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回七九当农民-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这件事情,那话由就得从我刚过来J省的时候说起了。”杨志杰低下头,使劲地捏着手中的小酒盅,好像只有把它捏的粉身碎骨,才能赎回自己的过错似的:“虽然说,我那会儿到了这里以后,无论是当时这里的领导,还是和我在一起干活的工人师傅们,都对我挺照顾的,可是我那会儿没有工资,一个月只有十八块钱的生活补助,小曼原来在我们那里的时候,倒还是有一个工作的。可过了这里以后,也没有一个工作了。光靠我一个月的十八块钱,两个人生活本来就过得够紧张的。可是不久,大儿子出生了,这日子就过得更有点紧巴巴的了。
  那会儿我们还年轻,又刚添了一个小家伙,精神上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折磨,还算能勉勉强强地过得去。家里倒也没有因为缺衣少吃而缺少了欢声笑语。
  可是谁知道五九年的时候,家里又添了一张嘴,老二也出生了。这下子家里的光景。那就更紧张了。
  虽然,我们一家人是城市户口,每个月国家都有供应粮食,包括刚刚出生的两个小孩。可是但凭我每个月十八块钱地生活补助,根本就不够买粮的。好在我们工作和居住的这里,离农村还比较近,我就把多余的粮票,偷偷的拿到村里去换一些鸡蛋、粗粮什么的。这样才不至于是一家人断顿啊!”
  “日子是够过的艰难的。”胡云珍深有体会地说:“那会儿全国都是一样啊。到了六零年以后,国家就更困难了,别说你们这还是一家四口的。就是一个人单独在外面工作的,也有饿得受不了,跑回来农村地。
  吴县长,你知道咱们村的刘三小吧?他原来就是在省钢铁公司当工人的,在六一年的时候,因为在工厂里饿得不行,愣是悄悄的跑回了咱村里,生生的把一个铁饭碗自己给扔了。咱们农村那会儿虽然也穷,可咱这里山地多呀,只要手勤一点。掏一块荒地,种点山药蛋、玉米什么的。那就能吃饱饭!

()免费TXT小说下载
  直到现在村里的人说起来刘三小,还笑话他:为了几颗山药蛋,就把一个好好的工作给丢了!可刘三小却反驳:你们知道个球!那饿的滋味谁能顶得住?老子宁可在家里每顿煮得吃山药蛋,也不到外面抱着铁饭碗饿肚子!要是重新回到以前,老子还往回跑!敢情你们狗日地,没尝过那饿肚子的滋味。”
  “是啊,没有经过那个岁月地人,是永远也无法体会到那种‘一文钱逼倒英雄汉’的无奈的。”杨志杰扶了扶快要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眼睛,伸手和胡云珍要了一颗烟点燃,吸了一口。就被呛得猛然咳嗽了起来。
  袁曼丽听到杨志杰的咳嗽,急忙从里屋跑了出来,心疼得一把夺下他手中的烟卷:“你不会吸烟,这是遭的哪门子罪呀!老杨。那个就酒也少喝点吧。闷酒伤身的。”
  此时,袁曼丽的情绪,已经从那会儿的激动中稍微平息了下来。只是两个眼圈红红地。脸上还残留着泪痕而已。
  “到了六二年,谁也没有想到,小三也来到了这个苦难的世界。”杨志杰没有理会妻子一旁的劝解,又给自己和胡云珍斟满了一盅酒:“我们那会的这个家庭,是再也没法抚养他了。我和小曼商量着要把这个小三儿送给人抚养。这也是没有办法地事情啊。人但有三分奈何,谁又愿意把亲生的骨肉往出推的??!”
  袁曼丽听到这里,又低下头小声地抽泣起来。
  “小曼当时抱着孩子哭了一天一夜,可是没有办法呀。我只好硬着心肠,抱着孩子到外面、想个他找一个愿意抚养他地人家,这样才能留下他的一条命。可是,那个岁月里,谁家又何尝不是一样的穷光景哪?!唉,自家都连自家的孩子们也难以养活,谁还有余粮再去贴补、收养别人的孩子!”
  吴永成此时心里明镜似的了:杨志杰肯定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干脆就跑了几十里地,把孩子扔到了大路上,直到看着吴永成的老爹吴有德老汉赶着马车,路过那里,把孩子抱走以后,他又跟在后面,看清楚了抱走孩子的人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家,这才放心地离开了。
  “杨总工,我问一句,到了后来,你被平反以后,为什么不回到你以前工作的南方去哪?!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像你们这种被冤枉了的人,都可以要求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呀!国家一般来说,也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你们的这种要求,还要给你们补足以前的工资。”吴永成不能再让杨志杰就这么往下说了就开口岔开了话题。
  吴永成明白,如果任由杨志杰、袁曼丽这对盼子早点认亲的夫妻两个继续往下说的话,那他的身世,在今天的饭桌上面,也就马上会暴露无遗了。可他这会儿还不想让事情就这么快地发生。
  并不是说吴永成这会儿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准备。
  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就认为现在自己只不过是占用了吴永成的身体而已。
  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当他知道了吴永成是抱养的真相以后,也曾经发癫过。结果一时不慎,给自己多添了一个私生子,这样也就在自己
  档案中,平白无故的多了一个再也抹不去的污点。
  而目前为止,吴永成也算经过了不少的风风雨雨,变得比以前更成熟多了,考虑什么问题,也就和从前大大不一样了。毕竟自己的身份也和从前大大不一样了。
  更何况,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小事情,他得慎重考虑又考虑、三思而后行啊!!
