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速度-第6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说的有些古怪,还带着一丝抑之不住的冷意。如今的南庆依然是天下第一强国,京都监察院虽然被改制,连院长一职也被撤除。然而皇帝陛下对吏治的监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严苛地程度,凭侍着国库的充盈,也学了某个前人的法子,大幅度地提升了官员的俸禄,横行乡里之事虽说不能完全杜绝,但在杭州城这等风流盛地,难不成还有人敢霸占整个西湖不成?
  坐在大青马上的年轻公子微微皱眉,看着远处避让自己一行人的百姓,注意着他们的服饰与面色。将心神放到了别的地方。
  数年前庆帝北伐,不料大战一触即发之时,京都皇宫内却发生了一件惊天的变化。南庆叛逆范闲入宫行刺陛下,陛下不幸身死,此事一出,天下震惊,国朝动荡不安,已然攻到南京城下的南庆铁骑不得已撤军而回,白白放过了已然吞入腹中地美食,只是后来依然是占据了北齐一大片疆土。
  南庆北伐之事就此延后。然而待新帝整肃朝纲,培植心腹,令庆国万千百姓重拾信心之后,北伐却依然没有被摆上台面。似乎竟有永远这样拖下去的感觉。
  然而北齐方面也并未因为南方的动荡,就放松了警惕,在战家皇帝的精心治理下,北齐国内一片欣欣向荣,在一场战乱之后。国力正在逐渐的恢复之中。若再这般僵持下去,只怕南庆再次北伐,便会变得格外困难。
  对于那一场震惊了整个天下的行刺事件的细节,所有的知情人,包括南庆朝廷在内都讳莫如深,只是用最快的速度,将范闲钉上了耻辱柱。
  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有疑问,毕竟如今的新帝是皇帝陛下地亲生儿子。虽然世人皆知如今的陛下与范闲有兄弟之情,师生之谊,然而总不可能放过杀父之仇。
  令所有人奇怪的只是,为什么南庆朝廷没有把这件惊天之事与北齐人,或者东夷城拖上关系,借着举国之愤。披素而发。直接将北伐进行到底,反而有意无意。将北齐东夷从这件事情中摘了出去。
  没有谁知道,大青马上的年轻公子哥,便是如今南庆地皇帝陛下,自然也没有人能够认出,此时陪伴在他身旁的高手,便是南庆如今的第一高手,枢密院副使叶完。
  如果北齐人察知了这个消息,知道了南庆皇帝与叶完同时出现在远离京都的杭州,只怕会派出大批杀手,来试一下运气,毕竟如果南庆皇帝和叶完若同时死了,南庆的元气只怕要伤一大半。
  如今地南庆皇帝便是先帝与宜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李承平,他今日敢远离京都来杭州踏春,自然不担心这些安全问题,一来身旁的叶完本来就是天下极少的九品上强者,二来他的身旁四周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大内高手,最关键的是,在这片西湖边上,李承平根本不相信这世间还有谁能够伤害到自己。
  “十来年前,应该是庆历六年,朕在江南呆了整整一年。”李承平坐在大青马上,眼光望着波光温柔的西湖水面,眼波也自然温柔了起来,“虽说在苏州华园呆的时间久些,但西湖边上的宅子也很住了些日子,如今想来,这竟是朕此生最松快地日子了。”
  “陛下肩负天下之安,万民之望,自不能再如年少时一般轻松快活。”叶完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话,此时二人身处西湖柳堤之畔,身周尽是宫里来的人,行人都远远地避开,所以君臣间的说话,也没有怎么避讳。
  李承平听着叶完老气横气,隐含劝戒之意的话,微微一笑,并没有流露出厌憎的情绪,一则是他尊重叶完对自己的忠诚,二来毕竟叶完当初是他地武道太傅……虽然直至今日,李承平也只是将那个许久不见地人当成唯一的先生。
  一行人沿着西湖清美地柳堤缓缓前行,往着靠山处行去,打破了此地维系了许多日子的平静,来到了一处灰墙黑檐透竹风的雅致院落之外。
  “多年不来,这院子倒没怎么变。”李承平下得马来,面色平静。院门早已大开,做好了迎接陛下微服到来的准备,站在中门大开的仍有印象地院落前。南庆皇帝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而入。
  西湖旁的这座宅院面水背山,后方一片清幽,却没有太多山阴湿漉的感觉,湖水温柔的风,在树林里穿行,贯入这片宅院,让院后那间书房里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极其温柔起来。
  “先生,朕这几年全亏了先生暗中支持……”
  “先生,朕有所不解……”
  “先生……”
  被南庆皇帝李承平称为先生的那个人沉默了很久。始终没有说话,直至很久之后,那个声音才轻声响了起来:“陛下既然来了,那在西湖多休养一下,江南风光好,气候好,总比京都里暑热冬寒要好些。
  李承平的声音也沉默了很久,带着一丝极为细微的幽怨之意,缓缓说道:“先生,朕……终究是一国天子。”
  “陛下。我很清楚这件事情,然则……我早已不是庆国之臣了,不是吗?”


