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937-第5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地上零星战斗稀里哗啦……你去了不是添乱吗?你身为一国女皇,不可能不抽调大批兵力专门保护你,那又会影响到军事行动,推迟沦陷区百姓被解放的时间。

这么一番劝说,朱佑榕才总算答应暂时呆在兰州了。她拜托向小强代替她前往视察、看望灾民,而且一定要和前线将军们一起努力指挥作战,尽快把战线向西推进,尽快清剿后方残余抵抗,好让她也能快点西进视察。

向小强自然是满口答应。实际上,他恨不得赶紧直捣迪化、收复两疆全境,好带着朱佑榕一起巡视天山南北呢。

……

和向小强料想的一样,统帅部马上电令兰州指挥部,进攻节奏加快,尽可能随着进攻多搜集一些前方苏占区的情况。同时大明的对苏情报机构也加紧运作,搜集更多的关于这次人为饥荒的证据。如果一旦证据充分,证明苏联正在实施一场类似于31年乌克兰的大饥荒,那统帅部就要在战略上修改军事计划了,就要大规模增兵、加强战争力度了。

但是南京的内阁和向小强预料的不一样,并没有立刻大肆宣传这件事,而是和以前一样,干干嘛干嘛,不声不响的。向小强也马上就明白了。关于苏联“人为制造大饥荒”,现在还停留在推测阶段,前方的军队还没看到一个被饿死的人,毫无证据。现在在国际上闹起来,大明很容易陷入被动。起码要等前方部队解放更多的苏占区、揭露出活生生的证据后,才好公开说事。

5月22日,就在明军南北两路攻势双双逼近哈密东南100公里区域、并展开了又一场千辆级坦克大战的时候,人民卫队司令、扶明亲王向小强的装甲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出了兰州,沿着公路向西北进发。车队的其中几辆军车乘坐了十几名战地记者,其中一半都是外国记者,来自于世界几大知名报纸。

公路上很拥挤,就像后世节假日期间的高速公路一样。各种车辆排成长龙,以二十多公里的时速向前开进。由于这条北清时期修筑的公路宽度不大,而且质量很差,通行能力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地方是石子路,还有很多地方就是土路,只不过由于无数车辆压过,现在比较硬实罢了。好在这里天气干旱,一年也不了几次雨,土路倒不会被弄得很泥泞。

现在能优先行驶在公路上的,都是一些重型车辆,比如运载坦克的平板车,水罐车和油罐车,弹药车,运粮车,还有一些牵引着大口径重炮的卡车。这些车辆重量很大,离开公路就寸步难行。其他的比较轻量级的车辆,比如小型长官车、轻型轮式装甲车、运载士兵的普通军卡、救护车、炊事车之类的,就在公路两侧的盐碱沙地上行进。好在地面还算平整,轮式车辆行驶也不算困难。

向小强虽然是亲王,但他的车队也只能在公路下边行驶。公路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就架设着一门大口径高射炮,大口径高射炮之间还架设着中口径和小口径高射炮,此外还有12毫米机枪,二联或四联装在防空枪架上,加上防弹挡板。士兵们戴着钢盔、穿着厚重的防弹背心,在沙袋围成的工事里,操纵着枪炮,监视天空,护卫着这条中亚战场的大动脉。

天上,每隔一会儿就听到飞机轰鸣声由远及近,路旁的防空枪炮组们,就紧张地转动枪炮管,移向那个方向。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明军的战斗机在巡视天空。

偶尔有时候,会出现几架苏军俯冲轰炸机,嘶叫着冲下来,扫射、投弹,机翼上能清楚地看见红五星。这时候公路两侧的大量枪炮就开始齐声吼叫,天上形成一大片黑云带。过不了片刻,明军的战斗机就会从天边出现,来驱赶苏军轰炸机。

