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仙侠传-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尊,我想与众师兄们一起去长安,佐李渊攻打长安,不知可否?”这日,石基因突然收到李世民派人稍来的一封加急信函,想邀他前去助阵。于是便上得仰天池,同云中闲道。

匡真人正于池边静坐,也正合计这事,闻听徒儿之言,心道:大事将至,无可非免。便道:“可。”只说了这一字,便又闭上双目。

石基见尊师一口答应,大喜,这下师兄弟们可以一起大显身手,力夺皇门了,如若他们知道此消息后,必定童心大开,这架打得不要太爽哦。

虽说师尊只说了一字,已是激动万分。便即不再打扰真人,转身准备下山告之于那九个同门。

“石基。”后面传来云中闲的一声低唤,柳石基蓦然回首,凝望恩师:“愚师给你的那块青筒简呢?”真人再次开岂双目,炯炯地看着他。

“哦,在这呢,我把它收在锦囊里了。”说着便执手取之,却是翻遍了整个囊袋,寻它不见:“奇怪,我记得收在这里面的,怎得没有?”他嘴里嘟囔着,一边将囊中的所有东西倾出,来了个底朝天,也没见到那青筒简的一丝踪迹。

前文就说了,因为此简无形中差点伤及小白马,所以被柳石基收起,不再动用,而且以他现在所达的修为,此物也只能做为纪念品,了以当初匡真人的一片厚爱之情。

“不要找了,我已收回,反正你现在业已无须再用到他。”真人道,却是十分温和地看着这个偶然间得遇的弟子。两年多不见,虽修为超速猛进,但憨厚质朴的品行却一尘不变,似如从前。得此一徒,此生足已,他甚为宽慰。

柳石基闻言,不觉愣了一下,秒间将所有东西收归锦囊,道:“师尊,您从何得到它?”

“你那玉简差点害了芝仙你知道吗?”真人面容转为正色,便即把事情的经过对他说了一遍。

原来,在斗剑大会开启之前,云中闲于松桧峰下经过,要去仰天池。却忽然眼前青光一闪,接着便听到吱得一声尖叫,真人赶忙寻声找去,却见山岩的草丛中,同时躺着两样东西。一个是曾救过徒儿的灵芝,一样便是当年山前送徒儿的那块青筒简。

“啊?师尊,那芝仙被伤得如何?一定是那天与师兄们一起同去仰天池,三师兄听说我有一支判官神笔,便要看,取它时就此把挂件带出却不曾发现。唉,真该死。”石基听罢连连跌足,一脸焦急,他估计丢失的青筒简,定被到处玩耍的芝仙捡了去,却不知差点要了自己的性命。

“没事,幸亏被我碰到,于一粒救心丹将他缓醒过来,早就没事了。”真人又恢复了温和,宽解道。

“那师尊,我下山去了。”真人点头,于清风暮霭中,目送徒儿高大的身影渐远渐离。

再说唐公李渊,德高望重,兵多将广,因见隋炀帝杨广游幸江南不归,天下英雄并起,便一发秣马历兵,渐有问鼎中原之志,此乃隋朝大业十三年。

而此次攻打长安的真正主谋者却是李世民。因李渊与突厥作战失败,隋炀帝准备把他召到江都治罪,李世民乘机劝说李渊起兵。

“父王,现在隋炀帝荒淫无道,百姓困穷,太原城外已是四战之地,如果你只知道效忠隋朝,那么既有不能平定农民起义之忧,又有被隋炀帝治罪之惧,恐怕要祸及自身了。不如顺民心,兴义兵,就能够转祸为福。”裴寂、许世绪等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之后,“晋阳事变”,最终促使李渊由太原晋阳起兵,仅九天的时间,唐军顺利拿下西河。而这次李世民捎信于柳石基,邀其前去共谋大事,攻打长安,实因李渊在进军长安,于河东之时,遇强敌,长安代王杨侑所派骁卫大将军屈突通的抵御,久攻不下。

