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真假慈禧-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峰恒宗为恒山极顶,东峰紫微峰,驼峰般的与恒宗隔凹相连;南峰飞石峰,像一堵丹壁,屏立于恒宗面前;北峰香炉峰似一炷高香,插于恒宗之后。两峰翠屏,五峰拥立,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腊梅,昂首天外。

尹福进了山口,只见幽深的峡谷两面,奇峰插天,犬牙相错,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晴岚缥缈,烟雾纷飞,石壁万仞,青天一线,最宽处不足三丈。涧底流水,像一条狂舞的金龙,纵穿关隘,夺口而泻,形胜龙门雄似剑阁的绝塞天险。

尹福行不数里,便见一处神奇的空中楼阁,悬挂在峡谷西侧绝壁的半山腰,远远望去,神楼仙阁,凌空危挂,丹廓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珑剔透的雕刻,镶嵌在翠屏峰的刀仞峭壁间,又像是精细入微的剪纸画屏,吊挂在恒山的大门口。整个寺院面对恒山,背依紫屏,上载危岩,下降深谷,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尹福平生从未见过如此奇观,他想:这大概就是著名的悬空寺了,真是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中国如此之大,山水胜处,遍藏着数不清的名刹宝寺,有的占山之胜,有的据水之秀,有的依洞之幽,有的傍泉之奇,可是天下竟然还有悬挂在半空之中的寺刹!

★★★

悬空寺没有一丝光亮和声息,尹福沿着小径来到寺院门前,但见寺院以西为正,大门南向。尹福进了寺门,穿过暗廊,便踏进一处长不及十米,宽不过三米的长方形寺院。背崖处是一排整齐的二层楼殿,下层有禅房和佛堂,上层是三佛殿、太乙殿和关帝殿。

尹福见这悬空寺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连,背崖依龛,别具匠心。其殿楼的分布,形制的装饰,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出奇,虚实相生。一会儿钻天窗,一忽儿穿石窟,一会步长廊,一忽儿跨飞栈,手扶岩石,忽上忽下,如置仙境。崖壁微呈弧形,整个寺院就躲在这个弧凹崖龛里。寺下泉飞瀑泻,丁冬成曲,鸣震空寺。

尹福见佛堂内摆着一个高不及一米的木雕像,飞龙盘顶,剔透玲珑,像前有一牌位,上写:大明忠义之臣于谦老先生之位。

尹福又见牌位前有一香炉,香烟缭绕,四下望望,哪里有于莺晓等人的影子。

寺院南北两端各有一座正方形耳阁,悬空突出,相互对称,内置悬梯,上下相通。底层向外一面皆砌砖壁,启月宫式圆窗,两相对称,形制颇为美观。在三佛殿、太乙殿和关帝殿的脊顶,南北各起配殿两间,高倚于岩龛,分别为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和千手观音殿。

从北耳阁循北向上,在寺院北面的断崖绝壁上,悬挂着两座宏伟的三层九脊悬空飞楼。楼体大部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尽都不及碗口粗。两楼南北高下对峙,争奇斗险,中隔断崖数丈,飞架栈道以通。尹福踏上去,似有摇晃之感,如履薄冰,惊心骇目。

尹福大叫:“于莺晓,你躲在哪里?为何不敢出来?”

回声在山谷久久荡漾……

尹福又大叫:“皇上,你在哪里?”

尹福见没有应声,沿栈道来到石壁前,那里有五处石窟,窟内镂刻着栩栩如生的大石佛,形体高大,气魄雄伟,端庄大度,体态丰满。石窟上方镌刻着“公输天巧”四个大字,四字下就崖镶嵌着一块金代大定十六年重修悬空寺的碑碣,尹福猛地发现碑前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惨不忍睹。下面有个木牌,上写:光绪老儿之头,罪该万死!

