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天皇投降内幕-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广播员刚说完,便传出庄重的《君之代》乐曲声。

天皇所在的房间约20平方米,因为是地下室,所以没有窗户。除天皇外,有两名侍从在一旁侍立。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

天皇听着自己的声音,从头到完,全身纹丝未动。

在隔壁的房间里,以平沼枢密院议长为首的十七名身着晨礼服的老人恭身侍立,垂首静听括送。在这个房间里,昨天曾召开决定停战的御前会议,今天的11时20分起,又在天皇亲临之下召开了怄密院正式会议。枢密院是天皇的永久咨询机关,由元老组成,负责审议宪法和条约问题。此次是为审议停战诏书而召开的。

但这次会议不过是走走形式。

将近正午,会议暂时中断,天皇到邻室的休息室去听播送。

“……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尔等臣民其克体朕意。”

又传出缓慢悲凄的《君之代》的乐曲声。

广播员接着广播说:“天皇陛下的工音播送已经完了。天皇陛下为开万世之太平,已于昨天指示政府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接受《波茨坦宣言》。

“对这从未有过的重大事件,国民诚惶诚恐,一亿均为感泣。我等臣民只有遵奉诏书旨意,维护国体,保持民族荣誉,灭私奉公,谨奉读诏书。”

广播员又以平淡的声调重读诏书。读完后说“谨将诏书奉读完毕”。从开始播送起,正好用了十四分钟。

播送完后,天皇站起身来回到会议室。枢密顾问官们还在拭着眼泪,擦着鼻涕。

在静冈县东北,宫士山东南的御殿场的秩父宫高官里,高松宫和客久子妃围着在寝室卧床的秩父宫,和势津子妃一起在听广播。秩父宫患肺病,从战前就来到御殿场疗养。

坦克军第4师团长闲院宫,是在崎玉县浦和市第36军司令部听到播送的。闲院宫在三天前荣任师团长。他是为向上级第36军司令官上村利道中将述职而来,不巧上村中将去东京出差,没有见到。

听说中午开始玉音播送,闲院宫被引进小会客室。军官拿来收音机,放到桌子上。该司令部原为女子学校的校舍,家具也很粗糙。播送开始后杂音太大,无法听清。因为其他军官都在别的房间收听,这间屋里只有闲院宫一人,直到听完,他也没什么感受。但他知道日本已经战败,这是停战的玉音播送。

贺阳宫在疏散到甲府的陆军大学供职,他是3月份任校长赴任到那里的。他也没有听清此次播送,所以内容如何,他一点也不知道。

虽然如此,括送完了后,贺阳宫也把教职员召集到礼堂,登台训示大家:圣断已下,不得轻举妄动。幸而血气方刚的尉官学员们已经提前毕业,都已不在学校。

教职员们含着眼泪在听训示。其中有的人已泣不成声。贺阳宫从年初就想到,仗是打败了,这回总算把战争结束了,这也是件好事。但是教职员中也有不这么想的,森义夫中佐便是其中之一。森中佐是贺阳宫的随从武官,他因贺阳宫是战败主义者,打算找机会子死他,所以森中佐的皮包里总放有一支手枪。

这一天东京很热。正午气温超过27度,蓝天上浮起几片白云。

东久迩宫在多摩川别墅的一个房间里,以立正的姿势听播送。播送的声音很清楚,他仔细地听着,泪流满面。

昨天晚上,经木户内大臣授意,松平康昌秘书官来拜访东久迩宫,恳请他为了停战,出任总理大臣,但被东久选宫辞谢了。东久迩宫的父亲朝彦亲王,曾受到明治天皇之父孝明天皇的信任,参与国政。因为赞成开国论,排斥攘夷论,维新后受到明治政府的冷遇,在广岛隐居数年,穷困潦倒。从那时起,就有一条家训,不要伸手搞政治。松平说请东久迩宫再考虑一下,就退了出来。

