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草纲目-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4、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5、头风白屑 。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6、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7、疔肿初起。用王不留不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附方王不留行以善于行血知名“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在妇科,王不留行又是发乳的良药,常与穿山甲同用,俗谚有“穿出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说法,可见本品通乳汁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葶苈

释名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气味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肿。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一两杏仁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分十次服。
4、肺湿痰湍。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 弹子大。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7、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
8、突发颠狂。用葶苈一程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
10、瘰疬已溃。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安在疮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疮。

主治葶苈的主要功用是泻肺生动活泼 、消肿除痰、止咳定喘。前人曾称葶苈的苦有甜,并说甜者性缓,苦进性急,但近来市面上只有甜葶苈出售,苦葶若少见。

附方

车前

释名当道、浮以、马昔、牛遗、牛舌、车轮草、地衣、蛤蟆衣。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1、血淋作痛。用车前子晒干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2、老人淋病(身体发热)。用车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3、妊妇热淋。用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4、容易小产,用车前子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饮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5、阴囊冷痛。肿满即成险症,用车前子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6、久患内障。用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7、补虚明目(肝肾均虚,眼发黑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用车前子、熟地黄(酒蒸后火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驻景丸”。
8、小便不通。用车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叶汁。
9、小便尿血。用车前草捣汁五合,空心服。
10、鼻血不止。用车前叶捣汁饮下。
11、刀作。用车前叶捣烂敷伤处。
12、湿气腰痛。和车前叶连根七棵、葱白连须七棵,枣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13、喉痹、乳蛾。用车前草、凤尾草捣烂,加霜梅肉少许煮酒,共研取汁。鸡乞求蘸取刷喉。
14、两眼红痛。用车前草汗调眩硝末,临星时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15、目翳初起。用车前叶、敬杨叶等分,揉出汁,裹入两层桑叶中,悬阴处一夜。次日打开桑叶,以汁点眼。

附方车前功用是清热利悄、祛痰明目。草和子的作用相仿。

马鞭草

释名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苗、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1、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3、大腹不肿 。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4、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5、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6、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7、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8、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附方

蛇含

释名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1、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2、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3、身面恶癣。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4、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5、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大戟、细辛、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夺酒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大的经量,温酒送下。一天服两次。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附方

鼠尾草

释名乌草、小青,山陵翘。

气味(花、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1、大腹水肿。方见“马鞭草”条。
2、休息痢(时痢时止,久不愈)。用鼠尾草花捣成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长期下血。用鼠尾草、地榆各二两,加水二程式,煮成一升,一次 服完。病达二十年者,不过两服可愈,将药研为末,用水冲服亦可。
4、反花恶疮(疮内恶肉翻出,状如饭粒)。用鼠尾草根切细,和猪油捣烂敷患处。

附方

鳢肠

释名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草)甘、酸、平、无毒。

主治1、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又方;鳢肠取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出研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莲散”。
2、偏正头痛。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3、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这也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4、尿血。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大便下血。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6、痔漏疮发,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饮汁,取渣敷患处。病得者三服即安。
7、疔疮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缘用消毒膏护住。
8、风牙疼痛。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附方

连翘

释名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茎、叶)苦、平、无毒。
(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1、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2、痔疮肿痛。用连翘煎汤熏洗,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
3、痈疸肿毒。用连翘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为见效。

附方连翘的主要功用是清热解毒,称为疮家的良药。

蒴翟

释名朔吊。接骨草。

气味酸、温、有毒。

主治1、手中偏风,取蒴翟叶,用火烤热,厚铺床上,趁热睡卧。叶冷则换。冬月取根捣碎,熬热后用。
2、风湿冷痹。治方同上。
3、寒湿腰痛。治方同上。
4、脚气胫肿内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肿痛处,一二日即消。
5、浑身水肿,坐卧不得,用蒴翟根,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服,鉴别有吐泻。
6、头风旋晕。用蒴翟、独活、白石膏各一两,少枳实七钱半。每取三钱,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7、产后恶露不尽。用蒴翟二十两,锉细,加水一半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
8、疟疾不止。用蒴翟一把,火炙到红,以不浓煎一碗,发病前服下。
9、腹内突然出现硬块,极痛。用蒴翟根一小束,洗净切细,泡在酒二升中三晚,每温服五合至一升,一天服三次。
10、鳖瘕坚硬(肿起如盆,不能星卧)。用蒴翟根白皮一把,捣成汁,和水服。
11、风疹。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2、丹毒。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3、痈肿。用蒴翟烧灰、石灰,各淋取汁,然后合在一起,浓煎成膏,敷患处。能蚀掉恶肉,亦去痣瘢。膏制成后的有效期只有十日。

附方



释名

气味(蓼蓝实)苦、寒、无毒。
(蓼蓝叶汁)苦、甘、寒、无毒。
(吴蓝)苦、甘、冷、无毒。

主治1、小儿赤痢。捣蓝汁二升,分四次服。
2、惊痫发热。用干蓝、凝水石,等分为末,加水调匀敷头上。
3、咳嗽气冲(喉里呼吸有声,唾很粘)。用蓝叶泡水,捣烂取汁一升,空心服下。过一会,用杏仁研成汁煮米粥。一、二日后再照上法服药、吃粥,待痰吐尽,病即愈。
4、腹中鳖瘕,用蓝叶一升捣烂,加水三升绞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二次。
5、服药过量,中毒烦闷。用蓝叶捣汁服。
6、唇边生疮,年久不愈。用蓝叶一斤捣汁洗钢筋次,有效。
7、天泡热疮。用蓝叶捣敷。
8、疮疹疼痛。用板蓝根一两、甘草一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调下。

附方

蓝淀

释名靛

气味辛、苦、寒、无毒。

主治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不睡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附方

青黛

释名靛花、青蛤粉。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 龄大小,了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 中时时更下 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 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附方

甘蓝

释名蓝菜。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附方



释名

气味(实、苗、叶)辛、温、无毒。

主治1、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2、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3、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附方

水蓼

释名虞蓼、泽蓼。

气味(茎、叶)辛、无毒。

主治1、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2、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附方

马蓼

释名大蓼、墨记草。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杀肠中寄生虫。

附方

荭草

释名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附方

虎杖

释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气味(根)微温。

主治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热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用虎杖、人参、青盐、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5、消渴。用虎杖 、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让冬汤冲服二钱。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附方虎杖的功用是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现在临床上用虎杖、木香、枳壳、黄芩配方治肝胆管结石症,称为“排石汤”。

匾蓄

释名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1、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2、霍乱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
3、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 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4、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