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十八年 [校对版]-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独有偶,京师东边和南边都是乱了,西山这边也是出了一股乱民,而且他们还都有马,明显的是一股骑兵了。这东边和南边的乱民首领倒是没怎么把自己的名号叫出来,但是西山这边的却是打出了自己的名号,叫什么穿山豹的。不过这股子人马却是和东边南边那两股人马不一样了,他们可不搞什么宣传,直接就是屠戮州府里的大户,便是寻常百姓人家,他们也是要像梳子梳头一般梳拢一把的。这下京师西边各处大户人家可是倒了霉。按说京营可就是在丰台这边驻扎的,离着西山也是近,可是京营是个什么样子,怕是这满天下的百姓都是知道的。那就是一群秧子货,指望他们打仗,那就和指望太阳从西边出来一般。那股乱民因为有很多马匹,带到战场,倒是能弄出一股子气势来,那些京营的官兵见了这些贼兵,反倒是一个个吓得没怎么样就开始往回跑。

四下里这气势一旦造了起来,不明就里的百姓还有那些平素就有野心的,现下都是蠢蠢欲动起来。那东边和南边两处的乱民,明显的是一个人带着的,行事方法都是一样。他们把乱子一闹起来,却是没有马进攻京师,而是在四下里征兵买马,扩充实力。京师左近,那都是京师中大户人家堡子和庄园田地的所在,他们也是打下不少这样的堡子,不过却是有一处堡子他们没有打,也是没有动,那便是那郑国舅家的堡子。

早有人把消息送到京师里头了,这一下子官员们立马都是紧张起来。这年前在山东那边也是闹了这民变的,大家伙都是没有在意。现下竟然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闹了这民变,而且看这架势,这些乱民竟然还有图谋,这可不是单纯的要对这紫禁城里的皇帝了,也会顺带着对付他们。他们实在是太清楚他们平素是怎么对待这些穷鬼的了。原本这个时候由那些文官们闹的正兴起的立储一事一下子便被搁了下来,大家伙马都开始想着如何应对这即将到来的乱民冲击了。更多的官员焦急的却是自家在这京师左近的田产,还有庄园。有产业的都是暗中闹心,暗中抱怨,反倒是那些没有产业的,此刻倒是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了。

危害到了他们的根本,这些官员此时表现得可是比皇帝还要着急。马大家就开始往兵部尚还有新任的内阁首辅沈一贯那里送折子,或是直接就找了门,那意思自然是要朝廷赶紧拿出个主意,把这伙乱民消灭掉。不然,他们自家的产业那可就是全糟蹋了。这个时候虽然还有点冷,但是再过个十来天的功夫,便是播种的时节了,这个时候若是那些田地不种,那这一年可就白费了。

这民变的消息一传出来,京师里的大户人家竟然都是纷纷把自家的财产往北边转移。因为现下就是靠着蓟镇的北边没有动静,很多人家也是赶紧把自己的家小送出了城。城门更是早早的就关了,一时间这京城和各处的通信也是隔绝了起来。

本来在宫里头还正为立储一事犯愁的万历皇帝,此时竟然发现,官员们竟然不再提这事了,大家都是想着如何保护自家的财产。不过要说没有也是不可能,还真是有那么几个死脑筋的,到了现下还在往司礼监那边折子。

没了立储这事的烦恼后,万历皇帝倒是也跟着关注起这京师左近的民变来。说实在的,他还真是没怎么把这事当回事。也就是那些文官,一看到老百姓闹事就开始害怕了。不过让皇帝比较郁闷的是,他的身边,京师左近,竟然没有一支像样的力量用来拱卫他的安全。若是当年他组建的御马监能顺理成章的建成,能好好的训练,现下又哪里会有这般事情发生。京营的官兵,那就是个摆设,别人就是不说,他自己也是清楚。

