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重生-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云望着李仪婷的背影,不禁心中的那股说不出的感觉更深了,然道自己真的那个上她了?使劲的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宁云啊宁云,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啊?现在是想这个的时候吗?”想起刚才李仪婷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心想:她刚才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呢?心中竟不自然的升起一股失望之情。

第二日一大早,邓世昌就手拿刚刚收的电报叫醒宁云道:“丁大人从北京发来电报,要我们即刻回京!”宁云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道:“不等你来说,我也要催你回去了,好了,收拾收拾,我们快点动身吧。”说完便起身穿起衣服。

不一会儿,邓世昌和宁云便把北洋水师所部所有官兵集中起来,仔细一清点,原来的一千余人现在还剩下六百八十三人,看来这一仗损失倒还不少。

这时依克唐阿听闻北洋水师要回师了,忙赶过来为他们送行,的确,北洋水师此次来援,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起到的作用那是不容质疑的。

邓世昌和宁云等一众将领并不喜欢眼前这个贪生怕死,畏敌如虎的的胖子,只是跟依克唐阿礼节性的告了个别,而对前来送行的聂士成亲热非常,把旁边的依克唐阿搞的很没面子。

此时的北京城就如宁云和李仪婷昨晚分析的一样,正是满城风雨之时,此次甲午战争的大胜让一力主战的光绪皇帝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对一力卖国求和的慈禧太后形成非常大的威胁,而慈禧太后并不甘心手中的大权就这样被光绪皇帝夺走,一场政治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经过二天的陆上行军,到达了旅顺港,然后所有北洋水师官兵又回到了熟悉战舰上,在海上又行了三天之后,这日终于是回到了天津港。

此次回到天津港,再也没有上次的李鸿章亲自来迎的待遇了,这时的李鸿章正在北京城周旋于皇帝和太后之间呢!

安置好一众官兵之后,宁云,邓世昌和李仪婷便马不停蹄的向北京赶去。邓世昌不是外人,一路上,宁云早以经把他和李仪婷上次的谈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而邓世昌也早有此意,三人自是一拍即合。

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此时的北京城以经全部戒严了!东南西北几个城门全部关闭,不准任何人进来,也不许任何人出去,宁云等人赶到北京时,以然进不去了。

站在城下,宁云望着北京城,心不禁大急,看来太后以经有所行动了,而他们此时却进不了北京城,这样一来,不论是太后最后胜出还是皇帝最后胜出,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这时的北京城外并不仅只是他们三人,试想一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一天会有多少人要进进出出?而现在把整个城给封住了,巨大的人流直把北京城外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些脑袋转的快一点的人心中以经明白皇城肯定又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人流还在不断增加,而城门却仍是不见有开的意思,宁云和邓世昌,李仪婷三人自也是急的满头大汗,现在又跟城里的李鸿章,丁汝昌等人联系不上,情形非常不妙。

邓世昌必竟年纪最长,见识经验也是最丰富的,见此情形便道:“我们在城外干着急,丁大人在城里肯定也不轻松,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联系上丁大人,说不定还有希望。”

李仪婷却急道:“说的到轻松,我们如何才能联系上里面的丁大人呢?”宁云这时在一边却一言不发,邓世昌便推了一下宁云道:“平日里不是你的鬼点最多的吗?现在到是想个办法出来啊。”

宁云仍是一言不发,邓世昌正要再催,李仪婷一把拦住他道:“宁云正在想,我们就不要打扰他了。”

过了一会儿,只见宁云突然一拍脑袋,叫道:“有了!”李仪婷马上问道:“你有主意了吗?快说出来听听。”

宁云略整理了一下头绪,便说道:“从护城河的地下水道游进去!”邓世昌一听马上摇摇头道:“这怎行? 虽然护城河的地下水道可以进入到城里去,但是护城河这么大,我们从哪里找进口呢?”

