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皇帝全传-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晋太和八年(公元367年),大司马桓温的夫人马氏生下一个男孩,大名叫桓玄。桓玄长到5岁,一个意外的机遇,使他继承了桓温的爵位。那是宁康元年(373)七月,桓温病危,因长子桓熙太没有本事,决定将部众交给最能干的五弟桓冲统领。四弟桓祕对此十分不满,便与桓温的长子桓熙、次子桓济等密谋杀桓冲,桓冲得知后,暗作准备,待桓温一归天,就先下手把熙、济捉了起来,然后又废了桓祕,并把熙、济迁往长沙,又称桓温留下遗嘱,由小儿子桓玄继承爵位。于是,年仅5岁的桓玄,成了南郡公。

小小南郡公有着过人的智慧。桓温三年丧期届满,府州文武都来辞别,桓冲抚摸着桓玄的头感慨地说:“这都是你家的故吏啊!”7岁的桓玄听了,竟泪流满面,显出十分伤心的样子,使故吏们对他的聪明伶俐大为惊异。

青年桓玄长得“形貌瑰奇,风神疏朗”,而且知识广博,长于文章。常以高门才识自负,使人们对他有些畏惧。朝廷因为其父桓温曾有不臣的迹象,对他有意压抑,因此,到23岁,他才当了个太子洗马这样一个很不吃香的官。

有一次,桓玄去琅邪王司马道子府上,正碰上道子喝醉了酒,竟醉眼朦胧地当着许多客人的面问:“桓温晚年想做贼,是何缘故?”弄得桓玄伏在地上浑身冒汗,狼狈不堪。从此对道子恨得咬牙切齿。

桓玄后来虽然补了个缺,出京当了义兴太守,依然郁郁不得志。他曾经登上高处,望着眼前浩荡的太湖,回想当年父亲桓温曾是何等显赫,以此高门元勋,如今竟受世人毁谤排挤,不由得感慨万分,长叹一声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于是决定辞官回南郡封国去。

桓玄回到江陵家居赋闲。这儿乃是桓氏世代盘踞之地,他可以整顿兵马,为所欲为。当地士民怕桓玄甚于怕刺史殷仲堪。连殷仲堪本人对桓玄也要退让三分。

东晋政局这时正在酝酿一场剧变。在朝独揽军政大权的司马道子,以小舅子王国宝等为亲信,排斥南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终于引发了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武装冲突。

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四月,王恭派人与殷仲堪联络起兵,以讨王国宝为名反对司马道子。桓玄巴不得天下大乱,好一显身手,便力劝殷仲堪与王恭联合举兵。于是,王恭上表历数王国宝罪状,举兵讨之。司马道子无力抵抗,只得杀了王国宝,请求王、殷退兵。桓玄趁机请当广州刺史,道子怕他在荆州还会造事生非,便顺水推舟,让他当了广州刺史,桓玄接受了任命,却并不离开荆州。以后他暗中被反司马道子的几股武装势力推为盟主,更积极扩张势力,吞并了殷仲堪等力量,占据了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

在东晋与孙恩起义军征战时,桓玄利用这一时机将其势力向东逐步伸展到芜湖,当涂一带,直逼建康。桓玄既已控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国土,而且兵势强盛,其野心也就更加膨胀起来。他的新目标乃是灭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进驻建康。

司马元显一直以笼络桓玄来对付其他反对势力,不料养虎遗患,桓玄力量强大之后,开始威逼建康,司马元显深为忧虑。谋臣张法顺给他出主意说:“桓玄刚得荆州,人心未附。若乘此时使刘牢之为前锋,陛下以大军继进,桓玄可灭。”元显以为有理,于是大治水军,准备讨伐桓玄。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正月,元显以刘牢之为前锋,司马尚之为后部,亲率大军西讨桓玄。桓玄原以为元显正被孙恩起义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西顾,突然接到内线密报,说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来攻,大吃一惊。

