宝藏?”我不由长叹一声道,“母后,先帝智计过人,实乃孩儿之幸也。”

“是啊,先帝性情虽然温和,甚至让人觉得过于孱弱,但却能看出官家今日之不凡,又留下这两大至宝,足见先帝之英明也。”

我点点头,暗自忖道,正好第一代火枪已经打制出来,新军急缺的就是军费,这下好了,一切迎刃而解。

“先帝英明,母后英明。”

“呵呵,官家,母后可没什么英明的。玖儿,你去里屋将我的首饰箱打开,最下面一层有一幅字画,取出来给官家。”

没多久,全玖将先帝留下的那幅字画交给了我。

“这幅图中表明了宝藏之位,官家可自行安排。”

我接过字画看了一眼便放入怀中道:“孩儿谢过母后。”

谢道清“恩”了一声道:“官家,母后和玖儿为你挑选了十名秀女,这几日你先见见,如果没什么意见,就让她们进宫吧。”

“啊?这么快。”

“官家,先帝登基时,已经有了十多位妃子,你已经在位大半年了,皇妃才不过几位,哪里算快呢。”

我也不好再做推辞,只得答道:“此事,此事母后作主即可。”

第177章民族矛盾

第177章民族矛盾

第177章民族矛盾

时隔大半个月,我再次坐在了皇宫正殿这张象征皇权的龙椅上,看着眼前跪拜的一众朝臣,我情不自禁地觉得有些飘飘然,这就是权力的欲望,哪怕是我这个穿越者,也同样避免不了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众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在朕生病卧床期间,朝政仍然有条不紊,各部运行正常,朕甚感欣慰,各位爱卿辛苦了。”

作为百官之首的贾似道当下出列道:“陛下身体安康乃我朝之福,臣等食陛下俸禄,自当尽心尽责。”

“恩,师臣请坐。”我看着大臣们的不同表情,继续道,“一转眼,朕已经登基大半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朝各项事务均已井然有序,各部门也都走上正轨,只是离我朝中兴时日尚远,诸位爱卿还需努力。”

“请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望。”贾似道带领百官言道。

这段时间,朝臣们也都在猜测我是真的病卧在床,还是又似太子时代,沉迷于酒色,耽于上朝。有不少老臣对于太子时代的赵禥印象太深,以至于很容易就联想到,皇上登基的三把火烧完了,是不是又回到从前了呢?

我或多或少也听到些传闻,从官员神态各异的表情里也能看出不少端倪。我道:“好!下面朕就来说下近段时日各部的事务安排。师臣。”

“臣在。”贾似道忙起身道。

“师臣,我朝与蒙古接壤之地幅员数千里,今我朝分为三大战区,朕以为不利于快速反应,枢密院和兵部能否考虑将原有的三大战区增加为四到五个战区,比如在庐州(合肥)一带设立一个新的战区,庐州离襄樊战区,扬州战区都很远,无论受那边节制,都不利于战时需要,一旦蒙古人进攻庐州,待消息传到襄樊或扬州,再由制置使定夺,时间会拖得太久导致我朝的反应迟缓。”

“是,陛下,臣会召集枢密院和兵部来商议此事。”

我点点头继续道:“商业部,江爱卿,廖爱卿。我朝商业行为的各项准则本月必须制定完毕,商业部和户部需共同完成新税收法的制定和审核,另外,你们可以重新派人前往福建路进行土地丈量。”

“是,臣等接旨。那福建路上次查出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上次的问题暂且不提,即日派人南下,全部重新来过。”

“是,陛下。”江万里答道。

“农业部赵葵赵爱卿,你部协助官田司,待全国经界丈量完毕后,官田司划入农业部。”

“老臣遵旨。”

“农业部尚需加大力量,不断寻找新品种和改良现有作物,以提高粮食亩产量,并对良田灌溉等问题提出建议,着工部配合实施。”

“是,陛下。”

“银庄阮登炳,新版纸币的发行准备好了吗?”

“陛下,尚在进行中,按预定时间,八月初一准时发行。”

“好,在发行新币之前,刑部配合,督州县严钱法,禁民间用牌帖。”

“臣遵旨。”

“刑部陈宗礼,中书省翁应龙,你们一同着手修订完善我朝现行律法,报政务院。”

贾似道听完暗道,“上报政务院?赵禥是想以政务院来取代中书省吗?”

“是,臣等遵旨。”陈宗礼,翁应龙出列道。

“礼部马爱卿。”

“臣在。”

“马爱卿,先帝庙殿何时能成?”

“回陛下,本月中即可,请陛下提名。”

“恩,朕已想好,就名章熙。”

“是,陛下。”

“吏部,叶爱卿不在,朱貔孙朱爱卿,立刻发文,调福建路制置使施宏生入朝,其职另行安排,令原副制置使陈心书暂代制置使一职。”

“是,臣接旨。”朱貔孙道。

这道政令的发出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的窃窃私语。

“这是何意?”