宁云闻言笑笑道:“身为海军,我想你的水性应该不差吧?仪婷就留在这里,我和你两个先进去见过丁大人和中堂大人再说。”

邓世昌想了想,除此之外的确再无他法了,便道:“好吧,幸亏在海上呆了这么多年,水性可不差,到是你,宁云,你的水性怎么样?”

宁云猛的拍了拍胸脯道:“你放心吧,不会比你差!”而李仪婷自知在水性上,她可差的太多了,只得道:“你们如果进去了,一定要赶快接我进去啊!”

(注:此处不知属不属于吹牛,但前辈中早有人写,详情可见武侠宗师梁羽生的作品《江湖三女侠》,其中就有通过下水道逃出紫禁城一幕,如果戒备更深严的紫禁城也能通过护城河水道进出一说,那么外城就更有这个可能了。)

当晚深夜,宁云便和邓世昌准备好了一切,找了个没人之处,两人就下了河,此时以是十一月份,晚上气温很低,幸好两人都是军人出身,身体素质非常人可比,不然也定受不了这河水刺骨的冰凉。

之前宁云以经想到进入城内的水道,可能在靠近城门那里,于是两人便向城门处游去。夜里周围并没什么人,城楼上三三两两的哨兵也正昏昏欲睡。

宁云和邓世昌一人藏在护城河上的桥下面,另一人就潜下去寻找进城水道,当要换气时再上来,然后换另一个人下去。如此反复了数次后,这时浮上水面的邓世昌兴奋的对宁云道:“找到了,快跟我来。”

当下两又换了一大口气后,便一同潜下水去。下沉了大概三米左右,就在城门左斜下方处发现了一个隐密的小洞,大概有多大呢?可能就刚刚只能容的下一个成年人进出,当初设计这个水道时,可能就是考虑到怕敌人来攻城时从这里进城,所以水道口只设计的这么小。

勉强的挤了进去,只见这水道中到是宽敞,两人快速的游了出去,浮了上来一看,此时他们正处身于一条小河中,看来这护城河的水进了城后就形成了一条小河。

他们浮出水面的地方离岸很远,再加上夜晚人少,他们到没有被人发现,找了一处没人的地方,迅速的上了岸,便马上找了个僻静之所把随身带来的用油布纸包好的干衣服换在了身上。

然后两人再一出来,此时肯定不会有人看出他们是刚刚从城外游水过来的了。可能是这几天北京城的异常 ,夜晚的大街上并没有多少人,丁汝昌早要他们上京后就到贤良寺去找他,因此两人上了岸后便急匆匆的向贤良寺赶去。

还没到贤良寺门口,宁云和邓世昌两人便闻出了异常的味道。只见本来只有两人把守的寺门,现在竟安排了六人把守,看的出来,四周还有不少暗哨。

哨兵们几乎都认识邓世昌,见到他的到来,脸上纷纷露出奇怪的神色,可能此时他们心中都在想邓世昌这家伙是怎么进的北京城。自然不会去问他,马上便有一人快速去通报里面的丁汝昌了,李鸿章早上进宫到现在还没回来,现在里面最大的官就是丁汝昌,自然就先行通报他了。

宁云和邓世昌随后走进了贤良寺,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第二卷 第十六章 宫中巨变(二)
(更新时间:2006…9…17 11:57:00  本章字数:5712)

丁汝昌一见邓世昌和宁云来了自是喜出望外,忙问道:“你们是怎么进城的?现在全城封索,连苍蝇也飞不进来 一只。”
邓世昌笑道:“我们自有办法进来,提督大人,你先跟我们说说现在宫里的情况吧。”丁汝昌行把两人让进了里屋,然后把门窗全部关好后,小声的对两人说:“现在大致的情形是这样,太后早在你们把日本人打败前就意识到情况不对,当时就密密把光绪帝给软禁在了颐和园,除了李中堂见过皇上一面,其他人是休想再见皇上一面了!”