每当这时候,就是车上的那些战地记者们最兴奋的时候。他们跳下来,端着手摇式摄影机趴在地上,拍摄着精彩镜头。

而向小强在装甲指挥车里,这时候总是继续看文件、看电报,充耳不闻。但他有时候也会出来凑凑热闹,比如打开车门,斜靠在门框上,点起一支烟,淡定地瞥着枪炮齐鸣的天空。而他每次出来,总能吸引的好几个记者把镜头从战场上抽出来,转向他。

向小强一方面是早就历经战场,对他来说这只是小场面,另一方面也真的需要在这些记者面前、在将士们面前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能装酷,还能激励士气。何乐而不为呢。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209集 反抗

明军的两路攻势一南一北,成钳形攻势在哈密的西边会师了。大钳子合了起来,哈密和周边地区被合围了。

进入哈密地区,就算是进疆了。哈密周围,是一条一百多公里十几公里宽的绿洲带,东西走向,进疆的公路就从绿洲里穿过。现在,苏军两个装甲师、三个步兵师,大约5万人被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哈密。面对着长驱直入的明军,哈密的苏军被压缩的越来越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合围。

在任何一所军事院校的课堂上,任何一个学员都知道这是大忌。还有很大战略纵深的情况下,根本不能为了坚守某一个地方,让十几万大军陷入合围之中。正确的做法是在包围圈合拢之前,及时撤出。因为十几万部队,这不是小数目,对任何一**队来说,损失十五万军队,都是大伤元气的一件事。除非是像吐鲁番、迪化这种战略要地,两处都扼守着天山山口,是进入北疆的门户。但是哈密,周围地形开阔、一马平川,回旋余地非常大,无非就是扼守着公路而已。而这一点哈密并不比玉门、瓜州更特殊。

但是斯大林却下了死命令,禁止哈密守军突围,禁止他们后退一步,并许诺马上派援军来。于是哈密守军司令也不敢突围,只是死命坚守哈密。而这也给了明军一次围歼大量苏军的机会。

围攻哈密的战役开始了。明军的目标是赶在苏军调援军反扑之前,吃掉包围圈中的五个师。因为哈密包围圈中的苏军只有两个装甲师,二百多辆坦克,所以明军在坦克上占了很大优势。方东成调集五个人民卫队装甲师围攻哈密,配以一个大队的俯冲轰炸机作为空中支援。

明军和苏军的战斗机在天上激烈轰炸,而双方的俯冲轰炸机则瞄着对方的军队轰炸……

天上打得一片惨烈,但地面上却出乎方东成和明军官兵的预料,围攻竟然出奇的顺利。包围圈内的苏军士兵就像精神崩溃了一样,根本不坚守固定的防线,而是乱成一团,到处乱开枪,很多枪炮子弹都是向内飞的。俯冲轰炸机呼啸着扑下来的时候,很多苏军士兵甚至从藏身处冲出来,捂着脑袋在空旷处到飞奔,有的还往身后开枪,扔手榴弹。

……

石胜利的团已经逼近了哈密城外一个较大的村子。他的坦克隐藏在一座低矮土丘的后面,只露出炮管和炮塔上面一点,炮管笔直地伸着,指着远处的村庄。他从炮塔里探出身来,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和别人一样,他也对苏军的怪异举动感到不解。

“不对啊……”他喃喃地说道,“苏军跟我们巷战,总是喜欢躲在民居里,拿平民当肉盾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过了片刻,他突然瞪大了眼睛,摒住了呼吸。

远处的村口,一个老头抄着一条步枪钻出来,瞄着一个苏军士兵的后背就打。只见枪口火光一闪,白烟飘过,十几米外的那个苏军士兵扑倒在地。接着,那老头拉动枪栓,再次端枪射击,又是一枪打死了一个苏军士兵。这大概是个老猎人,枪法非常准。

就在这时候,十几个村民挥舞着镰刀、锄头也跟着冲出来,追着几个苏军士兵砍,有好几个人手里都有步枪,好像都是苏军的莫辛纳甘,看样子子弹打完了,就拿着当刺刀使。

那几个苏军士兵各自打了一枪,打倒了两个村民,然后来不及拉栓,就直接用刺刀和几个村民肉搏起来。村民人多,转眼就把几个苏军士兵砍倒在地。其中一条大汉看穿戴就不是汉人,他从靴子里拔出小刀子,弯腰很麻利地把几个苏军士兵喉管都割开了。

