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了报仇看电影-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外星人最近的人

《超时空接触》一九九七年

一个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的主人公,是斯蒂文·格瑞尔博士,据说,他是美国人,专业医师,著名的UFO研究专家以及阴谋论研究学者。震惊的演讲——《自由能源的承诺》,大意是,美国政府隐瞒了他们和更高级的文明接触的成果,关起门来钻研他们从外星人那里获得的关于新能源和新科技的技术,他敦促奥巴马政府尽快公布这些机密,尽快将这些成果拿出来与全世界共享,以便人类创造新纪元,“加入宇宙大家庭”。

很令人震惊?但也很眼熟。他的思路,和那些与外星人有关的美国影视剧一脉相承。自1947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维尔那起著名的UFO事件之后,外星人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美国的影视剧中,从《地球停转之日》到《E。T。》到《X档案》系列整整十季,外星人屡屡现身,一再与美国人发生亲密接触,给他们制造麻烦,和他们交流人生心得,甚至和他们情愫暗生。而与此同时,普通美国人也非常配合,在过去的五十年间,有数千美国人声称他们被外星人绑架,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是一个从银幕上到银幕下,都和外星人关系密切的国家。

为什么是美国人?他们为什么总能和外星人进行“第三类接触”?这是美国文化土壤造就的,根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相信外星人的存在。这种土壤,是由那些语焉不详的新闻报道、影视剧、小说、都市传说造成的,反过来,这种土壤,又不断制造出更多的外星文化产品,以加固这种信念,两者互相作用反复作用,近乎催眠一般的,成为一种古怪的传统。

这么大规模的外星文明来访,为什么没有为更多人所见?电影电视(包括斯蒂文·格瑞尔的演讲)于是作出了解释——因为这一切都被美国政府和军方掩盖了,他们垄断了所有信息,并垄断了外星事件的解释权。这看似是反对,其实是解围。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美剧《X档案》,讲述美国FBI探员福克斯·穆德与女法医黛娜·斯科莉调查与外星和神秘现象有关的事件,这部剧连续多年成为收视冠军,甚至酝酿出了“一种关乎科学、幻想、阴谋以及对我们的世界不同看法不同解释的文化现象”,贯穿《X档案》始终的线索,就是穆德妹妹的神秘失踪,而她的失踪,和美国军方对外星事件的遮掩有着重大关联。

这是一个已经自圆其说的体系:外星人总是和美国人关系密切,而这一切又被美国政府和军方高度控制着。

其中蕴含的,是美国人那种试图创造新神话的自信。我们已经共同假设,外星文明是远远高于我们的,他们如果要和我们接触,肯定要在我们中间,选择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高,更能和他们进行沟通的族群。美国人毛遂自荐地担起了这个重任,在电影电视以及目击报告中扮演了外星人选择的通灵人、传道者角色,他们顺便通过外星人文化传达各种观念,关于环保的、文明的、核武器的、甚至人际关系的,比如电影《超时空接触》等等,是不是事实不要紧,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相信这个神话,而别的人也默认了这个神话。比如,英国男子加里·麦金农,就以黑客手段入侵美国军方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计算机网络,并声称那里储存有大量的与外星文明、新能源有关的机密。前一阵子,俄罗斯国家电视也播放了一部解密纪录片,在影片中,一位天文学家和不明飞行物专家称,在美国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时候,那些已经在月球上登陆的绿色外星人警告美国人离开月球,使美国终止了阿波罗计划。

美国人用外星人文化,创造了一种不是宗教的宗教,这种宗教的释义权,由他们独享。在古代宗教里,总有一些“离神更近的人”,而他们沿用了这个模式,替换了其中的关键角色,成为“离外星人更近的人”。更有趣的是,人们默认了这种优越感。

正大剧场

《侠胆雄狮》一九八七年

许多许多年前,一个春天的星期天,十四岁的我,和同学们骑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玩,中午一点钟的时候,我们开始往家赶,三点半,我们分别赶回了家。我把自行车丢在一边,迅速打开电视,还好,还没开始——那是1990年4月21日,《正大综艺》开播第一天。我们知道它,是因为它即将开播以及选拔主持人的消息,已经在报纸上出现很长时间了。

时隔十八年,我也记得它的流程,因为无数次重温,因为熟记在心。《正大综艺》开始前,是大大泡泡糖的广告和《机器猫》,开播前还有则声明,由一个朗朗的男声念出来:“‘机器猫’的文字和形象已向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违法必究。”十六点整,《新闻五分钟》,十六点十分,《正大综艺》开始,金色的“正大综艺”四个字在那段熟悉的音乐里翻转着,然后定格在屏幕中间的位置上。

