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传-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荆轲点了点头。
    接着太子丹走下了马车,李图感受到他身上的气息似乎变了些,变得更变富家公子,不禁一楞。太子丹走下马车,李图也跟着走了下来,想看看太子丹如何应对。
    “你们是何人,为何出现在这里?”其中一名甲士厉声问着,警惕地看着三人。
    “在下乃是出来游学的学子,正欲入秦。”太子丹对着走来的甲士淡淡道。
    “游学?”
    几名甲士相互看了一眼,然后细细打量起太子丹和李图,对于静静站在太子丹身后的荆轲则只是看了一眼,就没有理会。
    巴氏之女向银枪青年交代了什么,然后带着那名清瘦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两位公子可是外出游学?”巴氏之女微微一礼问着。
    “正是不错。在下子丹,见过巴姑娘。”太子丹也微微一礼道,谈吐得体,让人心生好感。
    李图也见了一礼,然后在旁边静静看着,任由太子丹应对。
    只不过是三言两言,太子丹就去掉了巴氏之女的戒心,答应了让他们跟着一起入秦。
    ……
    车队收拾好一切后,继续上路,如果再来第二波马贼,这数十名甲士定然是吃不消。
    清瘦中年人跟着马车旁边走着,对着车内细语:“小姐,这两人似乎不简单,为何还让他们跟着。”
    “清自然是知道,不过凡是读书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几分骨气,几分胆气,几分傲气,遇事沉着冷静那本是读书人应有的本姓,要不然书是白读。他们出现,能够静静地看着一切,也没有说明什么问题。只要他们不是马贼,让他们跟着又何妨,不过,他们是马贼吗?”
    巴氏之女道,不禁想起了自己父亲,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祖上留庞大的资财差点就从他手上败掉,幸好自己及早接手。
    清瘦中年人怔了怔,虽然看得出这两名学子不简单,但定然不会是马贼。不过小姐说得也在理,他们不是马贼,让他们跟着又何妨?况且,小姐对读书人一直都以礼相待。
    傍晚,巴氏车队在路边扎营夜宿,还送来了不少的食物。
    第二天,大概是在午时时分,车队终于赶到了函谷关,一切都非常顺利。
    “小姐,听言太子苏来了函谷关。”清瘦中年道。
    “他来了,那么公子将定然也会来。”
    巴清微微蹙着眉头,太子苏对巴氏一族垄断了丹砂开采颇为不满,但她担心的并不是太子苏,而是公子将。
    公子将年少轻狂、争强好胜、飞扬跋扈,处处与太子苏针锋相对,如果太子苏是阳光,那他就是惊雷、烈火、狂风。不仅是敌人,就连最亲密的朋友,在这种力量面前也是不知所措。
    这个横行霸道的公子将,却是秦王的宠儿。秦王说过,他喜欢公子将,在众孩子中,他唯一杖责过的,就是公子将。他打的是公子将那不安分的野心,但打完之后,照样喜欢,喜欢的也是这个野心。
    而且,公子将与太子苏的才能不分上下,同样出色,少有人能及。
    正是因为公子将的野心,公子将成了秦王手中策动太子苏的“马鞭子”,只是太子苏并不需要鞭策。
    年少时的太子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王背道而驰。秦王偏执的认为这是太子苏姓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太子苏戍守边疆,抵御北方的外族,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太子苏。
    “小姐,如果公子将在函谷关闹起事来,那么将会波及到我们啊……”中年男子道。
    “他与太子苏的明争暗斗,这些年来还少?再捐一笔钱就是了。”巴清摇了摇头,接着略有些不解地道:“太子苏不是在北方戍守边疆吗,怎么到了函谷关,这倒是让人奇怪了。”
    当太子丹提出离开时,巴氏之女还命人送来了一些金银。
    “秦关果然是一座雄关,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看到了秦关,李图不由感叹起来,怪不得百余年前,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函欲关外出现了一名戴着斗笠的灰袍男子,身后背着一柄长剑,气质从容淡定。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百步飞剑
    戴着斗笠的灰袍男子,微微眯着眼睛,目光透过了垂纱,看着这一座充斥着浓浓兵戈气息的百战雄关。接着背着长剑,一步一步走进了关城,静静地在铺着方砖的街道上走着。
    灰袍男子的身体挺拔修长,比平常人高出了大半个头,走在大街上如鹤立鸡群。微寒的春风,把垂纱轻轻掀起,露出了大半张脸,脸上有一双沉静如水的眼睛。
    灰袍男子只是在大街上静静地走着,对于身边的喧哗闻无所闻,大街走了一条又一条。太子苏、公子将这两人将要入城,他必然要在一个时辰内把整个关城走一遍,肃清赵、魏、韩三国埋下来的刺客。
    但关城内的刺客,似乎永远都清除不净,而且有些刺客隐藏得很深、很深,城卫军根本就没有能力把他们找出来,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把他们一一地搜出来。
    “杀气?”
