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正午-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三思当权,自然有一帮人趋炎附势,“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皆为(武)三思羽翼”。此外,还有被时人称之为“五狗”的周利贞、宋之逊、姚绍之等人,侍奉左右,以为爪牙。不久,由于武三思乾陵“乞雨”成功,大旱有雨,中宗认为是武后“显灵”,下诏恢复武氏诸庙。
解决了“五王”,武三思诸人下一个目标,又瞄上了中宗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是中宗的第三子,非韦后亲生。这个青年本性明果,但由于没有高德师傅教化辅佐,“举事多不法”,存有青年人最常见的豪侈毛病。此外,太子宾客杨璬、武崇训等人皆是皇室驸马,“惟以蹴鞠猥戏,取狎于(李)重俊,竟无护调之意”,数位公子王孙,天天踢球喝酒,不可能有正经事干。
同时,中宗爱女安乐公主也很忌恨李重俊,由于他不是韦皇后所生,安乐公主常常当众称这位皇太子弟弟为“奴才”,侮狎至甚。同时,安乐公主自己想当“皇太女”,更把这位弟弟视为眼中钉。“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卖官鬻爵,势倾朝野。或自为制敕,掩其文,令上(中宗)署之,上笑而从之,竟不视之。”宠溺如此,难怪安乐公主无法无天。
韦后不是自己亲妈,姐姐安乐公主不是自己亲姐,李重俊“不胜愤恨”。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八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及“千骑”(御林军精兵)三百多人,突然冲入武三思府中,立斩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以及相聚饮酒的党徒十多人。
此后,李重俊派宗室成王李千里(李千里乃太宗之子吴王李恪的儿子。武后时代,由于李千里“偏躁无才”,又数献符瑞,武后竟饶过这位李唐近宗一命。)与兵守住宫城诸门,他自己率兵直奔肃章门,斩关而入,索求韦后与安乐公主,并喝内宫人速把与武三思通奸的上官婉儿也交出来。
韦后、安乐公主一个劲儿哆嗦,上官婉儿人精一个,急忙高叫:“看太子的意思,是先杀婉儿,再杀皇后与安乐公主,最后是要杀皇帝陛下!”于是,惶急忧恐的唐中宗李显,急忙跟随几个妇人,一溜烟上玄武门城楼以避兵锋。此时,楼下只有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带着二百多御林军抵拒太子的军兵。)
李多祚纵马飞驰,先至玄武楼下,想直闯登楼,为宿卫兵士所阻。但是,此时双方并未交锋,没有开杀。“李多祚与太子狐疑,按兵不动,冀上(中宗)问之”。本来太子李重俊等人就不是想谋弑中宗,只是想杀掉武三思、韦后等人“讨个说法”。
这种犹豫是致命的错误。中宗身边,有个名叫杨思勗的宦者,时为宫闱令,是内侍省的芝麻官。此人虽被阉割,膂力超群。他主动请命,要下楼厮杀。韦后、安乐公主连忙挥手让他下去。
李多诈的女婿野呼利为太子军前锋,骑马站在前列。看见楼门大开,冲出一个没胡子人的阉人,这位靺鞨大将根本没在意。殊不料,杨思勗纵马疾驰,冲到野呼利马首前,“挺矛斩之”,太子一军,立时夺气。
杨思勗原姓苏,小时为一个杨姓宦官所养,故改姓杨。他后来又跟从李隆基诛杀韦氏有功,官至右监门卫将军。唐玄宗开元年间,安南首领梅玄成叛乱,杨思勗受诏讨伐。到岭南后,他募集当地土著军队十多万,依按汉朝马援的进兵线路,出其不意,直达安南,临阵斩杀梅玄成,诛杀逆从数万人,“积尸为京观而返”。开元十二年、十四年、十六年,杨公公三次领兵平定王溪、邕、泷州等地叛乱。杀人十多万,均“积尸为京观”。这位大公公性残忍,好杀人,“所得俘囚,多生剥其面,或剥发际,掣去头皮。将士以下,望风慑惮,莫敢仰视,故所至立功”。小内侍牛仙童到幽州向张守珪索贿事发,玄宗大怒,命杨思勗“处置”。杨大公公“架之(牛仙童)数日,乃探取其心,截去手足,割肉而啖之”。大概是受阉割之故,宦官总是比常人变态。但这位杨公公能变态成英武,一股正邪气都发泄对路,反倒成为唐朝功臣。如此冷酷大太监,竟得善终,开元二十八年卒,时年八十多岁。