两军开战不久,刘牢之参军刘裕请求出击,牢之不许。此时,刘牢之正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一向讨厌元显,担心灭了桓玄,元显更加骄横,又怕自己功名越大,越不为元显所容,因此打算借桓玄之手除掉元显,然后再找机会灭桓玄。故此刻他不愿与桓玄交手。恰好桓玄派了牢之的本家舅舅何穆来说降,牢之之子刘敬宣、外甥何无忌和参军刘裕等人反对,但刘牢之主意已定,遂派刘敬宣去向桓玄请降。桓玄虽然打定主意要灭掉牢之,表面上却不露声色。不仅盛宴招待刘敬宣,还请他一起欣赏自己收藏的名画,又请刘敬宣当自己的谘议参军,十分亲热,刘敬宣也变了主意,于是收降刘牢之顺利办成。

解决了司马元显手下惟一拥有强兵可以对抗的刘牢之以后,桓玄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进到都城之下。元显赶紧退往宫中,桓玄命部下提刀边追边喊:“放下武器!”元显兵卒立刻纷纷溃逃,元显亦被活捉。桓玄大摇大摆进入建康,被任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荆、江三州刺史,假黄钺。桓玄大权独揽后,杀了元显、尚之等人,又把道子发落到了安成郡。

桓玄的权位越高,野心也越大。新的目标乃是篡位称帝。实现这一野心的惟一威胁还是掌握北府兵的刘牢之,他必须夺了牢之的兵权。于是,桓玄任刘牢之为会稽内史。牢之知道兵权解除将大祸临头,马上与儿子刘敬宣商议对策,敬宣主张立刻发兵袭击桓玄,牢之犹豫不决,去问刘裕,刘裕说:“当初将军以劲卒数万而望风降服,如今桓玄刚刚得志,威震天下,人心归附于他,你怎么打得过他呢?如你要打,我也只有回京口去当百姓了。”牢之知刘裕不赞成,又召集僚属商议,参军刘袭站起来说:“天下最不能干的事就是犯上作乱,将军往年反王恭,前些时反元显,今又要反桓公,一人三反,还能在世上做人吗!”说完,头也不回,大步走了出去,其他佐吏也多散走。牢之见人心已散,害怕起来,忙派敬宣去京口把家小接来,约期至而未归,牢之以为事情败露,敬宣已被桓玄所杀,想想往后日子难过,就找了根绳子,往脖颈上一套,两脚一蹬,自杀了。不久敬宣就回来了,见此情景,只好逃走。

桓玄灭了刘牢之后,又杀了北府将领竺谦之、竺朗之、刘袭、孙无终等,并提拔一些北府后起将领如刘裕等作为他的爪牙,以使北府兵效忠自己。至此,桓玄觉得再也无人能奈何于他,便开始为所欲为。刚进建康的时候,他一度做了些罢黜奸佞、拔擢俊贤的事,曾使建康士民满怀希望,以为可以过一段安定日子。没想到桓玄立足稍稳,便原形毕露,奢豪纵逸,政令无常,根本不把安帝放在眼里,甚至克扣安帝的车马衣食,使安帝几乎挨饿受冻。因此,朝野内外很快就对桓玄大失所望。

到了九月,在亲信大臣的劝进之下,桓玄又让安帝册命自己为相国、楚王,加九锡。至此,他离称帝已是只差一步了。

到十一月,桓玄不光用上了天子的礼乐,而且将自己的老婆由王妃改称王后,世子改称太子。还让亲信起草了禅位诏书,然后逼着安帝抄写清楚。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桓玄遂于十二月正式即位称帝,建国号为楚,改元永始。封晋安帝为平固王,迁往浔阳。

当了皇帝以后,桓玄的表现越发不得人心。他学前人的样子,亲临听讼观断案,却不分罪行轻重,一律释放。出行时,碰到拦住乘舆行乞的人,还时常给点衣食,以示新皇帝恩惠。他对奏事官吏特别苛刻,如果发现奏章中有一个字不合字体或语辞错误,必加惩罚,以示新皇帝聪明。他小事如此细致,大事却一点不抓,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政务,致使许多重要奏章堆积在桌上。他又特爱游猎,有时竟一日数次外出。他还别出心裁,迁居东宫,为了修缮东宫,又大兴土木,而且督迫严促。他的种种作为,使得朝廷内外怨声载道,反对的人越来越多。

