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廷鸾立即奏道:“陛下圣明,如此可救百姓于水火,更可立陛下之天威也。”

我用贾似道自己说过的话来封住其口,他也只能无奈默许了吧。

“各位爱卿,有谁愿意领兵出征?”我接着问道。

殿上之人相互,谁也没有出声。

我有些感叹地扫视了众人一遍,以前书时,常常到,帐下将军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统兵出征,而今却个个鸦雀无声。我突然想起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曾经问岳飞:“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

难道我的大将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吗?

不可否认,蒙古铁骑的确厉害,但南宋也并非不能一战。在25年到264年这三十年中,蒙古大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分别率军攻伐过南宋,除了最后一次因忽必烈国内有事而主动回撤外,前二次大战历经上百场战役,虽然南宋军队一味消极防守,但毕竟没让蒙古人占到多大便宜。

三十年来,南宋的疆土虽然守住了,但是进取之心却被打散了,这一点是最致命的。以至于到了襄阳之战后,虽有宋末三杰等抗蒙英雄,也是再无胜算了。

我突然哈哈一笑,站起身道:“朕明白了,各位爱卿都不愿意领兵,你们的想法是让朕御驾亲征吧?”

第207章挂帅

第207章挂帅

第207章挂帅

此话一出,殿上大臣们的脸都有些挂不住了,特别是众多的武将。宋朝时期虽然常有文官统兵的先例,但到了南宋末年却大多是由武将挂帅了。

陆秀夫忙出班奏道:“陛下,臣愿领军。”

那李北洋也道:“臣也愿意。”

贾似道知道自己身为枢密院使,该出来表态了,起身言道:“陛下说笑,我朝能征惯战之将颇多,何须劳烦陛下亲征。老臣保举一人领兵出征庐州,必能旗开得胜。”

我坐下道:“是吗,哪位将军?”

贾似道笑笑:“陛下,臣保举殿前副都指挥使夏贵夏大人。”

“夏贵夏爱卿?”

我愣了下,暗道,这次贾似道倒是和我想到一起了。

结果一样,但出发点完全是不同的。

虽然贾似道并不完全清楚我是要打散京中禁军,还是只为了援救庐州,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禁军人数又会减少了。不过,这一点既然已成事实,那么贾似道自然不会挑选其亲信将领出征。其实,当日贾似道推荐夏建刚领兵前往襄樊,多少就有此意,只是我并不知道而已。如果陆秀夫得到的消息是真,那就说明夏贵和吕氏兄弟,范氏兄弟确实不一样,还没有完全属于贾党阵营。

夏贵善战,却并非只有武夫之脑,理宗时期,贾似道一手遮天,眼见比自己名气更大的曹士雄,向士璧以及高达等人都遭到排挤,甚至被害,而自己在朝中毫无靠山,只能依附于贾似道。

而我挑选夏贵,是希望陆秀夫所说的这位虎将能够担起重任,成为一方统帅,如此一来,从东到西,有李庭芝,夏贵,吕文德,张珏和高达,这条防线就基本上算是完整了。至于北伐中原,还有好几年时间,到时我方主攻,我自然会重新挑选攻击型将领的。

几年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还有文璋等人就能成长起来,成为北伐的主力了。

夏贵见贾似道点名让其出征,虽然心里不太愿意,但又不敢得罪贾似道,也只能出班奏道:“臣夏贵愿意领兵北上,替陛下分忧。”

“好!夏爱卿,朕听闻你英勇善战,乃是我朝少有的常胜将军。今师臣推荐将军挂帅出征,朕以为对付蒙古铁骑,还非得将军出马不可。”

夏贵被我一捧,也高兴道:“陛下过奖,臣自当鞠躬尽瘁。”

“恩,老将军真乃朕的老黄忠也。”我笑笑道,“师臣,禁军何时可以开拔?”

“陛下,明日便可陆续出征,依陛下之意,会出兵多少?”

