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巨盗-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若兰就要起身去找小二。

俞仁微笑着,却没有阻止。

“算了,若兰,又何苦那么费事,咱们也不过是吃这么一顿。你家俞公子有的是钱,这一顿小钱,还吃不穷他。”

若兰却很倔,“那有钱也不能这样浪费啊!我去取来,你们在这儿稍等。”说完,若兰飞一般的去了。

赵蕊听了若兰的话,突然脸上一红。

“怎么了?”俞仁见赵蕊突然脸红了,悄悄凑在她耳边问。

“没有。我只是觉得若兰姑娘说的对。咱们确实不该这样浪费,不管有没有钱,这浪费都是不应该的。唉!这若兰姐妹两真是好姑娘啊!只不知将来便宜了谁?”说到这里,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感叹。

第二百四十一章 山东饥荒

俞仁向赵蕊开起玩笑,“若兰姐妹再好,你也没什么想头了。谁让你外强中干呢!”

一直以来,赵蕊都喜欢作男子打扮,只有在家里时才恢复他的女儿身。他当然明白,俞仁这话的意思是说他虽然表面是个男子,内里却还是女孩。可她却一副别有深意的样子看着俞仁。“真的没想头吗?”

俞仁被赵蕊一句话说的心中突然一动,忍不住扭头去看坐在他旁边的若梅。若梅也正好扭头来看他。两人四目相对,若梅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赶紧把头低了下去。

别看若兰若梅这两姐妹才十六岁,可眉宇间早已流露出怀春少女特有的风流,顾盼之间风韵自露。加上这姐妹俩也是长的模样可人、体态丰盈。俞仁本无此心,可是被赵蕊这句话一挑逗,再看两姐妹时,这心里便自然的想到那方面。再被若梅这柔情的目光一看,心中也泛起小小的涟漪。

吃过饭,几人起身向镇内走。由于正是午后,镇子上的人很少,街两边的铺子生意也很冷清,只有一家米铺生意格外的好。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俞仁领着众人在米铺前转了转,见上面的米价果然写着六十三文每斤。看来,这店小二说的价格应该还是前几天的旧价了,如今又涨了十多文。

就在几人准备转身离开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沈家的米船来了,快走快走。”

那些原本好好的排在米铺前的人听了这话,呼啦啦一下子跑了个干净。那个正给客人装米的伙计,米还没装好,一抬头,人都不见了。

站在旁边的掌柜忍不住骂了一句,“这个该死的沈家。让咱们至少少赚了一千多两银子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啊!看来,是到了给他们些利害瞧瞧的时候了。”

听了掌柜的话,站在他身后的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凑到掌柜面前道,“掌柜,小人倒有个主意。”

“噢!什么主意?”

那管家附耳在掌柜面前说了几句,那掌柜立时便转忧为喜。“好,就按你说的办。这事有我给你撑腰,你只管放心去办。出了事,我给你扛着。”说完,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块银子,交到管家手里。

那管家接了银子,一躬身,便走了。

俞仁远远的看着这一幕,终于忍不住向一旁的梁如继道,“看来,这掌柜定是想要对那沈家的米船打什么坏主意。只是不知这些人为何会一听沈家的米船来了,便都跑了个干净,不再在这儿买米了?”

梁如继点点头,“这事,我也想不明白。宗义,你去悄悄跟上那管家,看他要打什么坏主意。咱们到那边看看沈家的米船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几人于是随着俞仁回到运河边的小码头。

果然看到运河边新停了几条船,船上装的一袋一袋的,应该都是米。岸上排起了长长的两队。俞仁看到一个人背着一小袋米正从前面走过来,便迎上去。

“这位小哥,有个事想向您打听一下。”

那人跟俞仁年岁差不多,只是脸色有些苍白,显出明显的营养不良的样子。见俞仁向他问话,便停了下来。

“为什么你们一听这沈家的米船来了,便都跟来了。这沈家的米卖的格外便宜吗?”