  因为现在就认亲。不仅仅是只牵涉及到他孤家寡人一个人那么简单,除此之外,在几十里以外的鱼湾村,还有收养、抚育吴永成长大的吴有德老汉一家。
  对于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到吴永成身上的吴老汉一家来说,万一他们知道了现在杨志杰和袁曼丽要认亲的消息,那无疑是整个地天要塌下来了。他不得不多考虑一点啊!
  “那个时候倒是有过那个机会的。吴县长,你说的没有错,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像我们这种人,是可以回到原单位工作的。我原来的那个单位。也曾经给我们这里发来商调函,可是我给拒绝了。”尽管吴永成让杨志杰和他的妻子称呼他五儿。可杨志杰一时还是改不过口来:“不是我不想回老家,而是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了,对这里的领导和下面的工人师傅们也有了感情。就是一些生活习惯也慢慢适应了。就拿吃饭来说吧,我们在南方都是吃的大米,可那会儿,你们这里只有高粱面、玉米面,白面。到了现在,就连我家地小曼也学会了蒸窝头、馒头,和面、擀面条、包饺子。就连话音也变成了你们北方人了。哈哈哈”
  “不想回老家,也主要是我的意思。”半天不开口地袁曼丽盯着吴永成。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说:“我的小三儿在这里,我现在还没有找到他,我就是要在这里等着他。我要在找到他以后告诉他:当年他爸妈没有本事,养活不了他。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给送出去了,是他爸妈对不起他。这辈子,我也没有什么别的盼头。只要我的小三儿能在我的面前,亲口叫我一声妈,我这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呜呜呜呜……我、我、我夜里经常经常在梦中、梦到我的小三儿拉着我的手、哭着问我:‘妈、妈,当时为什么你们不要我?是不是我不乖呀?’呜呜呜呜……”
  说到这里,袁曼丽实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再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哭了起来。杨志杰的两只手,狠狠地抓着自己地头发。
  ―
  一旁的吴永成和胡云珍再也坐不住了,两个人交流了一下眼色,同时站了起来。
  “杨总工,袁阿姨,你们也不要太难过了。你们小三儿的事情,也是因为那个时代造成的。你们也不必太内疚了。我相信,你家地小三儿知道了这种情况,也一定会谅解你们的。”吴永成心里也是觉得酸酸的,但还是极力安慰他们:“杨总工,我们还有一些事情下午必须得赶回去,这就告辞了,谢谢你们地热情款待。下一次你和袁阿姨来我们永明县的时候,我在我鱼湾村的家里,和我的父母一同招待你们。”
  “对、对,杨总工,我们这就该走了,下次来鱼湾我们好好招待、招待。至于工作上的事情,咱们后面再联系。你们也不用太伤心了。你们家的那个孩子,也肯定会找到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开口。我在鱼湾区可是很熟悉的。”胡云珍尽管也察觉到了什么,但也不敢多开口说什么,只是给他们说着一些宽心的话。
  “三儿,不,那个五儿,你们这就要走吗?不再多呆一会儿了?你们连主食还没有吃哪!我这就给你们下面条,哪能不吃饭、光喝了一肚子酒就走呢!”袁曼丽听说他们两个要走,马上止住了泪水,急忙站起来挽留。
  “对、对,吴县长、胡书记,吃点面条再走吧。那个、那个,光喝酒、不吃主食对胃不好的!”杨志杰也起身挽留吴永成和胡云珍。
  “杨总工、袁阿姨,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得赶快回去了。这几天到了年底,县里有不少的工作等着总结,真不能多呆了。以后,我会常来看你们的。杨总工不是会经常到我们鱼湾区去做技术指导嘛,那咱们以后也就是一家人了,不用这么客气的。”虽然说,现在还不能对他们两口子表示什么(他也没有让他们把话说完),但吴永成还是给了他们一点暗示,让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个县长也不是什么榆木疙瘩脑袋,只知道当官、不懂得他们今天是唱得哪一出戏的!
  果然,袁曼丽的脸上马上阴转晴:“那,五儿,对了,吴县长,我这么称呼你,你不会不高兴吧?我也是看着你就像我家的三儿,才感到这么亲切的。好,你没有意见就好。五儿,以后,有事没事的时候,你也经常过来看看阿姨。过几天,等厂子里有空的时候,我会专门到你们的鱼湾村去看看你的爹妈。回去以后,你代我向他们问好。”
  ……


  “老胡,这杨总工一家的命运也够悲惨的。”一路上,吴永成没话找话地和胡云珍拉呱着。
  “是啊,都说咱们的农民们苦,可他们那些知识分子们以前也不怎么轻松。在那会儿,他们是被叫做‘臭老九’的。地位比咱们农民差多了!”