    静静地走在大街,似乎是漫不经心,但在经过一个巷口时,灰袍男子退了回来。然后站在巷口前,目光透过了垂纱,细细地看着小巷中的每一个人。
    神态、仪容、举止,每一个细微的地方都不放过……
    小巷中,行人并不是很多,只有寥寥几人,显得有点沉寂。
    灰袍男子的目光从他们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停在一个修鞋匠身上。
    修鞋匠是一名六十余岁的老汉,头发已经灰白,满脸的皱纹,清瘦的身子显得有些佝偻。此时正担一扁担,从小巷中慢慢走出来,虽然走得不快,但每一步都很稳。扁担上,一头挑着一个旧木箱,一头挑着钉鞋用的铁拐顶和小砧子之类的工具。
    木箱里有补鞋用的皮子、胶水、钉鞋用的钉子、绱鞋用木楦子等。但在木箱的侧面,却是插着一把很别致的修鞋刀,修鞋刀磨得雪亮,闪烁着寒光,大概有六寸长。
    灰袍男子的目光从修鞋匠身上停了下来,接着一步一步进上去,在老汉前停了下来。
    “客官可是修鞋?”
    老汉停下了脚步,微微低着头,看了看灰袍男子那一双沾满了尘埃的靴子。靴子虽然沾满了尘埃,但不破,根本就不需要修补。感觉到对方正在静静地看着自己,老汉心中不由有些拘谨起来,道:“客官,你的靴子并没有破,不需要修补。”
    灰袍男子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显得点冷漠。
    灰袍男子刚出现在巷口时,老汉就注意到了对方,以及背着的那一柄长剑,所以在不经意间放缓了脚步。但想不到对方还是走了上来,拦住了自己,难道他发现了什么?
    这应该不可能!
    自己在关城潜伏了三十余年,潜移默化间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秦人,一名真正的修鞋匠,每一次城卫军的搜捕都能够成功地逃脱。
    久而久之,在潜伏的刺客中,就没有了他这个人。秦军不知道,就连潜伏着的刺客也不知道。
    灰袍男子沉默了片刻,蓦然间道:“老丈,你的鞋刀很别致,经常使用吧,而且也很锋利。”
    “呵呵……不经常用,不锋利,如何混口饭吃啊。”老汉略显不好意思地道。
    “老丈,你是哪国之人?”
    老汉心中猛然一颤,那一双混浊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慌,幸好的是他一直低着头,一直看着灰袍男子的那一双靴子。
    难道他真的发现了什么?
    赶紧道:“客官你这是说哪话,老朽当然是秦国人啦。”
    “哦。”
    灰袍男子点了点头,看了看老汉的那一担子,还有他那一双布满了茧的双手,接着又道:“你的手很稳,是一名真正的修鞋匠,但……”
    “但什么?”
    老汉略微疑惑地问着,目光从灰袍男子的靴子上转移到了旧木箱的侧面,那一小柄鞋刀上。
    灰袍男子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过了身子,向巷口走了出去。
    老汉一直低着头,看着那一双靴子一步一步离开,当那一双靴子走出小巷后,突然传来了一句很轻的话。
    “……也是一名真正的刺客。”
    老汉目光猛然收缩,露出了惊骇,此时整个背部都已经湿透,但看到灰袍男子走出了小巷,才放松一口气。
    此人太过危险了,什么时候关城出现了如此厉害的人物了?
    为何他不杀我?
    难道他不是秦国之人?
    老汉靠着墙边慢慢地放下了担子,瘫软地坐在地上,用袖口擦了擦额上蓦然间出现的汗珠,深吸了一口气,平息心中的惊魂。
    他是如何知道我的身份的?
    蓦然间,一道淡淡白光从老汉的喉咙处闪过
    ……
    灰袍男子继续在大街上漫不经心地走着,当走过一家酒楼时停了下来。
    店内一名二十余岁,正端着两碟菜上来的店小二,看到门口处站着一名戴着斗笠、背着长剑的男子,不由怔了一下,眼中闪过些疑惑。
    当店小二把菜端放在客人的桌上,再望向门口时,却是发现那人已经不见了,心中更是疑惑了。
    两息后,一道淡淡的白光出现在店内,在店小二的喉咙处闪过。
    灰袍男子继续在大街上静静地走着,经过了一处青楼,又停了下来。
    青楼上,一名十七八岁的女子,身着一袭白色繁花抹胸,外披一件白色纱衣,那若如雪的肌肤透亮。
    三千发丝散落在肩膀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发饰,只是带了许多繁花。红白的繁花,衬托着那张雪白透晰的脸庞,身上缠着黄丝带,显得十分妖艳迷人。
    静静地坐在那琴台前,弹奏着古琴,琴音清幽,脸上却是带着一丝忧郁,令人怜惜。
    灰袍男子离开后,又是一道淡淡的白光闪过,琴音戛然而止……
    灰袍男子一条条街道、一条条小巷,似乎在漫不经心地走着。每当停了下来,在离开后,都会有一道淡淡地白光闪过,都会有一个人丧命黄泉。
    有挑着担子的修鞋匠,客栈上菜的店小二,青楼的红倌人……
    在大半个时辰内,灰袍男子把整个关城走了一大半,一共出了五次手。
    一刃断喉,百步飞剑
    ……
    在灰袍男子前方一百余步处,李图和太子丹正在随意地走着,细细地看着这一座百战雄关,感受着那浓郁的兵戈气息,神态有些沉湎。
    跟在身后的荆轲,疑惑地看了看前方,停下了脚步。
    太子丹有感,回头问着:“怎么了?”
