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皇帝全传-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九卷 南朝(梁)

第一百四十五章 齐和帝萧宝融

萧宝融是齐明帝萧鸾第八子,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封随郡王,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改封南康王,任西中郎将、荆州刺史,镇守江陵。

永元三年(公元501年)正月,萧宝融开始称相国,大赦。萧衍率大军自襄阳出发,东讨萧宝卷。萧宝融与萧颖胄留守江陵。三月,14岁的萧宝融在江陵即皇位,改元“中兴”,大赦,立宗庙与南北郊,州府城门全依建康宫城,置尚书五省,设百官,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尚书左仆射。又下诏废萧宝卷为涪陵王。

萧衍连下郢州、江州,萧宝融下诏给萧衍,若平定京师,可便宜行事。这时,萧衍的弟弟萧澹自襄阳率兵赴江陵,萧宝融任其为荆州刺史。从此,萧宝融完全在萧衍的掌握之中。

十二月,建康城禁卫军倒戈,杀萧宝卷,迎萧衍入城。第二年,萧宝融遣使慰劳建康。萧衍在京,专权朝政,以大司马进相国,封梁公,又进封梁王,诛杀齐明帝萧鸾诸子,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三月,萧衍派人迎萧宝融东归,行至姑孰,萧宝融下诏禅位于梁。四月,萧衍称帝,奉萧宝融为巴陵王,在姑孰设宫,一切待遇从优,皆仿齐初萧道成称帝时奉宋帝为汝阴王之礼。后来,萧衍欲以南海郡为巴陵国,将萧宝融移去居住。沈约献计,古今这种大事,不能图虚名而受实祸。萧衍采纳他的意见,派亲信郑伯禽到姑孰,进生金令萧宝融自杀。萧宝融似乎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并不惊慌,他镇定自若地说:“我死不需要金子,有醇酒就足够啦!”说完,取酒酣饮,直醉得不省人事,昏昏睡去,郑伯禽随后将他杀死。南齐最后一位皇帝,就这样死去了,年仅15岁。死后被追尊为“齐和帝”,葬于恭安陵。

第一百四十六章 梁武帝萧衍

一、屡立奇功雍州起兵

梁武帝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西北)人。仕齐至雍州刺史,后因齐统治集团内乱而起兵,于齐中兴二年(公元502年)禅代称帝,建立梁朝,在位达48年之久,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

萧衍出身于贵族之家,其父萧顺之是齐高帝族弟,因功封临乡县侯,历官侍中、卫尉、领军将军等。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萧衍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

萧衍自幼酷爱读书,博学多通,加上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在文学方面展露头角。当时与之交往甚密的有沈约、谢眺、王融、范云等7人,他们经常出入于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被世人称为“八友”。八友之中文才以沈约最长,有《宋书》、《齐纪》等书传行于世,然而若论胆略才识,却又首推萧衍。

萧衍因出身贵族之家,初入仕途,便当了卫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王俭一见萧衍,立即感到他谈吐不凡,便对他特别器重,请他当上了户曹属官。由于萧衍办事果敏,深得上司同僚敬重,所以不久便当了随王镇西谘义参军。其后三年曾回建康为父守丧,期满后拜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齐武帝病重,王融打算趁武帝去世之机立萧子良为帝,私下已经准备好了武帝遗诏。后来,王融事败,被下狱赐死。此事萧衍早已推知,范云由是益知萧衍才识非浅,不禁对他更加敬佩。

齐朝新皇帝即位后不问政事,只知饮酒作乐,纵欲怙非,不肯从谏。萧鸾气愤不过,决定将其废去,另立新主,遂召萧衍商议。萧鸾首先开言:“现在主上失德,我已决意废旧立新。”萧衍说道:“废旧立新是件大事,恐怕会引起诸王反对。”萧鸾说:“我看诸王大都庸弱无能,不足为虑。只是随王子隆,有文有武,现又据荆州要地,如能将他召回京城,事情就好办了。不过,他不一定肯来,怎么办才好呢?”萧衍答道:“随王虽有美名,其实也是草包一个。他手下没有什么谋士,所依靠的只有司马垣历生、武陵太守卞白龙而已。这两人都是唯利是图之辈,如果能给他们高官厚禄,没有不肯来的!至于随王,届时只须信函一封,便可把他召来了!”萧鸾深以为然,遂依计而行,于隆昌元年(公元494年)夏天废去郁林王,另立新安王,仅隔三月,又自立为帝,是为齐明帝。萧衍因在齐朝这场宫廷政变中立了功被封为中书侍郎,接着又迁为黄门侍郎,以其运筹帷幄之才,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

