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美苏三国演义-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间谍船被炸的消息传到白宫,美国领导人一片混乱,约翰逊大惊失色道;“天哪,这种事终于发生了,俄国人向我们开火了,我们可能已处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夕!”

约翰逊立即以美国军队总司令的名义,下令三军处于戒备状态,美国导弹部队准备出动,作战飞机从航空母舰上一架架腾空而起,呼啸着飞向“自由”号出事地点。

在埃及附近海域游戈的苏联地中海舰队见美国几十架战斗轰炸机腾空而起,大批美国作战舰只云集中东,不知出了什么大事,紧急上报莫斯科请求指示。

勃列日涅夫、柯西金闻讯大惊失色,惊呼美国人要对苏联动手,紧急召集苏联高级将领研究对策,做好一旦美苏开战的准备。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约翰逊接到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的一封紧急电报,承认以色列空军误袭美国间谍侦察船闯下大祸,深表歉意,愿意赔偿美国一切损失。约翰逊狠狠骂一声“瞎了眼”,却也一块石头落地,急忙指示国务卿腊斯克通过热线电报告诉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地中海美军飞机出动,绝无进攻苏联军舰的意图。

勃列日涅夫通过敏锐的苏联情报系统,获悉美国问谍船事件是以色列闯下的大祸,不免有几分幸灾乐祸,却也长出一口气,让柯西金马上通过热线答复约翰逊表示理解,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才得以避免。

约旦受到以色列48小时打击后首先宣布停火,埃及总统纳赛尔怎么也不甘心失败,发表讲话要与以色列打到底,但再看看自己的军队,埃及空军已全军覆没,陆军也溃不成军,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大片领土已被以色列占领,要打下去就必须补充先进的军事装备。于是就把苏联驻埃及大使请来,请求苏联提供武器装备,支援埃及与以色列奋战到底。

403

勃列日涅夫此时伤透了脑筋,不得不承认苏联对中东形势的判断发生了失误,竟认为无论在战争能力上还是在国内情况上,以色列都不可能继续作战;即使继续作战,也不可能战胜用苏联优势装备武装的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因而苏联对埃及、叙利亚进行规模空前的援助,苏联宣称对埃及的援助规模此时已达到 80 亿美元。正因为如此,苏联鼓动埃及总统纳赛尔采取冒险行动,封锁美国、以色列的石油运输通道蒂朗海峡,硬要埃及执行“允许以色列首先进攻、尔后转入反攻”的后发制人的战略,才导致这场战争的暂时失利。

现在埃及马上要求补充大量武器装备,勃列日涅夫认为是白往大海里扔金条,埃及不可能打过横扫阿拉伯世界的以色列军队,于是便让柯西金给纳赛尔大讲特讲:

“苏联政府谴责以色列方面的侵略行径,并且要求以色列政府立即无条件地停止对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改称阿联)、叙利亚、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行动,把自己的军队撤至停战线以外,作为消除军事冲突的第一个刻不容缓的措施。苏联政府表示希望,包括大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从自己方面尽一切努力,来熄灭近东的战火和恢复和平。联合国应当履行自己的直接责任谴责以色列的行动,火速采取恢复近东和平所必要的措施。苏联政府保留根据形势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权利。”

纳赛尔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只讲空话,只字不提要求补充军事装备之事,才知道苏联根本无心援助埃及战胜以色列,面如死灰,跌坐在总统办公室的椅子之上。

纳赛尔的接班人萨达特看总统如此失魂落魄,就劝纳赛尔不要太迷信苏联的武器装备,那些笨重东西不见得适应中东战场的实际,过分依赖它反而坏事,他劝纳赛尔说:

“你看,明明是在沙漠作战,俄国坦克却具有两栖能力;明明是在炎热地区打仗,装备除雪设备又有何用?沙漠里连一棵树都见不到,要那么多伐木锯干什么?沙漠里没有河流,苏联坦克却有浮桥,真是活见鬼!与此相反,我们在沙漠作战最急需的推土机和坦克运输车却不见踪影,我们的坦克只好先用火车运到转运站,再依靠坦克自己的动力横越数百英里的沙漠,到不了前线就故障百出,苏联装备有了也不中用!”

