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说宋朝-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隔月余,元帅右监军术虎屡败于蒙古军,纥石烈执中警告他:“若这次出兵再无功,就以军法从事!”高琪再次战败,干脆效其故伎,带领部下入中都,包围了胡沙虎府第,把他给杀了,提上他的脑袋,向宣宗请罪。宣宗既然不敢正胡沙虎弒君之罪,自然也不会处置术虎高琪。于是,术虎高琪不仅被赦免,不久还当上了平章政事,权势日盛。
  因宣宗有意毁弃记注,卫绍王在位五年记载缺略。时人说他“重惜名器”,“素无失德”,似乎对他印象不坏。但面对章宗末年内政的腐败,面对蒙古大军频繁的威胁,他都显得无所作为。《金史》说他在位期间,“政乱于内,兵败于外,其灭亡已有征矣”,认为金朝从卫绍王时期急遽走向衰亡,是符合事实的。

细说宋朝66:从任得敬分国到西夏灭亡
  宋金战争开始,西夏乘机进攻宋朝沿边州郡,西夏打到西安州(今宁夏海原)时,原州判任得敬以城归降,夏崇宗让他权知州事。大德三年(1137年),任得敬把女儿献给崇宗为妃。这时,曹妃已为崇宗生下了儿子李仁孝。但任得敬打点大臣和朝贵,都说无论门第和才德,任妃为最。次年,任妃被立为皇后。崇宗死,仁孝即位,是为夏仁宗,同尊生母曹妃和任皇后为皇太后。
  仁宗在位五十五年,在西夏列帝中统治时期最长,社会也相对繁荣稳定,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仁宗与皇后罔氏都仰慕儒家文明。人庆元年(1144年),仁宗令各州县都建立学校,全国学生增至三千人;还在宫中设小学,七岁至十五岁的宗室子弟都须入学。次年,仿效宋朝建立太学,仁宗亲自主持“释奠”大礼。人庆三年,尊孔子为文宣王,并令全国州郡都建立孔庙。次年,参照宋制正式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同时设立童子科。人庆五年,又建内学,仁宗亲选名儒主持。
  天盛十三年(1161年),仁宗设立翰林学士院,任命学士,主管国史,领修《李氏实录》。天盛年间(1149…1169年),仁宗还下令参考宋代政书体例,编纂成西夏文的政治法令汇编,名曰《天盛年改定律令》。传世的西夏文重要典籍《圣立义海》、《文海》和《蕃汉合时掌中珠》,也多是仁宗时编著或印行的。仁宗在推动西夏接纳汉文化上是有积极贡献的。不过,在处理后族任得敬篡政问题上,仁宗实在称不上有识断。
  仁宗即位不久,发生了夏州统军萧合达的叛乱,个别州郡的蕃部起义也此起彼伏,任得敬领兵镇压颇有战功,也乘机扩大了军事实力。其后,他恃功在镇守的地方任意诛杀,并冀图入朝参政。御史大夫热辣公济提醒仁宗说“外戚擅权,国无不乱”,重臣濮王仁忠也表示反对。仁忠死后,得敬打点了另一重臣晋王察哥,天盛元年(1149年)得召入朝为尚书令,渐受仁宗尊崇,次年即被擢升中书令。
  天盛八年,察哥去世,任得敬任国相,更无所顾忌,政由己出,全不把仁宗放在眼里。他让两个弟弟,一为殿前太尉,一为兴庆府尹,控制军队和京城。天盛十九年,仁宗特地遣使金朝,请来良医为任得敬治好了病。次年,仁宗派谢恩使赴金,任得敬旨在试探,僭越名分,也附表表示感谢,被金世宗退回。
  这年七月,任得敬派遣密使携带帛书约四川宋军相助,为夏军截获,但仁宗自己不做决断,而将帛书密献金朝。天盛二十一年,任得敬野心已路人皆知,热辣公济抗疏极论其擅作威福,请予罢斥。任得敬盛怒之下,准备找事杀了他,仁宗只得让他罢官归乡。得敬恃权篡国,任太后深以为忧,曾予劝戒,他却一意孤行。
  乾祐元年(1170年)四月,任太后去世。仅隔一月,任得敬迫不及待胁迫仁宗分国之半归他统治,仁宗被迫把西南路和灵州罗庞岭划给他。任得敬建号楚国,又强命仁宗遣使金朝为他求取封号。金世宗认定“此必权臣迫夺”,拒不承认楚国,并在给夏仁宗的诏书里,表明了金朝的支持。