那人摇了摇头,“没有。沈家米船上的米价向来是随行就市,到了哪里,便与哪里的米价相一致。不会贵,也不会便宜。”

“那你们怎么还这样争着到沈家来买?”俞仁更加奇怪了。

“因为沈家卖的米那是货真价实的,称上没有出入,米里也不掺沙子。不像那镇上钱老板的米铺。钱家卖的米,不仅称上要扣你的,买回家,必须还要经过筛淘才能吃。这一筛淘过后,你的米至少又减了三成。

所以,大家都不想去钱家的米铺里买米。可是又没办法,全镇就这么一家米铺。”

俞仁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告那钱老板。他这样子卖米,官府就不管吗?”

那人听了这话,就好像是听到一件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新闻,忍不住笑起来。“小公子真会说笑,天下米铺哪一家不是这样?只是在平常年月里,他们没做的这么过份罢了。像沈家这样公平买卖的商家,小人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见。听说沈家当家的是一位公子,大家都说,这沈家的小公子一定是菩萨转世,专门来救我们的。”

说着,那人背起米袋走了,一面走,还一面说,“好人有好报啊!好人……”

俞仁静静的看着那人的背影,忍不住出发一声感叹。在这个时代生存,如果你没有足够强的实力,真是可怕啊!连吃饭都买不到正常的米。

看着前来排队的人一个个满心欢喜的背着米袋走了。俞仁突然很想看看这个好心的沈家少公子长的什么样儿。于是,他向前走了走。

俞仁刚走到米船边,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船边。

“你们动作快些,咱们今天卖完米还要赶回去呢!我听少夫人说,咱们少爷最近可能要从京里回来了。”

俞仁听了这话,终于忍不住叫起来,“曹安!”'。 '

那人听到叫声,忙回过头。果然正是被俞仁委以重任,负责沈家生意的曹安。

“少爷!”曹安见到俞仁,欢喜的一把抛下手中的活儿,向他跑过来。

那些本在排队的人们,听说这人正是沈家的少公子,都忍不住转过头来,向俞仁行注目礼。一直以来,沈家的少公子都只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他的米船近一年来,惠及山东运河一带的许多地方的百姓,可是从来就没有谁亲眼看到过这位少公子倒底是个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今天,这些人终于有幸可以亲眼目睹他的风采。他们很激动。群众一激动,这后果往往就会很可怕。这些等在船前,排着队准备买米的人也还罢了。

那不太远的地方还有一群更多的人,这些人基本都是衣着褴褛,有老人也有孩子。听说俞仁就是沈家的少公子,这些人一下子全都跑了过来,将他围在当中,人数不下五百。

梁如继几人突然看到这个场面,都吓了一大跳,赶紧抽出刀剑,将俞仁护在当中,一副戒备模样。

俞仁起初被这些人突然围住,也是吓了一跳。可是他很快镇定下来。因为他发现,这些人围住他,并没什么恶意。

就在俞仁不明白这些人围住他,是什么用意时,一名老人突然向他跪了下来。“沈相公,都说您是菩萨心肠,您救救我这俩个小孙子吧!求您把他们带走吧!

今年田里收成太差,他爹妈已连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还有余粮来养他们。我老汉只好带着他们出来乞讨。可是遇到这种天下大旱的年份,到处都是乞讨的人,我老汉也实在是没了办法。

我老汉已经活了五十多年,死了也不可惜。只可惜了这两个孩子,他们都还不到五岁啊!求求您行行好,收留下他们,等过三五年,他们长大些了,便可以给您干活了。不然跟着我,他们也只有饿死这一条路了。”

俞仁看了看眼前的这个老人。他穿着一件已经破的几乎不能遮体的衣服,脸色焦黄,头上的头发白了大半,像一堆乱草一样。站在他身后的是两个三四岁的孩子。老汉说着,一面赶紧让两个孩子也一起给俞仁跪下来。