纳赛尔此时觉得苏联靠不住,美国更是虎狼之国,唯有中国才是可靠的朋友,他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结下难忘之交,又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得到过中国和周恩来的大力支持,至今仍铭记在心。现在他六神无主,便指示埃及驻华大使伊马姆征求周恩来的意见。

6月8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伊马姆,紧紧地握着伊马姆的手,炯炯的目光盯着这位大使,对处在极端困难状态下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和人民表示极大的同情和支持,满腔热情他说:

“这次以色列突然袭击阿拉伯国家,也是在美英策动和指使下进行的,证明大国强权政治是我们亚非拉曾受压迫的人民和仍被压迫的人民的敌人。”

周恩来知道纳赛尔目前处境极其危险,就耐心地揭露美苏对埃及的狼子野心,指出苏联把中东问题当成同美国讨价还价的王牌,竭力使中东问题从属于美苏的对外政策,揭露美苏的外交政策就是两个超级大国联合起来,主宰世界。

为鼓舞纳赛尔和埃及人民从失败中振作起来,周恩来请伊马姆转告纳赛尔,中国认为埃及和阿拉伯民族是很有战斗性的,如果你们团结起来,帝国主义的阴谋就不可能得逞。

为表达中国人民对埃及人民反对以色列斗争的坚决支持,周恩来宣布中国将向埃及提供一批物资援助,但因中国距埃及遥远,405本身又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远在中东的这场战争,从军事上缺乏对它施加影响的手段,但关键是埃及总统和人民不被失败所吓倒,就能领导人民保卫国家。

纳赛尔听了周恩来的话,颓唐情绪为之一扫而光,他向周恩来致电表示:“你们的支持,加强了我们对自己正义事业的信心。”

纳赛尔从周恩来的话中获得了力量,心里有了主心骨,6月8日晚宣布埃及同意停火,设法稳定内部。

6月10日,纳赛尔发觉美苏暗中要把他赶下台,想起周恩来关于在困难时不能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屈服的忠告,就主动引咎辞职称:“如果人民判我有罪,把我绞死,我认为他们有权利这么做,我将把权利交给副总统毛希丁!”

埃及人民对纳赛尔引咎辞职表示反对,反而把他当作在国难当头挽狂澜于既倒的砥柱中流式的英雄人物,纳赛尔因战争指挥失利而造成的地位不稳重新巩固了起来。

纳赛尔站稳了脚跟,就向苏联施加压力,严厉地声称:“以色列发动进攻占领西奈半岛和耶路撒冷,转眼将把中东囊括手中,我们埃及丧权辱国是由于苏联支持不力,岂不丢尽你们俄国人的脸面,今后谁还会相信克里姆林宫?”

这时,苏联因出卖埃及人民利益遭到世界舆论的严厉谴责,觉得很丢作为超级大国的面子,正在研究如何挽回苏联颜面的办法,接到纳赛尔的埋怨报告,正好戳到了勃列日涅夫的疮疤,便和柯西金等人商议对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阻止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向前挺进。

原来,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部的著名高地,位于叙利亚同巴勒斯坦、约旦和黎巴嫩的交界处,面积虽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但有大片牧场和农田,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国际输油管自南向北纵贯高地,通往黎巴嫩的西顿。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是历次中东战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奇怪的是以色列在“六五战争”开战五天后才发动对戈兰高地的进攻,这是为何?

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达扬狡诈异常,虽然这次战争初期以色列的闪击战的胜利使许多人冲昏了头脑,要求尽快拿下戈兰高地,但达扬却迟迟没有贸然下令发动进攻戈兰高地。达扬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招致苏联的介入,二是以色列部队疲惫不堪,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可收拾的结果。

可是到6月9日凌晨3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达扬接到以色列特务机关“摩萨德”的报告,说埃及总统纳赛尔已跟柯西金发了脾气,柯西金正和纳赛尔设法结束这次中东战争,如果叙利亚也同意停火,以色列将失去夺取戈兰高地的机会。

“独眼将军”达扬一不做二不休,终于在6月9日上午下达了进攻戈兰高地的命令。为不致引起苏联介入,达扬连续下达了两个命令,强调不许越过非军事区,而且以攻取库奈特腊为最终界限,尔后立即转入防御态势,争取得到苏联的默许。

以色列进攻戈兰高地的炮声吓坏了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认为以色列会毫无阻碍地一直打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造成对苏联极其不利的态势,于是苏联便和埃及、叙利亚紧急行动起来,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中东停火的决议。

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在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支持下,玩弄“需请示本国政府同意”的手法,千方百计使安理会做不出停战决议。

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急了,害怕背上阿拉伯人民的叛徒的罪名,因而于6月10日清晨通过热线警告约翰逊:美国必须让以色列在几小时之内停止进攻,不然的话,苏联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果需要,将采取“军事措施”。

约翰逊不敢无视柯西金的热线警告,急忙召集文武大员紧急 407协商对策。

约翰逊明白,苏联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真是丢人现眼: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自吹为阿拉伯人的坚强后盾,借此捞取政治资本,但却没能挽救阿拉伯人的失败,使阿拉伯人极其失望,苏联的外交行动显得非常无力。在这种情况下,约翰逊十分担心,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为改变在中东战争中的不利处境,不被阿拉伯人民骂为叛徒,苏联会不会铤而走险?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室内“死一样的沉默”,约翰逊觉得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世界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危险地“濒临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国务卿腊斯克翻阅着美国中央情报局送来的一大堆报告,突然大声笑了起来,约翰逊暴跳如雷指责说:“混蛋,我都快急死了,你却能笑出声来!”