  “先生,关于内库的事情。你终究要给朝廷一个交代,如今监察院已经查出那个村子的下落,朕身为帝王,总不可能装聋作哑。”
  “陛下,若有哪位大人对此事心生怒意。不妨让他来找我,我不介意让他知道这座内库究竟是姓什么。”
  谈话到此为止,陷入了僵局。书房靠着院落地那面开着一扇窗,玻璃穿,范闲坐在窗下的明几之旁,将目光从李承平的脸上移开,微微眯眼,望向了院中的那一株桃花。
  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范闲也在天下消失了好几年。甚至已经从茶铺街巷的议论中消失,不用怀疑,说不定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南庆朝的诗仙,权臣,以及最后的叛逆。他的面容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数年光阴。不足以在他的眉间发梢添上风霜之色。依然如过往那般,只是神态愈发从容不迫。平静不动。
  李承平看了他一眼,缓缓举起手中地茶杯,浅浅饮了一口,并没有刻意掩饰眉宇间的忧虑之色。一直站在他身旁的叶完,眯着眼睛看着像田家翁一样的那个人,眉头也渐渐皱了起来,已经多年未见此人,虽然暗中也知晓此人在世间活地滋润,然而叶完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一个行刺先帝的叛逆,居然还能在南庆的土地安安稳稳地过着小日子!这个荒谬的事实,令叶完难以压抑心头的怒火,只是他清楚眼下并不是发作地时候,可是依然忍不住寒声缓缓说道:“小范大人,在陛下面前,最好谨守臣子的本分。范闲回过头来,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叶完此人的性情,也知道此人如今在朝廷里的地位,更清楚叶完为什么对自己有如此深的敌意,臣子的本份?若自己真的一世将自己当成南庆的臣子,当年也不会有宫里的那些事情了。
  不止叶完恨不得将范闲食肉寝皮,实则南庆朝廷里地大部分忠诚的官员,对于那个已经消失的小范大人,都有如此强烈的恨意。为了平缓这股恨意,这几年里的南庆朝廷,早已经将范氏一族打下尘埃,范族家产全部被抄,没有纳入国库,交由了靖王府看管。
  因为陛下的母亲便是出身柳国公府,是以国公巷方面倒没有被范闲拖累,而范氏族人大部分也早已经离开了京都,家产被抄,却交由靖王府,可以堵住绝大多数臣子地嘴,却哪里真正地伤害到了范闲。
  范闲平静温和而绝对诚挚地对李承平笑了笑,说道:“多年未与陛下见面,虽说朝事烦忙,还是多住两日吧。”
  他根本没有理会叶完,这是一种自持,也是一种冷漠和自信。
  李承平微涩一笑,说道:“也好,许久未见晨姐姐和那对活宝了。”
  范闲也笑了起来,说道:“淑宁和良哥儿这时候只怕跟着思思在练大字,陛下先去,我换件衣裳便来。”他苦笑道:“现如今天天嗜睡,将才起床,实在是怠慢了。”
  南庆皇帝李承平以及庆军名将叶完,就像两个寻常地客人一样走出了书房,范闲并没有亲自相陪。这种待遇,这种景况实在是令人有些想不明白。然而李承平和叶完保持着沉默,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因为先前书房里地谈话,已经完全表明了范闲的态度。
  西湖范宅的管家谦卑地在前面领路,这名管家面貌清秀,一看便令人心生可喜亲近之意,只是脸上还留着几处痘痕,有些可惜,然而被他脸上温暖平和的笑容一冲。没有几个人会注意这点。