别墅楼顶有凉台,可以远望。隔窗可以看到多摩川。东久逛宫听完播送后,深感日本战败已成事实,今后必须重建道义文化高尚的民主主义和平国家。东久迩宫曾于1920年到1927年、1934年到1936年两次留学法国,过着放荡的生活,他是个世界主义者。

播送完了后不久,皇宫前广场上陆陆续续地来了许多市民和下级军官。

已经有几百人——身穿国民服、女劳动服、军服的瘦弱的人们。头上缠着头巾的男工、女工。青年、中年男女及老人……这些人当中,有的站在那里默祷,有的俯伏在地把头额触到白石子上,也有的在行最敬礼。还有一些人一边哭一边同唱《君之代》。这几百人有排队而来的,有几人结伴同来的,也有独自一人跑来的。

大家都面向皇宫。其中有人举起双手,高喊“天皇陛下万岁”。阳光下,人越聚越多。

突然,在中央一个身穿国民服的男子喊起来:“诸君,我们对不起天皇陛下!请求宽恕吧!请求原谅吧!

其后,声音中断。细一看,他佩带着《朝日新闻》的袖标。

没有人离开。站着的人也曲膝叩拜。

哭泣声忽高忽低,犹如波浪在广场上起伏。

以往,在明治天皇、大正天皇病重的时候,这里也聚集很多人。他们有的站立,有的坐在白石子上祈祷。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摇铃,有的吹螺号,有的喊干嗓子,祈祷病愈。

但是今天,既没有铜锣,也没有鼓和螺号,人们只是哭、叫,用哭声唱《君之代》。

此情此景,1945年8月15日的《朝日新闻》作了如下报道。

“手握白石子,遥拜宫城长流泪——泪流不止,热泪长流。今天,昭和20年8月15日,我走到皇宫前停步观看,眼前的情景使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泪水从两颊流下,我曲膝伏在白石子上。我大声地哭了。

“尽情地痛哭,把所有的泪水都流出来吧!我攥拳紧握白石子,喊叫着‘天皇陛下……请原谅’,其后,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耳边传来抽泣声,距我数步前方,有人头额低触自石子,向主上申述自己的不忠。

“我站起来高喊:‘诸君!我们对不起天皇陛下……’于是,听到有人说:‘对,是这样!’‘我也是一名赤子!’‘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说到这里,都已泣不成声。日本人啊!可怜的日本人!”

这份报纸在正午12时已经印完,到玉音播送完了的时候,已开始被运往外地和都内的各报贩手中。有的地方,到晚上才把早刊送到。昨天的内阁会议决定,今天的报纸要在停战诏书播送完了之后再送。上述原稿,是预先写好的。

在玉音播送完了以后,《朝日新闻》的记者们来到皇宫前广场,他们哭起来,并喊出同报纸一样的心声:“诸君,我们对不起天皇陛下!”

第二天的早刊,又把描述15日午后皇宫前广场情景的稿子重登一遍。标题是“二重桥前赤子群,重振的日本民族”,内容说“奉戴圣心”、“日本民族没有败”。

导致日本走向战争的是军人和新闻媒介。军队已经解体受到处罚,但报纸照旧存在。人们对军服抱有很深的猜疑心,但不知为什么,对报纸却没有警惕之心。

夭皇在停战诏书中说“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然而,由于战争结束,有一位王者连自己的地位和欲归的故国全都失去离皇宫不远在赤坂的高冈上是李王公馆,在一楼的住室里李王垠和方子妃在听玉音播送。

自根据《韩国合并条约》日韩合并以来,“韩国皇族”被称为”朝鲜王公族”,受到日本皇族的礼遇。李王垠是李朝第二十八代世子,1920年娶梨本宫守正王长女方子,这当然是政治婚姻。

房间里还有十三岁的独生子,名玖。

玉音播送中,李王垠和方子妃都哭了。《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履行《开罗宣言》,而《开罗宣言》规定朝鲜独立。李王垠几次和方子妃说:“我已经不是纯粹的朝鲜人,但也不是日本人。”

