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皇帝全传-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八十四章 度宗赵禥

宋度宗,名禥,曾名孟启、孜、字长源。是太祖十一世孙,理宗侄。父嗣荣王与芮,理宗弟。母黄氏。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生,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卒。终年35岁。

赵孟启的生母黄氏是其父赵与芮发妻李夫人的陪嫁女,名为定喜。身份低微,故怀孕之后曾吃药堕胎未果,才生下孟启。孟启口舌迟钝、呆头呆脑,皇族中却皆认为他“资识内慧”,“言必合度”。宋理宗在位多年,嫔妃如云,只生过一个儿子,又不幸夭折。因而皇位继承人就必须从近支宗亲中选择,理宗看中了孟启这个孱弱的侄子。

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正月,理宗诏立孟启为皇子,赐名赵禥,后又赐字邦寿。不久,将他封为忠王。正定元年(公元1260年)六月,孟启被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成为正式的皇位继承人。

当皇太子,对生性愚钝的赵禥来说并非易事。每天鸡叫头遍,他就要赶到理宗那里问安。鸡叫二遍回宫。鸡叫三遍时,前往会议所参决政务。天明之后,要到经筵听讲,经史子集一齐来,他没有任何闲暇,赵禥感到乏味极了。可是,理宗对他要求极严,经常去抽查他的学业。答得对,赐坐赐茶,答得不对,就得站在那里听候教训。

1264年,赵禥登上了皇帝宝座。他不愿意再像当太子时那样受苦,一切军国大事均交给大臣料理,故而即位后再也不临朝听政。迫于无奈,百官齐集祥曦殿上表,请他上朝,他根本不予理睬。赵禥即位时24岁,短暂的一生整个精力都用在酒色二字上。

懒于料理国事的赵禥依然信用贾似道。贾似道在理宗时专横跋扈。但在立嗣问题上则力排众议,有功于赵禥。赵禥知恩报恩,每次视朝都答拜贾似道,称他为“师臣”而不名。朝臣惧于贾似道的赫赫声势,都称其为“周公”。

贾似道专权,度宗将大小政务皆委于他,自己乐得逍遥,而贾似道稍有不快,便装病以告老相要挟,每次都把度宗吓得心惊胆摇。

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度宗祀景灵宫,正碰上天降大雨。胡贵嫔的父亲显祖随驾,见天雨不止,就请度宗乘逍遥辇还宫。度宗唯唯诺诺,没有贾似道的同意不敢擅自作主。显祖只得骗他说:“贾太师已允许还宫。”度宗才敢回去。贾似道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度宗赶紧罢了显祖的官,将胡贵嫔赶出宫做尼姑,才平息了贾似道的愤怒。

自度宗登基,蒙古兵的进攻日甚一日。襄阳被长期围困后岌岌可危。咸淳九年,蒙古攻打襄阳日紧,同时有窥视下游的动向,南宋处于存亡之关头。贾似道为平民愤,故作姿态,要求上前线指挥救襄阳。暗地里他却指使人上书,让度宗留住他保卫京城。度宗怕贾似道一走,自己失去主心骨,便下诏留他,另派高达前去。可是,贾似道素嫉视高达,怕他功高,危及自己的地位,便千方百计阻止派高达上前线。为此,贾似道的走狗、京西安抚使吕文焕三天两头向临安报捷。就在度宗高高兴兴,以为天下太平时,吕文焕却将襄阳拱手授敌,蒙古兵势如破竹,顺江而下,南宋已不可挽救了。

就在蒙古铁骑逼近临安之时,咸淳十年七月,度宗去世。他是南宋最后一个有葬身之地的皇帝,葬永绍陵。庙号“度宗”,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他的儿子刚接过皇位,便在蒙古兵的追击下逃到海上。

第二百八十五章 恭宗赵显

宋恭宗,名显,度宗子,母亲为全皇后。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生于临安大内。公元1274~1276年在位。

