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天皇投降内幕-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党之观念从记忆中抹掉。”为此,提出了”成为可爱的共产党”的方针。“打倒天皇制”虽仍保留在纲领之中,已改为由“人民的意志”决定了。

l月中旬,天皇和皇后在设在宫内省大楼的大礼堂里,参加了禁卫府卫上队召开的文艺晚会。

到去年来为止,禁卫府卫士队中退职的人很多。到11月,定员由4,000人减为3,700人。但是,现员已不足2,000人。

文艺晚会是为了慰问天皇,由卫士队组织的。有一百人左右的卫士监(即军官)身穿旧军服染黑的制服参加。天皇被身穿黑”军服”的“军官”们围着,每看完一个节目都鼓掌。特别是听完曾任中尉的一名卫士监讲的滑稽故事时,天皇愉快地笑这时,卫士监中的多数人在想,卫士队将成为日本重整军备的基础。从天皇愉快地观看舞台演出,也联想到近卫联队初建时,明治天皇在吹上御苑观看近卫兵体操表演时的情景。

2月7日,松本带着政府的宪法修改草案前来拜谒天皇。

天皇翻阅了修改草案和修改要点说明,提出两、三个疑问后,满意地点了头。

第35章 “陛下,请向这边”

五辆汽车从三田经过热闹的品川火车站,沿京洪国道驶向川崎市。这五辆汽车被前后的美军吉普车夹在中间。

天皇乘坐在第二辆黑色旧奔驰轿车上,他身穿灰色西服、深灰色外套,戴着灰毡帽。天皇和穿黑色立领扈从服的藤田侍从长对坐,表情有些紧张,在看着窗外。

途中时常和美军的载重汽车、吉普车交会。在大森、蒲田等处,遍地瓦砾,中间搭些小棚。马路上坑坑洼洼,汽车不断地上下颠簸。当行人看到美军吉普在前后保护高级轿车鱼贯而行时,都用奇异的眼光看着。天皇的汽车上没有菊花徽章,行人中有的看出是天皇,穿旧军服的复员军人在立正行最敬礼,直到车队走远。

这是战后的首次巡视。今年的元旦和纪元节,报纸上登载了天皇身穿西服的照片,但穿西服出皇宫,这还是第一次。警察方面听说天皇要深人民众中视察吓了一跳。他们认为现在正是有人提出将天皇作为战犯审判的时候,必须加强护卫警卫工作。但是宫内省认为天皇是亲自看望为复兴祖国而勤奋努力的国民的,目的在于激励大家,因而要大大减少警卫人员,服装也不要太显眼。因此,这次的警卫方法和过去比有些“冒险”,采取简单的“身边护卫”。

如果在战前,行人一看到天皇车队,直到车队走远,必须行最敬礼或俯伏在地垂首致敬。路两旁每隔几米,要有警察或无兵站岗。不用说,谁也不许从高处往下看。

然而,以今天这种方式深人国民中巡视,是根据总司令部的示意。去年12月,松平庆民宫内大臣曾问总司令部要使皇室“民主化”应该做些什么?回答说走出皇宫直接和国民接触。总司令部通过“人的宣言”和冻结皇室财产等一系列措施,降低天皇的权威,想把他从神龛上拿下来。借总司令部一位高官的话说:“把那戴眼镜、近视眼又猫腰的小老头给大家一看,国民对天皇的信仰也许会荡然无存。”

9时45分,车队来到昭和电工公司川崎工厂。这里在战争中曾生产硝酸和硫酸等,因受空袭,设备的70%以上受到破坏。战后生产化肥硫铵,到去年末已将战争中的生产能力恢复到10%。但是,在四十万平方米的厂区内,铁筋被烧弯,天棚破漏,窗玻璃飞散,到处散乱着破机器、管线和废铁。

车队驶人正门,停在办公室前。天皇在江边川崎市长、森晓昭和电工公司总经理迎接下走下汽车。并在美军和联合国摄影记者包围下,走到事先挂好的帐篷里。

在帐篷中央,放着一张临时制作的白木桌,上边蒙着乙稀树脂的白桌布。桌上放着插有白梅花的花瓶、工厂示意图、生产流程说明等。当时还没有加工办公桌的地方,白木桌是工人现动手制作的。