第一任主持人是姜昆和杨澜,他们每次总能变换主持词,巧妙地把“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镶嵌进去,主持《世界真奇妙》的则是李秀媛。正大集团的广告穿插其间,画面上有蔬菜碧绿的农庄和冠子火红的大公鸡,以及翁倩玉的那首歌《爱的奉献》。十七点十分,《正大剧场》开始,并掐着点在十八点三十分前结束,因为随后是《猫和老鼠》。这一切都是那么“新”,包括杨澜那种在当时主持人里罕有的气质,李秀媛那种绵软温和的语调,正大集团广告那精致的画面和那种明朗,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但最难忘的,却是《正大剧场》。无论过多久,我还记得第一部在《正大剧场》播出的电视剧是《侠胆雄狮》,开场有男女主人公的独白,先是文森特:“这是个有权有势的人统治的世界,是她的世界;与我的世界截然不同。。”然后是凯瑟琳:“他来自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我无论走到哪儿,心灵上总有他在伴随。我们的关系比友谊或爱情更为牢固。我们虽然不能生活在一起,我们永远、永远也不会分离。”

能够在《正大剧场》出现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必然是温情、明朗的,多半会有一个happyending,完全能让全家人一起放心地看完,《金玫瑰洞》、《归乡路漫漫》、《环游世界八十天》、《青年与神灯》、《气球上的五星期》、《海底两万里》、《孤星血泪》、《小怪物》、《金色小提琴》、《简·爱》、《白衣女人》、《费城实验》、《傲慢与偏见》、《弗洛斯河上的磨房》、《金色池塘》。。以至于许多人回忆起那些年,总会把记忆中所有明朗的电影,都归在《正大剧场》名下。

王佳芝回味和老易在一起的感受:“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正大综艺》和《正大剧场》让普通人奔忙的一周都有了个目的。。星期天下午的那种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电视屏幕上,一个又一个温热的故事。。1978年后的三十年,它占据了十八年,它给了一切尚不丰盛的、没有太多选择的中国人最多的养分,它能成为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最长、播出数量最多的综艺节目,我一点都不奇怪。

它最初的那批观众,已经开始回忆了。百度的“《正大综艺》吧”和豆瓣的“《正大综艺》小组”,被一片询问淹没:“有谁记得一个外星人和小男孩的故事?”“单亲妈妈抚养很多孩子,镇上的好心人送去圣诞礼物的片子叫什么?”“一个穷人家的女孩给富人家的女孩做伴的故事叫啥?”“谁知道一个人发现有几个小人国的人然后就把他们养在一个野餐篮子里的片子叫什么?”记忆经过十八年时间的搅拌、混淆,已经有点面目全非了,至今我们也在讨论、求证,《侠胆雄狮》的最后,凯瑟琳是不是当真在为文森特生孩子时难产死去,还是只是传说给我们造成的印象?

都已不可考。可以确凿无疑地描述的,只是记忆里的一片明朗温情的颜色。而那段时光已经混杂着我们的询问,带着发电报的那种滴滴声,传往黑暗的宇宙,里面隐藏的,是我们曾经的热爱和眷恋。

样板剧

《红楼梦》一九八七年

身为个体户,假期甚至年节的概念都非常模糊,然而打开电视,看到芒果台重播《还珠格格》,就知道必定是假期来了。十五年前,还在念大学,小燕子就被容嬷嬷折磨得鬼哭神嚎,十五年后,外甥都硕士毕业了,小燕子照旧活在容嬷嬷的淫威之下,容嬷嬷是蔡琴之后的第二棵常青树。

芒果台一再重播《还珠格格》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因为它适合全家观看,其次是因为芒果台对《还珠格格》感情复杂,对于该台的江湖声威,对欧阳常林,《还珠格格》都意义重大。而平常的电视剧重播则没有这么多的感情色彩,第一是效益,第二是效益。。第八还是效益,所有的电视台,都在等待一出只需购买一次就可重播无数次而依然受欢迎的样板剧。

样板剧老大,当然是1987版的《红楼梦》,根据官方统计,它已经重播了七百多次,考虑到一些市县电视台和厂矿电视台的播出不一定被纳入这个统计里,实际上的重播次数可能还要惊人。其次应当是1986年首播的《西游记》,尽管它的特技和化妆现在看来简直简陋得可怕,但它的热情和光彩已经不可能复制了。可以排在重播次数前十位的电视剧,大概还有1993年2月1日在央视三套首播的《新白娘子传奇》、1983版《射雕英雄传》、《武林外传》,以及《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假日期间,白天的电视屏幕,基本被这些重播剧垄断。

现代剧里能排进前十的,大概只有首播于1993年的《我爱我家》。有些剧,某一段时期可能获得多次重播,但长期效益不明显,例如1987年的《乌龙山剿匪记》,1986年播出的收视率曾经高达92%的《新星》,以及稍后的《公关小姐》、《渴望》、《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等等。《渴望》在新世纪重播的时候,所有对这部剧温情尚存的人,都被自己的记忆吓了一跳,原来它是这么简陋,原来,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是这么难以落实在新世纪的新生活里,收养一个孩子,已经不是添双筷子那么简单——先去打听下房子多少钱一平米。