“看来靠京师左近的官兵那是不行了,沈阁老,让兵部拟个折子,掉蓟镇那边的兵马过来,还有大同那边的。趁着现下这些乱民还没有打到京师,赶紧派人。现下正好辽镇那边奏报过来,说是要征伐边墙外的蒙古插汉部,他们那边一出边墙,我估计朵颜三卫的人该是不敢有所异动的了。便是有异动,大概都是要朝着辽镇那边的了。蓟镇这边的人马倒是可以调出来的。这些个乱民,竟然无视朝廷法度,真真是该死。哎,若是御马监现下还在,又何止于此。行了,沈阁老,拟折子。”文华殿里,万历皇帝又是破天慌一般的见了一下朝臣,当然也不是全见,也就是那么几个,其中大多数还都是刚刚给那黄子朱常洵当过老师的。可见万历皇帝虽然着急弄这件事,其他事他也是没有耽搁,顺带便做了。领着这些人商议了一番,万历皇帝便下了这旨意了。

“万岁,臣以为是不是再看看,以臣看来,这些个乱民,也就是表面能硬一些,若是让朝中众臣把自家的家丁亲兵拿出来,选出一位国公或是武将统带,估计也不会比那些反贼们差。以臣之见,边镇军马,能不动还是不动的好。朝廷这一下子也是要花费不少银两啊。”说这话的是大学士叶向高。

他这么说,表面仿佛是为了朝廷,其实万历皇帝倒是明白他这意思,原因很简单,朝廷的兵马真要是来了,不见得就比那些贼兵能好到哪里去。贼兵梳拢了一遍,这些边军过来,怕是还要在梳拢一遍。谁家在这京师左近,谁那是最倒霉的。

“各家家丁,你这是说笑话,还是留着你们守着你们自己家。”万历皇帝压根就懒得理他。只是说了这么一句,便甩了一下袖子,起身离开了这文华殿。只是留下一干臣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干什么。好在沈一贯还算清醒,赶紧拟起了折子。现下调兵是关键,没有兵马来,一切都是白扯。

这调兵的消息一传出来,京师中大户人家算是暂时安稳了下来。想当年蒙古鞑子的骑兵也是数次光临这大明京师的,那时候,达官贵人们都是先知道了消息,所以都能先跑。这次也是不例外,只不过他们跑的方向不一样罢了。这次京师南边和东边都乱了起来,西边也是如此,他们却只有往北边跑了。

不过在这些大豪们都高兴的同时,却是有一个人非常的郁闷。那便是现下的郑国舅郑国泰了。他原本的计划是让自己的人混进城中,然后趁机发动兵变,围了皇宫,到时候在见机行事。哪里知道,他这边还没布置好呢,那边京师外围就乱了起来。原本他也是想让自己人在外边乱的,可是那边庄园派人穿了话过来,说是这乱子不是由他们自家鼓捣起来的,却是那些百姓自己弄起来的,当然这其中有一伙人在暗中引导这些乱民,还把这些人都是集合在一起。这事让郑国泰一听就更加的郁闷了,这到底是谁在跟自己使绊子呢。这一乱,京师各处大户人家都是加强了守卫,京师中各家私兵或是家丁都是不少,他再要行那冒险之事,这风险可是大了去了。再说皇宫现下也是四门紧闭,他想找机会混人进去都是不行了,便是现下的四九城各处城门,那都是把的死死的,连着外边进来的各项生活用品都是费劲。

还别说,这段日子,城里别的东西卖的倒是不贵,反倒是柴米油盐什么的卖的开始贵起来。有人甚至还暗中鼓噪,说现下不买,以后等被乱民围了城,到时候可就有钱都买不到了。这恐慌一旦传播开来,这物价想降下来都难。这样一来,他自家开的一些商品反倒是趁着这个机会赚了不少钱。

不过这时候赚的这钱,却是让郑国泰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一下子,他那计划又要往下拖延了。要是边镇兵马真的进来了,那可是更没有机会了。