  在宅院里清幽美丽的石径上行走,李承平看着前方那名管家的背影,忽然微微皱了眉头,觉得这个背影有些眼熟,尤其此人先前一番应对,深有宫廷之风,更是让南庆皇帝陛下想起一个并不重要的人物。
  “洪竹?”李承平微微皱眉,试探着喊了一声。
  “是,陛下。”那名范宅的管家身子微微一僵,旋即转过身来。极恭敬的行了一礼。
  李承平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他,看了许久许久,幽幽开口说道:“先生离开京都之时,只是向朕把你要走。朕一直不解,没料到,你居然能够一直跟在他地身边。”
  皇帝陛下的心里涌起无数念头,然而在范宅之中,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让洪竹带着往偏院去了。
  微服出巡的南庆皇帝,并没有在西湖边上呆多久,只不过是三日功夫,与范闲再次进行了两次徒劳无功的谈话之后,皇帝李承平与叶完离开了西湖旁的范宅,向着苏州的方向前行。
  整个南庆朝廷,只有最上层的那几位大人物才知道范闲如今隐居在西湖之畔,而如今依然任着江南路总督的薛清自然也知道。李承平登基之后,对于天下七路的总督进行了轮换,然而却一直没有动江南路,一方面实在是因为江南路乃庆国重中之重,另一方面也未必也不是存着用薛清这位实力人物,在一旁制衡隐居中范闲地念头。
  马蹄声中。李承平面容静漠。沉默许久后忽然开口说道:“当初先生从宫中带走洪竹,朕还以为真如传闻中所说。洪竹是先生最痛恨的首领太监,心头还有些不忍……如今发现洪竹原来……竟是他的人。”
  李承平的眉头微微皱起,把对范闲地称呼也从先生换成了直称,想来洪竹身份的曝光,让这位名义上的天下最强君王,感到了一丝隐隐的不安与愤怒。
  “谁能够想到,他居然在宫里藏了这么多人,难怪当年他可以出入宫禁无碍,宫里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他,便是父皇最终也败在他的手里。”
  叶完在一旁沉默,他当然希望皇帝陛下可以命朝廷对隐于黑暗中地范系势力进行最彻底的打击,然而这几年的时事变化,让叶完清晰地感觉到,那个名义上归隐的小范大人,对南庆,对整个天下拥有怎样的影响力,在眼下这种局面要清洗掉对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坐在大青马上的李承平忽然叹了一口气,说道:“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不用说了。朕自幼跟着先生学习,知晓先生是一个什么样性情的人,母后也绝对不会允许朕有旁的想法。”
  他转头看了叶完一眼,心想在朝廷里,大概只有这位才是最有能力辅佐自己地忠臣,至于先生,他又怎么可能来辅佐自己?只求他不要再闹出什么大事来便好了。
  有些不甘吗?还好,李承平坐上龙椅已经很久了,可心底深处依然残留着少年时对范闲的忌惮,害怕,感激以及……崇拜,这种情绪很复杂,所以他此时的目光也很复杂,透过官道旁的青树,看着东南美丽的春景,幽幽说道:“没有先生,朕也不可能坐上这把椅子。”
  除了朝廷里的文人官员,依然对于范闲这个名字保留着强烈地杀意,其实天下地百姓,对于范闲并没有太多的愤怒,那些普泽民间地事物,凳脚,堂上,处处刻着一个大大的杭字,杭州会的杭。
  西湖边地生活很舒适,范闲已经过了好几年的平静日子。只是今年春天的平静,被皇帝陛下的突然造访所扰乱了。他的心似乎也从平静无波的境界中脱离出来,就在李承平离开后的那个清晨,他顶着新鲜的露水,开始在园子里闲逛。