两人对坐哭了一会儿,李王垠站起来走上凉台。眼前一片焦土,只有赤坂离宫未受到空袭,尚完好无损。方子妃跟在后面。

“殿下!”方子妃朝着他的背影喊道,“殿下,请你不要为我的事苦恼……”

李王垠转过身来扶住方子妃的两肩,劝她不要哭,但他自己也哭了。不知什么时候,身穿学习院制服的玖跑到凉台上来。

“今后,为这个孩子活下去吧!”李王垠说。

在赤权离宫后面的防空洞的地下二层,有一个9平方米的日本式房间,贞明皇太后在这里刚刚听完天皇的括送。听说有天皇播送,皇太后让从隔壁的房间把收音机拿过来。这个小日本式房间里挂有大正天皇的画像,皇太后让侍从和女官们都到地下一层去,自己和“御影”一起在这里听玉音播送。

地下二层有恃从和侍医的值宿室和皇太后使用的两个日本式房间。这里很潮湿,走廊有积水。5用25日皇太后住的大宫御所被烧后,她移住到这里。稍停,恃从来想说点安慰皇太后的话,进屋一看,她反而很稳静。

“皇室也不过是返回到明治维新以前的样子吧!”皇太后毅然他说。皇族首相上任 东久迩宫稔彦王身着陆军大将军服、佩带军刀,走上首相官邸的中央台阶。

他走进二楼的总理大臣室,摘下军刀,先面向大办公桌坐一坐试试,然后站起来,在地毯上来回走动。他刚参加完在皇宫举行的首相亲任式,第一次来到总理大臣室。楼房正面,8月的阳光在强烈地照射着,室内却有些阴暗。他于上午11时在宫内省楼房的临时御所拜谒天皇,呈上内阁成员名单。11时45分,参加了为自己举行的亲任式,在休息室稍事休息,午后1时半到御文库的谒见室拜见了天皇、皇后和碰巧来访的皇太后,做了就任首相的礼节性拜会。

从午后2时起,又在宫内省大楼里,在新首相侍立之下,举行全体内阁成员的亲任式。

东久选宫出了皇宫,来到陆军省,在大臣室召集高级军官做了训示。然后,来到首相官邸。

三天前的8月14日,内大臣府的松平康昌秘书官来访,动员他出任首相。当时,他说声“实在对不起”便给谢绝了。15日晚松平又来到多摩川别墅说这是“天皇的意见”。这回他同意了。天皇和身边大臣因实现停战,都十分害怕军队的叛乱,所以想派天皇的“分身”皇族任首相,以便控制军队。

8月16日,东久迩宫在御文库的谒见所拜谒天皇,被命令组阁。他上次会见天皇是12日天皇召集皇族说明停战决心的时候。这回天皇说:“命卿组织内阁,希尊重帝国宪法,以诏书为基础,努力统辖军队,维持秩序,以收拾时局。”所说“诏书”,就是停战诏书。

这天上午,东久选宫来到作为组阁本部的赤坂离宫,但是几乎所有的电话都打不通。只有几辆汽车,无法和阁僚的侯补人联络,没办法只好先让己定下来的阁僚兼任,以后再联络。在这样的困境下,军方还要继续战争。

17日,他刚参加完亲任式,没有直奔首相官邸而先来到陆军省,就是为了先控制住军部。他兼任陆相,原因也在于此。

午后4时起,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他传达说,天皇特别关注“控制军队和维持秩序”。接着,他和铃木前首相交接之后,在官邸进行广播讲话:“……鉴于世界大势及我国现状,对大东亚战争已以非常之措施予以结束。事已至今,对陛下深为歉疚,同时深感我国体之可贵,不禁感激零涕……”

这是东久迩宫广播的第一段,读后令人糊涂。战败了,因而投降。天皇希望打胜仗,因战败臣下才“深为歉疚”。如果说天皇下令停战就意味着维护“国体”,难道这就令人“感激零涕”吗?