看到这一幕,俞仁的心颤抖起来。虽然小时候也曾听父辈、祖辈们讲述***的情景。可是,当他亲身经历时,却又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情。

俞仁含着泪走上前,轻轻将老汉扶起来,然后将两个孩子搂在怀里。

第二百四十二章 就地赈灾

“老人家,这两个孩子我先替你们养着,待过三五年,家里的日子好过了,我会再派人将他们送回来的。你把你们家的地址告诉我。”说着,俞仁向身后的赵蕊一招手。

“把老人家的住址还有名字记下来。”说完,他又向曹安道,“去,给老人家拿一袋米。你们船上要是有现成的吃食,也拿些来给他们。”

曹安才要答应,周围的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呼啦啦一下子跪了一大片。

“沈相公,您把他们也一起收了吧!”

俞仁抬头一看,他们身边一下子跪下了一大群老人和孩子。这些孩子几乎都在十岁以下。俞仁大吃了一惊,他完全没有想到,情况会发展成这样子。

他哪里知道。这些人多数都跟方才的那位老汉一般的情况,家里没的吃了,成年人还想在家守着,虽然今年没收到什么,但还是把希望留在了明年。虽然没收着粮食,可田野里到底还能暂时捣腾出些吃的。什么树皮、草根啊!反正估计应该还可以挨一挨。可是这老人和孩子就不行了。这原本吃的东西就少的要命了,再要分给老人小孩子,就怕连大人也一起饿死了。

所以,各家的老人大多带着那些小的孩子背景离乡,到外地去乞食。其实,当他们离开家门的那一刻便已经知道,他们此行,能最终再活着回来的机会,只怕很小了。可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因为如果他们不走,只怕连家中的青壮也活不下来。他们,是这个家的希望。为了这个家的香火能够延续,为了亲人能够活下来,他们最终还是下定决心选择了这条死亡之路。

俞仁看着这一群跪在自己面前的老人孩子,他的心在滴血。

“曹安,这一带的灾情有多久了?为什么这么多百姓逃难,官府却无人过问?”

曹安赶紧走过来,“回少爷的话,山东今年遭了旱,其中以我们兖州府受灾最严重。其实,去年这儿就受了灾。只是没有今年重。所以,这一年来,咱们家的米船都是重点在这一带卖米。

一来是因为这儿的米价比较高;再者,也是秉承着公子一贯的济世救人原则。公子时常教导我们,做生意要买卖公平;生意人逐利故然是本性,但也不能一味的只看重利,生意的根本是要惠及别人,同时也惠及自身。这样的生意才能长久。

所以,那次少爷让我进了一大批米粮,之后又没有用着,我便试着带着几个人运了几船米到这一带来卖。没想到,居然小赚了一笔。之后我又带他们来了几趟,每来一次,米价便抬一次。”

俞仁点点头,“既然你说这儿去年便受了灾,为什么官府没有人管?朝廷没有发赈灾粮吗?”

曹安还没说话,就听到灾民中的一个中年汉子气愤的道,“这些当官的什么时候把我们百姓当人看过啊!听说先皇新登基时,便给我们兖州拔下来一批救灾粮。可是最终这些粮食都被鲁王和兖州的大小官员给收入囊中了,我们这些真正受灾的人,便连一颗米也没见着。”

俞仁听到这里,算是彻底明白了。他也知道,大明的官场向来如此,这也不是他能改变的。只能在心里希望一向以清廉自居的东林党上台后,能够稍改这种官场的贪腐之风。

稍顿了顿,他向曹安突然一挥手。“去告诉那些排队的人,今天暂时每人只能限买十斤。等过几天,我们沈家的米船还会装载更多的米来。让他们不要急。

别外,你马上给我组织人,就在这儿设起粥棚。向灾民施粥。”