郑国泰这边郁闷,远在凤阳的凤阳巡抚李三才也是跟着郁闷。他原本定下的是现在松江和苏州左近闹一闹,且只是针对那些矿监和税监的,不对士绅百姓。至于京师那边,那是要等到下一个波次的。可是现下竟是京师那边先闹了起来。那马贼穿山豹明显的养好了,又是领着人出来跟着闹了。完了他手下的管家去派人责问那穿山豹,为什么自己先闹起来了,怎么不听话。得到的答复却是他以为这边已经闹起来了的便是头指派来的了,哪里想到这京师东头和南头并不是自家东家在背后策划的,而是另外一股人。

三月初一,蓟镇人马便开到了京师左近,离着那被乱民占据的通州也就是十里地的距离。万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心思也是沉稳下来,那些官员们听了这消息,自然也是心情安稳下来。这一下子总算是不用害怕了。

可是接下来蓟镇兵马的表现倒是让众人下巴都掉到地了,竟然被那些乱民给击败了。这一下子朝中重臣的心思又都是紧张起来,不过好在蓟镇兵马也就是溃败,并没有被对方全歼,陆陆续续的,很多溃兵都是逃回了京师。一下子,北京城又是多了很多大兵。万历皇帝很是恼火,按理说,这蓟镇兵马可都是当年戚继光留下来的,该是精练才对,可是怎么现下却是这个样子。后来他自己一想也是明白了,戚继光可是因为跟了张居正,才别他发派到广东那边养老的,他训练下来的蓟镇人马,这些年早就荒废了。便是征伐朝鲜的时候,也只剩下他侄子还有他曾经的部将带的那么一点了,还有不少都是耗在了朝鲜。现下这些,其实都是边镇军户,和普通百姓区别根本就不怎么大。

这样一来,大臣们只有等着大同那边的兵马过来了。统帅这支人马的是西北那曾经的马大帅马芳的子弟。众人现下反倒是对这支人马生起了渴望,渴望着他们赶紧过来。

好在现下那些乱民还没有往京师这边靠,只是在外围转悠着。不过那西边的一股马贼,却已经往京师这边靠了过来,他们在这左近倒是劫掠了不少大户人家的堡子,不少百姓也是被他们祸害了,往京师城中聚去。这倒是一下子增加了京师中粮食的供给难度。以往都是运粮的船从通州这边岸然后由大车直接送到京师里的,现下那处已然被反贼占了,南边的大路也是封了,就只有从北边进货了。可是北边又哪里有什么粮食,不从京师左近往那边送就不错了。不过众人都是没有注意到,这个时候,京师中竟然有几家粮店卖起了那些所谓粗粮,诸如那叫玉米的或是那红薯,这可是平素都是拿来喂猪的东西的。

京师这边乱起来后不久,辽镇这边,大队人马就开始出了边墙。打的旗号自然是辽镇总兵魏刚的,先是到了那已经修好了的大凌河边的据点,然后又沿着大凌河往插汉部的老巢那边行进而去。

这个动作那么大,又是在辽镇鼓捣了半天,边墙之外的蒙古人早就是知道了。现下看到大明的兵马对着插汉部去了,大家都是开始考虑这次是不是要跟着摘一些桃子来吃。

按说明军在李成梁时代,只要是出了边墙,那基本都不是空手回来的。边墙外的蒙古各个部落,那都是默许了打不过李家兵马这一事实,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劫掠一些,然后换来自家的安稳。可是到了李成梁统御的后期,这情况就反了过来。这便是所谓的人老了的缘故。再后来直到李家老大在这墙外遭了黑手,鞑子们都是觉得自己很有战力的。可惜,后来来的李家老三,乃至现下的魏总兵,竟然比以往的李成梁更为强硬。便是在李家老三死了的那年,各个部落还以为能趁机打些草谷的,可是后来才发现,闹了半天大明的兵马也是想在这个时候占他们便宜的。打猎的反倒成了猎物,众人都是感到郁闷。