这里也没说战争失败。广播讲话共用十五分钟,并且不断反复他说:“每个臣民都要深体大诏之精神、之训诫,不许有违背其本意之言行。”“对此不能有些微之疏漏”。

从下午8时起共用两个小时,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为了接受联合国的投降条件,要求向马尼拉派遣日本政府代表,需商量派去的人选和停战的有关事宜。

东久迩宫完成了首相的第一天课程,回到麻布的住友公馆。4月份空袭时把他的官邸烧了,于是他的家分住在多摩川别墅和住友公馆两处。

他回到家中入浴后开始写日记。他是从昭和初期把日记中断的,1941年元旦开始,又开始每晚记日记。

这一天的日记约有3,600字,但是其中60%是记首相官邸和对总理大臣室的印象。在停战第三天,作为首相的第一天,东久迩宫最关心的是首相官邸的内部。

“……来到首相官邸,迄今我做梦也未想到来到总理大臣室,开始做总理的工作。在陆军中开师团长会议的时候,当时的总理曾招待过各师团长和陆军首脑,我曾任过师团长或者说军事参议官,所以曾来过几次。但此次作为首相进入官邸,真是感慨无量。首相官邸为了对付从战争到停战的混乱,官邪的各大门及其周围都由警官、宪兵、军队从严警戒。在正门前的建筑物里,有许多警官值宿,官邸的大房间里也有军队驻守,几名警官在正门前值勤,对出入者一一讯问,真是严密得插翅难飞。官邸的西式建筑曾被燃烧弹击中,幸抢救及时未被烧毁。从正门起,内部杂乱得很。

“总理大臣室很宽敞,两侧是房间,对面是走廊,南面是窗户。窗户很小,而且也不多,为防空袭时的冲击波,窗玻璃还贴着纸条。因灯火管制,窗户被黑布帘遮得严严实实,室内十分阴暗。

“总理室的隔壁是秘书官室,秘书官室的隔壁是休息室和一个大房间,→文¤人··书·¤·屋←中央有个大圆桌,召开内阁会议时,各大臣在这个大桌前团团围坐。

“我命令秘书官,从今晚起解除灯火管制,取掉室内的黑布帘和窗上的纸条。于是首相官邸的灯光又重新照射到外面。内外都明亮起来了。

“从总理室的阳台向外看,官邸的正楼安然无事,后边的日本式楼房已被烧,黑焦的木材散落各处。院内树木也被烧,情景十分凄惨。房边修建的书记官长、书记官、秘书官用的西式住宅也全部被烧,只剩下外墙残破不全地立在那里。附近的百姓家也遭到战灾,仅仅剩下石头、砖瓦、水泥墙壁和楼房的外墙,样子十分凄惨。隔着贮水池,对面的高岗斜面,可以看到白色的美国大使馆,房顶已被烧掉,四壁还严然在焦土中挺立着。

“下町方面,有许多楼房林立。从六本木到赤坂烧得一片净光。我曾当过联队长的近卫步乒第3联队的红砖营房也被烧,黑焦的败垣残坠象骸骨在岗上直工。放眼一看,战争的灾害和战败的痕迹映入眼帘。白天,久坐在这阴暗的房间里忧悒得无心工作,有时走上阳台,望着蓝夭,一沐阳光,想提起精神,但眼前一望无边的战败后留下的废墟令人不堪忍睹,没办法又回到阴暗的室内。

“我虽不懂建筑,但看总理室的设计及采光,在使人心情愉快、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是很不理想的。”

这一天,在东久迩宫的日记里没有提及,另向陆海军人下达了敕语。敕语虽短,但直到午后1时左右,宫中其中包括三笠宫一直在争论是否需要天皇亲自播送。敕语要求军人“坚持巩固团结,出处进止严明”。从14日内阁会议开始,就争论是否由天皇亲自播送,但是连三笠宫也反对,于是,这个“第二玉音播送”未能实现。

从此,在东久迩年阁的领导下,日本很自然地成为了和平国家。

虽然日本还未在投降书上签字,但是东久迩官在8月30日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就说,今后“我民族以共存共荣为主旨”,“和全世界共走和平繁荣之道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