  任得敬见得不到金朝的认可,便与两个兄弟商议对策,秘密与川陕宋军联系,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回派使者携蜡丸书约攻金朝,被夏军捕获。仁宗既得金朝坚决的支持,又拿到了任得敬叛国的铁证,便命族弟仁友在八月三十日设计捕杀了任得敬兄弟,尽诛其族党。
  夏国虽然避免了分裂割据的危机,但任得敬以汉人军阀而权倾一时,表明了在汉化过程中,党项统治集团也日趋文弱和保守。其后十余年间,仁宗起用文臣领袖斡道冲为国相,稳定了统治,但直到仁宗去世,兵政却从未见有所振作。辽、金、西夏,以及其前的北魏,其后的蒙元,这些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他们封建化或汉化的过程,几乎无一不是沿着这一轨辙滑行的,这是值得深思的现象。
  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仁宗去世,皇后罗氏所生之子纯佑即位,此即夏桓宗,尊她为皇太后。从桓宗起,西夏历史进入晚期。、蒙古崛起大漠,已成为西夏的巨大威胁。在桓宗晚年,天庆十二年(1205年),铁木真以追击逃敌的借口率骑兵深入河西,劫掠瓜、沙诸州,西夏军队不知所措,一任蹂躏。
  蒙古军撤退以后,桓宗改首都兴庆府为中兴府,以表示西夏经此大难必将中兴。这种心虚的自慰,已昭示着西夏在将来蒙夏战争中的必然结局。而桓宗以后,西夏内部一再发生的皇位篡夺,更无异于内耗和自杀,使得西夏在蒙古铁骑的强势进攻前失去了号召力和战斗力。
  在仁宗解决任得敬分国问题时,皇族仁友有功,封为越王。天庆三年,仁友死,其子安全企望嗣爵袭封。但桓宗知其“天资暴狠,心术险鸷”,不但不许他承袭,反而将封他为镇夷郡王。安全大为怨恨,就去走罗太后的门路,逐渐干预朝政。
  而桓宗竟然会失爱于生母罗氏,以致在天庆十三年正月,安全倚仗着罗氏的支持,废黜了桓宗,自立为帝,改元应天,是为襄宗。三月,桓宗在废地暴卒。由于西夏史料语焉不详,这一宫廷政变的真实原因和过程,尤其罗氏为什么把亲生儿子赶下台,只能成为千古疑案。
  六月,罗氏特派使者赴金,强调桓宗“不能嗣守”,因而与大臣改立安全,并请金朝对他册封。或许因为桓宗已死,襄宗即位已成事实,这次金朝没有像处理任得敬分国那样,而是册封襄宗为夏国王。
  成吉思汗已把消灭西夏定为首选目标,应天四年(1209年),蒙古大军先后攻破黑水城(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二十世纪上半叶因出土大量西夏文献而闻名于世)和兀剌海城,七月进攻西夏首都中兴府的北面屏障克夷门。西夏大将嵬名令公率兵五万坚守两月,最后中了蒙古军伏兵诱战之计,兵败被俘,宁死不降。九月,克夷门既破,蒙古军兵临城下,筑堤遏迫黄河水倒灌中兴府,城中一片汪洋。
  襄宗向金朝求援。金卫绍王不顾唇亡齿寒之义,只想坐收鹬蚌相争之利,扬言“敌人相攻,吾国之福”,拒不出兵相救。所幸三个月的水灌,中兴府固然岌岌可危,而蒙古军围筑的堤坝率先溃决,蒙古大营也成了水乡泽国,难以再战。于是,成吉思汗在退兵以前先遣使招降,襄宗正走投无路,便献女求和,蒙古也放还了嵬名令公。
  次年,襄宗对金朝见死不救十分恼怒,派兵攻金,两国交恶。夏金两个弱国倘若联手,或许还能抵抗蒙古这一共同的强敌,而今两国交攻,互耗有限的实力,反而让蒙古捡尽了便宜。皇建二年(1211年)七月,西夏再次政变,襄宗被齐王遵顼废黜,一个月后也不明不白而死。遵顼自立为帝,改元光定,此即夏神宗。
  神宗乃宗室之子,还是桓宗天庆十年(1203年)廷试进士第一,但治国实在不敢恭维。在对金、蒙的关系上,他出尔反尔,全无见识。神宗首先是独立攻金,以报前怨;光定四年(1214年)起,他又联盟侵金,一面为成吉思汗火中取栗,一面还受蒙古军的征调役使,弄得民怨沸腾。光定七年,蒙古远征花剌子模,向西夏征兵,西夏不堪负担,拒绝出兵。蒙古军马上翻脸,岁末再围中兴府。神宗吓破了胆,命太子德任留守,自个儿仓皇出奔西凉府。