刘裕早就想讨灭桓玄,见时机成熟,便与弟刘道规及亲信骨干刘毅、何无忌、王元德、王仲德、孟昶、檀凭之、诸葛长民等密谋起兵。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刘裕与何无忌率百余亲兵起事,杀了兖、徐二州刺史桓修,占据京口。孟昶亦与刘毅、刘道规等率数十人杀了青州刺史桓弘,占据广陵。刘裕又派刘毅去杀了豫州刺史刁逵,占据历阳。然后传檄各地,讨伐桓玄。桓玄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等去京口抵御。三月初,刘裕在江乘亲执长刀,冲入敌阵,杀了吴甫之,又南进到罗落桥,斩了皇甫敷。桓玄听说二将出师不利,又派桓谦和何澹之屯东陵,卞范之屯覆舟山西,计有兵2万。刘裕于次日上午率军进到覆舟山东,命体弱兵丁登山树旗,作为疑兵,其余兵卒分数道并进,一眼望去,满山遍野尽是刘裕之兵。派出的侦察兵回去报告说:“刘裕军队满处都是,不知道有多少。”桓玄更加忧恐,赶紧带着儿子桓升、侄儿桓濬及亲兵数千人挟着安帝出逃,途中被叛兵所杀。

一个月后,桓谦、桓振等聚集残余,重新攻陷江陵,为桓玄举哀,谥为“武悼皇帝”。

第二年(公元405年)正月,刘毅等恢复江陵,晋安帝返回建康复位。至此,一出桓玄篡位称帝的活剧遂告终结。

第九卷 十六国(汉、前赵)

第五十八章 光文帝刘渊

曹魏嘉平年间(公元249年~254年),匈奴左部帅刘豹的妻子呼延氏结婚多年,仍没有怀孕,十分焦躁。一天,呼延氏到了龙门,虔诚地跪在地下反复祈祷早得贵子。一个月之后,呼延氏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又过了12个月,呼延氏果然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刘渊。

刘渊落地半年多就会说话,聪明慧黠。7岁那年,呼延氏不幸去世,刘渊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把左邻右舍感动得陪着他痛哭流涕。刘渊喜欢学习,幼年就拜上党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春秋左传》、《孙吴兵法》、《史记》和《汉书》。刘渊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多年,长了不少知识和才干,也产生了远大志向和抱负。当时天下大乱,刘渊深知要建功立业就得有好武艺,因此他又发愤练习武功。由于他身材魁伟,有两只很长的胳膊,手臂也很有力气,自然是个拉弓射箭的能手,练了没有多久,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射箭高手。

曹魏咸熙年间(公元264年~265年),刘渊以人质的身份到了洛阳,广泛结交汉族官僚。司马氏建立西晋之后,刘渊仍留居洛阳。后其父刘豹病死,晋武帝让刘渊接替左部帅之职。太康末年(公元280年~289年),刘渊又被封为北部都尉。刘渊严肃法治,惩治奸佞,轻财好施,以诚待人,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匈奴的五部、幽冀等地的名儒潮水般地涌向了刘渊。随着兵多马众,刘渊的官衔也不断升级,到晋惠帝时已经升任了五部大都督,后来又被调到邺城,提拔为宁朔将军,负责匈奴五部的军事工作。

这时“八王之乱”已经拉开了序幕,北方地区成了西晋宗室互相残杀的舞台。刘渊的堂祖父、匈奴左贤王刘宣等人见恢复匈奴故业的时机已到,便凑到一起商量说:“昔日我们祖先与汉结为兄弟,约定同甘苦共患难。自从汉朝灭亡之后,我们匈奴单于只有虚名,没有半点地盘,从王侯降低到同普通百姓一样,难道我们就这样甘心情愿地受他人奴役吗?刘渊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我们为何不推他当单于,大干一场呢?!当今司马氏骨肉之间互相残杀,正是我们恢复邦业的大好时机。”大家一致同意刘宣的看法,秘密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委托呼延攸到邺城请刘渊回到他们身边。