这时宁云和邓世昌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来情况是十分不容乐观。这时丁汝昌又道:“中堂大人今天早上奉太后懿旨进宫,到现在也没有回来,不知有没有出什么事情。”

就在这时,只听前院一阵热闹,然后只见一个卫兵进来对三人叫道:“中堂大人回府了,马上就要过来!”丁汝昌等闻言忙站起身来,李鸿章这时也一阵风似的可以说是冲了进来。

只听他一进门就叫道:“太后疯了,太后疯了!”见宁云和邓世昌也在,先是一愣,然后马上问道:“婷儿呢?婷儿怎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宁云马上回答道:“现在北京城全城戒严,仪婷……小姐她进不来,现在正在城外等着中堂大人去接他呢。”

李鸿章奇怪的望了宁云一眼,可能是奇怪他为什么会叫自己的女儿这么亲热,也可能是奇怪,既然全城戒严了,他和邓世昌又是怎么进来的,但并没有问他们什么,手一摆,马上有个人就下去,看来是去城外接李仪婷了。

只见李鸿章看了宁云和邓世昌两眼,然后再望着丁汝昌,好像是在问他,这个两个人可不可靠,丁汝随即道:“中堂大人,这两人您都认识,绝对是自己人。”从丁汝昌口中说出“自己人”这几个字,那是足以保证宁云和邓世昌两人了的。

但李鸿章仍是小心的对宁云和邓世昌道:“既然是自己人,我也不避什么闲了,不过我所说的任何话,你们可不要跟任何人说起,知道吗?”

宁云和邓世昌忙点点头道:“知道了,中堂大人。”

李鸿章这才道:“太后下令,竟然要我密密把皇帝给……了。”说着用手比划了一个“喀嚓”的手势,李鸿章此话一说出来,众人无不大惊失色!这慈禧太后也太狠了吧,竟要把自己一手扶起来的皇帝给杀了!

这时李鸿章又道:“现在日本正在于我国谈判,我以这个理由一直在拖,但今天太后一早就把我召进宫里,逼我一定要跟他表个态了!”

宁云一听忙紧张的问道:“那中堂大人有没有那个呢?”李鸿章叹了口气道:“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些事情还是看的很清楚的,如果这次我真的把皇上给处理了,朝中必会掀起一次滔天大浪!”

这个道理谁人不知?丁汝昌这时又道:“太后这次重用前线逃将袁世凯,此人打仗不行,但是做起狗腿子来却是一点也不含糊!”

一边的邓世昌急道:“中堂大人,提督大人,照此说来,我们该如何做呢?”丁汝昌遇到棘手事时一般都会习惯性的摸摸嘴上的两撇小胡子,这时又摸了起来。突然道:“中堂大人,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周旋于太后于皇上之间了,我们要有一个立场才行!”

李鸿章这时闭上了跟睛,似是在思考什么问题,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猛的一睁眼睛,毅然道:“老夫虽然年岁老矣,但是心却还没老,还看的出来,太后这样做就是要把我中华推入火坑之中,为了国家,汝昌,宁云,邓世昌,你们听好了,明天我们发动政变!”

这一番话出口,不仅是丁汝昌,宁云和邓世昌也大吃一惊,看来李鸿章是下定了主意要站在保皇派这边了。其实李鸿章也有一丝自己打算,如果任凭太后废皇,不管是另立还是干脆自立,定会重用袁世凯,那时自己的地位就汲汲可危了。

众人正欲共商明日大计,就在这时只听外面大街上锣声大起,喧闹顿生,但见李仪婷风尘仆仆的跑了进来,一进来就叫道:“皇宫着火了!皇宫着火了!我回来的时候看见紫禁城突然像是有什么爆炸似的,突然冒出一片大火来!”

包括李鸿章在内,众人闻言地无不大惊失色,皇宫起火,这还了得?李鸿章当即二话不说,拔腿便向外跑去,宁云,邓世昌和李仪婷也跟着跑了出去。

一到外面只见刚才都还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此时却是人声鼎沸,这时一队队的官兵出动来赶百姓们回屋里,更多的官兵则往皇宫方向跑去。

李鸿章等人在数百名核枪实弹的淮军保卫下向皇宫冲去,一路上,只见紫禁城里的火越烧越大,简直就映红了半边天!