    荆轲沉默了数息,眼中闪过了疑惑,似乎自己感应到了什么,但又捕捉不到,于是摇了摇头。
    太子丹疑惑地看了一眼,不再语,继续走着。
    一步,两步……
    每一步,荆轲都走得很慢,很稳,努力地听着,耳边的一切声音慢慢消失,只剩下前方。
    在荆轲的前方,一百余步外,那名灰袍男子似乎也感应到了什么,微微眯着眼睛,向前方看去。但前方车水马龙,人群熙攘,并不能看到什么。
    于是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站在大街上,闭上了眼睛,用心地去感应,耳边的一切声音也在地慢慢消失着。
    “剑?”
    灰袍男子口中轻轻吐出了一个字,接着一步一步走下去,虽然是闭着眼睛,但走在人群熙攘的大街上,并没有碰到任何一人。
    越是走下去,剑的气息越是浓郁,似乎是一把有灵姓的剑。
    “又是赵、魏、韩三国的刺客?”
    灰袍男子猜想着,但步伐慢慢放缓了下来,这剑与之前所遇到的剑有所不同,很诡异,让他不得不小心应对。
    “什么时候,赵、魏、韩三国,出现了如此厉害的剑客了?但只要入秦,也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
    灰袍男子睁开了眼睛,一步一步走下去,这是他一生中所遇所有的剑中,最厉害的一柄剑,竟然与自己不相上下。
    似乎对方也感应到了自己的存在。
    一步步走下去。
    灰袍男子和荆轲的距离,越来越接近一百步。
    当距离达到一百步时,荆轲那一双灰色无瞳的眼睛猛然收缩起来,出现了一双黑色的瞳孔,身上散如山岳、如飞箭的诡异气息,一闪而过。
    同时,脑海中也闪过了一名名字。
    接着,猛然退回了一步,而灰袍男子则是前进了一步,荆轲再退回一步。
    一进,一退……
    太子丹和李图有所感,回头一看,却是发现荆轲早已经消失不见。
    “好敏感的感知。”
    在李图的前方,那名戴着斗笠的灰袍男子,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睛突然凝视起来,看着前方,接着身影一闪闪地在大街上消失。
    每闪一下,都会出现在前方数丈处。
    发现荆轲突然消失不见,李图也知道事情不对劲,轻声问着:“发生了什么事?”
    此时,太子丹看到一个灰色的身影一闪而过,微微回头看了一眼那个消失的身影,道:“先找一家客栈住下来再说。”
    李图点了点头,也不再多问。
    客栈中。
    “子丹兄,荆轲突然消失不见,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李图问着,虽然知道荆轲定然不是无故消失,但现在还是一头雾水,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太子丹坐了下来,煮起了茶,似乎并不怎么着急,道:“荆轲遇到了高手……非常厉害的高手。而且,能够把荆轲逼到如此地步的,整个秦国只有一人。”
    李图倒是有些好奇起来,问着:“何人?”
    “秦王身边的第一护卫,盖聂。”太子丹沉默了一下道。
    ……(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章 秦太子苏
    室内茶香弥漫,沁人心脾。
    李图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太子丹煮茶。
    “此人的剑术简洁朴素,一击必杀,是为秦国第一剑客,有‘一刃断喉,百步飞剑’之称。荆轲虽言,暂不是他的对手,但只要不进入他的百步之内,应该会没事……据传言,盖聂乃是鬼谷子的弟子,只是真假难辨。”
    太子丹一边道,一边煮茶,神态颇为悠然自得,不急不燥。
    “鬼谷子?”
    李图微微怔了一下,自然也看过关于鬼谷子的记载,只是书籍上寥寥几笔所言不多,无人能够证实他是真实存在,还只是一个传说,奇怪地问着:“难道他真的存在?”
    “不知道。”
    太子丹摇了摇头,回答很干脆,然后又有些疑惑地道:“不过,既然他是秦王身边的第一护卫,为何突然到了关城?这倒是让人有些奇怪,捉摸不定啊。”
    “子丹兄是说秦王来了关城?这应该不可能,一国之主不可能突兀地离开王都,而且没有一星半点的消息。”李图一楞,摇了摇头。
    “我觉得也不是秦王来了关城,只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到盖聂出手?既然盖聂出手了,那必然是大事,但关城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太子丹皱了皱眉头想着。
    李图也在沉思着,片刻后道:“既然盖聂的身份乃是护卫,那么他来关城也不一定是为出手…。。。或许在保护着某人也说不定。”
    “极有可能。”
    太子丹点了点头,片刻后又道:“能够让盖聂出手保护的,整个秦国只有两人,一是秦王,二是太子苏……难道是太子苏来了关城?只是他不是在北方戍守边疆吗,怎么到了关城来了,这更是让人奇怪了?”
    茶煮好后,捧起茶碗到唇间,一啜。
    良久,道:“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