尹福一见,头晕目眩,猛地扑倒在石碑上,这难道就是光绪的人头?他果真被于莺晓杀害了。尹福抱起人头,血肉模糊,不能辨认,泪如泉涌。

尹福一生极少失声痛哭,他惟一的一次失声痛哭是在慈母去世之后,而此次是第二次,他同情光绪,了解这个欲有所作为而幽闭的皇帝,他和光绪结识八年多,了解他的为人,他的思想,他的夙愿,他的处境和遭遇……

光绪不具有秦始皇的暴戾,相反酿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导致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剧。他没有刘邦的狡诈,这种书卷气使他缺少政治家必要的铁腕。他缺乏唐太宗的豪气和才气,优柔寡断和思前顾后,使他遗恨终生。他也没有康熙帝的胆略和气度,他只不过是一个耽于空想的书生。

他是一个弱者,空戴着皇帝的桂冠,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他与珍妃的爱情,曾给予他人生的希望,而当这位美丽善于思考的少女沉溺水底之后,他人生的希望全部破灭了。他就像一具躯壳,横陈于世,默默地耗着青春,耗着生命。

尹福自小便对倚强仗势欺负弱者的行为愤恨不已,他多次仗义挺身,惩治恶霸凶痞,为民除害。他曾为饥寒交迫者慷慨解囊,为受辱挨屈的人们伸张正义。他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武术家,在京都侠名远扬。自从进宫担任光绪帝的武术教师后,才逐渐了解这个皇帝的苦衷和内心世界。以前,他这个出身布衣世家的下层劳动者,对权贵不屑一顾。他是受师父董海川的委托才到肃王府任护卫总管,本着弘扬八卦掌的宗旨到皇家授拳,没想光绪也想试学八卦掌以健身壮体,无奈,他又成为光绪的武术教师。在与光绪相处的日子里,他渐渐熟认了这个欲想富国强民的年轻皇帝的苦心,因此尹福也想成为皇帝的左臂右膀,专心护卫皇帝,惟恐他被政敌吞掉。戊戌变法初期,尹福受光绪指引也曾到康有为主办的强学会听过演讲,尹福也听过翁同龢慷慨激昂的说教,他觉得中国应当赶上时代的潮流,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使国家壮大起来,振奋起来,皇帝应当是好皇帝,民众应当是好民众,市民有活干,农民有田种,大家有衣穿,有饭吃,不许人欺负人,更不许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

基于这种思想,他同情皇上,憎恨太后。太后的顽固、专制、骄横,使尹福愤懑,他觉得太后就像一具腐朽的僵尸,躺在中国人前进的道路上,他觉得太后的双眼就像一对深潭,深不可测,皇上陷在深潭里不能自拔。以前他曾萌生刺杀太后的念头,但是被皇上劝阻了,皇上不敢杀这个垂帘听政的魔鬼,他不忍看到全国大乱,他想用天真的语言劝说这位老妇人光荣退隐。尹福想起师父董海川当年忍下奇耻大辱,受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派遣,割阉栖身王府,伺机刺杀咸丰皇帝,造成清廷大乱,以解救太平天国之危。董先师失去了一次次接近咸丰帝的机会,以后太平天国失败,天王洪秀全服毒自杀,铁拐道人郭济元千里迢迢赶到北京,速告董先师,刺杀使命停止,董海川以后抑郁而终。是啊,刺杀一个咸丰皇帝又有何用,历史又会造就一个新的咸丰,新的统治者。

★★★

尹福正在痛哭,忽听下面有人嗤嗤地笑,他十分惊异,叫道:“什么人在下面?”

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尹爷,不要哭了,那不是皇上的首级!”

第26章

尹福听了,急忙放下那人头。

那女子又叫道:“尹爷,我们于小姐在恒山天峰岭桃花洞等你,有要事找你。”

“皇上呢?”

“皇上也在那里。”

尹福走出悬空寺,但见一个人影在对面山谷一闪即逝。他沿着岳门湾、步云路攀山而上,刚走了四里,骤然见崛起一个高耸的石峰,峭岩壁立,古松倒挂,峭壁高处镌刻着醒目的“恒宗”两个楷书大字,那二字高有十三米。笔画如栋梁,点捺大如牛,丹漆重抹,气势雄浑,遒劲有力,仿佛是挂在恒峰的一块巨匾。

尹福也不知这桃花洞究竟在何处,只认定在恒山天峰岭上,又沿着古人精心开凿的石级云径北上,峰回路转,步步入云。行不到一里,蓦地一股清凉的山风扑面而来,沁人肺腑,一阵高似一阵的松涛声,就如虎啸龙吟。在这如虎啸般的山岔风口上,临风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只见根茎盘露,紧抱岩石,虬枝迸发,遮日留阴,宛如恒宗使者,在此迎客送宾,又似天然凉亭,供人揩汗休憩。