次年,北魏孝文帝亲率30万大军循淮河东向直攻钟离,齐明帝遣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率兵救钟离,又闻刘昶、王肃率众20万攻义阳,平北将军王广之与萧衍奉命率兵往救义阳。王广之引兵距义阳百余里,众军听说魏军强盛,都不敢前进。萧衍遂自请先进,广之乃将手下精兵拨出一部分给萧衍。萧衍领兵乘黑夜悄悄由小道直抵贤首山,离魏军仅隔数里,将旗帜遍插山上。天明,义阳城中望见援军,勇气倍增,立即出城攻打魏营,并因风纵火,烟焰冲天。萧衍亲自扬麾擂鼓吹角,众军奋勇向前,魏军突遭内外夹击,支持不住,被迫逃窜。萧衍回都,因功拜太子中庶子。

建武四年(公元487年)深秋,魏军再次攻齐,连下新野、南阳,兵锋直达雍州。齐明帝连派萧衍和左军司马张稷及度支尚书崔慧景等率兵救援雍州。次年三月,崔慧景与萧衍转战至雍州西北的邓城,恰遇魏军数万铁骑忽然到来,将小城团团围住。萧衍见城中缺粮少械,遂与慧景商议:“我军远来,本已饥饿疲惫不堪,如果再知道城中缺粮,一定会发生兵变。依我之见,倒不如趁敌军初到,仗着锐气,冲杀一番,或许能够挽回局面。”慧景心中发怯,但又不好表露,只是敷衍道:“北方游虏,从不夜间围城,待天晚自会退去。”不想魏兵愈来愈多,大有拔城之势。崔慧景见形势不妙,竟从南门带其部曲逃走,其余各部见没了总指挥,也都相继逃跑。萧衍禁遏不住,只好令将军刘山阳率领数百人断后,且战且退。过闹沟时,沟上木桥皆被踩断,齐军争着过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追兵从后面射箭,齐兵死伤无数,好容易逃至樊城,才得以因城固守。此次战后,齐明帝为加强雍州防务,特选萧衍为辅国将军兼领雍州刺史。萧衍因此有了一块坚实可靠的根据地,为以后夺取萧齐天下奠定了基础。

明帝萧鸾在位5年就因病而死,太子宝卷继位,是为东昏侯。东昏侯即位以来,诛杀大臣无数,文武群臣皆不自安,江州刺史陈显达起兵反叛,不过数日即被扫平。豫州刺史裴叔业闻此大为惊疑,便遣亲信马文范潜赴襄阳,问萧衍自安之计,萧衍回复说:“如果朝廷确实怀疑将军,我看不妨将家属送至都城,作为人质。万一朝廷意外相逼,可将所部两万兵马直出横江断他后路,则天下事可一举而定。如若将军北投魏主,他必然会派员接收,而另置河北一州给将军,试问河南公还能当得成吗?”裴叔业闻报仍然犹豫不定,一面遣子芬之人质于建康,一面又暗地派人与魏相通。后芬之自己逃回寿阳,叔业乃奉表降魏,魏封叔业为兰陵郡公、征南将军,仍领豫州刺史,都督豫雍等五州军事。齐朝闻报,遂遣萧懿为豫州刺史,负责征讨叔业事宜。

萧衍得知萧懿出兵,连忙派亲信虞安福前去游说,让其倒戈讨伐昏君,无奈萧懿不听。平定叔业之乱后,齐廷拜萧懿为尚书令,其弟萧融并有威权。时东昏侯经常出宫,游戏无度,有人劝萧懿趁其出门时举兵废之,懿又不听。十月,东昏侯赐药令萧懿自尽。

不久,萧懿凶信传至襄阳,萧衍即于当夜请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等来府中商议废昏立明之事,大家闻听,踊跃欢呼,于是当即建牙集众,得甲士千余人,马千余匹,船3000艘,从此便开始了又一场夺皇位的战争。时间是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