腊斯克遭到约翰逊的训斥并不生气,反而笑嘻嘻解释说:“总统阁下请放宽心,我自有暗渡陈仓之计!”

约翰逊才识浅薄,他知道腊斯克出身寒微,完全靠自我奋斗获得牛津大学著名的罗德斯奖学金和高材生两项桂冠,其后任美国驻中缅战区军队总参谋长史迪威的副参谋长;朝鲜战争时作为美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利用他与联合国的特殊关系,促成联合国通过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美国提案,为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公开进行侵朝战争铺平了道路。

约翰逊想到这里,改成笑脸向腊斯克询问“暗渡陈仓”之计,腊斯克不慌不忙他说:“总统阁下,你尽管答应柯西金的要求,我保你平安无事!”

约翰逊仍不放心,腊斯克这才轻声慢语道出其中的奥妙:他已接到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的战况通报,等到安理会停火决议生效时,以色列早就可以拿下戈兰高地。

约翰逊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指示腊斯克把这个顺水人情送给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

事情诚如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所料,6月10日中午刚过,以色列总参谋长拉宾收到“即将占领库奈特腊”的报告,立即将此消息发给在美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埃班又把这个消息通知了腊斯克。

于是,腊斯克指示美国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与以色列密切合作,不再设置重重障碍,更不动用否决权捣乱破坏,而使安理会于纽约时间6月10日拂晓(以色列时间10日12时30分)通过了中东战争停火决议。

令人可气的是,当中东停战决议好不容易通过并于6月10日下午6时30分生效时,以色列已夺取了全部进攻目标,并完成了防御态势,这正是:

约翰逊面目狰狩,腊斯克算盘奇精,柯西金徒然空喜,竹篮打水一场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409

第二十六回

煽风点火  导致阿以再战

勾心斗角  两霸舌战热线

话说埃及总统纳赛尔对在 1967 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打败很不甘心,发誓要报此深仇大恨。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认为纳赛尔要报仇雪恨就需要武器装备,苏联就可以借此控制纳赛尔和埃及,他私下透露其中的奥秘说:

“尽管纳赛尔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冒失鬼,但他是个正直的人。事实已证明,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他在阿拉伯解放运动中的表现是首屈一指的。在现阶段,这一点对苏联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旦阿拉伯人民认识到他们的真正的利益,苏联就不再需要这个纳赛尔了。”

苏联领导人中有不少人种族主义情绪严重,经常毫不掩饰对阿拉伯人的蔑视之情,认为阿拉伯人干不出什么大事来,但却认为纳赛尔在埃及和中东享有独一无二的威望,为控制埃及,因而在“六五战争”停火十天后的 6月20日,勃列日涅夫即派苏联军队总参谋部代表团访问开罗,信誓旦旦向纳赛尔保证:

“苏联忠于总统阁下、埃及和各国人民和平、自由和独立的理想,将在联合国内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争取消除侵略的后果并协助安排这一地区的和平,苏军将帮助埃及军队重新武装成一支中东劲旅!”

第二天,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波德戈尔内亲自飞往开罗,拍着胸脯保证帮助埃及重建军队。这回俄国人不敢说假话了,1967年7月即有作战飞机110架、坦克200至250辆等新式武器源源不断运到开罗。到同年10月,埃及军队的作战飞机已达到战前水平,坦克也增至700辆,埃军慢慢恢复了元气。到1968年春,苏联又向埃及提供了比战前更先进的飞机、坦克、火炮,埃及又开始与以色列军队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

对纳赛尔过分依靠苏联恢复埃及军队建设,中国觉得有些危险,  1968年7月19日,周恩来在陈毅陪同下接见阿联驻华大使伊马姆,推心置腹提醒说:

“一年前的‘六五战争’,事前我们没有得到通知。我们知道时已发生蒂朗海峡事件,我们感到有点意外。我们知道海峡的事是会引起冲突的。既然主动采取了这一步骤,我们想那么其他一系列步骤都应准备好了,后来才知道没有准备好。更严重的是你们过分相信苏联顾问,又上了美国的当,它说他们不会援助以色列。这事对阿联人民和阿拉伯人民是最大的教训。阿以战争后,你们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你们的处境我们是理解的,但是,一个民族要能够站起来,就是要在困难时不屈服,就能逼出东西来,新中国就是这样逼出来的。”

纳赛尔听了伊马姆报回的周恩来的肺腑之言,觉得大长了民族志气,特意要伊马姆向中国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周恩来见纳赛尔能听得进逆耳之言,  1969年3月26日又让访华的巴勒斯坦“法塔赫”代表团成员海里勒、约柯蒂、尤尼斯等人转告纳赛尔说:

“任何一个民族要独立,必须靠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民族、小民族都是如此,这是决定性的一条。凡不  411是本民族自己打出来的,独立就靠不住。埃及是个有悠久历史的中等国家,曾经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了法鲁克王朝,苏伊士运河一仗打得很好,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