“莫非施大人得罪陛下了?”

“老施是太后之人,或许是高升了吧。”

我感觉到众人脸上都显诧异,对众大臣而言或许是太突然了,事先并无征兆。福建路制置使相当于后世的福建省省长,封疆大吏,说换就换,这在我南下前自己也没有想过。

“工部,户部按原有计划继续。”

“是,臣等遵旨。”户部马光祖和工部汤汉出班答道。

我转头看了看旁边的小七,小七心领神会:“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陛下,老臣有本上奏。”

“师臣,请讲。”

“陛下,昨夜中书省接到荆湖北路的辰州府急报,当地吉首一带的苗人发生暴乱。”

我惊道:“暴乱?何故?”

“陛下,据辰州府报,大致情况如下,其起因是有苗人和汉人因为口角发生纠纷,继而发生斗殴,吉首县衙判苗人有罪,那苗人不服,遂集聚上百人包围县衙,并和衙役发生冲突,导致一苗人死亡,辰州府闻讯即派士卒前往,因此更加激怒了当地苗人,吉首附近的不少苗人村寨相继卷入,事态越演越烈,局面一度失控。辰州府不敢怠慢,八百里加急速报荆湖北路,荆湖北路官员一面已经派人前往吉首,一面又以八百里急报上报朝廷,请陛下定夺。”

湘西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民族众多,以苗族,土家族为主,苗人爱憎分明,性格刚烈,倘若当地官员处置不当,则很容易引起民族矛盾。

宋末的历史记载上,并没有大规模的民族纠纷。但只要涉及到汉苗之争,始终是朝廷头疼之事。唉,这宋末真是千疮百孔!

“师臣,速派人前往吉首,查清发生口角的原因,并通知荆湖北路,在调查清楚事实以前,当息事宁人,不得妄动。”我想了想继续道,“民族矛盾始终是我朝内部矛盾,不得等同我朝与蒙古的敌我矛盾。既然是内部矛盾就应该按照我朝律法来做评判,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来处理。此事事关重大,朕欲派钦差前往,不知何人适合?”

监察御史赵顺孙见左右无人便自告奋勇道:“臣赵顺孙愿意前往。”

历朝历代的官员都不愿意到湘西为官,湘西贫穷,一来没有油水,二来就是因为无法处理好苗汉之间的关系。“这赵顺孙倒是勇气可嘉。”我暗道。

“赵爱卿,你需要完成官员行事准则,此事刻不容缓,就暂且不要外出了。师臣,退朝后你立刻派人前去吉首,将事情调查清楚,记住处理此事的原则,汉人,苗人都是朕之子民,当一视同仁。至于钦差之选,朕需要好好考量,待朕想好后再定,退朝。”

“是,陛下,老臣立即去办。”

“我需要亲自走上一遭吗?”退朝后我想到。

第178章珍妮织布机

第178章珍妮织布机

第178章珍妮织布机

不同的民族由于民族特点、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要求不同,利害不同,在相互交往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错综复杂的冲突和矛盾。究其根源,还是由于不平等所造成的。我国民族众多,问题自然也就很多,数千年来,民族矛盾始终贯穿着整个封建社会,直到消灭了剥削制度,各民族间的关系才趋于缓和。

按照史书的记载,强大的蒙古从一统天下到被朱元璋逐出中原的百年间,苗人和官府的斗争就始终不断。蒙古人的高压政策并不能征服苗人,反而使得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民族政策还是以安抚为主方为正道吧。

我正思索间,小七来报:“官家,文天祥文大人求见。”

“宣。”

文天祥进来后开门见山道:“陛下,臣毛遂自荐,愿意前往湘西,以平暴乱。”

“宋瑞,这苗人性情暴躁,你并非当地人,此事恐怕有些难度啊。”

“陛下,臣在地方时也和苗人有少许接触,其实苗人并不可怕,臣以为是因为当地官员渎职而引起民乱的可能性较大,朝中当下并无合适之人,所以臣求此任。”

我知道文天祥是在为我解忧,这个钦差可是个烫手山芋。在钦差人选上,其实我也想到过文天祥,但我更倾向找个出自湘西的大臣,只是一直没有合适之人。解决民族矛盾,必须刚柔并济,文天祥的确适合,只是他在朝中事务繁重,难以分身。

不过也好,在未来,我本就要他担负重任,如果能处理好此事,对于其在朝中的威望自是能够提高不少,何况文天祥主动要求,就让其去锻炼下吧。

“好吧,宋瑞,那你准备下,明日启程。”

“是,陛下。”

“宋瑞,你明白朕所言的民族政策吗?”