“这个屈突通我知道。”在石基将邀请函奉于大师兄金星一阅后,金星道:“此人好武功,可说是一等一的射手,且据说他会一种北国的巫术,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近他不得,必被生擒活捉。”

石基对于大师兄所说,不甚了解,对于屈突通其人只是在书中略知一二。

此人为少数民族,乃屈突氏。他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后家长安。性格刚正不阿,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后降服李渊,并随从于李世民征讨各路反隋的割据势力,有后人赞日:屈突通尽节于隋,而为唐忠臣。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被提名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而此刻,除相邀师兄弟们前去参战外,他更是想起一人,非此人去便会有不可料想的奇效。

第一章 石基赴约 胡女劝降

柳石基想到的是谁?

恰原来是半途接识的胡女韩芙,她为鲜卑族慕容氏。按其推去,与屈突通还有一根之缘呢。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师兄金星时,得到他一致赞同:“嗯,把她带上,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据说少数民族的种族观念非常之强烈,金星了解师弟的意图,是不想完全依仗武力来制服于人,和解才是最关健的所在。

这便是柳石基欲借助外交手段,民族融合,来解决国战上的对抗。

于是,便招来慕容韩芙,把情况向她一一作了介绍。韩芙一听说降隋将屈突通,不禁道:“屈师叔说起来还是我师尊的拜把子兄弟呢,虽说我从未见过他,只听家师提到,可我却知他的秉性,是那种认死理的人,他一但确保某主,便忠心不二,想要他降服,怕是不易呢。”

“这就是说,还是有可能的是不?”石基道:“慕容姑娘,我们给他来个先礼后兵吧。如果他真不愿降服,也只好听天由命,任他去。到时只有两阵对垒,较以胜负了。“

当下,匡真人云中闲这十个童子外加胡女韩芙,共一十一人,驭剑祭出华山,向山西河东而来。

此时,天将九月,正当金秋时节,金黄的麦穗于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如浪起伏,景象好不壮观。

而李渊的人马时值正屯扎在关外河东城墙下,于坚守城池的屈突通遥遥相对,心中空有一腔热血,却是踌躇满志,进不得半步,动不了分毫。

正当他郁闷之时,军帐之外,忽有探马来报,说是外面来了一男一女。

“哦,是何许人也?”李渊坐镇营帐正中,闻言问道。

“男的高大威猛,英气逼人,那女的腰间插刀,看去也不是寻常之人。”探马回道。

听到此说,立于军帐一旁的李世民面露喜色:“父王,一定是柳兄弟到了,那跟来的女子,想必是韩芙姑娘了。”

唐公闻听,呼得站将起来,赶紧出得军案:“快,于我速速前去迎接。”柳石基曾多次解救他李家于危难之中,可说是恩公了,如何能怠慢之。

当他们大踏步地走出帅帐之时,果见在帐外高大的营门口,站立着二人,正是久盼不见的柳恩公和一个俊秀的女子,一身的胡服于风中俏立,更显出一派飒爽英姿。

“柳大人,迎接来迟,请恕下官不敬。”李渊口内说着,一边拱手向来人致歉。自两年前于太原分手,李唐公这才是第二次与石基相见。但事隔春秋,又见故人,则是更添风彩,神韵当空,真正又惊又喜。

而李世民因石基舍命取雪莲,救得其未婚妻长孙无垢,这次又能应邀来军前相助,更是感激不尽,满面的愉悦,百感交集。

“李太守,岂敢,岂敢。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柳石基微笑着上前回礼,并于李渊引荐了慕容韩芙。

李唐公点头,说是听李世民说起过,随即便与李世民一起将二人引进军帐中坐谈。

听说韩芙的到来,是为说服隋将屈突通,李渊不觉也如先时慕容女一般,摇头叹息:“唉,恐怕这一战是再所难免的了。”

又听到石基说,来助战的不仅仅是他二人,还有雨沬和另外八个华山弟子,李世民高兴得一把撰住柳太守的衣袖:“太好了。”好一副激动的神情。

接着,李渊把他们现在的处境对石基详说了一遍,最后道:“将帅们认为要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河东,然后再进关中,这样安然确保。世民则认为要兵贵神速,直捣关中,取下长安,不予隋军有任何等待喘息之机。请柳太守是下,你看如何来处置此局?”