楼上的中宗李显看见手下宦者得胜,也缓过神来,不知从哪里来了精神,凭楼向下喊道:“你们都是朕宿卫将士,为什么跟随李多祚等人造反!如果能斩杀造反首犯,勿患不富贵!” |
如果当初不犹豫,众人登楼控制了中宗一行,杀韦后、安定公主,肯定想让中宗干啥就干啥,会重演废武则天一幕。现在,当朝皇帝在上面亲开金口,一帮将士大眼瞪小眼,皆望向居中指挥的李多祚。寒光闪处,未等李多祚等人反应过来,冲上来一帮原本是自己领带的士兵刀砍枪刺,把几个领头人杀死在当地。成王李千里等人也力战而死。太子李重俊见状,知道事不成功,率百骑逃奔终南山。龙落浅滩,不久,困急小憇之时,李重俊为左右所杀。
首级送往都城,气急败坏的唐中宗命人把儿子首级悬放于武三思父子灵前,以祭奠“忠臣”。
秋后算帐,韦氏一党要把诸门守将以及太子属官全部杀掉,幸亏大理卿郑惟忠劝谏中宗,才没有大行杀戮。同时,安乐公主与兵部尚书宗楚客窜谋,派人诬告中宗弟弟相王李旦与妹妹太平公主与李重俊同谋。中宗立刻宣召御史中丞萧至忠,准备派他抓两人于狱中审讯。萧至忠泣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相王昔为皇嗣,固请于武后,以天下让陛下,此四海皆知,奈何听人言而疑骨肉!”中宗觉得有理,“遂寝其事”。
武承训已死,安乐公主并不哀伤,马上嫁给早就与之通奸的武延秀(武承嗣之子)。送嫁之日,安乐公主乘皇后车辂,中宗与韦后亲上安福门观礼,赏赐巨亿。安乐公主生于唐中宗被武则天贬于房陵的路上,当时无被服,中宗“解衣以褓之”,所以小名“裹儿”。长成之后,安乐公主“姝秀辩敏”,韦后、中宗视之为掌上明珠。恃宠弄娇,安乐公主每次起造大宅,皆以宫中形制为标准,积石为山,蓄地为池,遍嵌珠宝,穷奢极欲。
安乐公主、韦后妹郕国夫人、上官婉儿以及女巫第五英儿等人,“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商贩,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明码标价,有钱就有官作,时人称之为“斜封官”。
不仅妇人妨政,韦后党徒也肆无忌惮。宗楚客、纪处讷等人为监察御史崔琬所弹劾,奏表他们“潜通戎狄,受其货赂,致召边患”。罪行累累,证据确凿,这些被弹之人“愤怒作色”,自恃后面有韦后作倚仗,在朝上大骂崔琬诬陷“良人”。“上(中宗)竟不穷问”,命崔琬与宗楚客两人当朝“结为兄弟以和解之”,为此,时人称中宗为“和事天子”。
此外,由于中书侍郎崔湜搞上了上官婉儿,让这位妇人舒服得可以,得拜“同本章事”,超升为相。
“时政出多门,滥官充溢”,加上皇帝皇后以及宗室、贵族侫佛过度,天下嚣然。
唐中宗优游岁月,日子过得不错,常常四处游玩,与皇后、公卿、妃主等聚集宴饮。听
说长安城东面隆庆池有“帝王气”,唐中宗就亲自临幸,“结采为搂,宴侍臣,泛舟戏象以厌之”。大象巨脚,一阵猛踩,中宗觉得这样就可以压住“帝气”。隆庆池北面,乃是中宗亲弟相王李显的五个儿子府第,五人列第而居。
虽一片“太平”景象,仍不断有人上告韦后等人“谋逆”,下场一样,皆为韦后等人杀掉,然后再奏知中宗。案子一多,中宗也烦燥,听闻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又上表奏除韦后等人,气恼之下,中宗亲自审问。
燕钦融官职虽低,不畏强势,跪于殿中朗言:
“皇后淫乱,干预朝政,其宗族日益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人,居心叵测,图危宗社。