突然,一堵土墙被撞塌了,一辆苏军坦克喷着青烟钻了出来,二话不说,前机枪喷射起火舌,十几个村民瞬间就被扫倒一多半。那坦克转动着身躯,直接从村民和苏军士兵的尸体堆上轧了过去,一边转动炮塔,瞄准街道另一头的明军坦克开火……

石胜利马上明白了,村里的百姓看明军攻来了,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反抗了。

苏军被突然爆的**搞得焦头烂额,外面还有明军的猛烈进攻,连**的时间都没有。本来完整的防御部署,全被打乱了。枪口是对准外面的明军还是对准里面的老百姓,完全看外面的情况更严重还是里面的情况更严重。结果整条防线上,每一处苏军的做法都不一样,而横布村里的野战电话线,也早被割成n段了,师联系不上团,团联系不上营,营联系不上连,整个一团糟。再加上头顶上明军俯冲轰炸机叫得跟鬼怪一样,炮弹炸弹凄厉地嘶叫着往下砸……很多地方苏军阵地直接乱了。

石胜利激动不已,一手抓着望远镜,一手捂着耳麦,急报告着这一情况。

……

而他的报告也非常及时,师部这时候已经收到了一条报告,说村里好像生了**。因为那是一辆正在战斗的坦克车长报告的,师部担心因为战场上的混乱情况而造成误报。现在突然收到了坦克团长石胜利的报告,一下子证实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明军几个师的师部都接到了类似的报告。哈密周围的十几个村子,基本上都**了。集团军司令部马上命令配属的陆航部队,排除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在哈密城上空低飞,观察城内的情况。

很快,陆航部队又报告。哈密城内也乱起来了。苏军开着坦克在街道上扫射百姓,而百姓也像疯了一样,到处袭击苏军……现在明军还没打进哈密城,哈密城内已经开始“巷战”了。明军集团军司令部也来不及请示兰州,当机立断,命令俯冲轰炸机开始轰炸哈密城内,目标就是停在街上的苏军坦克。至于对市民造成误伤,也管不了了。

一声令下,两个中队的俯冲轰炸机紧急飞到哈密城上空,分散,各自选定目标,开始俯冲投弹。

城内的苏军坦克并不多,都开始之后,紧急从城外抽调进来**的,只有十几辆。现在这些坦克分别占据着城内的主要街道路口,还有菜市场、市中心的清真寺广场这样的空旷地。坦克就停在那里,炮塔吓人的慢慢转着,同轴机枪不时地喷出火舌,射击视野之内所有能看得到的平民。大街上,到处都是尸体,鲜血沿着道路两边的石板已经汇成了小溪。而更多的市民要么躲在小巷里、要么爬上房顶,用缴获的苏军枪支伺机袭击苏军。

一架俯冲轰炸机扑下来了,带着凄厉的呼啸,三枚炸弹飞落下,街道上顿时一片浓烟,旁边的房子倒塌,白色的尘土和黑色的硝烟交替翻滚着,遮蔽了半条街。在烟尘中,突然一股大火球窜上天空——坦克爆炸了。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210集 收复哈密

哈密城内的十几辆苏军坦克,转眼之间都在俯冲轰炸机的炸弹下化为废铁。没有了坦克的威慑,隐蔽在房屋内和房顶上的人又都冲出来,重新占领了那些重要街道。明军飞机不断在头顶掠过,发现哪里有苏军聚集,就俯冲下去扫射。而潜伏在城里的间谍,这时候也都置生死于度外了,把平时藏着的电台公然背上,爬上房顶呼叫,为外面的明军火炮报告射击坐标。