宋恭宗赵隰,又称少帝、幼帝,因其年号德祐,又被称为德祐皇帝。他由幼童到皇帝,由皇帝到囚徒,由囚徒到和尚,最后又被元朝皇帝莫名其妙地赐死。

咸淳十年,度宗一病不起,遗诏太子显嗣位,由于新君刚刚4岁,群臣奉请理宗皇后谢太后垂帘听政。

恭宗以幼冲之年步入政治舞台时,宋朝江山已摇摇欲坠了。蒙古铁骑还在继续南进,局势已经无法收拾。

咸淳十年上半年,元军攻下襄樊后,忽必烈下旨调兵遣将,决定不失时机地给南宋小朝廷以最后一击。他任伯颜为统帅,水陆并进,消灭南宋。九月间,伯颜20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博罗欢、刘整率领,进攻淮南,直取扬州;一路由伯颜亲率元军主力,降元的吕文焕率水军作前锋,自襄阳出发,沿长江东下,攻占杭州。

然而,南宋小朝廷仍由贾似道执政当道,宋军的抵御毫无力量,一城接着一城不断失陷。贾似道逃到扬州后,不作战守准备,却上书请求皇上迁都,由于一些大臣反对,太皇太后没有答应。

刑部尚书陈宜中因为依附贾似道,短期内升任执政。贾似道逃走后,陈宜中考虑到贾似道此时也许已死,即使不死,也会失势,便上书太皇太后,请诛贾似道以正误国之罪。谢太后对贾似道竭力庇护,只罢去了为他而设的平章军国重事和都督诸路军马的职务,贾似道罪大恶极,谢太后对他的处分过轻,不足以平众愤。

七月,太学生及台谏侍从官纷纷上疏请杀贾似道,谢太后无奈,只好将贾似道降职三级,命他回绍兴私宅为其母守丧。贾似道没法,只得回绍兴,但绍兴的地方官关起城门不让他进去。于是朝廷改命贾似道去婺州(今浙江金华)居住。贾似道犯下的滔天罪行,人人不容。因此,又有御史孙嵘叟等上书请求将贾似道斩首正法,谢太后仍不允,只得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派人监押到循州安置,并抄没了他在临安和台州的家产。

贾似道做恶多端,人人恨之,福王赵与芮招募能在途中杀死他的押送者,会稽县尉郑虎臣欣然应征。在押送途中,郑虎臣撤去了贾似道所坐轿子的顶盖,让他在初秋的烈日下挨晒。轿夫们一边走,一边用杭州方言唱着自己编的歌曲,尽情地嘲骂贾似道,这滋味,长期作威作福的贾似道怎能受得了。九月走到离漳州城南五里的木绵庵,他想想自己的罪恶,知道难逃一死了,就服冰片自杀,并没有立刻死去,只是频繁泻肚。郑虎臣走进厕所,将贾似道摔死。

十一月十八日,元军进行总攻,两天后常州城破,全城上万人被杀,只有七人伏在桥坎下幸免于难。元兵随后又攻下独松关,临安危在旦夕了。

十一月底,临安人心惶惶,陈宜中做宰相,使将士离心,城池或降或破,所剩无几。南宋许多朝臣也毫无斗志。左相留梦炎弃官逃跑,谢太后命吴坚为左丞相,在朝堂宣布时,来上朝的文官只有6人,谢太后再次感到伤心。这年三月,。电子书下载元军第一次逼近临安,临安城实行戒严,同知枢密事曾渊子等几十名大臣竟乘夜逃走,朝中为之一空。谢太后没法,派使臣柳岳到元军请求伯颜退兵讲和。伯颜说:“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于小儿。天道正是如此,还要再说什么呢?”拒绝了南宋的要求,柳岳无辞可对,只好退还。伯颜进平江,陈宜中又派陆秀夫、柳岳等人为使再赴元军,情愿称侄纳币,若无不从,再降称侄孙。伯颜兴师动众,要的是大宋江山,他断然拒绝了南宋的要求。第二天晚上,元军前锋抵达临安外围北新关。文天祥、张世杰等大臣请三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少帝)转移海上避难,自己率兵背城一战。陈宜中认为这样做是冒险,不表同意,但暗地里又为谢太后定策投降。谢太后也认为宋朝气数已尽,战、守、走都办不到,只有投降一路可走。正月十八日,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传国玉玺,并递上降表,哀乞元军统帅伯颜体恤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三面,延续宋朝国祚。