中宗诘问再三,燕钦融丝毫不屈,表示天下汹汹,街闻巷议,都知晓韦后等人的秽事丑闻。“上默然”。绿帽皇帝至此,似乎颇有所悟。
殿中侍立的宗楚客着急,马上下令卫士把燕钦融抓住,数人高高抛起,把这位直言小臣投摔在殿庭石地上,折颈而死。
看见宗楚客没得自己的谕意竟敢当着自己的面如此行事,中宗虽未发作,仍感怏怏不快,脸色阴沉,“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
妇人歹毒,又认定“先下手为强”,韦后与一直想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一合计,就决定毒死中宗,于是,密谋数日,就出现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中宗李显也倒霉,惊悸惶恐中度过二十三年,刚刚登皇位五年,就被自己的皇后和亲女毒死。

仁懦迟疑的过渡帝王――唐睿宗
毒死中宗后,韦后秘不发丧,召诸相入禁中,并征府兵五万人屯京城,同时,她又派自己两个女婿韦捷、韦灌以及诸韦亲戚分领诸军以及宫中禁卫军。唐太宗时代,简送官户以及蕃族中骁勇能战者,著虎纹衣,跨豹纹鞍,扈从游猎,称为“百骑”。武则天时,这支贴身御林军增为“千骑”,属左右羽林军经李重俊太子事后,又增营为“万骑”。由此,“万骑”以及其它禁军的统帅,皆是韦氏一族亲戚。
本来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密谋,草拟中宗“遗诏”,立中宗小儿子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宗楚客老奸巨猾之人,马上召韦后之兄韦温商量,改纂诏书,以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虚其职权。
坐稳朝廷,宗楚客等人又不停劝韦后效仿武则天,革唐命,自称帝。由于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宗属王亲,地位尊显,诸人也暗中加以准备,想除掉二人。
相王李旦唯唯诺诺之人,正因其懦弱的性格,才熬过武则天、中宗两朝。他自己没想过怎么办,听天由命,其子李隆基一直不闲着。
李隆基时为临淄郡王,任卫尉少卿,兼潞州别驾。听闻中宗崩逝,李隆基急忙潜回京师,以观时变。在此之前,他非常“有心”,与“万骑”以及禁军其它部府的头领和豪杰交游、玩乐,一直深相结纳。由于禁军统领韦播等人近日常杖打鞭击“万骑”将领立威,“万骑皆怒”,小队长(果毅)葛福顺、陈玄礼等人纷纷找李隆基诉苦,大骂韦氏兄弟。
见众人意气可用,李隆基也打开天窗说亮话,表示要诛杀韦氏一党,以安社稷。众人闻言“皆踊跃请以死自效”。
有人劝李隆基应先启禀父亲相王李旦后再行事。李隆基摇头:“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归福于宗社,不成身死于忠孝。如果先行请示,父王一定忧恐。若请而从之,则陷父王以危事,若请而不从,则大计不成。”
兵部侍郎崔日用一直谄附韦氏,当他得知宗楚客等人想杀相王和太平公主,恐怕事不成而引祸上身,便先行派个和尚密告李隆基,劝临淄王先下手为强。同时,李隆基又与太平公主以及其子卫尉卿薛崇暕密谋,加紧准备起兵诛除韦氏。
临行,李隆基发现自己最亲信的奴从王毛仲不见,只有李守德一人跟随。原来这个高丽人后代王毛仲惧祸,不知躲藏于何处。事已至此,不能耽误,仍然按原定计划出发。待诸人潜行入皇城禁苑,当值的钟绍京又后悔想变卦,欲拒众人于门外。幸亏其妻许氏有远见,劝说他曰:“忘身殉国,神必助之,而且你已经预谋此事,今天想不干,事发也难免一死!”思前想后,也觉有理,钟绍宗忙开门拜谒李隆基,这位临淄王也“执其手与坐”,以示相结相交之心。很快,众人相集,等待号令。
“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初秋时分,夜空朗彻,观此星象,众人皆讲:“天意如此,时不可失!”
