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与献帝-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消息的一半,另一半是郑康成领着赤芍借回密县老家扫墓之名,转道投奔冀州袁绍了。”

汉献帝注意力一下转移了:“是吗?”

伏剑接着说道:“审配那里传递过来的消息,绝对可靠。郑康成一到,袁绍出城三十里迎接,且大摆酒宴为其接风。据说冀州城一片厉兵秣马、准备兴兵攻曹操的气氛。”汉献帝点点头,又落座了:“这个消息还算要紧。”而后又接着说道:“那他们说的那把快刀呢,先说是离曹操的脖子近在咫尺,后又说快抹曹操脖子了,现在呢,这把快刀是不是指的赤芍行刺,倘若指赤芍行刺,岂非已然失败了?”伏剑说道:“那把快刀并非指赤芍。赤芍也绝非那把快刀。听审配那里来的秘密消息,只要袁绍攻曹之兵一兴,这把快刀就必然抹曹操的脖子,里应外合,在此一举。”汉献帝睁大了眼:“此消息要紧,十分要紧。”伏完说道:“袁绍将兴兵百万誓死灭曹,仅此一条,曹操断无出路。再加上这把快刀,这次灭曹诛曹万无一失。”

汉献帝连连点头:“朕这苦熬也到了出头之日,扬眉吐气已近在眼前。好了,你们严守口风,静待其变。朕则要从今日起经天纬地,遥望全局。曹操一旦败亡,朕即下旨灭其九族,并下诏以告天下,此诏书全文现已然在朕胸中。”

伏完、伏剑起身向汉献帝叩拜告辞。伏皇后送二人到门口。

黄福趁机溜进来,凑到汉献帝身旁,回头看看伏皇后还在往外送伏完伏剑,低声对汉献帝说:“皇上让谁侍寝?按规矩,今日皇上该在皇后这里。”汉献帝瞟了伏皇后背影一眼,说道:“今夜朕想好好射鹿。”黄福立刻跟话:“改蓉妃娘娘侍寝?”汉献帝摇了摇头:“一封妃,正经了,就缺鹿味。朕见今日那两个新来的宫女有点意思。”黄福转了一下眼珠,立刻逢迎道:“那两个面目姣好,身段风流,一个白嫩,一个娇憨,皇上要哪一个?”汉献帝说:“两个一并安排了吧。”黄福一听,稍有点意外,转眼说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皇上今日一定是听了喜事得了精神,天子有了精神,大汉必然兴旺。”

伏皇后转身回来了。黄福立刻缩到一边。

汉献帝背着手大大方方站在那里,一派天子相。

第二节

一个军吏手举红色军情急报卷筒,策马急驰到相府,翻身下马,高喊着:“军情急报!”护卫森严的将士立刻伸手放行。

曹操正与文武要员们商议军机大事,文有郭嘉、荀攸、孔融、陈登、杨刚等,武有许褚、李典、张辽、徐晃等。白芍依然担任书记。军吏入得大堂,一个下跪,高呈军情急件。郭嘉伸手接过呈曹操,曹操扬下巴示意了一下,郭嘉代为拆阅,阅完,对曹操禀报道:“启禀丞相,江东方面来的消息,袁绍派使和孙策联络,欲联手共图丞相,孙策已回应,说只要袁绍兴兵攻许都,他会择机出兵配合。”曹操一下瞪起眼:“此事非同小可,小霸王孙策乃狮儿,善咆哮,也善咬斗。”郭嘉又扫了一下军情急件,接着说道:“又有最新情报,孙策几日前已被部下刺杀,临终前将大权传交其弟孙权,孙权已接手掌控江东局势。”曹操眯眼听着,说道:“真乃天助我也,将一个要从背后咬我的狮儿灭了。我现是否可乘机兴兵伐孙权,平了江东?之后再北上与袁绍作战,就无后顾之忧了。”

郭嘉谏道:“丞相向来说,趁人之丧而伐之非义举,倘若伐而不克,必结深仇。再说,孙策虽答应与袁绍联盟,但孙权未必。孙策强悍好战,想借袁绍与丞相之争扩张地盘。孙权文弱,必守成,丞相不如既往不咎而安抚之。这样反而断了袁绍联盟之望。”曹操点头:“我可请旨,以天子之名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铸上将军印、会稽太守印,派特使去下旨并送印,孙权必大喜。不过,此事需要一个能言善辩、智勇双全之人前往江东出使。”

