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原帝国-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据《拉失德史》记,帖木儿命五百精兵埋伏在石桥附近,自己率1,500人于夜泅水渡河,占领山头。第二天,敌哨发现他们的足迹,知道他们已渡河,因而军心大乱。入夜以后,帖木儿军在各山头燃火,察合台军见火光,惊慌而逃。——译者
    〔11〕《武功记》第75页。
    〔12〕哈比勒·沙是都哇的曾孙、燕只吉台之孙。他由于不耐王族繁文缛节之苦,于是摒弃尘世之乐,过苦行僧的生活。德尔维希(der vish)是一个波斯字,相当于阿拉伯文的法基尔(穷人),指伊斯兰教中的苦行者,他们弃绝人世之乐,过着游方的贫苦生活。(见《拉失德史》汉译本,第188页)。——译者
    〔13〕《武功记》第76—78页;《拉失德史》第29—31页。
    〔14〕《武功记》第80—92页;《拉失德史》第31—37页。
    〔15〕然而,忽辛常常是住在昆都士以北,阿姆河北岸的萨里·萨莱。
    〔16〕《武功记》,克鲁瓦译本,I,97。
    〔17〕《武功记》第一卷,第127—132页。
    〔18〕《武功记》第148—156页。
    〔19〕《武功记》第157—160页。
    〔20〕《武功记》第160—175页。
    〔21〕《武功记》第175页。
    〔22〕《武功记》第180—194页。
    〔23〕伊本·阿拉不沙对帖木儿的猛烈诽谤(桑德译本,1936年)并不亚于歇里甫丁为帖木儿所作的虚伪辩护。在此,辩护比指责更应该受到谴责。
    〔24〕《拉失德史》丹尼森·罗斯译本,第83页。
    〔25〕《武功记》I,第186和193页。《拉失德史》第72,83页。
    〔26〕《武功记》II,第19—20页;IV,第40页。
    〔27〕《拉失德史》第83页。
    〔28〕伊本·阿拉不沙书,桑德译本,第299页。(沙里亚伊斯兰法是伊斯兰教正式规定的神圣法律的总体,基本上以可兰经中所找到的,以及穆罕默德的言行中所启示的真正的圣诫为基础。这一法律在理论上不仅支配各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事务,而且还规定了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民政、刑事、道德、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事务。——译者)
    〔29〕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Khwàrizm”条目,第962页。柯提在《武功记》第一卷的地图上是标在阿姆河岸附近、希瓦上方不远的地方。厄斯金指出,柯提是花剌子模的古都,并说是在阿姆河沿下游方向距赫扎拉斯普24英里的地方。巴托尔德说:“赫扎拉斯普是一个著名的城镇,从赫扎拉斯普到希瓦是一天的路程。柯提距希瓦是一天的路程,为花剌子模古都。牙忽特说,柯提一字花剌子模人用以指草原上的堡坞,所以,现在在中亚柯提之意与图尔库勒相同。”(《巴托尔德文集》俄文第一卷,第199—205页。)(参看《拉失德史》汉译本,第一编,第212页注②。——译者)
    〔30〕突厥化的昆吉剌部首领胡赛因·苏非,趁钦察的金帐汗国和波斯的伊儿汗国衰亡瓦解之机,建独立王朝,称苏非王朝。这是一个伊斯兰的王朝。——译者
    〔31〕《武功记》I,226。。电子书下载
    〔32〕回历773年春(1372年)即鼠年,《武功记》I,229。
    〔33〕上引书,I,239。
    〔34〕上引书I,242。
    〔35〕774年拉马丹月(1373年2月日24至3月25日),牛年,《武功记》I,243。
    〔36〕回历777年春(1375年6月2日至1376年5月20日),鳄鱼年;《武功记》I,260。《史集》罗斯译本,第44页。
    〔37〕帖木儿经柯提,进至哈思,在此得到消息,知其部下异密阿的勒沙等叛变,正进攻撒麻耳干,帖木儿只得回师。——译者
    〔38〕战争开始于回历780年沙瓦尔月(1379年1月21日至2月18日),即羊年,《武功记》I,299。
    〔39〕《武功记》I,301—302。
    〔40〕《武功记》I,305—306。
    〔41〕巴托尔德在《伊斯兰百科全书》中的“杜格拉特”条目,第1112页。
    〔42〕《拉失德史》第38页。
    〔43〕当时忽歹达只有七岁。——译者
    〔44〕哈马儿丁在一天之内就杀死了秃忽鲁·帖木儿的十八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即黑的儿火者,当时尚在襁褓之中,被忽歹达及其母隐藏起来,才幸免于难。后来他们将此子送到帕米尔的山中抚养,哈马儿丁到处搜索这个孩子,始终没有找到。《拉失德史》第51页。——译者
    〔45〕《拉失德史》第38—39页。
    〔46〕《拉失德史》第39,51页。
    〔47〕《拉失德史》第40页。
    〔48〕这次远征是从776年(公元1375年)沙班月1月5日至2月2日之间出发的。上引书第41页,《武功记》法译本I,251。
    〔49〕《拉失德史》第41页。
    〔50〕上引书第42页,《武功记》I,255。
    〔51〕帖木儿率军进入天山后,没有察觉伏兵,派大部分人追击敌军,身边只留二百人左右。于是,哈马儿丁率四千骑兵从埋伏中冲出围攻帖木儿,帖木儿奋勇突围。后来又在桑格即哈吉与哈马儿丁相遇,打败哈马儿丁军,哈马儿丁本人受伤逃跑。——译者
    〔52〕《拉失德史》第46—47页。《武功记》法译本I,264—269。