城里的电话线早就没有一段完好的了,现在即使在同一座城里,苏军各单位之间联络也只能靠传令兵。无线电,那只是比较高级别的单位才配备,而且也很容易就被明军侦听。在天上飞机乱窜、地面上到处冷枪暗刀的环境中,城内各处的苏军都有种被隔绝的感觉。他们都被恐惧和紧张包围着,几乎是见到远处有人跑就开枪。有的苏军卡车后面装着马克沁重机枪,在街道上飞速开着,苏军机枪手就像疯了一样,也不管是否受到攻击,只是一路往两边的房子扫射,见到人就追着打。街道两旁的民居墙上遍布弹孔,几乎没有一闪完好的窗子。到处都是中弹倒地的平民尸体,墙上东一片西一片飞溅的鲜血。

现在苏军已经不是“镇压”了,已经升级为无差别屠杀了。而城内的百姓现在也已经不再是暴动,而是为活着而战。不论原先支持不支持暴动的人,现在都参加进来了。

……

苏军五个师,按说兵力不算少,但防守的是一个狭长区域,面积很小,但是周长很大。一百多公里长,但是有十几公里宽,基本就是沿着哈密周边的绿洲和居民区防守的。这样等于是把兵力分散的非常开,而且还没有多少纵深。明军开始都不太明白苏军指挥官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完全按照绿洲的形状来设防线,绿洲多长防线就拉多长。那要是绿洲有一千公里长,是不是还要把这五个师平摊到一千公里的防线上去。要是明军指挥官来设防,早就把兵力收缩起来了,整个防守区域长宽比要大致相当,面积增大、周长减少,这样兵力既集中,而且纵深还大。这才是防御之道。

但是随着明军陆续攻下哈密周边的一些村子之后,渐渐明白了。这些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饿死。很多家里还有尸体,看着就像骨头架子一样。之前苏军还派人来抢尸体,运到远处的大漠深处集中埋了。但是这几天明军进攻的紧,苏军只顾得布置防御了,也顾不上抢尸体了,这才让一些新饿死的尸体留了下来。

从哈密开始,就进入已经大规模饿死人的地区了。苏军沿着绿洲防守,等于就是沿着居民聚集区防守,就是为了掩盖他们制造大饥荒的证据。斯大林强令哈密守军一步不得后退、不惜让十五万军队陷入重围,并不是军事考虑,而是政治考虑。

他没想到明军这次进攻的这么顺,竟然能逼近到哈密地区。更重要的是,哈密地区只是个开始,再往西进入两疆,饥荒的情况更加严重。明军一旦占领哈密,那么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吐鲁番和迪化。而那里,已经是人间地狱了。斯大林知道明军攻入苏联控制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曝光,意味着掩盖多年的、各种惨绝人寰的真相,将毫无遮挡的暴露在全世界的闪光灯下。去年秋天明军攻入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后,就是这么做的。斯大林当时深受刺激,苏联苦心自我打造多年的正义形象以更快的速度垮掉,布尔什维克在世界各地的组织,甚至出现了**潮。越是媒体自由、信息开放的地方,**潮规模越大。

因此,这次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捂住这个盖子。上次还并没有这种饥荒,就已经如此了。这次如果再被明军给揭开,后果不堪想象。

但是他没想到,这次暴动的作用竟然那么大。主要是时机选得特别好,刚好和明军猛攻的时间卡在一起,让苏军内外无法兼顾。而且苏军防区基本没有纵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村子暴动起来,几乎就能把整条防区截断一半。而且电话线都被人为毁掉了,苏军指挥部根本不知道各处是什么情况。这都是斯大林呆在克里姆林宫所料想不到的。

……

从23日上午九点左右进攻哈密远郊的战斗打响,到下午三点左右,苏军一百多公里的狭长阵地,已经被明军分割成了六段。而且好几段之间的间隔都是十几公里,因为中间的区域已经被明军占领了。下午四点,攻打哈密县城的战斗开始。哈密城的城墙并不高,也并不厚,虽是地处西域,但由于被明清两朝经营多年,城墙也是按照内地传统的样式修筑的。也就是外面城砖、中间夯土、上面城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