可以看出,成为一出能够在十年里反复重播的电视剧,至少要满足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古装剧。第二,情节热闹,大团圆结局。《红楼梦》尽管是以悲剧收尾,但妙在生气勃勃珠圆玉润,而且场面华丽鲜艳。只有符合了上述两个条件,才有可能避开时效性的困扰,才适合全家共同观看,才能在学生的假期进行重复播映,才有可能,成为新时期的样板剧。

我们为什么喜旧厌新?因为,它是不变的,意识到世界上有不变的东西,我们才能慨然地接受改变。样板剧,是高压的城市生活的缓释剂,是我们所能保留的最后一点乡愁。

包场电影

《少年犯》一九八五年

2009年,网上出现过一张票房过亿的二十部内地电影名单,列在第七位的,是总票房两亿五千万的《生死抉择》,排在《赤壁(下)》和《英雄》之后,80后纷纷发问,这是什么电影?哦,资浅少男少女们听好了,它属于另一种类型片,叫“包场电影”,由单位或者学校组织成员集体观看的电影。

“包场电影”也有分类,第一种是彻头彻尾的福利,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内地以“内部参考电影”为名上映的鲍起静版《白发魔女传》,还有得了金熊奖的《红高粱》,因为过分轰动、过分具有话题性,别人都看了,不组织自己单位的员工去看,实在说不过去,况且,因为一票难求,更体现了工会主席的人脉和办事能力,简直非包不可,这时候的“包场电影”,其实是单位实力竞赛和工会主席劳动技能大赛;第二种被包的电影,则往往缺乏被包的因由,实在要有,只是因为影院经理和学校校长或者单位领导擦出了某种火花,例如我们小学时代被组织去看的《峨眉飞盗》,有裸体镜头、飞檐走壁,以及阴森森的音乐,观影归来,我们的副校长脸色阴沉了足足一周,他是故意阴沉给校长看的——校长是拿事的,是他包了这场不适合小学生观看的电影。

第三类“包场电影”,才体现着包场观看的真正精神:接受教育和震慑。我们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观看过《少年犯》、《生死抉择》、《焦裕禄》、《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夜幕下的黄色幽灵》,每次看电影前,都要点两次名,校门口一次,电影院门口一次,半途溜号的,会被记为旷课或者旷工,后来我升了职,还有份在市委的小放映厅里观看副科级以上职员才有份观看的反腐电影——“包场电影”简直可以组成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成长史。但这么多的包场片里,唯一吓到我的,是高一时候看到的《黑太阳731》,多年后我才知道,它是香港《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生效后的第一部“三级片”!

在“包场电影”中成长起来,自然而然会成为这种教育方式的接班人,后来我恰巧在工会工作,买票发票组织集体观影是经常的事,有一次,我偶然看到话剧《兰州老街》,自己掏钱看了三遍还感叹,立刻向工会主席提出申请,要求为全体职工包场,等到了开演,我气急败坏地发现,我们单位所在的区域几乎全空着,把自己的趣味强加于人,就有这样的尴尬,哪怕那是自以为高级的趣味。

包场看电影,以及可供包场观看的电影,现在是越来越少见了,但商业社会里,“包场电影”以一种更为隐蔽的形式出现了,那些凭借猛烈的广告攻势蛊惑我们,并以霸占院线的方式让我们不得不观看的电影,其实是另一种“包场电影”,另一种大规模的集体行为,它与“包场电影”的区别只在于,它是貌似主动的、有选择的,其实依旧是无选之选。任何时候,普通人其实都没有选择。

童年阴影

《月光光心慌慌》一九七八年

有些事情每每如人所料。网上新闻里每逢有公子哥行凶,网友评论众口一词:“将以精神问题为由获得从轻发落”,果然。再例如陈冠希事件刚露了头,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的时候,我就默念,童年阴影,童年阴影。。

果然。媒体后来称,陈冠希之所以热爱拍照留念,都因为他“从小受双亲离异影响,十三岁时向黑人女性献出处男身”,以至于造成性观念偏差,他远走他乡,不单纯为避祸,更为寻求精神治疗。

我有如此预见,是因为看过太多有关童年阴影的电影和电视剧,从《德州电锯杀人狂》到《月光光心慌慌》到《十三号星期五》,从《沉默的羔羊》到《红龙》,一直到《犯罪现场》的“拉斯维加斯系列”、“纽约系列”、“迈阿密系列”,杀人狂总有童年阴影,行为模式始终被这阴影渗透,他们被家庭成员虐待,被同伴欺侮,不是对年轻女性怀有仇恨,就是对被罚做家务时使用的漂白粉怀有愤怒,只等着成年后寻机爆发。美国编剧尽管各有心思,但在两件事情上保持了惊人的一致,一是罢工,二是对童年阴影的热心诠释。弗洛伊德先生如果在世,只需向编剧们坐收提成,就足以致富。

只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顺利地将童年阴影保留下来?我等凡人,也不是没有童年阴影,只是/‘文/社会绝对/人‘/免费提供/书‘/自我重建的/‘屋/课程,百转千回后,童年阴影已经消磨殆尽。你拥有一位苛刻的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