文武两班人分列左右,静等曹操下令。

曹操站起身略踱两步,站住说道:“孤向来算是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对汝等还都算可以吧?”众人立刻拱手道:“丞相向来人尽其才。”曹操指着杨刚说:“杨刚,孤唯有些对不起你。”杨刚诚惶诚恐:“丞相,此话小人承受不起。我原本袁术部下,被其派任密使联络昔太尉杨彪,丞相免小人死罪,并万般周全救活小人老少一家,小人感恩不尽,何有丞相对不住小人之说?”曹操说:“你后来反身投孤,献得袁术私藏的大汉玉玺,此功不小。然孤不想将玉玺公布于世,也不想献朝廷,故只能将你大功埋没,找不到理由请旨为你加封。”杨刚说:“能做丞相的幕僚,杨刚足矣。杨刚文不如郭嘉、荀攸二位军师,三韬九略,为丞相运筹于帷幄之中;武不如许褚、李典、张辽等将军,决胜于千里之外。做个幕僚,杨刚足矣。”曹操摇了摇头:“对你,孤还未人尽其才。今日总算有了机会。孤以为你是出使江东的最佳人选。你过去跟着袁术在淮南,接壤江东,对那里的情况必很熟悉,又有胆略有见识,且能言善辩,孤决定派你出使江东。杨刚,你敢担此任否?”

杨刚立刻出列,拱手行礼道:“小人愿往,也敢往。”

曹操说:“你此去江东,孤以为必会不辱使命。先安顿好孙权,再转道荆州见刘表。孤要请旨使你出使荆州名正言顺。江东、荆州出使回来,孤便以出使之功为由,请旨封你为礼部尚书。”杨刚再次拱手行礼:“杨刚绝不想功赏之事,只想将孙权及刘表说得背弃袁绍而站在丞相这边。”

冀州袁绍府一派堂皇。府内会议大殿有如许都朝会大殿,门前也是如狼似虎的虎贲军森严守卫。军师郭图独自匆匆往殿后赶,守卫将士任其通行。他急急来到殿后的会客厅。袁绍正与郑康成说话。袁绍身后立着若干随从。郑康成身后站着女扮男装的赤芍。郭图进来,急急说道:“启禀大将军,江东出了意外。”袁绍问:“莫非孙策变卦了?”郭图说:“孙策答应与我联盟共图曹操本不会变卦,只是现在变人了。”袁绍说:“何为变人?”郭图说:“孙策被部下刺杀身亡,其弟孙权即位,而曹操抢先派杨刚出使江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孙权已谢旨受封,弃其兄孙策与大将军联盟之言于不顾,与曹操结为外应。”袁绍一听大怒:“我本想再酝酿几日即兴兵攻曹操,曹操如此奸邪,我立即起兵。”接着对郑康成说道:“郑公,请与我一同上殿,与文武百官共商兴兵之事。”说罢,同郑康成一同起身,郭图、赤芍在后跟随,从后面进了大殿。

袁绍一登上高高的宝座,大殿里早已等候的文武百官便都叩拜于地,在殿头官引领下齐呼:“祝袁大将军千岁千千岁!”袁绍落座,又请郑康成在一旁坐下,随即对众人说道:“众卿平身。”众人起身按班立定后,袁绍一挥手说道:“曹操等死等不及了,居然派人去江东联盟孙权,里应外合与我作对。这是我刚从郭图军师这里得到的情报。既然曹操等不及了,我为他送葬也不可再延迟。我要立刻兴兵攻许都,伐曹操。此次冀、青、幽、并四州共出兵七十万,加上屯在武阳前线的二十多万,可算是兴兵百万。正如郑公前不久在接风宴上所讲,攻许都,灭曹操,正社稷,顺乎天而应乎人,志在必胜,势在必胜。诸位听明白了吗?”

众人齐声:“明白。”

军师许攸出列。袁绍居高临下问:“许攸军师有何事要奏?”许攸说:“启禀大将军,现还有一人不明白。”

袁绍问:“何人?”

