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桥中国史-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悦在其著作中试图用综合法家、道家以及东汉其他不同思想传统的方法,调


① 《后汉书》卷六二,第 2051 页。
② 刘义庆:《世说新语》(《四部备要》本)卷一上,第 15 页(理查德?马瑟译:《世说新语》'明尼阿
波利斯,1976',第 29 页)。《三国志》卷十三,第 396 页注 2 引《魏略》。(《三国志》注原文如下:
“孙权称臣,斩送关羽。太子书报繇,繇答书曰:‘臣同郡故司空荀爽言:“人当道情,爱我者一何可爱!
憎我者一何可憎!……”’”——译者)
① 陈启云:《一个中世纪早期的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 56—65、163 页以下。
 



和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之间、普遍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以及理想主义者的梦
想和应用策略之间的矛盾。
荀悦接受了汉儒作为天、地和人世的道的终极真理的思想。但他倾向于
强调道在天、地、人的不同范围内所呈现的多种形态。在人世间这些形态依
照时间和空间,由于变和不变之间的差异而不相同,过去是事实,现在是在
实现,将来是可能。②他对外界的事件和内在的心智之间、以环境因素评价事
件和以意图和后果评价个人行动之间的区别作了详细说明。他论述了知识、
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心智机能;也论述了知识和其语言表达的问题。
按照荀悦的看法,在整体论的宇宙中可能有超越一切的道,但这能否被
人充分理解或通过文字传达,则是可疑的。因此,荀悦强烈反对简单化的和
教条的思想。他写道:③


若乃禀自然之数,揆性命之理,稽之经典,校之古今,乘其三势以通其精,撮其两端以御
其中,参五以变,错综其纪,则可以仿佛其咎也。

他承认,事实上人能达到的只是近似的真理和完善,虽然他仍认为最好以理
想的完善作为目标。
由于荀悦为“近似真理”辩护,他确认孔子是圣人,孔子想象出了真正
的道,但不能用简单明瞭的说法传达他的理解。根据这种见解,孟子和荀卿
所采纳的孔子学说因而只是近似的孔子之道,而汉代的儒家学说又只是近似
于这种古典的儒家学说。虽然如此,它仍是最有价值的传统,部分的原因是,
和它对立的思想不能超过它;按照荀悦所说,后汉时期许多对儒家学说的批
评比它们所反对的儒家思想表述得更加简单化。因此,荀悦为儒家正统观念
辩护用的完全是似是而非的论证。但是他也为采取灵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新
解释的可能性辩护。既然真正的孔子之道仍和以前一样模糊,即使《五经》
也只是道的不完全的解说,所以没有一个正统的观念是确实可靠的,每一世
代的儒家都应当重新开始努力以达到近似的道。
荀悦以同样似是而非的论证,赞同把帝国制度,如历史所证明和经书所
认可的那样,作为具有深刻宇宙论意义和道德意义的政治统一的象征。但是
只有象征本身才是完美的,不可违背的和不变的。事实上,任何政治制度都
只能近似于真理;所有政府都可能腐败,没有一个王朝能永远延续下去。不
忘其地位的象征性尊严的皇帝,作为一个原则不应当损害这种尊严。作为个
人,他应当力求道德上和智力上的完美;作为皇位的占有者,他应当遵守一
切适当的礼仪,只在神圣的帝国统治权的特有范围内行使他的权力。实际的
统治常常涉及互不相容的利益和态度,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调整政策,在
理想和现实之间进行调和。荀悦认为,既然这些争端冲击着皇位的象征性的
尊严。政府工作最好交付给官员。
荀悦将理想和现实分开,从而能够表明他对汉王朝的忠诚,而又批评汉
代皇帝的政策和个人的品行;容忍官僚作风,而又谴责许多个别的官员。他
对于精英的不满情绪、他们的抗议和反抗、他们对精神自由和道德自主的追
求都一直非常同情。但是他指责他们过激的党派偏见,以及他们的任性活动、
他们对盘剥穷人和损害帝国政治统一所负的责任。他对学术的看法是儒家


② 《前汉纪》卷六,第 6 叶;陈启云:《〈申鉴〉译注,附导言》,第 89 页以下。
 



的,他对现实的相对主义的看法是道家的,他对政治的实用主义的看法是法
家的,可是他对儒家的学问、道家的做法和法家的治国之道又尽挑缺点。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荀悦倾向于挑剔那种现实的缺点。他在寻求人力
所不及的一种学问和真理的高度。作为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深知使任
何解决办法都归于失败的后汉积累起来的问题。作为有名无实的汉代最后一
个皇帝的随从,荀悦深知即将临头的灾难——帝国的灭亡,但是无力规避。
他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历史的教训,提出了他对许多问题的想法和他的十
全十美的梦想,这种梦想与其说是为他的同时代的人打算,不如说是为后代
打算,他希望国家在后世将会变好。
 