    〔53〕《拉失德史》第50页,《武功记》第275—276页。
    〔54〕希吉勒历785年,即鼠年(即公元1383年3月6日至1384年2月23日)。《武功记》I,361。
    〔55〕这次战争开始于希吉勒历791年(即公元1388年12月31日至1389年12月19日);《武功记》II,35。
    〔56〕《武功记》II,43。
    〔57〕《武功记》II,45,51。参考沙畹《西突厥史料》第5章第270页。
    〔58〕《武功记》II,46。
    〔59〕《拉失德史》第52页。
    〔60〕《武功记》II,50—53。
    〔61〕《武功记》II,第53页。
    〔62〕《武功记》II,第54—55页。
    〔63〕《拉失德史》第25章说当时哈马儿丁患水肿,不能骑马握缰,因而被部下抛弃,不知所终。——译者
    〔64〕《武功记》II,66—70(希吉勒历792年初,马年即于1389年12月20日出发)。参考米诺尔斯基的《世界境域志》第195—196页。
    〔65〕《拉失德史》第56页。忽歹达拥立黑的儿火者为汗,《永乐实录》(卷100)有记载:“闻别失八里头目忽歹达,事其主四世,国人信服。今能赞辅纳黑失只罕,亦赐玺书彩币嘉劳之。”从纳黑失只罕往上推,四世的第一世汗是黑的儿火者。《明史》、《明实录》所记忽歹达以辅佐黑的儿火者也同。——译者
    〔66〕《拉失德史》第52页。
    〔67〕上引书,第52页;《武功记》II,421。
    〔68〕黑的儿火者的死年,诸书记载不一:《帖木儿武功记》作1399年;《乐园》和《拉失德史》记1420年。据汉史书《明史·别失八里传》“成祖即位之冬(1402年),遣官赍玺书彩币使其国。未几,黑的儿火者卒,子沙迷查干嗣。”到1404年已是沙迷查干在位,黑的儿火者死于1402—1403年间。——译者
    〔69〕这是《拉失德史》中的顺序。《武功记》和米尔空的顺序是马黑麻、纳黑失只罕。看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的《中亚蒙兀儿斯坦史》(伦敦1895年)第41—42页。    (黑的儿火者及其三子的译名均采用《永乐实录》之名。——译者)
    〔70〕《武功记》III,第213—220页。是在希吉勒历802条下即兔年条下叙述(即公元1399年9月3日至1400年8月21日)这时战争的消息到达当时在波斯的帖木儿。
    〔71〕《武功记》II,第317页。穆因丁《赫拉特史》,梅纳德译本(《亚洲杂志》1861年,515—516页)。
    〔72〕此事在回历783年穆哈兰月(1381年3月28—4月26日),即狗年。《武功记》I,第326页。
    〔73〕784年底(1382—1383年),《武功记》I,第359页。
    〔74〕《武功记》I,第361页。
    〔75〕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Tugha Timur”条目,第863页。
    〔76〕多桑《蒙古史》IV,第739—740页。
    〔77〕《武功记》I,第329—330页。
    〔78〕《武功记》I,第330页。
    〔79〕《武功记》I,331页。
    〔80〕《武功记》I,338—346页。
    〔81〕《武功记》I,第353页。
    〔82〕《武功记》I,第377页。伊本·阿拉不沙,桑德译本,第25—27页。
    〔83〕扎兰季被占是在785年沙瓦尔月(1383年11月27至12月25日),即鼠年。
    〔84〕《武功记》I,第379页。
    〔85〕1936年,哈辛探险队在锡斯坦的沙尔—奥塔尔,或称塔尔乌沙(扎希丹)发现了遗址。其中原来的耕地在1384年帖木儿摧毁后已经被沙丘淹埋。
    〔86〕786年沙瓦尔月(1384年11月16日至12月14日)。
    〔87〕《武功记》I,第388—395页。
    〔88〕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hmed Djalàir”条目,第200页。参看伊本·阿拉不沙书,第63—64页。
    〔89〕希吉勒历(Hejira)787年(1385年2月12日至1386年2月1日),即豹年。《武功记》I,第399—400页。参看伊本·阿不拉沙书,第54页。
    〔90〕《武功记》I,第407页。伊本·阿拉不沙,第55页。
    〔91〕《武功记》I,第408—411页。伊本·阿拉不沙第57—58页。
    〔92〕《武功记》I,第414页。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Tiflis”条目,第796页。
    〔93〕《武功记》I,第425—429页。(789年初,即兔年,开始于1387年1月22日)。
    〔94〕《武功记》I,第432页。
    〔95〕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7—30页。
    〔96〕策特尔斯廷《伊斯兰百科全书》“Muzaffarides”条目,第853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36页。
    〔97〕《武功记》I,第442—447页。
    〔98〕《武功记》I,第449—454页;II,第173—183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43—46页。
    〔99〕《武功记》I,第454—462页(帖木儿进入泄剌只是789年朱儿卡丹第一月,即1387年11月13日)。
    〔100〕《武功记》第143—154页。