“陛下,臣明白。臣前去处理时,只会将他们都当做我朝百姓,而不会刻意去分汉苗。”

“恩,如此朕就放心了。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信仰和生活习性,在不违反我朝律法的前提下,各民族都应该享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官府不能刻意去压制,而只能平和地加以引导。我中华一族,本就是多民族的融合体,平等,互助,乃是和平相处的基础。”

“臣明白,陛下所言,乃是最好的民族政策了。”

“朕让蓝羽带领一个百人队的御前侍卫随行,另外让文璋带五百名青年卫以训练之名,随后进发。”

“是,臣领旨。”

傍晚,我在同乐楼宴请了刚刚到达京城的宋无心和黄道婆,作陪的除了方灵,袁棘,还有沈逸秋,全觉和李北洋。

虽然宋无心没有见过李北洋,但也知道其大名,两人一见面,便交流起战船的制作经验来,时而相互认可,时而又小声争吵,李北洋知道我的身份,倒还不敢放肆,宋无心却是借着酒意,越说越兴奋。

知己难求,像宋无心这种科学狂人,好不容易遇到了李北洋这么一位造船高手,自是谈得不亦乐乎。

方灵和黄道婆在一旁不停地窃窃私语,小翼也不住地向沈逸秋和全觉请教各类物术问题。倒是我反而成了孤家寡人,听他们说了一会,便让袁棘将萧天找来。

自从萧天慢慢上手后,狮峰商行的生意我基本上就不再过问。

“公子,有何吩咐?”

“萧天,我商行的几处作坊进展如何?”

“公子,作坊基本上都是满负荷运作,不过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今各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况且还有很多地方的业务尚未开展,如果我朝十三路同时进货,那我们就根本没有能力满足了。”

“这点肯定不行,我商行的物品自然要进入所有地区。你有想过用什么办法来提高产量吗?”

“扩大作坊的规模,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好方法。”萧天也是成精的人物,听我这样问道,心知我可能有了新点子,连忙接着说道,“公子一定有什么好的方法了吧?”

“扩大再生产是必须的,但是方式却可以多样,比如,你可以将我们产品的非核心部件,委托其它作坊加工,比如,苏州郑虎臣那里的作坊你可以借用,就是上次我们曾经谈到过的代工,如今可以试行起来了。”

“那不会降低我们的利润吗?”

“呵呵,会是会的,只是这天下的生意也不是我们一家就能全部包揽下来的吧,你说是吗?”

萧天点点头:“公子,这个当然。”

“做生意嘛,同其他行业一样,为首者需要大处着墨。对了,萧天,商行越做越大,你也要多招些人员,并且要培养出无数个萧天,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商行资金流已经基本充足,我打算成立一所培训学校,就以临安大学为范本,专门为我商行培养各类后备人才,你规划下,择日开学。”

萧天惊讶道:“自己开办学校?专门培养商人?”

“是啊,有何不可?”

“不,不是。只是当今天下,大家都在学习经文,有谁会愿意学习这商业之道?”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读什么书,只限经文诗词吗?如果这样,就是曲解古人之意了,你想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当然是吃饱饭,穿暖衣,所以,商业一道迟早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随着而来,这方面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商人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而凡事没有绝对,新东西总要有人去试吧,如果没人,就先从本商行内部招收。”

“是,公子。”

这时,宋无心喝酒也喝到位了,这才想起还有我这个主人在场,连忙举起酒杯道:“呼延公子,老夫敬您一杯。”

“呵呵,宋老先生,你今后就安心在这临安大学内研究造船术吧,我想不用多久,先生便能达到顶级大师之境界了。”

“借公子吉言,老夫再次谢过公子。”

“不必言谢。”我笑笑又对黄道婆道,“黄姑娘,你今后也在这大学里面吧,专门研究制棉技术,我听沈先生讲,大学今后还会开设纺织专业,或许你还能当教授呢。”

“我?当教授?”

“当然有此可能,除了研究纺织外,你在大学里也可以去听听相关的课程。我相信黄姑娘在不远的将来同样也能够成为顶级大师的。”

黄道婆从一个逃难的童养媳一下变为了大学的一员,自是十分兴奋:“公子,你和小姐的大恩大德不知该如何报答。在小女子心中,公子小姐就是我的主人。”黄道婆说完对我拜了拜。

“黄姑娘无须如此。”我拿出一张图纸道,“这是一张织布机的图纸,黄姑娘,你和沈先生,全先生一起研究下,看看能不能制造出来。”

这是一张我根据记忆所画出的珍妮织布机的粗略图稿,毕竟很多细节部分我也记不起来。珍妮织布机将原来水平放置的纺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8个车锤同时工作,比起旧纺织机单一的纺锤能够提高效率几十倍。

沈逸秋,全觉和黄道婆三人看了会都惊讶道:“这个有可能吗?”

第179章水师的重要性

第179章水师的重要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