二、灭齐建梁位登九重

东昏侯知雍州情形后,当即下令辅国将军刘山阳率兵3000人至荆州,与南康王宝融会师攻袭襄阳。萧衍探得情报,派参军王天虎由雍州去江陵,沿途给各州府送去书信,内容都是“山阳西上,将要攻袭荆雍二州。”时南康王年方13岁,以萧颖胄为长史,大小事皆决于萧颖胄。天虎去后,萧衍对众将佐说:“荆州风俗向来惧怕襄阳人,再加有唇亡齿寒之虞,萧颖胄一定会与咱们合作。这样,我们合荆、雍之兵,鼓行而东,就是韩信、白起再生,也不能为建康谋划了!”谁知颖胄得书,却是迟疑不决,萧衍乃复命天虎带书信再赴荆州。天虎既行,萧衍密对张弘策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上次派天虎去荆州,沿途州府皆有书。今令天虎急赴荆州,只给颖胄兄弟两封空函,与他人只说‘天虎口传’,而人问天虎,天虎却不知所答。天虎是颖胄的心腹,人必以此疑颖胄与天虎共隐其事。刘山阳惑于众口,必然也会怀疑颖胄,如此仅凭两封空函即可收服荆州了!”

果然萧颖胄杀刘山阳后,将其头给萧衍送去,两人经商议决定即时起兵。

为了号召天下,萧衍上表南康王宝融,请其自上尊号,宝融不许。萧颖胄遂使建康降将托称宣德太后敕令,谓南康王应承皇祚。宝融至此才答应等第二年春天受命。

中兴元年(公元501年)春天,南康王宝融称相国,命萧颖胄为左长史,号镇军将军,萧衍为征东将军。萧衍乃兵发襄阳,二月至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命王茂、曹景宗为前军。

三月,南康王宝融即位于江陵(今湖北江陵),是为和帝,改元中兴。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时萧衍驻于夏口,和帝派御史中丞宗央慰劳衍军。萧衍部下宁朔将军庾域私下对宗央说:“主帅黄钺未加,如何能总率侯伯?还请你代为主帅请命。”宗央还江陵报与和帝,不久和帝即遣颖达来助萧衍,并传敕假衍黄钺。萧衍欣然领命,遂出沔江,命王茂、萧颖达等进逼郢城。郢城守将薛元嗣不敢出战,只是闭城严守,并遣使至建康求援。诸将皆欲取城,萧衍不许。

如此两月,倏忽即过,郢城虽未攻下,但萧衍胸有全图,并不着急,静候时机。

东昏侯派军将吴子阳等进军武口,救援郢州。消息刚到,萧衍即令军将梁天惠等屯涣湖城,唐修期等屯白阳垒,夹岸相对,以待东军到来。子阳见势,驻军加湖,距郢城约30里,依山傍水,筑寨自固。萧衍命王茂率师夜袭,子阳不备,败逃而去。鲁山守将房增寄本已有病,闻此消息不日即死。余部推孙乐祖为首,继续防守,无奈粮草已尽。萧衍一面派军截其归路,一面致书劝降,孙乐祖左右无计,只好举城归顺。此时郢城已闭门二百余日,疾病流行,士民男女10万人仅余二三万人。薛元嗣见援兵已去,鲁山又降,也只好出降。

诸将至此连战数月,皆欲于夏口休整,萧衍反对,说:“我们现在不乘胜直指建康,更待何时!”张弘策、庾域等表示赞同。于是诸军即日上道,由弘策谋划军旅事宜,一切安排极为妥当。

这年十月,萧衍率军抵达建康城下,于朱雀桥南同齐军展开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齐军遂土崩瓦解,衍军乘势入石头城,筑起长围,将齐宫城围得水泄不通。