    〔101〕《武功记》II,第183—198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36—42页。
    〔102〕《武功记》II,第201—207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48—49页。
    〔103〕《武功记》II,第221—238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64页。(帖木儿抵报达城前是795年沙瓦尔月底,即1393年8月10日至9月7日)。
    〔104〕796年拉比第一月(1394年1月4日至2月2日),即鸡年。《武功记》II,第270页。
    〔105〕796年拉比第二月(1394年2月3日至3月3日),上引书,第275页。
    〔106〕参看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Tiflis”条目,第796页。在希吉勒历798年(1395年10月16日至1396年10月4日)。
    〔107〕米诺尔斯基“Tiflis”条目。
    〔108〕《武功记》III,第363—371页(对报达的最后进攻是803年朱尔卡丹月27日,即1401年7月9日)。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65—169页。
    〔109〕《武功记》IV,第93—97页。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hmed Djalàir”条目,第201页。
    〔110〕很抱歉,在此要详尽地重述前文(蒙古人的俄罗斯)中已经叙述过的事实。由于本节的复杂性,不可避免,不对此进行叙述,本节就难于理解。
    〔111〕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Toktamish”条目,第850页。
    〔112〕《武功记》I,第276—286页(龙年底,即1377年初)。
    〔113〕注意区别另一个哈拉塔尔,或者说伊犁河东、巴尔喀什湖的南部支流,它不在白帐境内,而在伊犁河流域的察合台境内,即在蒙兀儿斯坦。
    〔114〕《武功记》I,第292—294页。参看巴托尔德的编年,上引书“Toktamish”条目,第850页。
    〔115〕《武功记》I,第402—404页。E。 G。布朗《鞑靼统治下的波斯文献史》(剑桥,1920年),III,第321页。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Tabriz”条目,第616页。
    〔116〕《武功记》I,第423—429页(佩替错误地将此事定在希吉勒历787年,即1385年2月12日至1386年2月1日,鳄鱼年)。
    〔117〕《武功记》I,第463—469页。
    〔118〕《武功记》I,第465—469页。
    〔119〕《武功记》II,第22—26页。(791年沙发尔月前,即1389年1月30日至2月27日)。
    〔120〕《武功记》II,第27—31页(约791年拉比第一月,即1389年2月28日至3月29日)。
    〔121〕帖木儿离开塔什干是793年沙发尔月12日,即1391年1月19日。(《武功记》II,第73页)。
    〔122〕《武功记》II,第81页,在793年朱马丹第一月底的条目下。(即1391年5月5日结束)。
    〔123〕《武功记》II,第82页。
    〔124〕《武功记》II,第82页。
    〔125〕《武功记》II,第83页(793年朱马丹第二月第一天,即1391年5月6日)。
    〔126〕“帖木儿身着盛装骑在马上。头上戴着嵌着红宝石的金王冠,手持有公牛头像的金战棍。”《武功记》II,第85页。对这次阅兵(一个中队接一个中队)的详细描述是绘声绘色的,是我所知道的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127〕《武功记》II,第93页。
    〔128〕在《武功记》II,第96—97页中,帖木儿先到Semmur,后来抵雅克河(是于793年拉比第一月抵达,即1391年6月4日)。
    〔129〕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Toktamish”条目,第851页。
    〔130〕《武功记》II,第110—120页(在793年拉比月15日,即1391年6月18日)。
    〔131〕《武功记》II,第127页。
    〔132〕帖木儿·忽特鲁格是帖木儿灭里之子,帖木儿灭里是前任白帐汗兀鲁思之子。
    〔133〕《武功记》II,第124页。
    〔134〕亦敌忽(此处是Idakou,或Idaku)的这段插曲在伊本·阿拉不沙书中有全部记载(第82—84页)。伊本·阿拉不沙怀着本能的仇恨记述帖木儿,很高兴地看到帖木儿受到亦敌忽的欺骗。但是,与此相反,歇里甫丁(II,第124页)记述,亦敌忽在帖木儿的第一次“俄罗斯战争”后“溜走”了,伊本·阿拉不沙似乎把该事放在第二次俄罗斯战争之后,或者说,他混淆了两次远征。
    〔135〕《武功记》II,第331—332页。    (失儿湾在里海西岸,高加索山东端之南,原苏联阿塞拜疆东北。该省属于帖木儿。——译者)
    〔136〕797年朱马丹第二月23日,即1395年4月15日(《武功记》II,446)。
    〔137〕耶列兹城在顿河上游、奥廖尔以东100英里的索斯纳河流域。——译者
    〔138〕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