刘渊迫切希望马上离开邺城,但居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先让呼延攸回去联络匈奴五部和杂胡,自己则等待适当机会再回去。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王浚、司马腾起兵反晋,刘渊乘机对司马颖说:“王浚、司马腾有10万多名士兵,仅凭我们目前所掌握的军队恐怕很难把他们消灭。我想回去为殿下调动匈奴五部的兵马,共赴国难。”司马颖看着刘渊那副认真、自信的样子,也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刘渊离开邺城,马不停蹄地奔向了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自称大单于,起兵反击司马腾,不到20天,兵众就发展到5万人。

刘渊离开邺城不久,王浚的将军祁弘就率领鲜卑人包围了邺城。刘渊听到这一消息时,准备发兵攻打鲜卑、乌桓。刘宣等人见状便对刘渊说:“西晋君臣不是东西,像奴仆一样对待我们,这口气能咽得下去吗?!现在司马氏互相残杀,正是灭晋复汉的大好时机。况且,鲜卑、乌桓与我们的习性基本相同,可以结为外援,怎能去伤害他们呢!”刘渊一听如梦初醒,激动地说:“好!我现在有10万兵马,个个以一当十,消灭晋朝,就像秋风扫落叶般容易。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占有天下需要赢得人心;从长远利益着想,我们应当打出汉朝的旗号。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祖先冒顿单于曾经娶汉女作阏氏(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和汉高祖刘邦是结拜兄弟,我们都是汉朝的外甥。这样,我们把国号叫作汉就名正言顺了。”于是刘渊便自称汉王,改元元熙,把国都从离石迁到左国城。同年年底,刘渊派建武将军刘曜攻陷太原。这时,在赵魏起兵的汲桑,在山东起兵的王弥,在河北起兵的羯族石勒遭到晋军重创后,先后投入了刘渊的怀抱。刘渊的势力更加壮大。

元熙五年(公元308年)七月,刘渊迁都蒲子,自称皇帝。太史令宣于修之对刘渊说:“据我观察,不用3年时间我们一定能够攻克洛阳。蒲子崎岖不平,不是久留之地,而平阳是陶唐旧都,而且紫气升腾,风水不错,应当将国都迁到那里。”刘渊下一步是想向洛阳用兵,所以听了宣于修之的话以后就把国都迁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接着,刘渊又派王弥、刘曜两次进攻洛阳,但都没有成功。河瑞二年(公元310年),刘渊病死,葬于永光陵,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第五十九章 昭武帝刘聪

刘聪是刘渊的第四个儿子,他脑子灵活,《孙子兵法》背诵如流。刘聪的书法不错,写诗作文也是一把好手,14岁时就已经精通经史,并且创作了100多首述怀诗和50多篇赋颂。刘聪从15岁开始练习射箭刺杀,由于胳膊很长,手腕有力,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武林高手。元熙元年(公元304年),刘渊被匈奴贵族拥立为大单于,刘聪被刘渊封为鹿蠡王,管理匈奴右部民众。刘渊称帝后,刘聪遵照父亲的命令先后两次攻打洛阳,曾一度攻克了西明门。

河瑞二年(公元310年),刘渊病死,太子刘和继承帝位。刘和听信了呼延攸、刘乘、刘锐的谗言,发兵攻打刘聪,结果反被刘聪所杀。

论功劳和才能,刘聪继承帝位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刘聪想到自己是偏房所生,而弟弟刘义的母亲单氏却是名正言顺的皇后,于是想把帝位让给刘义。刘义很仗义,不愿无功受禄,怎么也不答应,大臣们也声泪俱下地劝刘聪继位。过了许久,刘聪才勉强说:“既然你们因为局势不稳,让我继承帝位,那么为了汉国的利益,我也不再推辞了。但是,有言在先,等刘义长大后,我就把帝位归还给他。”于是继承帝位,改元光兴,将刘义立为皇太弟。

刘聪即位不久,就向洛阳发起了猛烈进攻。光兴二年(公元311年)五月,刘聪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带领27000名士兵进攻洛阳,经过12次战斗,杀死晋军3万多人。六月,呼延晏和刘曜攻克宣阳门,俘虏晋怀帝,杀了晋太子司马诠及大臣百姓3万多人。八月,刘聪的儿子刘粲又攻取长安。

继承帝位以后,刘聪把妻子呼延氏立为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