灾民们听到这话,都面露喜色,可是他们早已饿了数日,便连欢呼的力气也没有了。

“这些孩子怎么办?”站在俞仁身后的若兰问道。

“咱们不是正好回去吗?你去找几条船来,如果这些孩子的家人仍然愿意给我们把孩子带走,咱们便把孩子一起带回去。每个送出孩子的人可另领到米粮五十斤。

此外,一定要记住,让人把每一个孩子家的住址和他们家家长的名字写下来,还有他们自己的名字、年龄、生辰,以便将来他们长大了可以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若兰点头答应。

这时,若梅已经跑回船上,拿来了许多果子花生,分给孩子们。船上实在没有什么现成的熟食,若梅只好把这些零食统统先扫过来。赵蕊帮着若梅一起给孩子们分着果子花生。

许多孩子拿到花生,便连壳也一起吃掉了。他们实在是太饿了。

俞仁默默看着这些孩子,想起自己从前在家,父母给他伺候的好好的,让他读书,他还不愿意。不由的眼中含起了热泪。

“乡亲们,你们放心。我俞仁今天把你们的孩子带走,我不仅会保证他们不会饿死,我还要教他们识字读书。待到将来,他们二十岁时,我便会让他们回来跟你们相认。”

这些人听了这话,又一起给俞仁磕头。

当天下午,俞仁便组织大家,在运河边搭起了一座粥棚。四方的难民闻风而动,很快便在这儿汇集了近千人。

眼看这个粥棚不够,俞仁又让大家动手,多搭了两个粥棚,三个棚子一起开。还组织灾民们自己动手,专门为他们搭了些草棚,以便给他们避风雨。此外,因为人多,为了不引起混乱,俞仁又将这些灾民分成了十个大队,每队百人。大队再分五个小队,每队二十人。各队分别选出一个大队长、一个小队长。有事,只要这些队长出来安排协商就可以。以免出现凡事一哄而上的局面。

忙活了一个下午,眼看就要天黑了,看着灾民们终于基本每人都领过了一次粥。俞仁这才松了口气。

这时,梁宗义匆匆回来了。

“怎么样?可有什么发现?”俞仁一面啃着赵蕊交到他手里的一个红薯,一面问。

“我跟在那钱家的管事后面,发现他拿着银子和几斤肉,去找了一个人。后来,我从别处打听了半天,才知道。那人就是本镇的地头。听说,他们这些人不仅会些拳脚功夫,而且水上的功夫都很利害。

我想,要是这陆上动手,他们是不足虑的,只怕他们也不敢。最可虑的便是他们从水上给咱们捣鬼。咱们的米可都还装在船上呢!万一他们把咱们的船凿沉了,那可就损失大了。所以,我赶紧来与相公和门主报告。”

俞仁听了梁宗义的话,扭头看了一眼梁如继,“梁兄怎么看?”

“宗义的话不错。咱们最怕的便是他们在水下给我们捣鬼。其他的都不足虑。要不然,咱们干脆马上动员大家,先把船上的米卸下来,堆到岸上吧!”

俞仁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至少暂时可以保证米粮的安全。”

不过,俞仁没有让大家马上动手,而是让曹安先把人组织起来,然后等天黑以后,悄悄的先把米从船上搬下来,再用袋子装上土,再放回到船上。这些事要尽量做的隐蔽。

一切搞定后,俞仁又安排人悄悄的伏在几条米船周围,等待着鱼儿上勾。

可是,等了一夜后,却没有任何动静,俞仁暗暗奇怪,还以为自己的这一招偷梁换柱被人识破了。

就在这时,曹安来报告,说是有个人要见他。

“什么人?”俞仁问。

第二百四十三章 赈灾现场

“说不上。反正不是灾民。他自称是本镇人,我问他名字,他也不说。”

俞仁放下手中的红薯。这是几个灾民为了感谢俞仁,特意献给他的。这也是他们眼中目前最好的东西了。

“这红薯真是好东西啊!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