“具体人数朕一会和夏爱卿商议下,因时间紧迫,所以朕觉得禁军可分批出发,骑军先行,步军后行。师臣,范爱卿,你们速去准备吧。”

“是,臣等遵旨。”

“夏爱卿,朝会后随朕至偏殿议事。”

“是,陛下。”

“好了,今日朝会就到这里吧,退朝。小七,让欧阳建青在外候着。”

我近距离地着夏贵道:“夏爱卿,今年六十有几了?”

“回陛下,老臣今年六十有八了。”

“爱卿老当益壮,精神犹显矍铄啊。”

“谢陛下。”

“爱卿,坐吧。”我示意夏贵坐在我左手边的座位上道,“言归正传,爱卿怎么这庐州局势?”

夏贵正襟危坐:“陛下,太师所言,出兵与否在两可之间,这点臣也认同,现在陛下决定出兵,臣也支持。枢密院,兵部对于庐州局势的分析十分在理,蒙古阿术兵临庐州,无非是在试探我朝军情,能战则战之,不能战则掠夺一番,自会撤兵的。”

“这些朕都知道了,爱卿与蒙古人交战数十年,应该对其深有了解吧,以卿之所见,这次我朝应该出动多少禁军?”

夏贵不温不火道:“请陛下定夺。”

我听夏贵所言尽是官场之语,不觉有些恼怒,正欲发作,但转念一想,夏贵自知并非我的心腹,又受贾似道节制,当然不敢乱言。我语气依旧缓和道:“夏爱卿,朕从未打过仗,这次出兵是否正确,朕也不知,但朕知道,我朝疆土,无论大小,朕都会寸土必争,庐州府乃淮南西路治所,当然不容有失。庐州北面的寿春虽仍在我朝手中,但其周边尽被蒙古侵占,如果朕要爱卿你将淮河南面之地全部夺回,你能做到吗?”

“啊?”夏贵吃惊道,“陛下打算反攻吗?”

无论是从枢密院还是兵部,夏贵都没有听说过要反攻淮河之事。今日陛下之意何为之?夏贵暗道。

“有何不可?庐州到寿春之间本就是我朝领地,而且再往北之地也是被原来的金国所占,朕要拿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情理之中吧?”

“陛下,应该的,这当然在情理之中。”

我笑了笑,手指轻轻地敲打着桌面,凝视着夏贵,片刻后指了指墙上的地图道:“寿春乃是淮河南岸第一军事重镇,北临淮河,南有瓦埠湖、安丰塘等湖泊,东面是一大片山丘。尽管寿春城墙高大,防御体系健全,但其西面,北面长期处于蒙古人的视野中,一旦失守,则江淮平原危亦。所以朕猜测这次阿术出兵的目的除了前面你所说的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截断庐州与寿春间的联系,其最终目的不在庐州,而是寿春。”

这两日来,我仔细观察了淮南西路的军事地图,我把我当做忽必烈,派兵庐州,目的何在?我一直没能想出答案,陆秀夫所言的随意之作,是有可能,但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即便是随意之作也会隐含着另外的目的。

忽必烈出兵庐州,表面上或许是在试探宋朝的反应,你宋朝如果强行反击,则我捞一票就走,如果示弱,那我就得寸进尺,但其根本的目的是在为攻下寿春做准备。

会下棋的人都知道,走一步要后面两步,而高手大师们则是走一步能到十步甚至三十步以外。兵临庐州这一招本身就可进退自如,还为了后面十步以外的棋局奠定了基础,高招也。

忽必烈是高手,真正的高手。

不过,我好像也该算高手吧?