于是,众人一鼓作气,分别纵马突入羽林营。御林军内各中、低级官员早有通气,大家又是战友,立刻联手,很快就斩杀了韦氏兄弟作主将者,并高举他们的首级在营中呼叫:“韦后毒杀先帝,谋倾社稷,今夜当共诛诸韦宗族,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以正攻逆,大家自然听从。

众将送上韦氏兄弟首级,李隆基执火炬细看不误,一颗心落肚。他马上与刘幽求等人一起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等人师“丁匠二百余人,执斧锯以从。”
起事的禁卫军很快攻克玄德门和白兽门,合兵于凌烟阁前,大呼大叫,共杀守门将,斩关而入。李隆基本人勒兵玄武门外,听见凌烟阁处兵士的欢呼声,也立刻率领羽林兵冲入。宫中诸处禁卫兵,听闻弟兄们起兵,都披甲响应。
韦后禁中惊醒,慌不择路,跑入飞骑营,立刻有眼明手快的军士迎上前,当头一刀,砍了这位母后的脑袋。“立功”之人飞身上马,驰至李隆基马前邀功;安乐公主当晚也在宫中,心情不错,正照镜画眉,忽然门被踢开,还未及回过身,她在镜子里就看见自己的漂亮脑瓜被一把明晃晃的大刀从粉颈上一刀切下。
上官婉儿就是冰雪聪明,乱中不慌,听说外间兵起,知道韦后一党不保。她赶紧找出早已准备好的中宗“遗诏”,高执蜡烛,大开宫殿各门,率宫人跪迎起事军人。刘幽求第一个闯入,上官婉儿呈上诏书草稿,表示当初她自己本意是以相王李旦为辅政,后为宗楚客所窜改。刘幽求请示李隆基。临淄王不知为什么,深恨这位美貌才女,命人斩之于殿下。聪明一世的女文豪,终于死于比她更聪明的临淄王李隆基手里。所以,现在看到电视剧中上官婉儿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李隆基要“准备承接大唐社稷”,很觉荒唐。不伦不类,编的太不挨边。
韦后并非浅见荒唐妇人,试观她二十多年忍辱负重,与不争气的老公共渡艰难,并能维护中宗幽厄时的性命,可称为女中豪杰。弑中宗后,她里外安排得当,各个重要部门及皇宫禁卫军权都控制于自己人之手。而后又扶立少帝,稳扎稳打,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可见,唐王朝初期这些悍妻艳妇,皆非等闲之辈。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势异时移。武则天在高宗时已并称二圣,又有李氏帝系亲骨肉在自己手里,过渡时间长,亲信嫡系已经遍布中外,所以,对于李唐王室,包括她自己亲儿子们,想杀想废,易如反掌。韦氏则不然,中宗懦孱,享国日浅,她自己与武三思的秽行早已行闻天下,首先就败坏了“母仪天下”的声名。其次,她亲生长子李重润在武则天时因议论老奶奶纳“男妾”被杀,非己亲子的太子李重俊又因她而死,推立的少帝李重茂,也不是她亲生儿子,从法统上她就不是很占“主动”。中宗驾崩,即使不是韦氏毒死这位绿帽老公,天下人也会把罪责推于她的头上,因此,冒天下之大韪,作恶至极,如此下场,也应在意料之中。
于是,诸军大闭宫门、城门,捕杀韦温、宗楚客等人,并韦后一起,暴尸于市。崔日用等立新功,将兵冲入韦室宗族聚居的城南杜曲,“襁褓儿无免者”,连邻近的杜姓大族也被枉杀不少。
转天,又大索武氏宗属,“诛死流窜殆尽”。先前韦后派出巡示外地的纪处讷等人,也被依令收斩。
内外皆定之后,李隆基入相王府见父王,“叩头谢不先启之罪。”相王又惊又喜,抱之而泣:“社稷宗庙不坠于地,汝之力也。”
众人力劝相王李旦为帝。推让再三,李旦终于答应。
群臣会集。年方十六的少帝李重茂糊里糊涂,不知外间发生何事。正惶惑间,他看见亲姑姑太平公主大步走近御座,一把把他揪下来,说:“天下之心已归相王,这已经不是你的座位了。”少帝不敢言,听之任之,被复封为温王(一年多后,李重茂改封襄王,迁于集州,有五百多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