  “那今天咱们听到的,回去以后你也别跟任何人说,免得人们知道了,在杨总工面前提起的时候,又惹得人家伤心。”吴永成间接地给胡云珍下了封口令。
  “吴县长,你放心吧,我这个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胡云珍话中有话地强调道。
  “那就好。对了,今天下午我顺路也得回家看看我爹、妈,又好长日子没有回家了,还真想他们的!老胡,你不顺便回家看看孩他妈?!”
  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二十六章 到了年底了
  不知不觉中,一九八八年的元旦就已经过去了。
  而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民们来说,元旦那只是公家过的节日,他们只关心的是春节,只有春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
  可临到年底,也是永明县的乡镇干部们最为繁忙的时候,还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他们收拾哪!而那许多工作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各村“三提五统”的收缴、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完成。
  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从今年后半年开始,上级以硬性任务层层下达的,其中各项指标中,尤其是以结扎、人流难度最大。乡镇的一些干部们中间,这会儿就流传着两句顺口溜,反映了目前乡镇最难缠的几项任务:“催粮催款,刮宫流产”。
  也只有吴永成知道,顺口溜中说的那几项难度大的工作,不仅仅是现在难做,就是再过十几年,在农村来说,也都是比较棘手的。特别是在经济贫穷落后的地区。
  当然,在永明县现在的行政区域内,也有的一些乡村对这些工作一点也不感到发怵。
  就比如说鱼湾村吧,村里现在有了两个像样的企业,还有一个贸易公司,集体提留那是根本不用向村里的老百姓们搞摊派的,就是农民们的农业税、还有鱼湾区给各村分解下来的统筹款,也是由马林大笔一挥,统统由村集体开支,不用大伙掏一分钱的。
  就是大家都头疼的计划生育工作,马林请教了他的小舅子吴永成以后,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其实他使用的办法也特别简单,只是大中午的,跑到村委会的喇叭上高嗓门一喊:凡是涉及到计划生育任务的村民们,自觉到村委会配合区委会下来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作,该上环地马上上环,该人流的马上人流。就是轮到你采取绝育手术的,你也别给咱鱼湾村丢那人。总之一句话,那就是该干么的干么去。否则的话,一切后果自负。
  嘿嘿,这个一切后果自负,可不是跟你闹着玩的。
  消息灵通的人士们,还不等村委会把对抗拒计划生育对象地惩罚决定张贴出来。就在早晨吃饭的“人市”上,把昨天晚上村委会的一帮干部们商议的结果泄漏出来了:村委会已经决定了,凡是这次不积极配合上面计划生育工作地,所涉及家庭的主要成员。凡是在村办企业中上班的,一律要被村委会从那两个企业中清退出来,新生婴儿也不能在鱼湾村落户,这也就意味着不能享受鱼湾村的一切福利待遇。
  而要是响应县计生办的号召,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地家庭。却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土政策”,这其中包括子女从托儿所、一直到大学毕业。各种学费、书费等一切开支,均由鱼湾村村委会负责,每年还可以享受到村委会发给地一千元“独生子女奖金”。
  当然,这些钱。也并不是就一定得从村委会的集体积累中拿出来,而是由各自所在的企业中负责承担。
  可以说。鱼湾村的这一招地确是管用。
  这会儿村里的农民们素质还不是那么地高。他们只知道多生几个孩子,以后那就是多了几个劳力。而在现在地社会。家里比别人家多了劳力,那就意味着十几、二十年以后,家里的经济收入将会成番地增长,谁还在乎眼前地那几个罚款?一些家里只有女子、还没有男孩的人家,那更是打破头、也要生出一个男孩子来。老人们不是说了嘛: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农村,谁家要是没有儿,那就意味着你祖上的烟火到了你这一辈就无法往下继承了,那就成了绝后的“罪人”了,即使将来到了阴曹地府,又怎么有脸去见自己的老祖宗?!至于每个人要是都这么想,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嘿嘿,对不起,咱只是一个图农民,那些国家大事,自有吃公家饭的干部们去考虑,咱不管不着!
  可鱼湾村采取了这样一种措施,有这种想法的群众们,那就得多掂量、掂量了:因为村里给老百姓们的福利待遇,那简直是太有诱惑了。别的不说,光说要是被人家村委会赶出村里的工厂干活,那一年就得损失不少的钱,还有村子里的那个学校,这两年来,村委会也陆续投资了二、三十万,老师们的待遇在全地区也是一流的,学生们的统考成绩,在全县的各小学中,那个学期也是名列前三,比县城的小学都牛气,听说,村里已经和区委会商量好了,还要在这里办初中、高中。可要是真想村委会的干部们决定的,将来超计划生育的孩子,村委会还不准上户口,那不是鸡飞蛋打,什么也捞不着了?!
  农民们也是最会算账的,在眼见的实惠面前、和长远的虚拟远景中,经过再三考虑,还有村委会的干部们的思想工作,便断然决定了:球,还是听国家的政策好,要不然现在还不知道以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