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仙侠传-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有理。”尤道长不禁微笑了一下,话锋一转又道:“不过。。。。这个血魔的出现,恐不仅是他主人的第二元神被灭迹的缘故,我想更有深一层的涵义在里面,小雨想必带来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吧。”

“正是。”匡轩便把徒儿所言说了一遍,面上的表情也渐渐转为肃静。

尤楚焱听后,捏于下巴的修长手指忽然不动,随即又以母指轻擦下颚,正色道:“这就是了,此魔头元神出世,其真正的意图是要另觅一肉胎还身,恐怕那皇帝老儿身边,又要多出一不侠之女了。”

“那谁去做除奸的功臣呢?”云中闲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这个争强好胜的同门师兄。

“你。。。。”尤楚焱正言道。

“我?尤道长,你在开玩笑吧。”云中闲更是一脸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不开玩笑,你的第十高徒,他将胜此任,由此光大华山门楣。”尤楚焱两手平放于盘起的膝间,看去神色凝重,绝非闪铄之言。

云中闲不再说话,他知道尤楚焱指的是谁,只是这个第十徒儿现在已跃居第九了,这是小雨说事时顺代告诉他的。真是小孩之气,亏得雨沬还是百年转世,匡轩心中好笑。至于这第九徒儿是否能象尤道长预言的那样,成为除奸功臣,匡华山仙剑之风,他心中自是有数,也还有待于考证,不过现在不便言过其词。

这同门师兄俩所说的魔煞,正是此书开篇所提到的,位于华山二百五十里外,傀山中魔头的元神,这魔头的第二元神便是要呑嗜石基灵魂的那个血样煞团,为当时碰到的云中闲所灭。

而此魔头的出世,才正式拉开大隋走向覆没的序幕。由此引出各方神圣,助战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举师长安,问鼎中原。

----------------------------

从明天开始将推出本书的第二卷:琼花厨酿,界时敬请收看。祝大家国庆快乐~~

第一章 炀帝南巡 魔头附体

七月骄阳如火似涂,炙烤着神州大地。

大隋皇帝杨广终于在这挥汗如雨的某一天,自显仁宫出发,由黄门侍郎王弘派龙舟前来接迎圣驾,远程江都扬州,观赏那梦中的琼花,已解他心头的纷扰与期盼。

皇家此行的排场自不必说了,壮举可谓空前,奢靡更是绝后。

各级随行官员、王公大臣甚至包括僧尼道士,再加上后宫嫔妃及无数胭脂粉黛等,乘船者总数达约十万人次。分别有几千艘华丽的龙舟和大船运载,首尾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护行,旌旗蔽野,热闹非凡。五十天后,最后一条船才驶出。

放眼望去,在通济渠的两岸,身穿锦彩所制袍服的挽船士,八万人有余,于那艳阳高照之下奔命。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献食者,每天多达十万众,被迫供奉丰盛皇粮,可惜那佳肴美味,吃不完便弃入坑内,直苦了那些众家百姓,被弄得倾家荡产,颠沛流离。

更有甚者,后宫所用胭脂膏粉,油彩香饼,五颜六色,于水中随意抛飞,厚厚浮起一层,直叫那引航的水流似彩带般“缤纷”,好不令人作呕。

而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天。炀帝在所乘小朱航上,纵情饮酒作乐,观赏两岸风景。真正是亡国之君,心中无存百姓。

且说这一夜,龙舟正行驶于运河之畔的城东,隋炀帝仍与平时一般,与东宫皇妃在船头畅饮,言情调笑,好不恩爱。渐渐都有了些酒意,而那皇妃更是香腮滴翠,桃面粉红,杏眼微畅,仪态万千。

“皇上,来,艾家再敬你一盅。”说着,玉指捏杯,紧挨炀帝,正待举酒贴于杨广口唇,哪想不胜酒力,身子一歪,似要跌倒。

隋炀帝赶忙乘势将她一把抱住,浅拥入怀笑道:“爱妃,你醉了,回船歇息去吧。”

于是,在爱妃一迭连声“来嘛,我没醉”的呢喃中,被前来侍奉的女御官搀扶着,送回了紧挨小朱航左翼的三重浮景船中。

这时,一轮皓月当空,照得的满星失色。杨广乘着酒兴,立于高大的四层龙舟之顶,面向城南杨子津,迎风展望。只见满天星斗之下,一座宏伟高大的楼宇雄居南岸,看去如蛟似龙,直上重霄,仿佛要破空而去。