其实,练达的李唐公早已想好了出兵的决策,不过,他到想听听这位琼花太守的意见,或许他有更好的理想办法。

但他哪里知晓,石基可是穿越而来。对于隋唐故事他可是精读熟虑,尤其是李渊问鼎中原,夺取京都长安一节,不要太清楚哦。

心里虽在暗笑,脸上却未带出分毫,仍一本正经,假装低头想了一下,才抬头道:“唔,据下官看,可各取所长,兵分两路,同时进行,你待如何?”这根本就是照搬李唐王本人的策略。嘻嘻!

当然,他柳石基对于这种折中的提取措施,亦是百分百的赞同。

李渊一听,逐竖起大拇指,赞曰:真正英雄所见略同,与他想到一块了。哈哈。。。。

当即,他们决定,先由韩芙前往敌城说服劝降,如若不从,再战不迟。石基则留于唐营之中,待她归来再行它策。

而李渊自去安排准备,亦是等韩芙回营,便可实施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这边暂且不说,旦看慕容姑娘,孤胆一人闯敌阵,于高大的城墙下朝城楼上高喊,点名说是要见屈突通守将。

不想那屈突通因连月与唐军对峙不下,也正自焦虑,他知唐公李渊的威信,更晓其子李世民的英雄善战,精于韬略,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倘或时间一长,城内缺草断粮,可真就麻烦大了。

这河东可是关外的重要防线,一旦失守,溃兵如潮,难以收复,京城长安也就不保。

他这正思量间,忽听得城下有人点他的名子,说要见他,听去是一女子的声音,且喊话之语,乃鲜卑族土语,不禁心头一动。

自随父离乡多年,已然许久不曾闻得乡音,只依稀还记得小时候在西域时的情景。此刻听到家乡的语言,倍感亲切,是即惊又喜。

于是赶忙俯身朝下看去。这时正值日当午时,秋天的太阳格外暖意融融。只见那阳光下,驻立一美貌少女,明眸皓齿,青丝飘动,一身粉艳的胡服,更衬出她洁白的面容。

这女子何人?怎得来我军城下叫阵?

第二章 说服不成 兵分两路

那胡女慕容韩芙,不仅身怀绝技,且聪明伶俐,即是劝降,当以语言征服之。

所以,她改以乡音,先自与屈突通喊话,勾起他思乡的情绪,自然,此计成功了。

当她看到城楼之上,显现出一个将帅的身影时,见其模样,与胡人一般无二,魁伟而彪悍,料定是屈突通无疑,于是向其拱手抱拳:“上面是屈统领么?我乃慕容雪春的弟子,慕容韩芙,今日特来河东郡拜望师叔。”

听见城下女子道出慕容雪春,屈突通立时换做温颜。但他从未见过此女,怕是有诈,亦抱拳还礼,问何来于此,如有相求定当协助。

韩芙知其并不信任自己,也情有可原。大敌当前,忽然来一陌生人于城下叫喊,说来拜望,还真是让人不敢轻信呢。

于是,便将胡人率真的性格彰显,不再与之绕圈子,直言不讳地把来意说明,最后道:“师叔,如今天下大乱,各方英雄逐鹿中原,大隋如风中的残楼,不堪一击,摇摇欲坠。那炀帝老儿现驻江都不敢回归,可见大势已去,只把个傀儡孙儿杨侑留守京都,又有何用?李唐王乃皇室宗亲,威名天下,逐当委以重任,一统东西。他视你为一名勇将,爱慕你雄才,所以托我于城下劝戒,如若能降唐,必当重用,还请师叔多加思量,切切不可错失良机。”滔滔话语,出自肺腑,情真意切,不容置疑。

“哈哈。。。。”屈突通听罢一阵朗声大笑:“多谢慕容姑娘的好意了,李渊可真行啊,这算是美人计吗?哈哈。。。。”接着又大笑不止。

韩芙被他笑得有点懊恼,但她了解其秉性,非几句话就能打动的。便即又朝上一抱拳:“屈统领,我慕容韩芙虽然是替人传话,但并非不是这么认为。您也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多说无益,请好字为之。”说完飞身离去。

屈突通眼望着韩芙消失的身影,和城那一边满扎营寨的唐军,不禁眉头紧锁,他在想什么呢?