帐篷周围是事先进来的工人,身穿作业服整列恭侯。天皇刚要走进帐篷的同时,恰巧路过这里的美国士兵和宪兵也都想看看“神人”,便不客气地拨开干部和工人的队伍,挤到近处森总经理开始汇报。此时的森有一个秘密。桌上的花瓶里没有水,却有一个微型麦克风。推也没有注意到,花瓶上有一细细的软线通向外边。这是NHK(日本广播公司)搞的。接到宫内省通知陛下巡视后,NHK要求安装录音装置,并请示宫内省,答复是绝对不允许。森很年轻,他想,“陛下好不容易来到我们中间,不许听他的声音是没有道理的。”因而甘愿承担罪责,自做主张地答应了NHK的要求。

森现年三十九岁,虽比天皇只小五岁,但是,向“神人”对面汇报工作,他确实感到有些怯场。

在森汇报中,夭皇不时地点头说:“啊!是嘛!”在汇报中,联合国的新闻社,通信社记者,还有手持照相机的美国兵挤进来,大声叫喊,要天皇向这边、向那边,有时还拉他、推他。占领军是胜利者,天皇也无可奈何。

森感到紧张,他板起面孔来。天皇几次被推揉,有的往这边拉,有的往那边拉,像玩具一样被推拉得不像样子。但他全不在意,一点也没有厌烦的样子,一味任人摆布。

森汇报完了的时候,相也基本上照完了,折腾劲儿也过去了。

天皇向森提出几个问题后,江边市长接着汇报市里的情况。森看到天皇毫不介意,坦然而听的样子,他在想,“这伟大的耐性,真是令人钦佩”。

担任警卫的金子坚次侍卫在想,天皇的胸襟是“多么伟大啊!为了日本的复兴,为了国民,他在忍其所难忍”。刚才金子看到天皇被美国记者拉着袖子而没有生气,他认为这不是大软弱了吗?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他眼流热泪,虽用手擦拭,脸上仍湿润着。

金子又想,此次巡视幸而规定穿西服没穿扈从服。为了使警卫不显眼,穿便服,在上衣里边藏着勃朗宁手枪。

天皇几次问江边市长:“粮食很紧张吧!”

接着,他来到帐篷旁整列的工人面前。这些人的年龄都在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其中也有女事务员。

天皇的语音犹如女性有些尖细,听来不太流畅,但很温柔。

“工作几年了?生活怎么样?”

最先被问的中年工人一时不知怎样回答好。好容易他才用颤声回答说:“眼下的生活还可以。”

天皇听到答复,又挪动了一下不灵活的脚步来到下一个工人面前。

“吃的东西充足吗?”

其中也有的人惊慌失措,不知所答。天皇问:“有地方睡觉吗?”“有房子住吗?”每遇到答复他就说:“啊!是嘛!”

森一看天皇竟问些切身的问题,立即感到十分亲切。虽然不知道天皇生活上有无困难,但如无实际体验,这些话是问不出来的。他想宫中也一定不会那么容易。

天皇在身着国民服的厂长引导下,参观了变电所、整流车间、电解车间、氢氮合成车间、产品仓库等,共用了三十分钟。各车间工人都排队迎接。无论走到哪里,弹痕和烧焦的残痕都历历在目。硫铵在发出刺鼻的气味。

工厂里有几处设有麦克风。天皇每走到工人队伍前都要停下来,用不习惯的语调间话。最后来到仓库,看见从天棚的管道口硫铵像雪一样落下来堆成小山,被装进草袋里立即装到货车上。

以后,天皇又到债滨市鹤见日产重工业的工厂访问。这里生产载重汽车。天皇在山本惣治总经理引导下,参观了占地四万平方米的厂区和组装、机加、锻造、铸造等作业。天皇走到几处停下来问工人:“工作几年了?”“生活很困难吧!”,这时天皇除点头外,还几次重复他说:“希望你们努力干。”

来到一台自动机械前边,当被介绍说:“用一个手指头即可操作”时,天皇笑着说:“这个机器真方便,女性也能操作,”

在厂里走过一巡之后,在公司办公楼的一个房间里,天皇又在听取山本的补充汇报。他发问:“工人们的健康状况如何?”“思想很稳定吗?”