“余爱卿,湾头行宫修建好了嘛?”他向身后侍立的胖总管随便一问。

“禀皇上,扬子津行宫业已竣工,属临江第一宫,规模宏大,装饰尤为华丽,登临便可眺望浩瀚的长江了。”一脸的谄媚。

隋炀帝哦了一声,刚要大加赞赏一番,忽然狂风大作,阴气挲挲,乌云盖顶,月亮转眼不见,远处的圣楼似迷宫般倾刻消失。杨广正待要发问天气如何会突变,耳边又一阵激流轰鸣,周边水浪四起,高过百丈,直把个长有数十米,高约十五丈的庞大龙舟打得剧烈震颤不定,象婴儿的摇篮晃动不止。

“皇上,请快快入内吧,这儿危险呐。”胖太监和飞奔而来的御侍官赶紧将隋炀帝搀扶进舱。

还没等坐稳,又是一个震天价的淘天巨浪,那舟一下失了平衡,左右连晃,差点没把杨广从龙椅上翻掉下去,得亏他打过几次胜仗啊,有经验,猛得抓住两边的椅把,才幸免遇难。

再看一边的余总官和御侍官,可就没那么好运喽,尤其是总以正五品自居的余大人余总官,被这一突然袭击,肥硕的身子如滚球般猛得抛了出去,哐得一声重重撞在了舱壁上,额头上顿时起了两个大包。也就算他够机智了,临飞出去那一刹,一把撰住了身边的御侍官,害得那家伙给他活活做了身下的坠被。

这时,舱门大开,又跑进来几个御侍官,说左翼浮景船上的灯火俱灭,里面的宫人侍女惊叫不断,已是乱成了一锅粥,更有人等说是妖怪所为。

杨广正在惊恐未定,喘息不住,加之酒劲被这一翻一巅折腾得直往上涌,头脑混胀得全无说话的精力,只一手仍死死抓牢椅把,而将另一只连连向他挥动。

别看胖太监吃了两个窝窝头,却一点也不怠慢,咬着牙一咕噜从“肉垫”上爬起:“什么妖怪,鬼话连篇,你他妈没看见惊驾了吗?还不快快将皇上扶住。”五品总管他也是太监,说话照样带脏字。

这时候,外面转瞬又变得风平浪静,月明如初,好似完全没有发生过任何的变故。此刻,隋炀帝也总算缓过一口气来,惊魂乍定,开口问道:“那船上的丹妃娘娘如何?待孤家前去探望一番。”

杨广所说的这个丹妃娘娘,正是刚才和炀帝在船头高饮的爱妃,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丹妃娘娘,乃居东宫显耀之位。

说来这个丹妃娘娘还和杨广是表兄妹,家世显赫,原系隋炀帝的叔祖杨林的外甥女,也就是说杨广娶了他的表妹,这个美若天仙,心似毒蝎一般的女人。而这“心似毒蝎”却又并非她原有的秉性,下文会有交待。

那几个冲进门的御侍官被胖太监一声断喝,早已如梦方醒,见风过浪静,行舟平稳,皇上亦安然坐在与舟连体的龙椅之上,便侧立待命。听得炀帝这样吩咐,于是急忙道:“皇上,外面黑灯瞎火的,还是小心为妙,保重龙体要紧,不去也罢。”一副杞人忧天的表情。

“一派胡言,明明外面一片清明,风浪已过,怎得黑灯瞎火。皇上惦念娘娘,怕她酒后因船颠簸发生意外,还不快快护送起驾,了却圣意。”这时的胖太监已完全恢复了正常,总官架子摆起,加上额头鼓出俩大肉包,更是神形兼俱,不同凡响。

随即,他便亲自过来搀扶炀帝走下龙椅,由御侍官左右护卫,朝向舱外走去。

再说刚才阴云密布,风激浪顶,龙舟狂癫之时,船上众生人等包括已沉睡梦乡中的东宫丹妃,谁也不曾留意,就在那黑云翻滚,雾瘴席卷间,夹带着一股诡秘的血气由西方飘来,果然不幸被船上的某些众生言中了。