不过令插汉部更加郁闷的是这魏总兵来之后,明军竟然公然在边墙外边筑起了堡子,还派人驻守,并且这一修就是两个,而且好像还要继续往他们腹地深处修的架势。在那刚修好的朝阳堡子边,这一个阶段以来,插汉部可是填了不少人的。按说那堡子看着四处漏风,全是窟窿,骑兵过去,该是一下子就能冲夸的,可是等到人去了那里,便不是那么回事了。而且明军还善用火器,隔着老远就能打到他们,他们又是打不到人家,里外里都是吃亏。插汉部的头人卜言台周自然是郁闷的了。现下这明军还大张旗鼓的要出边墙跟他们较劲,这不是给他眼药吗。既然都出来了,那就索性玩一场大的。虽然现下马儿都是不肥,身的肉膘一个冬天都是掉的差不多了,但是人家现下都打到你眼皮子底下了,哪还有心思想着放牧的事情呢。

于是卜言台周赶紧把自己统御下的各个部落头人台吉都是召集起来,商议如何对付明军的入侵。

就在卜言台周领着各个台吉商议如何应对明军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原本比邻大明蓟镇的朵颜三卫,头人竟然一下子都是死了,现下他们的部众虽说不分崩离析,但是也是散乱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有些人直接领着人投了现下正在行军中的明军,有人则是往西边去投了俺达汗的部落了。这个消息让卜言台周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办了。他原本还指望着这次那朵颜三卫能帮着他拖累一番明军,哪里想到对方竟然在这个节骨眼先溃散了,这肯定是明军早先设计好了的。要不是他在这朵颜三卫中也是安插了眼线,怕是现下他都不知道这个结果了。

这样一来,这防御明军的法子就又要变一下了。

第268章 各处战事(续)

倭国奥陆地方依然算是这个岛国的北边了。便是太阁丰臣秀吉当初争霸倭国的时候,都是没有把这里当回事。后来还是那伊达家的大名伊达正宗,便是那个被称为独眼龙的家伙,首先向秀吉靠拢,跟着秀吉征伐小田原,这奥陆地方才算是正儿八经的被伊达家统领。这里土地自然是比较少的,也就是靠着点金矿或是出产一些马匹,这才能将将够将养各家大名的武士。若是再往北,便是那隔着海峡的虾夷地方了。这个地方,现下便是由当初主动和太阁殿下接触的虾夷庆广所统领的。这里可谓天高皇帝远,若是倭国本州地方,谁当了幕府将军,或是谁说了算,这边只要表示一下臣服,那这里就是那统御大名的天堂了。说他是土皇帝却是一点也不为过。

虾夷家现下便是这片土地的统领,靠着这海上的渔民还有商户的供养,他们倒是将将能够维持自家开销,这虾夷地方到底有多大,他们自己也是不知道,他们只是局限在这靠着南边港口的海边一带,远处那高高的山峰,他们都是没有派人过去。据说那边还有野人,虾夷家的武士虽然不怕野人,但是却是没有那闲工夫去追寻什么野人。

可是在大明万历二十九年三月中旬的时候,这海边却是出现了好几艘西洋大帆船。刚刚开春,渔民也是能出来捕鱼了,可是看到这些西洋大帆船后,他们哪里还有心思捕鱼,都是吓得架着自己的小渔船赶忙往岸上跑。那些西洋大船竟然也是不管这些小渔船,而是径直的奔着虾夷地方的港口开过来。早有人通知了虾夷家的大名虾夷庆广,当得知是西洋大船来的时候,虾夷庆广也是一愣,心道西洋大船没事跑他这边来干什么,按照他所知道的,这西洋大船来这倭国都是做买卖的,不去长崎或是平户,却是跑到这北边的苦寒之地来干什么。他知道自家有几斤几两,自然是不会派兵出去跟人家对抗的。至于年前明国的使节跟刚打了胜仗的石田三成说要他们割让这北边岛子的事情,他这个当地的大名,却是不知道的。本州地方,那些大佬们打生打死,总是要决出一个高下的,他这样在四边呆着的大名,到时候只要对那胜了的大名表示臣服,那就一切都完事了。他哪里知道那些大名和别国商谈什么事情呢。

现下人家来了,他总要派人问明白缘由,于是便让自家的旗本武士带着一些农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