尹福又上了古松以上的山路,岭上陡石为径,岩面光滑。这时,前面出现一个人,那人喜滋滋地吟道:“松老名山客老人,石门依旧闭青春。未妨踏履成孤注,何处逢樵许问津。仙梦并随丹灶冷,闲身还与白云亲。玉玺久盼值千吊,却笑桃源苦避秦。”

尹福听这声音有些耳熟,故意咳嗽一声。那人没有看到尹福,因为尹福步履极轻,他也没有听到尹福的脚步声,这时听到尹福咳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哆哆嗦嗦问道:“你……是人?……是鬼?”

尹福戏谑地答道:“我是鬼!”

那人一听,跪在那里唬得连放了几个屁,又问:“你是什么鬼?”

“屈死鬼!”尹福答道。

那人一听,再也支持不住,“咕咚咚”滑了下来,路过尹福旁边时,尹福猛闻到一股酸臭气。

那人一直滚到那株古松前,大叫道:“你是鬼,我是仙,我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

尹福仔细辨认着声音,试探地问道:“你可是江南神偷乔摘星?”

那人一听,慌了神,迭声叫道:“我是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张果老神仙……”说着,不见了。

尹福心内疑惑,心想:若真是乔摘星,他到这恒山干什么?

尹福救光绪心切,没有理会那人,又往上走,走着走着,脚上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包袱,打开包袱一瞧,是颗印信。他在月光下仔细一瞧,正是军机大臣王文韶丢失的那颗印信。他想:方才仓皇逃下山的人一定是乔摘星。

这个山岭叫果老岭,在山径上陷有行行小圆石坑,浅的一二寸,深的三四寸,看上去很像是畜蹄踏下的行行深印。据说这些蹄印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昔年在恒山隐身修仙之时,倒跨仙驴出入恒山时留下的印迹。果老岭东侧,是一段耸入云天的刀仞绝壁,面西峭立。抬头仰望,危崖欲倾,古松摩云,险峰怪石,诡奇万状。尹福转过山崖,恒山的各种祠庙建筑便展现在眼前。沿着一条林阴曲径登攀而上,到了一个天然的大石窟内。只见幽洞半开,松柏掩映,外若门室,内如方院。尹福心想:这大概就是桃花洞了。于是高声叫道:“于莺晓,快把皇上交出来!”一连喊了数声,只有回声,没有人迹。尹福走进窟内,但见窟内有个平台,约有二百多平方米,东岩龛下建有北岳寝宫和夫人庙,南岩龛内建有二层梳妆楼。寝宫背岩就龛,殿宇形制为重檐歇山顶,面宽三间。尹福走进屋内,只闻得一股花香,原来是个书房,书柜里陈设着善本古籍和文史书籍,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金瓶梅》《蜃楼志》《女仙外史》等,书案上摆着文房四宝,月牙形古瓷瓶内斜插着一枝枯萎的腊梅,硬木桌椅,显得古色古香。尹福见正面壁上挂着一幅画,画面上一个老臣举杯望月,身后疏影横斜,竹影潇潇。两旁有一对联,左联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右联是:愿与吾党二三子,称乡里善人。书案上有一宣卷,上面余墨犹在,只见写的是:“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挞。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尹福出了房屋,见窟内三面环壁,松柏遮天,花草封阶,盛夏凝冰,幽森彻骨,真有点置身仙境的味道。

寝宫南侧的耳殿内,有一灵穴,尹福探头瞧瞧,其深莫测。洞口塑着一尊神像,瞧那神像,像个货郎。洞两侧有一对联,左联是: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出场便见;右联是:有时忧忧戚戚,有时欢天喜地,转眼皆空。

尹福见这个洞穴也不像桃花洞,于是返了过来,只见窟壁上布满了历代名人墨客的题刻和诗碑。在昏暗的烛光里,那题刻大都苔封荆淹,难以卒认。尹福看清的有“飞石遗踪”、“云中胜迹”、“洞门春晓”、“峻极于干”、“拱极浮桥”等。

这时,只听窟外有一个女子叫道:“前面才是桃花洞!”