它,正是傀山魔头的元神,业已修炼成精,却是最为变态的双性魔煞。一时间性趋向转移,欲求一绝色而淫度的女宫,释放狂燥靡靡之情。便于外搜寻多日,正值这夜,游魂于龙舟的上空,见一庞大的龙舟之上,有一对男女望月豪饮,而只一眼,便窥上了纵酒嗔欢的丹妃。

第二章 二女出山 两男相送

杨广在太监和御侍官等的护卫下,登上浮景船。

船上彩灯辉映,依旧高照,侍女候立两旁,或穿梭有序,全无先时纷乱的状况。见皇上圣驾亲临,一个个便垂手站定,低头观襟。

这边余总管刚要亮起细嗓,吆喝一声那一百零一句的:圣驾到!见炀帝逐向他一挥袍袖,立马掩口,干咽了一个唾沫,也于一旁,垂手待命。

随即,炀帝由二名士女引导向前,走进丹妃的宫舱,来到她的床前,亲手揭起红纱幔帐,查看她有无惊险。

但见那烛光之下,美人合目而卧,面赛桃花,灿似凝珠,较平日更加光鲜夺人,便由怜生爱不禁低唤一声:“爱妃,刚才妖怪侵袭,可曾见否?”

其实丹妃虽先时多饮了几杯,有些醉意,回来略加调歇,喝了盏醒酒莲子汤,并无大碍。到是适才刚要朦胧睡去,却被一阵剧动晃醒,骤然灯灭转瞬复明,而此刻正在假寐,耳边听得炀帝问她,便睁眼抬身,先给皇上请安,道了万福,然后说:“妾身只是刚才梦中听侍儿说妖精来了,但并不曾见到。”说着便要下床,却被炀帝温情按住。

岂不知这回话的丹阳妃,已不再是先时那个与炀帝畅饮的爱妃了。就在方才狂风大作,船上一片漆黑混乱之时,那魔头的元神--血精,业已趁机摄去了真妃的魂灵,借躯还形,想进而迷惑天子,祭炼魔心,以达转性之愿,好不变态。

却哪知,她这一肆为,便如那遗祸千年的妲已再现,堪堪要将那大隋的锦绣河山断送。

再说柳石基诸等,自从那日小雨回了华山请命,因雨沬伤势已无大碍,梅彩逸便要带着薛青回青城去了。

临别时,站立一旁的喜豹一语不发,不似平时那等欢心,石基见状心里好笑,他一早就看出这家伙对青儿有意,但不知他们可会如彩逸的姥姥花旗圣母那般飞剑断情,以示道心,这是他新近从小雨那儿获知的。真正又将是一段逆缘,心里不禁替他捏着把汗,陈淑桦的梦醒十分又在耳边响起:。。。伤心总是难免的。。。。

但他却不知,自己才是此间的真正主角。

没能和石基等一同随行去江都扬州看琼花,青儿甚觉遗憾,但就此可以入青城一门,投师学道,习得真笈,此种仙缘实属难得,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获得的,尤其象青儿这种孤身无缘的女孩,更是视为奇迹,怎能不如视异宝般珍惜。她人虽还未动,心却早已飞去了洞天--青城。

“我和喜豹送送你们吧。”石基了解喜豹此刻的心情,他想送却不好意思开口,只好由他这个好事者出面代劳,了却他的这桩心愿。

由于现已做出飞渡的决定,因此全体隋兵官员包括石基便放下心来,在五台梵仙山洞里静候小雨的佳音,不再为按时到不了江都会延误圣旨,招来杀身之祸而担心。

于是他向带兵的领军与先锋交代了几句,便同喜豹一起送青儿和彩逸上路。原也是为了喜豹对青儿的不舍,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他们四人刚要动身,却听得身后一阵的马蹄声,随即便传来嘶嘶地马叫。众人同时回转头一看,原来是那匹小白马,正昂首对着他们欢鸣,大有不舍的神气。

青儿本是“归心似箭”,但一见到此马,眼眶立刻潮湿起来。毕尽这些时日,大家伙儿在一起耳鬓厮磨,同甘共苦一处,这一去却不知何日再相见。牲畜尚且懂得留恋之意,何况是人?于是,她便弃了众人,回转身飞跑过去,一下抱住小白马修长的脖颈,连连地爱抚,表示出她对小马也是恋恋地难忘。