正午12时刚过,车队走出日产工厂,又来到县政府。天皇在这里吃过午饭,听取了神奈川县内山县知事的战灾恢复情况汇报,然后走上屋顶凉台,观看了街道和港湾风景。

从这里又乘车,并透过车窗观看了因去年5月空袭成为废墟的横滨神社和伊势佐木町大街新盖起的临时商店,观看了美军用机械在市街正中修建的小型飞机场和半圆锥体兵营。然后来到稻荷台国民学校,这里已全被烧毁,在原地又新建成受灾者的共用宿舍。

天皇的车队驶来,沿途排列的居民都脱掉外衣取下围巾。看到天皇在车内微微点头致意,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惶恐。因为头一次距天皇这么近,人们的反映是千差万别的。天皇的车队过后,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唱起《君之代》来。人们都在哭泣。

来到一栋木造的两层楼前。这是很粗糙的共用宿舍,门敞开着。天皇身穿外套,没有脱鞋(走进日本家庭都要脱鞋——译者注),走进狭窄的板墙走廊。他一只手拿着毡帽。

这栋房里住着受灾户三十三户共一百零三人。听说天皇要来看望,虽然很贫困,但内外都打扫得一干二净。

面向走廊的各家门都已敞开,各户住屋铺有九张榻榻咪,另有四平方米的地板铺地。人们都在房门前跪坐等候。天皇走到每户门口,都往里看看,并停下来问话。“在哪儿遇的战灾?”“这屋冬天冷不冷?”“生活很艰苦吧!”“你丈夫在做什么?”榻榻咪没有边,有的已刮破。因为没有玻璃,有的窗户被钉上木板。烧剩下的家产、弄脏了的衣服、锅、勺、碗筷,因为没有地方放,都胡乱堆在一起。

几乎所有的受灾者,没俱到天皇会站在自己的门前,因而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来回答天皇的提问。

天皇走出宿舍,小学生们已排好队。天皇问其中的一名学生:“学校的教具没被烧吗?”回答说:“没被烧。”天皇说:“那太好啦!”

车队驶入勉强能通过的狭窄的神奈川区大口街。这里商店林立,行人拥挤,天皇从车窗向外观望。车队驶向东京,午后3时50分回到皇宫。

一个月后,采访天皇巡视的美国记者马克·葛因写他看见天皇当时的样子说:“以不如意的声音、表情和四肢动作,在挣扎着、绝望着。”并且说联合国的记者们,对天皇的一举一动都感到滑稽而不时发出笑声。为什么日本百姓见到天皇都感动得流泪、拜礼,这是他们永远不能理解的。

第36章 游行队伍走向皇官

1946年2月19日,天皇身穿西服离开皇宫,以川崎、横滨为主要目标,开始了地方巡视。皇室也有了新的起色,将国民俯伏叩拜、“不许看”变成国民“可以仔细看”了。这是个革命,国民可以站在那里看天皇了。

20日,是天皇巡视的第二天,去到浦贺、久里浜、横须贺,看望从国外撤退回宋的人和复员军人临时居住的一个“援护所”。

2月28日,天皇巡视了银座、京桥、神田、小石川、新宿、世田谷等东京旧市区,在各地曾做短暂停留。在京桥,登上第一相互大楼屋顶观览了市容。这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电梯。所到之处,人们都以紧张的表情迎接。他们看见天皇,有的感动得哭了,有的合掌,有的拜礼。到新宿伊势丹的时候,在挤满道路的群众中,不知谁带的头,竟齐声喊起了“万岁”。