尹福连忙跑到窟外,那女子倏而不见。尹福骂道:“你这鬼丫头,既然带路,就要像个带路的样子,别这么躲躲闪闪的!”

前面传来一个女子“格格”的笑声:“我怕你的判官笔!”

★★★

尹福又往前走了一程,只见前面出现一个幽静的洞府,洞额书“桃花洞”三个大字,两旁有一对联,左联是:闭门宛在仙境,姝花解寂,啼鸟揭闷,尽是性天活泼;右联是:开卷如游往古,几辈英雄,几番事业,都成文字波澜。

洞内烛火辉煌,尹福一进洞,登时呆住了。只见光绪皇帝端坐正中,左边坐着珍妃,右边坐着瑾妃和隆裕皇后,两个宫女侍立光绪两侧。尹福揉揉眼睛,定睛一看,果然是光绪皇帝,他面色苍白,呆呆地坐在那里。珍妃、瑾圮等人喜眉笑眼,秋波荡漾。

光绪缓缓说道:“尹福,你真是忠心耿耿的臣子,终于到这里来护驾了。”

尹福问:“你真的是皇上?”

“你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皇上站了起来,朝尹福走来。

尹福疑疑惑惑地问:“你不是被于莺晓劫持了吗?”

光绪已来到尹福面前,泪眼涟涟地说:“是啊,你快逃……”逃字还未说完,尹福只觉左肋一阵麻痛,又觉右肋一阵麻痛,方知已被人点了大穴。

于莺晓笑吟吟从光绪身后闪了出来,嘻嘻笑道:“尹爷好难请啊!”

尹福始知上当受骗,这时光绪已瘫软于地。“珍妃”搀起光绪进入一个侧门,“瑾妃”、“隆裕皇后”也摘下头饰,笑嘻嘻来到尹福面前,“瑾妃”道:“尹教头,一路上辛苦了。”

“隆裕皇后”搀扶着尹福,问于莺晓:“于小姐,先把他安置何处?”

于莺晓道:“先安置在梨香院内。”

“隆裕皇后”搀扶着尹福进了另一个侧门,沿着甬道走了一程,来到桃花洞外一个幽静的庭院,院内栽着翠柏秀竹,有假山流泉。“隆裕皇后”把尹福带进正房,房内有硬木桌椅,朱绡纱帐,翠茜秀窗。“隆裕皇后”将尹福扶到床上,神秘地一笑:“尹爷,按照小姐吩咐,你就在这里歇息吧。”说罢,她翩翩而出。

尹福中了暗穴,心里明白,也能言语,只是浑身不能动弹。他见于莺晓安排自己住这么舒适的房间,不知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正在纳闷,一个少女笑盈盈端着一盘水果走了进来。

尹福见那盘上摆着荔枝、香蕉、枇杷、菠萝等南方水果,心想:在这偏远山上还有这等水灵的水果。

那少女问:“尹爷,你吃水果吗?”

尹福生气地说:“点了我的穴位,我哪里能吃水果?”

“我来喂你嘛。”少女说着剥了一颗荔枝塞到尹福的嘴里。

“呸!”尹福一张口将那颗荔枝吐了出来。

少女恨恨地说:“我还不愿意伺候呢!”说着,“噔噔噔”地走了出去。

尹福经过一晚上的奔波,疲倦已极,一忽儿便呼呼入睡了。

尹福一觉醒来已是早晨,他猛地想起光绪皇帝,一种内疚感缠绕着他,他欲想动作,但无可奈何。

这时,门帘一挑,伸进一个少女的脑袋,她见尹福醒了,又缩回脑袋,一忽儿端着一盆温水走了进来。她用毛巾擦着尹福的脸。

“皇上在哪里?”尹福问。

“押在后面。”少女回答。

“你们于小姐如何处置他?”

“准备拿他的头祭祖。”少女一字一顿地说。

“什么时候?”

“不知道。”

少女端着盆出去了。

尹福的脑袋“嗡”的一声像炸开了。

光绪皇帝危在旦夕。

一会儿,进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婆娘,尹福一见不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