二月初五日,在伯颜精心策划下,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这一天,脱去了黄袍的小皇帝,率领降元的文臣武将宣布正式退位,并遣使四出诏谕各州县投降。随后,元将张弘范、唆都等,奉伯颜之命接管南宋京师,撤消官府衙门和皇家侍卫军,封闭府库,收缴史馆图籍档案和百官符印告敕等物。三月,伯颜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临安,谢太后打算和小皇帝一同觐见,被伯颜拒绝。第二天,元军便差人送来了元世祖的诏书,要少帝速往大都(今北京)朝见元朝皇帝。使者入宫宣读诏书,读到免牵羊系颈礼时,其母全氏哭着说:“承蒙圣天子仁慈,留你一条性命,还不赶快拜谢!”年仅7岁的少帝懵懂无知,由众人搀扶着跪拜行礼,然后跟母亲全太后和少数侍从离临安北上。谢太后因有病暂缓启程,不久也被押解到大都。偏安江南150年的南宋王朝至此宣告灭亡,从公元960年开始的赵宋王朝统治,至此彻底结束。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三月,少帝被掳北上。一路凄凄惶惶、悲悲切切,于五月二日到达大都。虽然他们一行在路过瓜州(今江苏扬州东南)、真州(今江苏仪征)时,宋军曾多次拦路营救,但根本无能为力。少帝到达大都后,被封为瀛国公。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底,忽必烈忽然下诏说:瀛国公不宜居住大都,应立即迁往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第二年正月,少帝的母亲全太后则奉命削发为尼,居住在大都正智寺,以后便悄然死在那里。

至元二十五年冬天,忽必烈突然赏赐瀛国公许多钱财,19岁的少帝不禁受宠若惊。但事隔10天,忽必烈又下诏让他去吐蕃学佛法,即日登程,不得有误。就这样,一个曾经君临天下的帝王,出家当了和尚。

瀛国公到了吐蕃,长期居住在萨迦大寺,很快便学会了藏语藏文,曾任该寺总持,改名合尊法宝。

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已经年过半百的瀛国公突然被赐死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谥号“恭皇帝”,没有庙号。

第二百八十六章 端宗赵昰

宋端宗,名昰,是度宗庶长子,母淑妃杨氏。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生,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卒。终年11岁。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杭州后,恭帝、太皇太后谢氏和许多官僚宗室都当了俘虏,但是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并没有中止,幸免于难的大臣们又在当年五月初一拥立了益王赵昰为皇帝,即是宋端宗。

端宗是度宗庶子,他的母亲是度宗淑妃杨氏。度宗驾崩后,谢太后召贾似道等入宫商议立嗣,群臣多以为战乱时节,应当抛弃旧规,赵昰为度宗长子,应当立为皇帝。但是,贾似道为了把持朝政,主张立嫡。结果,赵昰被封为吉王,弟昺被封为信王。

德祐二年正月,吉王赵昰被进封为益王,出判福州。信王昺进封为广王,判泉州。朝廷用意是让益王和广王二人前往经略闽、广,徐图恢复。益王时仅8岁,广王5岁,二人尚不谙人事,更别提处理军国大事,经略闽、广了。三位提举皆是国戚,杨亮与俞如珪更是二王的母舅,以此三人辅政,实是代行其事。二王出判闽、广,幸免罹被俘厄运,为恭帝以后的抗元斗争保留了一个民众向往的中心。

元军入杭前,驸马都尉杨镇等人护送广王和益王离京,同行的还有赵昰的母亲杨淑妃。元丞相伯颜占领临安,派部将范文虎领兵追至婺州(今浙江金华),要杨镇交出二王。杨镇思忖道:“皇上已降,二王是度宗仅存的两个儿子,不能落入元人之手。”于是决定自己返回临安,临行跟二王说道:“我前往就死,以缓和追兵。两位殿下速离此地,不可滞留。”途中遇到范文虎,杨镇骗他说,二王已至任所,范文虎只好押着杨镇回去交差。杨亮节等人背负益王、广王在山中隐藏了7天,才脱离危险,逃到温州。