如果让印天涯,道法做裁判,一定也会认可这点,我和忽必烈都称得上是当今世上顶尖的两位棋手,双星闪耀,难分伯仲,我突然想到。

夏贵也是名将,被我这么一说,心里很快便觉明了。

“陛下高瞻远瞩,臣不如也。”

“夏爱卿,你是我朝为数不多的名将,你仔细想想,朕让你去庐州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把宋朝当做一个家庭,我就是这家的主人,所以我想得会很多,而陆秀夫等人的视野毕竟没有我这样开阔,他们也不知道忽必烈厉害如此,至于像夏贵这样的将领,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把自己当做这一家庭中人,而更像是个门客,自然不会想得太多。这也就是为何蒙古攻打南宋时,有这么多汉奸的原因之一了。

夏贵思忖一会道:“陛下,臣以为至少需要带走二万禁军。”

“哦?说来听听。”

“陛下,如果仅仅是守住庐州,那么臣不需一兵一卒,只要淮南西路的三万多边军足以。但是如果要将防线北移至淮河南岸,则需要更多的人马。具体该如何布置,请恕臣愚钝,臣一时无法考虑周全,只有亲临现场,方能有实在之策略。”

“爱卿诚实也。”我赞道,“着地图想象,只能有个大概,只有实地勘察后,才能得出论调。夏爱卿,朕放心将淮南西路交给你了。”

“陛下放心,臣在,淮南西路在。”

“恩,夏爱卿,关于你此行的目的就只有朕与你知道就行了,朕不想让第三者知道,你能明白吗?”

“陛下,那臣到庐州后所制定的计划不用上报枢密院和兵部吗?”

“要,当然要。夏爱卿,你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有些计划只需直接上报于朕就行了。”我笑笑道,“夏爱卿,你需要时刻谨记,你是我大宋之将领,是朕之大臣。”

“陛下,臣明白。”

“夏爱卿,朕听说你有两个儿子?”

夏贵不知所以道:“是啊,陛下,臣两个儿子均在军中服役。”

“朕听说了,虎父无犬子。这一次爱卿就带其中一人前往庐州府吧,顺便照顾下爱卿的起居,另外一人就留在家中照顾你夫人。”

夏贵知道我的用意,无奈道:“谢陛下恩典。”

“哈哈。”我又是一笑道,“爱卿是否认为朕是留你一子作为人质?”

“陛下,臣,臣不敢。”

“爱卿,听说过临安大学吗?”

“回陛下,臣听说过。”

“恩,朕打算效仿临安大学,再建立一所皇家军事大学,专门培养我朝的军事人才。目前,朕正在物色人选,朕心目中暂时有两位人选,一是水师中的欧阳建青,一是爱卿之子夏松。这所大学的校长朕会亲自兼任,今后,你们各位老将军都会作为大学之教授,空闲时去大学里给年轻军人们讲讲你们的经典战例。”

作为朝中大臣,夏贵当然知道皇家临安大学是由我所办,也听说过不少传言,大学毕业后,那些合格的学生都会受到皇室的重用。而夏松要是能够进入新成立的皇家军事大学,那也算是和当今皇室扯上关系了。

从眼下的朝中局势,皇权崭露头角,并隐隐间稳压相权,以往自己和相权能够沾上一点边,但和皇权却是毫不搭界,这次倒正好是个机会。

夏贵转忧为喜道:“多谢陛下能够上犬子,臣在此代犬子谢过陛下之恩宠。”

“夏爱卿,对于有能力之人,朕向来都会提拔,只要夏松有此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朕之赏识的。”

“陛下,我夏家定不负陛下厚爱。”

“呵呵,还有,爱卿此次前去,朕会保证军队的正常军饷供给。”

夏贵听我这般说道,老脸一红,也明白我知道其本性,忙道:“陛下,这。。。。。。”

“夏爱卿,这也没有什么,士卒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朕当然应该让他们吃饱,吃好。”

夏贵心里一暖,似乎是找到了知己,忙起身跪下道:“多谢陛下。陛下,那臣明日就先带二千骑军出发,后日由犬子夏青和步军统领王胜再率领二万左右步军出发,如此可行?”