虽然现在皇宫里是烧成一片,但是紫禁城的各个城门口却围了至少上百的官兵,除了进去灭火的,其余任何人都不许放进!

虽然看见是李鸿章来了,最前面一个哨兵仍是拦住了他们,不放他们进去,丁汝昌看了看李鸿章,只见李鸿点点头,丁汝昌当即拔出手枪,对着那卫兵就是一枪,然后叫道:“有倭人奸细混进皇宫放火,此人被倭人收买了,不许我们进去护驾,现在我以将他就地正法,中堂大人说了,跟着一起进去护驾有功,事后大大有赏!”

这些守着门口的士兵有大部分不明情况,只道真是有倭人奸细在捣鬼,而一些高层的将领见此情况,一大半都偷偷的跑了。

李鸿章带着近千淮军和这守城门的上百名官兵冲进了紫禁城,将到乾清宫时,前面突然出现一队人马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只见这群人带头的赫然是一个面目精瘦,脸露奸诈的中年男人,只听丁汝昌小声说道:“此人就是袁世凯,看来是来拦劫我们的。”

只听这袁世凯对着李鸿章笑着拱拱手道:“敢问中堂大人,深夜入宫可有什么要事啊?”一看袁世凯这家伙的笑容知是属于皮笑肉不笑的那种。

李鸿章也笑道:“袁大人,你好呀!敢问你深夜在此又有何意呢?”这袁世凯虽然是河南人,但是却是个准淮军出身,早年弃文从武,参加淮军,这官越做越大,李鸿章的功劳可是不小,此时听这 可以说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李鸿章称呼自己做“袁大人”,必竟有点不自然。便道:“中堂大人对在下就如再生父母,您这样称呼我简直就是折煞我了!”

李鸿章鼻子里哼一声,道:“你还知道有我这个人在吗?还不快让路?”袁世凯虽说心中对李鸿章稍有惧意,但是在自己的前途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只听袁世凯沉声道:“中堂大人,在下感激您的知遇之恩,这才叫你一声中堂大人,如果您还是如此一意孤行的话,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李鸿章闻言,心中顿时生了一股无名业火来,你什么东西?如果没有我,现在有你的今天吗?当下不再多说,手一挥,后面的淮军整齐划一的把枪口对准了袁世凯这边。

袁世凯也不打话,手也一摆,后面的士兵纷纷把枪口对准李鸿章这边,一场内乱在所难免。李鸿章等人和袁世凯都退到了后方,当即只听枪声大作,两队人马在中间毫无阻隔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射!

虽然李鸿章手下的淮军手中的都是新式的西洋火枪,但是袁也凯这边在人数上却占了优势,至少是淮军的两倍。时间一长,淮军必败,情况非常危急!

这时宁云突然对李鸿章,丁汝昌道:“两位大人,在下有一策,可定此时之局势!”丁汝昌早在黄海海战时就知宁云胸中计策颇多,此时听宁云说有一计,忙急道:“你既有计策就快说啊!”

宁云马上道:“你们看袁世凯只是死守乾清宫,可见在乾清宫里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或是正要发生,说不定皇上和太后都在里面,我想乘此时混战,溜进乾清宫里,如果太后和皇上真的都在里面,那只要制服太后,一切就好办了!”

李鸿章闻言,脸色一动,但是却道:“如果真如你说,太后和皇上都在乾清宫里,那这一招的确是妙着,但是现在乾清宫外全是他们的人,你又怎么进的去呢?”

宁云想了想道:“我自有办法!”这时一边的邓世昌突道:“那我跟你一起去吧?两个人也好照应一些。”

宁云却道:“不了,邓大哥,这种事情太过危险,而且也不宜这么多人去,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