  蒙古军撤退后,神宗似乎才认清谁是最可怕的敌人,他试图再次联金,但遭到同样短视的金宣宗的拒绝,他又转而执行联宋侵金的错误决策。光定十年,西夏接到四川宋军约期夹攻金军的答复,而金朝与宋朝在两淮和荆襄战事正酣,遣使向西夏求和,神宗也断然拒绝。但这年秋天,宋夏夹攻金朝巩州(今甘肃临洮)的战役,并未得手。而与四川宋军联系,因中间横亘着金朝,很难畅通和及时。且不说联宋侵金是三国内耗,即从当时通讯联络角度而言,也缺乏可行性。
  次年,木华黎率蒙古军从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渡过黄河,西夏守将一路望风披靡。在大军压境的情势下,神宗再次回到降蒙侵金的路线上来。这种几近自杀的策略,连太子德任也看不下去,对神宗说:“金朝兵势尚强,不如与其约和。”
  神宗错误借鉴了夏崇宗附金扩地的成功经验,而没有看到金朝当时取代辽朝以后,与宋朝是主要对手,因而西夏可能在夹缝里求生存乃至讨便宜;而蒙古实际上已把西夏选为第一打击的对象,金、宋则是依次其后的目标。因而他刚愎自用,认为此非太子所知,当太子力谏无效,愿意避位为僧时,神宗便把他禁闭在灵州,不顾国破民弊继续倾国攻金。
  成吉思汗对他的出尔反尔也大为不满,好几次遣使命他让位。光定十三年岁暮,他被迫让位给次子德旺,做上了西夏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太上皇,三年以后寿终正寝。但他在位的十余年间,面对蒙古勃兴的历史大变局,对金朝发动自杀性的连年战争,措置乖张,自耗实力,坐视时机,对西夏灭亡是难辞其咎的。
  德旺继位,此即夏献宗。他改变国策,遣使奉表与金重修旧好,实行联金抗蒙的方针。乾定三年(1225年),两国达成和约:金、夏为兄弟之国,西夏以兄事金;各用本国年号;双方有难互相支援。但一切为时已晚。当时的金朝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献宗却只把希望押在金朝一方,联金抗蒙成了恃金抗蒙。
  成吉思汗这时已决心解决西夏。次年春天,他亲率十万大军再下黑水城;夏天连破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秋天攻克西凉府。就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席卷河西之时,乾定四年七月,献宗回天无力,在惊忧中发病而死,其弟之子南平王李睍被拥立为帝,史称夏末帝。
  当年冬天,蒙古军从东西两翼进攻,东路大军攻克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西路则由成吉思汗从西凉府进军,扼黄河九渡,直下应理(今宁夏中卫)等县,完成了对中兴府和灵州的战略包围。
  十一月,蒙古大军渡过黄河直取灵州。西夏大将嵬名令公率兵十万殊死抵抗,战斗激烈是蒙古军历次征战中所罕见的,但灵州终于失守。十二月,蒙古大军把中兴府团团围住,逼迫其投降。中兴府被围达半年之久,保卫战也是够悲壮的。
  次年闰五月,成吉思汗到六盘山避暑,派使者到城中劝降,被末帝拒绝。六月,西夏发生强烈地震,中兴府城中疾病蔓延,粮尽援绝,夏末帝只得向蒙古请降,但要求宽限一个月前往谒见成吉思汗。
  这时,成吉思汗因重病正驻跸清水(今属甘肃)养病,七月,他在临死前交代:死后密不发丧,以待夏末帝献城纳降。当月,夏末帝出降,蒙古军大肆屠城;他与皇室大臣被押解去见成吉思汗,在萨里川被杀害。立国一百九十年的西夏至此灭亡。

细说宋朝67:中原大变局