  一对儿女已经大了,早已开始启蒙,如今正跟着思思天天辛苦地练大字。当年在澹州的时候,思思便曾替范闲抄了不少的石头记,一手小楷写地漂亮至极,范闲倒不担心。只是有些心疼孩子们这么早便要起床。
  林婉儿从他的身后走了上来,取了一件单衣披在他的身上,说道:“小心着凉了。”
  “昨儿玩麻将玩到什么时辰?”范闲促狭地看了她一眼,打趣着说道,如今思思还要负责孩子们的读书事宜,林婉儿除了偶尔看看杭州会的帐册之外,便没有什么事儿做,于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码城墙工作之中,乐此不疲。
  “家里这些人水平不成,玩了几把便散了。”林婉儿笑兮兮应道。如今她也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妇模样,然而言笑间依然是那般阳光清柔,大大的双瞳里依然不惹尘埃。
  “等老二回来了,看他怎么收拾你。”范闲笑着说道。
  “说起思辙。昨个儿鱼肠来了,带来了父亲的口信,当时陛下正在和你说话,怕这些事情紧要,我便没去扰你。”
  鱼肠便是那名黑衣虎卫。跟随着退职地户部尚书范建很多年,是范族最值得信任的亲信,听到这句话,范闲眉头微微一皱,问道:“父亲那边有什么事?”
  “没什么大事,只是让我们过些时候回澹州一趟,祖母想你了,思辙也要从上京城赶回去,只怕来不及先来杭州。”林婉儿轻声应道。
  范闲说道:“那便回吧。思辙那小子……”不知为何他叹了一口气,笑着对婉儿说道:“当初我把事情想的很美,想着老三当上了皇帝,思辙就可以回京,说不定将来再做个户部尚书,帮帮老三……然而如今他是我的亲弟弟。只怕此生都难以在京都出现。”
  “这些先莫去管。只是鱼肠还代父亲大人问了一句,十家村那边究竟如何处理?”
  “按计划慢慢来。”范闲地笑容渐渐敛去。平静而严肃说道:“朝廷既然知道了,那何必再遮掩太多,老三这孩子说话依然像小时候一样不尽不实,明明心里担心的要命,却是不肯把话点透,既然如此,我也不好说太多。”
  “说到陛下,这两天你对陛下的态度可真是有问题,没注意到叶完那张黑脸?”林婉儿笑着说道:“虽说你与他关系不同一般君臣,但如今他毕竟是皇帝陛下,至少面上的功夫,总要做到。”
  范闲呵呵笑了两声,摸了摸婉儿的脑袋,沉默片刻后,很认真地说道:“我花了半辈子地时间,才做到不跪人,自然不能为他破例。”
  是的,在如今的天下,不论是北齐那位皇帝,还是南庆这位皇帝,范闲在他们的面前,都不用下跪,若他下跪,只怕这两位皇帝反而会陷入某种猜疑的情绪之中。
  “老三已经大了,也该有些自己的想法了。”夫妻二人走到了竹林深处,向着远方的那处白石突起处行去,一面走,范闲一面说着,唇角不自期地浮现出一丝复杂的笑容:“去年老戴被他赶出了宫去,还不是因为我的缘故,老戴留了一条命下来,也算是老三给我一些面子。”
  “侯季常也被他提起来用了。”范闲穿过竹林,站在那白石堆砌而成地突起前,静静说道:“这却是不行的。”
  话语虽然简单,却流露出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力量。林婉儿怔怔看着他的侧脸,并不认为夫君这句干涉朝政的话有多么的不可思议,在庆帝死后地这些年里,那些与范闲相关地力量似乎全部被朝廷抄没,打散,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