许攸从袖中掏出一封信函说道:“田丰在狱中上书谏曰:‘大将军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袁绍一下怒气上来,瞪起了眼。许攸接着说道:“明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袁绍一听勃然大怒:“田丰上次阻拦我出兵,已被囚入大狱,今又大胆妄言,如此扰乱军心,今日就将其斩首。”沮授与若干官员下拜求免。郑康成在一旁劝道:“待明公破了曹操,再正其罪不晚。”袁绍恨恨地说:“今日不是郑大人发话,必杀之不赦。按郑大人所言,等我破了曹操明证其罪。”又指着带头下跪求免田丰的沮授说道:“沮授,你这奋武将军以往也是与田丰前呼后应,专发扰乱军心之言,这次有何道理?”

沮授说:“沮授已然对明公讲过,现授头昏眼花,虽随军但绝不多言语,免扰明公之志。”

袁绍说:“看你后来变得明白点,这次依然可容你随军,在中军帐内侍候。”

袁绍接着说道:“上次出兵攻许都,虽小有挫折,损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都是田丰之流惑乱军心所致。这次我虽少了颜良、文丑,但依然人才济济,奋勇善战之将如云。彼曹操原有一个关羽,现早已叛离,何足惧哉?”袁绍说到这里看着下面说道:“比颜良、文丑更善战者,我这里大有人在。张郃在否?”武将张郃出列,拱手大声道:“末将张郃在。”袁绍又点名道:“高览在否?”武将高览同样出列,拱手大声道:“末将高览在。”袁绍说:“先点你们二位为此次南征虎将。”张郃、高览拱手拜谢道:“必为明公拼死效力。”袁绍一挥手:“明日即出兵。”

第二日,袁绍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

行至武阳,下定寨栅,袁绍在中军帐召集文武商议攻战之事。

沮授独自在中军帐外徘徊,犹豫不定,最后长叹一口气,准备罢休,又觉不妥,最终一咬牙一甩袖,奋然进了中军帐。袁绍正和文武两班人议事,身旁坐着郑康成,郑康成身后立着女扮男装的赤芍。一见沮授进来,袁绍说道:“沮授,你为何迟迟才到?”沮授说:“我本有言在先,虽随军但少言语,免扰明公之志。但回想再三,仍有一谏。”袁绍一听就脸色有变:“何谏?”沮授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曹军;曹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曹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曹军不战自败矣。”

袁绍一听就怒了:“田丰慢我军心,我凯旋后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妄言!来人,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同治罪!”应声上来几个刀斧手,将沮授拿下押走。袁绍接着下令:“将新到大军七十万并同原来二十多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联络可至百里。”众人答道:“领大将军旨。”

一个军吏举着军情急报的红色卷筒,飞驰过许都街道,在丞相府前急停住,翻身下马,就往相府里奔。戍卫将士伸手放行。军吏喊着“军情急报”进了大门,过了庭院,进了大堂急跪当堂而坐的曹操面前,上呈军情急件。郭嘉接过递曹操,军吏急退而去。

曹操拆封一看,大喜道:“杨刚果然不辱使命,孙权已欣然拜旨受封,且明言归顺大汉朝廷。归顺天子,乃归顺我曹某也。袁绍联盟江东孤立我曹某的计谋,一风吹也。杨刚已转道去荆州沟通刘表。”

正说着,又有一军吏骑马飞驰,高喊“军情急报”急进相府,送来军情急件的红卷筒。又是郭嘉接过,曹操示意郭嘉拆封阅看。郭嘉拆封一看,脸色立显严重,对曹操说:“袁绍听闻孙权归顺许都,结为外应,恼羞成怒,已提前兴兵七十万来攻许都,与他在武阳一带二十多万屯兵合并共计近百万,生死大战即在眼前也。”曹操一听,也觉事态紧急。文武要员们立时紧张。今日文武要员都已到齐,文有郭嘉、荀攸、孔融、陈登等,武有许褚、李典、张辽、徐晃等,与以往不同的,曹丕也站在武将行列中。白芍依然在曹操一侧坐任书记,另一侧则侍立着朱六。