再说韩芙回到唐军大帐,将说降经过向帐中人等祥说了一遍。李渊沉吟半晌终于道:“看来我们只能实施兵分两路地计划了。”说话间看向一旁端坐的柳石基。

石基点头,并说愿意留守河东城郡,协同大将刘文静等来对付屈突通。

“如此甚好,有柳大人和诸位华山弟子的助战,我想绝没有问题。”李渊信心百倍道。

不想石基却道:“只我与慕容姑娘协助刘将军即可,其余九位弟子皆可随唐公入关,我这就去通知他们。”说着站将起身,也不等李渊答言,业已出得军帐。

而李渊也随即亲率李世民、李建成等众将,走出帅帐。却业已不见石基的踪影,想他乃驭飞的剑仙,便即抬头对空仰望。不多时,果见东南方有十团光影如星般闪动着,朝向这边飞来。

“他们来了。”李世民道,神情十分激动,他对柳石基的敬重无人可比。

片刻,那十团光影由小变大,渐渐可辩出人的身形与面孔,秒间便已到得他们上空,旋即降下剑光,落地站于一排,拱手向李渊等致意。

“欢迎,欢迎,华山的众道仙们,对于你们的热忱相助,李渊我不甚感激,有劳各位了。”说话的同时,李唐王亦是抱拳,朝华山弟子们频频相拜。

至此,唐军兵分两路。一路:是由李渊手下大将刘文静等驻守河东城郡,对敌屈突通。而石基佐他攻城,待拿下消灭屈突通之后,便即去追赶大队人马,终将演绎一出十童闹长安的戏剧。另一路自是上有华山九位弟子“保驾”;下有李渊率领,李世民、李建成为先锋,直捣关中,进取长安。

先不说李渊带兵,如何进军长安。只说这边,石基见唐军主力已然发兵而去,那他也不能袖手旁观,静止不动,得速战速决才好,不然怕是夜长了梦多。

便即对大将刘文静道:“刘将军,听说那屈突通不仅武功高强,善于骑射,而且还会一种北国巫术,可否见他使过?”

不待刘文静回答,坐于他身旁的裴元寂接口道:“见过,就是前些日子我跟他一战。本来不曾败给他,却哪料,正要纵马追赶他,他跑着的同时,忽然一转头,一撒手向我掷出一样白色的东西,烟雾腾腾,口里还念念有词,也不懂他说得是什么,便一头栽下马,人事不醒。幸亏刘将军疾赶上阵,向其连射数箭才把我救了回来,不然,先时我已命丧黄泉,不于人世了。”怒容中略带迷惑的神情。

“是啊,我于阵前看得也十分清楚,眨眼之功,他便自身后背的一乌亮透金的葫芦里取出一件东西,才发时象一颗白色弹丸,将打到人身上时突然炸开,呈朦朦雾状,且臭气薰天,人闻之即倒,但转眼白雾飘散,此不知为何物?有这等大的杀伤力。”刘文静也补充说道。

石基闻言,低头寻思。虽然他于极短的时间内,因机缘巧合,在功力上大为精进,修为猛增,但对于法宝却不甚精通,而这北国的巫术更是闻所未闻,无从知晓。

“这个东西我知道,它名叫蛊心丸,却有一个非常好听的雅号,为‘白衣天使’。乃用北国高原上的白色薅草,合着生长在沼泽里的一种毒药炼制而成,轻者晕倒,重者毒发身亡。”立于一边的韩芙这时开口解释道。

韩芙的话恰使石基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不禁抬头望了裴元寂一眼,见他仍是红光满面,无一丝中毒的迹象。心内却为他捏了把汗,他算是轻者么?

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