第二天,到郊区三多摩看米的供应情况。3月份巡视群马、埼玉两县,到农村、纺织厂、开荒地、学校等转了一圈。无论到哪儿,天皇都迈着不灵活的步子,和农民、女工、学生用不顺畅的语调讲话。

巡视赋予天皇以新的使命,在联系国民和天皇之间的关系上取得很大成功。1月1日的“人的宣言”诏书,就是从皇宫评处发出来的。自从开始巡视,人们从报纸上、新闻电影上,看到了作为一个人的天皇,感到更亲近了。

在报纸上还时常看到“卤薄”、“王音”、“拜见”、“驾临”等词汇,但是人们在评论夭皇的讲话时说:“确实很和蔼,好像女性谈话的口气。”也有的说:“天皇一一脱帽答礼。”

2月22日,日本NHK播放了三天前天皇在川崎市昭和电工工厂的谈话录音,这是用藏起来的麦克风录制的。向全国插送十五分钟,国民都听到了天皇的这段录音。

2月22日,晚上,天皇在御文库的居室里,和皇后一起听广播,当时播送的就是这段节目。直到听NHK播送之前,天皇还不知道昭和电工工厂进行了录音。天皇知道后,把当日行视的主管官员宫内省的笕素彦总务课长叫来,做了一次异乎寻常的批评。他说:“若是播送给全国国民听,我还有别的话要说。今后应该注意。”

3月6日发表了政府的宪法修改草案。人们惊奇地看到第一条中的规定,“天皇基于日本国民至高之总意,而为日本国民及国民统合之象征”。迄今为止,半月前出台的社会党宪法草案和去年末报纸登的民间组织的宪法试行草案,都把天皇说成是单纯的“礼仪代表”。“象征”这个词不但很稀奇,也从政府的宪法草案中夺走了天皇的所有实权。看来,时代是大大地改变了。

日本的国名已改为”日本国”,新的天皇正在诞生。

麦克阿瑟上将在政府公布宪法草案时发表声明说:“本人对日本天皇及政府起草、经本人完全同意提交给日本国民的新而又开明的宪法,深为满意。”天皇也发表简短的敕语说:“朕于接受《波茨坦宣言》时,曾同意日本国政治的最终形态,应由日本国民自由表明之意志决定。”然后又说:“对宪法加以根本改正,以期奠定国家复兴之基础,政府当局其克体朕意,以期达成此目的。”

对日本的改革,总司令部对日本政府曾逐项发布命令,但形式上尽可能让日本人用自己的手去进行。而天皇从来不反抗,反而带头协助实行。其中很多改革项目,是用天皇的名义发布的。由于“人的宣言”和巡视,天皇制反而被加强了。当时,天皇制是因为总司令部承认的(实际上是总司令部制造的)宪法修改草案,保证了其延续。但是,何时对天皇个人当作审判战犯的证人予以传讯,或强令其退位等都是个未知数。用这种形式损伤天皇制的可能性则是大为存在的。

住在皇宫里的天皇,现在穿着西服。走出皇宫的时候,在民众和天皇之间,既没有宪兵的队伍,也没有警察队。看来天皇制已岌岌可危,特别是不知道日本政府已完全成了占领军的“转包”单位的人有这样的感觉。

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不足,通货膨胀,失业者猛增,社会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去年是明治未年以来的大荒年,肥料不足,再加上战争使得上地肥力减退,各城市粮食不足,呈现危机。已经开始定量供应高粮、小麦、薯类,但也时常发生迟延几周甚至供应不上的情况。在城市里,有的开垦空地,有的去黑市买粮,都在饥饿线上挣扎着。

通货在无休止地膨胀,物价每天都在上升。从2月17日起,流通中的五日元以上的纸币被取消,所有的银行存款都被冻结。每月支给的现金,户主三百日元,家属每人一百日元,工资最高发给现金五百日元,剩丁都作为存款而冻结。

还有,国军工企业转为民用企业,约四百万人丢掉工作。加上外地撤迟回来的人、复员军人等,4月份失业人数已达六百万人以上。

4月10日。举行战后首次众议院议员总选举,有进步党、自由党、协同党、社会党、共产党、各派、无党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