曹操说:“说早说晚,这一大战终于开打。此战关乎生死存亡。我与汝等都需全力迎战。”荀攸说:“到此时无须务虚,丞相即下令调兵遣将就是。”曹操点头:“孤现就部署如下,军师郭嘉。”郭嘉说:“卑职在。”曹操令道:“由你率兵五万留守许都,统筹前线后方诸等联络事宜,并掌控与江东孙权、南方刘表的外交,防范西凉韩遂、马腾的异动。”郭嘉说:“领旨。”曹操接着说:“中丞御史孔融。”孔融说:“融在。”曹操令道:“你以中丞御史兼行副宰相权,统管朝政,要防范太尉伏完、车骑将军伏剑、礼部侍郎杨修等人的不轨。”孔融说:“领丞相钧旨。”曹操又说:“陈登。”陈登出列道:“登在。”曹操说:“你这许都太守要稳镇许都,除太守一概常务外,协理郭嘉军师运筹前方粮草辎重所需。”陈登说:“登领旨。”曹操接着说道:“荀攸军师及许褚、李典、张辽、徐晃等诸将,还有曹丕,你等皆随孤出征。孤将亲带兵二十万,进到官渡一线,与那里驻守的五万兵马汇合,共二十五万迎敌。”众人齐说:“领旨。”曹操又扭头看了朱六一眼:“朱六,你这次随军任中军帐总管,在孤身边侍候。”朱六立刻拱手道:“小人日夜侍奉丞相。”

最后,曹操看了看白芍:“主簿,此次大战必是苦战,生死未知,主簿是否随军,孤有犹豫,你自己决定吧。”朱六谏道:“官渡前线,刀枪如林,飞箭如雨,九死一生之地,主簿还是不去为好。”众人都看白芍。

白芍一直书记着,这时略停笔说道:“我自然跟随丞相。”

曹操说道:“那好,你就舍命陪孤了。”曹操说完,站起身绕过案几到大堂中央,在左右两班人面前踱开了步,踱踱站住,对众人说道:“汝等都知,孤每临大战,反而意思安闲。调兵遣将已罢,明日出兵就是。余下的事边打边算计,无须提前多想。今日,孤倒有一事颇为自得,汝等可知何事?”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白芍坐在那里白了一句:“还不是用人得当。”

曹操一听,佯装未必,不动声色问道:“何处用人得当?”白芍在挥笔修补着记录,不屑地哼了一声。荀攸在一旁猜道:“丞相如此调兵遣将,处处用人得当。”曹操大大地摇了摇头。荀攸说:“那我等就难以猜之了。”又看白芍:“必是主簿出言不凡。”白芍看了曹操一眼:“还不是用杨刚用得意了。”曹操一听,背起双手叹道:“还是主簿能说到孤的心坎上。孤今日就是得意用杨刚出使实为最佳人选。杨刚一举,扭转江东态度,可抵二十万兵马。”曹操略停顿一下,踱了两步站住,接着说:“诚如杨刚自己所说,论出谋划策,运筹于帷幄,他远不如郭嘉、荀攸。论武,他又绝不如许褚、李典、张辽等攻必克,战必胜。做御史,他绝非孔融之才。做太守,他更难比陈登干练。但出使江东与荆州,汝等诸位都不如杨刚。孤此次用杨刚,算得上是人尽其才。”

孔融说:“融出使江东,是否也可?”

曹操说:“你舌战群儒,谈天说地,口才雄辩,自然优胜,但出使他邦,不仅要满腹经纶、文韬武略、君子之风,还要善于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大言义、小言利,各种手段共用,方可成就。孔融雅多俗少,不算出使的全料。”

陈登说:“若派登出使,是否可也?”

曹操说:“登算全才,虽然杨刚代你做太守断然不行,但若让你代杨刚出使江东,尚可。只全才是全才,胜在多面,就某一方面,你与杨刚之偏才相比,不如他专精。就出使江东而言,用你不仅宽才窄用可惜了,而且效果也可能不及杨刚更好。”曹操说到这里挥了一下手,看了白芍一眼,“好了,孤就说到这里。再说,主簿那里就该讥笑了。孤常常是当着主簿面吹牛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