后汉思想的价值

从西历纪元开始到第 3 世纪最初几十年,汉帝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
期:从前汉灭亡,经过后汉的光复和盛衰,到后汉的崩溃。汉代思想家的态
度经历了它自己的演变过程:从扬雄对王莽的新朝的热诚和他确信人的智力
的优越性,到荀悦为帝国体系及儒家学说辩护和他对现实的悲观看法。尽管
这些思想家受到衰落中的帝国的政治结构的限制,他们也可能因为他们不能
提供具有普遍吸引力的宏大景象,或对汉代积累起来的灾难提供有效的长期
补救办法而受到责备。他们也不能建立一种思辨体系,也就是曾经引起他们
前辈极大注意的那种涉及普遍问题和范畴的抽象思维。但是,如果人的精神
是由于其理解现实的能力,或由于其自我批评的能力而被看重,那么,东汉
思想家对他们那个时代的特殊困境表现出了非凡的感受性,注意到了它的变
化多端的细节,痛苦地预见到了它的悲剧结局。他们有勇气和正气批评帝国
政权和儒家正统,并反对他们自己的集团的利益。
法家传统的长处在于它对国家和公益问题的注重实用的看法;它的短处
在于为君主唯我独尊的权力和臣民卑躬屈节的服从辩护。道家传统的价值在
于它对超越和精神自由的想象,以及它对世俗权力和利益的蔑视;它的缺点
在于避开世俗问题,以及它鼓励虚无主义和逃避现实。儒家学说的功过为数
更多,变化也更多,本章的概述已予证明,而本章只涉及后汉儒家学说两百
年的历史。儒家学说,即使在其后汉时的衰落阶段,也显露出广泛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可以看作它的重大的长处,也可看作它的根本的缺点。
儒家学说的灵活性表现在它对复杂的人性研究的关心。自从孔子要求对
人性研究特别注意,儒家学者就从未停止对某些问题的关心,可是人性问题
仍和以前一样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涉及人性的含义和概念,人的道德的和非
道德的本性,人的修养和改造的可能性,人在精神、道德、社会、政治和经
济领域内的处境。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范围广泛的探讨——实用主义的或理
想主义的,一般的或特殊的;它们还引出种种态度——乐观的或悲观的,进
取的或退缩的。因此,其范围既包括了法家学说也包括了道家学说的思想流
派。儒家中庸调和的理想以及它的妥协、容忍的劝导,虽然不那么堂皇,对
于它的任务却是适合的。
东汉思想缺乏古典思想和汉代初期思想那种有创造力的大气魄,但它包
含更多的见识和智慧。古典时代和汉初的思想家给正在形成的统治权打下了
理智的基础,但是既没有预料到僵化中的政体积累起来的问题,也没有预先
想到他们的思想在受到现实考验并转变成为教条时的含意。
后汉思想家面临许多进退两难的困境,诸如自主与从属,不变与变,或
者自我与社会或国家之间的矛盾,超凡出众与大众性之间的矛盾,或者圣智
与君主地位的矛盾。这些矛盾受到诸如法家学说的官僚政治倾向、道家学说
的个人和社会的本质和儒家学说的家庭倾向性等基本因素的抑制。这些便是
在后汉时期变得具体化了的,在汉以后的时代继续吸引中国人的心智的争
论。
 



第 16 章①  汉代至隋代之间的哲学与宗教

公元 2 世纪和 3 世纪汉王朝的崩溃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政治的、社会的和
经济的困境,其结果是带来了中国历史上少见其匹的思想上的纷争时代,只
有周朝末年(公元前 4 至 3 世纪)、明王朝末年(公元 16 至 17 世纪)和 20
世纪的几次革命可与之相比。在这个时期,某些基本的哲学概念逐渐形成,
它们都是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成份,并且是永不磨灭的。佛教当其于公
元之初传入中国,并且从 4 世纪起就开始深入上层知识阶层的时候,突出了
这些变化,与此同时又改变了这些哲学变化的重点。佛教被缓慢地改造得适
合于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它既与道教相糅合,又被嫁接到道
教之中,因此它就主宰了“中世纪”的中国,直到公元第一个千年之末都是
这样。
 