这时,石基也走将过来,牵起马的缰绳道:“走吧,带上它一起为你送行。”

一路上,喜豹替青儿背着行囊,一副大哥哥的口吻,嘱咐这个,叮咛那个。石基厚道,又当喜豹是自家的兄弟,对他很是理解。而调皮的彩逸可就没那么乖巧了,虽然口里没说什么,但一直在旁抿嘴偷笑,大有看戏的架势,害得青儿脸红红的,只管低头应承,却不好意思抬头看人。

由五台回川西的青城,是往西南去。他们便至梵仙山后的那条小径过了那口断崖,趟过崖后的泉水,从那天小马回佛母洞的山道沿途而下,可自佛母洞的锦秀峰转向川西。

仙家别离原没有这么婆婆妈妈,只因青儿和喜豹尚属红尘凡人,且又是别离在即,只为了多挨那么一刻半时讲话的光阴,所以先就选择了途步。好给喜豹充足的时间来话别,在这一点上,石基和彩逸又是行同一致,不谋而合。

所谓情意绵长,路途短暂,直至四人边走边谈,半天的时辰转瞬即逝,已是来到佛母洞的锦秀峰前。看着四周熟悉的山景,那些共同经历过的画面,不由在三人(除青儿外)心中重现,在这分手一刻,即便仙人道家再淡漠人生,也难免会有一丝的感触。

这些割不断理还乱的话题不必多谈。彩逸从喜豹手里接过青儿的包袱,替她斜挎于自身的肩头,随即放出剑光,让青儿紧闭双目,对石基和喜豹道一声:珍重!便旋即将青儿拦腰搂住,一道紫光冲天彻地,瞬间朝西南方向摩空而去。

“走吧。”见喜豹傻愣愣对天,仍站在原地不动,石基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道。

喜豹这才醒过神来,哦了一声,看去好似他的心也随着那二女一同飞去。见他这般痴痴地呆样,石基心内不禁有些怅然,也想起了自己在另一时空的女友,但近日随着他的修为精进,对于这些儿女情长似乎淡定了许多,岂不知,这正是他新突破的开始。

一时两人都无话可说,牵起马儿,同时转身向来路返回,却各自想着心思。

然而,当他们离了锦秀峰,进入前边的一片竹林时,见里面不远处烟雾笼罩,云气蒸腾,方圆约有一亩之地。喜豹到没大在意,毕尽他属凡夫俗子,眼神及精力有限。况此山多云雾,绕林盘石并不为奇。

但这种迷障如何能躲过石基的目力,立时将手一横,拦在同伴的身前,并拉他同马,于一棵粗竹后藏起,伸头朝那团云雾中仔细观看。

虽然见石基没有说话,可从他的神情举止中,足已看出前面发生了不一般的情况,仅凭上次同小雨夜探小径的那件冒险经历,他也有所觉查、感应。

果然,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那团迷雾逐渐变得稀薄,似要散去。从里面隐隐约约显出一个不大的洞口,看去可容一人进出。

石基与喜豹迅速对视了一下,他们从彼此的眼晴里,似乎都看出了一个讯号:又一个蛇洞?

“不会,绝不可能。”石基低声但十分肯定地说,直觉告诉他,那里面藏的不是毒蝎蛇虫。

-----------------------------------------

明天中秋回家,不能更新了,特向大家请假一天。祝筒子们中秋节快乐!多吃几个月饼,嘎嘎~~

第三章 又遇迷洞 再探险情

石基透过轻薄的云雾,看见里面隐约显出的洞口。但他并没轻举妄动,而是和喜豹一起仍耐心的守候着,等待下一步征兆的出现。

果然,随着这团白色雾气分散成一个个的小群体,在洞前飘来移去,当浮云游走它方时,才把整个洞口边缘清晰地显露出来。

“哇!是个树洞啊,我还以为是。。。。”喜豹后半截话虽没说出,但石基却明白他以为是何,跟自己一样,以为是个山洞。

他们又等了半盏茶的功夫,树洞四周的云雾几乎尽数飘去,原来是一棵高大、硕壮的桃树,如扇面一样展开在当地,目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