  蒙古的崛起与南侵,就像一张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了中原的大变局。对这一大变局,《细说元朝》以蒙古为主角做过叙述。本书且切换角度,分别以金朝和宋朝作为主角来一番细说。这里先说金朝。
  金宣宗即位次年,即贞祐二年(1214年)春天,除中都等十余城未下,蒙古军几乎踏遍了黄河以北的金朝领土。成吉思汗这时仅仅热衷于掳掠奴隶和财物,因而拒绝了部将进攻中都的建议。
  宣宗一心求和,答应了成吉思汗的全部要求:金朝献纳童男女各五百,绣衣三千件,御马三千匹,并献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给成吉思汗表示臣服。蒙古军带着大批奴隶和战利品,出居庸关北归。
  蒙古暂时北撤,金朝对中都弃守发生激烈的争论。以左丞相徒单镒为代表的抵抗派认为固守中都才是上策,理由是山陵、宗庙、百司、庶府都在中都,若弃中都,北路尽失。元帅左都监完颜弼则代表逃跑派主张放弃中都,迁都南京,理由是蒙古轻骑随时可能围困中都,而汴京南有淮水,北有黄河,西面可以依靠潼关防守。
  逃跑派迁都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汴京是四战之地,必须有强大的防线才可能立足,而黄河和淮水根本不构成天堑,靖康之难和南宋的两次北伐都已经做出了证明。但宣宗决意迁都,太学生四百余人上书劝谏都一概不听。
  贞祐二年五月中旬,宣宗命尚书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宗晖、左副元帅抹撚尽忠和太子守忠留守中都,自己带着朝廷百官仓皇逃离中都,将统治中心迁往南京(今河南开封)。七月,太子也被召回南京,表明金朝决心彻底放弃中都了。
  金朝先后两次迁都南京,倘若说完颜亮是蛮进,宣宗则是退缩,而放弃中都,蜷缩南京,等于将自己放在一百年前北宋的位置上,将金朝攻守的前事在蒙金对峙的情势下重演一遍。
  当蒙古崛起之际,卫绍王唯恐北边的辽朝遗民叛金降蒙,采取严厉的措施,竟下令对一户辽民由二女真户夹居防范。这一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政策,效果适得其反。崇庆元年(1212年),金朝千户耶律留哥因自己是契丹人而亡命出逃,在隆安(今吉林农安)一带聚集契丹仭谥潦嗤颍煌莆荚В岷妹晒牛硎拘е页杉己埂
  次年,留哥大败来讨的金军,自称辽王。金朝派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领兵四十万进讨,也被留哥击败,逃回东京。贞祐三年,留哥攻破东京,尽有辽东州郡,部下耶厮不劝他称帝建国,他表示不愿食言叛蒙,便与儿子薛阇带着随从去投附成吉思汗,蒙古大汗对他的“仗义”之举大为高兴,仍封他为辽王。他留下的仭扔梢瞬怀频郏逃山鹕胶秃吧岢仆酰叫硕ǘ辏1218年)才由耶律留哥率领蒙古、契丹兵,在高丽和东夏国的协助下讨平。
  东夏国,历史上也称东真国,建立者就是那个被耶律留哥打败的蒲鲜万奴。他是女真人,也是当时金朝留在辽东最高的朝廷命官。在宣宗撒手不管辽东的情势下,他被遗留在辽东的女真猛安谋克所拥护,也是情理中事。贞祐三年,他在东京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改元天泰。旋即攻下了咸平(今辽宁开原),号中京。
  次年,木华黎攻陷锦州,万奴一度归降蒙古,但蒙古军一退,随即叛蒙自立,改国号东夏。天光二年(1233年),万奴被蒙古军战败俘杀,东夏国灭亡。一说万奴后来脱归,至蒙古乃马真后四年(1245年)被贵由和兀良合台所败。
  蒲鲜万奴的东夏和耶律留哥的辽都是蒙古侵金的大变局中叛金自立的政权,尽管留哥的仭蟹疵褡逖蛊鹊某煞郑蚺呐呀鹨灿芯莸刈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