后汉时期哲学的衰颓

秦、汉两个王朝使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帝国。它必须引入一种央集权的
方法,引入以高度组织的军政机器为基础的有秩序和有权威的制度;它的意
识形态必须以实用哲学为主,有些象罗马帝国的哲学那样。道家的形而上学
倾向和神秘主义倾向,以及帝国统一以前一些旧学派所争鸣的各种各样的思
想都一律靠边站了,而让位于儒家。儒家是今世的一种学说,是一种社会学,
也是一种通过天-地-人的三位一体而把人和宇宙联系起来的宇宙论,但是它
很少注意超自然性质的极其世俗的内容。“天子”是天和地的联系;作为他
的臣民的人只须在以皇帝作为中心的国家机器中各安其位就行了。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设立了太学,在那里博士向未来的官员们教授正统
的国家学说;这些学说以古代的经书为依据,也就是按照传统而和孔子之名
有联系的“五经”。各郡则设立他种学校作为皇家大学的补充。从原则上讲,
每一位教师只讲授一种经书,而每一种经书又只有一种解说。①
这些解说决不是字面上的,而是包含了大量宇宙论的理论,我们主要是
通过董仲舒(约公元前 179—前 104 年)的著作而知道这些理论的。董仲舒
搞出了一套微观-宏观宇宙交相感应的可以预告未来的体系。这些交相感应包
括阴与阳之间、左与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五行之间、五音之间、四季之
间、罗经点之间、五色之间和五味之间、四肢百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括
命理学诸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在那个时候流传着许多被称为“谶”和“纬”
的一类著作;后者包含对经书本身的注释在内。西方汉学家们把这两种经文
都视为汉代的伪经;它们的奥秘性质可见之于董仲舒下惟讲诵的传说。①在谶
纬典籍中,孔子变成了“素王”:他不君临天下,但他受有天命来改造世界。
汉代的官方哲学只限于对这类相对来说的低级东西进行思考。
可是,这并不是说道家思想已完全被人忽视,至少在汉初不是如此,因
为那时也有人曾想从老子书中引出一种用于实际的政治学说。据说,汉武帝
(公元前 141—前 87 年)之前的两位皇帝,即汉文帝(公元前 180—前 157
年在位)和汉景帝(公元前 157—前 141 年在位)即以出于老子的“无为”
原则进行统治。文、景二帝分别为窦后(死于公元前 135 年,更以“窦太后”
著名)之夫和子,她本人即信奉道家思想。在她的影响下,这两位皇帝也都
崇尚道家思想。②一种颇具民间风格的道家思想很受出身于平民的汉代后宫中
后妃们的钟爱,而且有几位皇后是这一学说的有名的信奉者。甚至汉朝开国
的皇帝汉高祖(公元前 206—前 195 年在位)也让一位道家张良(死于公元
前 187 年)说服而实行了柔顺和谦卑的政策;汉武帝本人一方面开始独尊儒
术,一方面又找方士来乞求长生之术。
在汉代的典籍中,老子往往与黄帝联系在一起,并称为“黄老”。黄帝
是上古时期的一个神话人物,他后来变成了玄学和医药的创始人;那些大部


② 关于董仲舒,见吴康(音):《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巴黎,1932);又见本书第 12 章及其注 147。关
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报术史》(剑桥,1954— ),第 2 卷,第 261 页以下。
① 关于这些典籍,见张朝孙(音):《白虎通:白虎观中的全面讨论》(莱顿,1949、1952),第 100—
120 页;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伦敦和普林斯顿,1952),第 2 卷,第 88 页以下;杜敬轲:《汉代谶
语纬书的历史概论》,华盛顿大学博士论文,1966 年;以及上面第 14 章《谶纬之学》。
② 《汉书》卷五二,第 2379 页;《汉书》卷八八,第 3592—3593 页;《汉书》卷九七上,第 3945 页。
 



分已经遗佚以及那些部分地类似老子著作的作品,被汉代目录学家归于黄帝
的名下。③这种联系便为神化老子铺平了道路。当汉代典籍提及老子或黄老的
时候,它通常要联系某种道德和政治的问题,再不然就联系到长生术的问题;
总而言之,它多半要联系到实际问题,而不大联系哲学学说本身。
古代最伟大的道家哲学家庄子却很少在汉代典籍中出现。他被老子的光
辉所遮盖,几乎不在有教育的人士中被诵习,更不用说在道教信仰很盛行的
社会的下层阶级了(可是,我们对此却所知甚少)。庄子对于像汉朝这样的
时期来说,它显得过分智识化了,过分地卖弄辩证法了,又过分地咬文嚼字
了,因为汉代是行动重于思想。虽然此书以庄子为名,它是一部成文年代极
其不同、内容极庞杂的大部头著作,它主要研讨哲学问题。①
在汉代典籍中,庄子几乎总是和老子联系在一起,地位或多或少地在老
子之下。《庄子?天下篇第三十三》批判地论述了古代世界(中国)各学派
的哲学观点,它可能是此书最晚出的部分中的一篇。庄子的思想在这里被陈
述得和老子的一模一样,很象是乌托邦式的,而不是实用的。甚至早在公元
前 3 世纪,哲学家荀卿就责备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史记》则说庄子
只是老子的一个追随者。②按照司马迁的话说,庄子用写得很有文采的寓言来
说明了老子的学说,但是,他的极其流畅的华丽文词却无益于世界上的统治
者。司马迁和他的父亲司马谈一样,有时被人们指责为道家异端。一个世纪
以后,即从前汉到后汉的过渡时期,扬雄(公元前 53—公元 18 年)从老子
得到启发写出了他的《太玄经》;但是他把庄子和杨朱捏合在一块,认为他
们是“荡而不法”的人。③
可是,到了公元前 2 世纪之末,庄子在聚集于淮南王宫庭中的一班文人
学士中仍非常出名;淮南王是汉朝开国皇帝之孙和皇室王子,但他决心脱离
中央政府。这些人编纂的这部文集命名为《淮南子》(公元前 139 年),它
经常引用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