“好,朕暂且封你为庐州制置使,统辖淮南西路所有兵马,明日早朝时朕便会宣布,你立即去枢密院领取兵符,准备挂帅出征之事。”

“臣夏贵遵旨。”

“小七,拟旨,随夏爱卿前往枢密院办理相关手续。”

“是,官家。”

“恩,去吧,叫欧阳建青进来。”

第208章狮峰分行

第208章狮峰分行

第20章狮峰分行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欧阳爱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

“建青,坐下说话。”

“是,皇上。”欧阳建青见我直呼其名,心里颇为感动道。

欧阳建青见过我,也见过我易容后的模样,但并不知道皇帝和呼延公子是同一个人。我不得不佩服姚朝辉的易容术,果真神奇。

“建青,在水师营中习惯了吗?”

“皇上,臣早已习惯,跟随在李大人身边,学到很多东西呢。”

“恩,李爱卿深谙水战,你要好好学习。建青,这次朕叫你来,是有两件事情。

“请皇上吩咐,刀山火海,建青也毫不犹豫。”

我莞尔道:“哈哈,建青,没有这般严重吧?”

欧阳建青也笑了起来,不好意思道:“皇上,请吩咐。”

我拿出一本小册子道:“建青,你,这是朕手写的一份有关我朝士卒训练内容的草拟方案,是针对我朝将士日常训练的,朕打算在各战区开始实行。”

这份训练方案是我根据后世解放军的训练项目结合现有的训练方式总结出来的,绝大部分内容在青年卫里已经实施了半年,效果不错,所以我准备在全军推广。其内容包括军纪,队列,体能,个人搏击,投掷(为手榴弹做准备),兵刃格斗(以长枪为主,为今后的火枪做准备,其余任选一项),单兵战术,合击术等。

欧阳建青完后道:“皇上,这和水师的训练还有一定的差别。”

“建青莫急,这是针对陆军的,至于水师的训练方式,李北洋应该精通的。建青,朕打算让你回去一趟,将此训练方法教给高达将军,张珏将军,让他们按照这种方式训练将士,册子的下半部分是针对各军特种战士的。同时你也可以回家你父母,顺便呢,问问欧阳家主,是否愿意担任军中教头?”

“是,臣遵旨。皇上,那臣几时出发?”欧阳建青一听可以回家也十分高兴。

“不急,还要等几天,这几天你就去青年卫,向青年卫统制文璋学习下这种训练方式,至于出发的具体时间到时朕会通知你的。”

训练方式的最终版本我准备和李庭芝商议后再做定论,这也是我叫李庭芝来京的目的之一,毕竟我没有当兵的经历,所以还是想和常年从军的李庭芝商议下。

“是,皇上,臣下午便去青年卫。”

“呵呵,不用这么急,文璋大约今晚才能回到临安,明天去就行了。”我接着道,“这第二件事呢,朕打算成立大宋皇家军事大学,首先设置的是水师,陆军两大系别,朕想让你和夏松还有那苏秉义三人来负责。”

“军事大学?皇上,臣可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啊。”

“经验,谁都没有。但凡任何事情都是从无到有的,朕会亲自担任大学之校长,你和夏松原有军中之职不变,你算是师承李北洋,而夏松又是夏贵之子,本身就有实战经验,朕希望军事大学能将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相结合,培养出一批军中骨干,二年后充斥到我军各个部队。你和夏松边学边干,军务和大学两边同时进行,那苏秉义虽然没有实战经验,但文武理论之基础功底都很深厚,所以朕会让他专职于大学事宜。”

“皇上既然这么说,那臣就试试。”

“建青,你和夏松,苏秉义都是年轻人,除了夏松有过为数不多的实战经历外,你和苏秉义都没有经历过,在经验上自有所欠缺,但朕重的也就是你们的年轻,年轻人嘛,想象力丰富,对未来充满希望,思想上所受到的桎梏会少很多,思维自然也就会相对活跃。社会在进步,战争的模式也会逐渐改变,年纪大的将军们有过太多的成功经验,要让他们转变思路,那是难上加难。你和李北洋一起去过火药司吧,火枪火炮的研制,代表着冷兵器慢慢会从战争中淘汰,兵器的发展会导致战争模式的改变,这对于用惯了大刀长枪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