齐朝当此危急之时,茹法珍等尚不忘进谗:“宫围不解,全是大臣不用心造成,这样的文臣武将真该杀他几个才对。”征虏将军王珍国闻言非常气愤,即密派亲信持一明镜送给萧衍,意为“其心可鉴”;萧衍会意,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将一断金交来人报于珍国。珍国即与兖州刺史张稷合谋,于夜半带兵入云龙门,至含德殿,将正在笙歌夜饮的东昏侯宝卷杀死。然后召文武百官,令于降书上署名,又用黄油裹东昏侯头,交国子博士范云送给萧衍。范云为西邸八友之一,一向与萧衍非常友好,此时即留萧衍处谋划。萧衍接到降书,马上派弘策先行入宫,封存府库图籍,并收潘妃及嬖臣茹法珍、梅虫儿等41人。然后萧衍入屯阅武堂,连下三令,其一为大赦天下,“凡昏制谬贼,淫刑滥役外,可详检前原,悉皆除荡”;其二为“东昏时诸诤讼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时施行者,精加讯辩,依事议奏”;其三为“收葬义师,瘗逆徒之死亡者。”

萧衍占领建康后,即派诸将征讨四方,各地刺史、太守相继投降。次年正月,迎宣德太后入宫,临朝称制,进萧衍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可以带剑上殿,无需叩拜仪式。其时萧颖胄已经因萧衍战无不克自己却无所建树,忧愧生成而死,萧衍由此掌握全部军国大权,下一步就要废主宝融,受禅称帝了。

萧衍当上大司马,已是众望所归,登基称帝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但萧衍仍不敢贸然行事,故也不好向臣下提起。一日骠骑司马沈约转弯抹角谈及此事,萧衍装做不明其意,故意含糊其辞,挡了过去。又一日,沈约干脆明白提出其当继承大位。萧衍听了,沉默半晌,才说:“且待我三思。”过了一段时间才应允。沈约出去后,萧衍又召见范云告知此事,范云意思与沈约大致相同,萧衍大喜,即让范云与沈约明早一同来见他。

次日,沈约先至朝殿,见范云尚未到来,竟先行进入。萧衍即令沈约负责筹划代齐事宜,沈约从怀中取出三纸,一为加九锡文,一为封梁王文,第三纸竟是内禅诏书,萧衍大为惊叹,没有更改一字即表示同意。范云来到殿门,不见沈约,乃徘徊于寿光阁外,后经问明殿门卫士,才知沈约已经先入,心中很不是滋味。又过了一会,沈约出来,举手向左,就是将来让范云为左仆射的意思,范云解此意,当然转惊为喜。这时萧衍又将范云召入,将沈约所制三文交给范云,范云亦赞叹不已。

过了几日,即有诏进大司马萧衍位相国,总百揆,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之礼,置梁国百司。萧衍先是上表不从,至二月见无人出面反对,才欣然接受诏命。此时有湘东王宝晊,早在东昏侯受诛时就冀望能登上帝位,谁知后来只当了个太常,心中很是不满。至萧衍进位相国,更是口吐怨言。事为萧衍所知,当即诬称宝晊谋反,将宝晊及弟宝贤尽皆杀死。又过数日,和帝再下诏增封梁公十郡,进爵为王,所有梁国要职,皆仿天朝成制。萧衍以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范云没当上左仆射,心中怏怏不乐,伺机于萧衍受禅时再立一功。谁知迁延几十天,竟不闻萧衍再提受禅之事。细究其因,原来萧衍入宫之后,除东昏侯的潘贵妃被领军王茂诛杀之外,尚有余妃和吴淑媛两个美女,全都被萧衍据为己有。由是萧衍竟为女色所迷,所有政事一概置之度外了。范云对此非常着急,遂特邀领军王茂一同入殿来见萧衍,向其陈明抓住时机代齐自立的利害。萧衍听后乃决计篡齐,准备受禅。为清除称帝隐患,萧衍又借口邵陵王宝信、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3人与湘东王宝晊谋反有关,于一日之内下令自尽。其时三王年龄都不过10岁上下。另有庐陵王宝玄,软弱无能,忧惧而死。再就是鄱阳王宝寅,年方16岁,跳墙逃出,昼伏夜行,最后到达寿阳,被北魏扬州刺史王澄收留。至此,明帝诸子仅剩下晋安王宝义和齐和帝宝融。萧衍这才奉表宝融,请其东归建康。宝融乃诏令萧衍之弟萧儋为荆州刺史,都督荆、湘等六州军事。萧儋虽年纪不大,但却少年老成。当时荆州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