临安沦陷后,南宋一些不甘就范的文臣武将,得知益王、广王抵达温州,都怀着东山再起的心情前去投奔。当时为签书枢密院事的陆秀夫就在这时辗转来到温州。随后,张世杰率领的一支水军也扬帆赶到,陈宜中出逃带来的船队,恰好又停泊在温州附近的清澳,于是昔日宋室的这批重臣,如今又聚集在二王的麾下。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立时拥戴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为副元帅,同时发布檄文,诏示各地忠臣义士紧急勤王,光复宋朝。随后元帅迁往福州。少帝被掳北上后,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就在德祐二年五月初一日,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册立杨淑妃为杨太妃,与赵昰一起听政。陈、张、陆三人各被委以重职,组成行朝的权力中枢,企图重整旗鼓,中兴朝政。

小皇帝端宗即位以后,重新为亡宋的抗元斗争注入了生机。扬州城由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和姜才防守,元将阿术久攻不下。先是派李虎到扬州劝降,被李庭芝杀死,又派使者拿来太皇太后谢氏的手诏招降,李庭芝义正辞严地对使者说:“奉诏守城,没听说过以诏谕降。”恭帝和全太后被掳北上,途经瓜州,姜才领兵数千人出战,想夺回恭帝及全太后。作战时,元军主帅阿术再次派人劝姜才投降,姜才凛然回答道:“吾宁死,岂能作降将军!”阿术派兵据守高邮、宝应,断绝他的粮道。攻占泰州新城后,又将夏贵的淮西降卒赶到城下,用以劝降。手下幕僚也劝他早想退路,李庭芝说:“我只求一死而已!”元世祖亲自下诏招降,李庭芝把来使斩首,把诏书烧掉。当时,扬州已成孤城,粮食已经吃尽,就煮牛皮充饥,有的士兵甚至杀死自己的儿子充饥,但李庭芝和姜才仍然率军继续抗战。益王在福州即位后,派使者召他们二人赶赴福州,李庭芝就让准东制置副使朱焕守扬州,自己准备同姜才一起从海路南下。不料,李庭芝刚离扬州,朱焕就献城降元,元将得到情报后,率军急进,将李庭芝、姜才包围于泰州。泰州主将献城投降,李庭芝与姜才被俘。阿术将姜李二人同时杀害,扬州百姓听到噩耗,没有不落泪的。

景炎二年三四月间,元朝内部不靖,元世祖召还南方两军阵前将领,放慢了征服南方的步伐,宋朝收复了一些失地。这段时间非常有限,元朝内乱平定之后,元世祖再次发动了攻势。

八月,元军元帅李恒派兵增援赣南,自己率军攻击江西安抚使文天祥的大本营。文天祥没有料到元兵的反攻如此迅速,仓皇迎战失利,所率宋兵遗散殆尽,妻子幕僚都被元军俘虏。

南宋军民拒不臣服,激怒了元世祖忽必烈,他清楚地知道:流亡的海上朝廷一日不除,南宋臣民对大元的抵抗便一日不会停止。九月,他火速命令塔出、李恒、吕师夔等率步卒进军大庾岭,忙兀台、唆都、蒲寿庚、刘深率舟师下海,双管齐下,剿灭行朝。

七月,元将唆都境援泉州,正在攻打蒲寿庚的宋将张世杰被迫还师浅湾,元将刘深尾随追来,张世杰迎战失利,护信王端宗逃亡秀山,又转往珠江口外的井澳。端宗和他的小朝廷不得不继续游荡在海上。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四月,漂泊海上百余日的小皇帝端宗再也无法承受颠簸无常的海上生涯,病死在广州湾的石冈州,年仅11岁。

第二百八十七章 怀宗赵昺

卫王,名昺,是度宗子,母为修容俞氏。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生,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卒。终年9岁。公元1278~1279年在位。

临安失陷后,元朝大军穷打猛追,赵昺逃到涯山,被元兵包围,只得跳海殉国。至此,南宋灭亡。

赵昺继位时年仅9岁,他是中国历史上29个10岁以下的小皇帝之一。

第五十六卷 辽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太祖耶律阿保机

一、威震四方继位为汗

耶律阿保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