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峒曾举家沉池而死。

进士黄淳耀和弟弟黄渊耀来到一座庙中,正要自尽,这时候寺中的僧人阻止他,说:你不是大明官吏,没有守土之责,不应该死的。

黄淳耀道:城破人亡,我怎么可以不死?

遂留下遗书:

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寐,此心而已!

黄淳耀的遗书,透露出了一个读书人对王佐之业那恐怖境界的哀叹。

几天之后,两千多名百姓回城收尸,捎带脚处死了洪承畴派来的官员。李成栋咆哮连天地赶到,再次将城中百姓杀光。

又过了二十几天,又有数万百姓聚于嘉定,再次驱杀洪承畴委派的降官,于是李成栋三袭嘉定,屠杀百姓两万余人。

12.百姓消灭游击队

大斩杀!

斩杀那些具有独立思想的、对民众有着影响力的反清知识分子,也就意味着斩去了汉民族的首级。

这屠杀之术,果然对百姓的心理起到了极度的震慑作用。因为恐惧遭受报复而被屠城,民众对于流寇的态度,由义愤转为惧怕。

再由极度的惧怕,转化为臣服与惶恐。

最后转化为对强者的依附和对于公道正义的憎恨。

这种心理的逐渐变化,心理学家称之为“斯德哥尔摩情结”。意思是说一旦人被置身于无力反抗的暴力之中,心中就会渐渐认同这种暴力,支持这种暴力,最后会因为自己残喘一命,而对暴力油然而生出感恩戴德之心。

能杀你而不杀你,这个就叫恩德。

由是江南百姓态度开始转变。

时有大学者黄宗羲纠集数百名读书士子起而抗清,人称世忠营,于四明山上结成山寨。四方赶来聚义的抗清人士,有四五百人。到了晚上,就见山坡上人头涌动,来的都是当地的老百姓。到了营寨近前,百姓们发一声喊,将火把向营寨里投去,惊得一寨英雄好汉自相践踏,著名抗清将领茅涵、汪翰被活活烧死,唯独黄宗羲侥幸逃生。

逃到了剡溪,黄宗羲再一打听,原来是四明山下的百姓们痛恨他们抵抗流寇和清兵,就自发地组织起来,消灭了他们这支游击队。

当时黄宗羲有点醒过神来了,原来汉民族最大的敌人,不是虎视眈眈的异族,而是奴性和愚昧。

那就写书,唤醒民众。

于是黄宗羲写了传世之作《明夷待访录》。书中说,皇帝这种东西,是顶顶错误的社会游戏和制度,这种制度,是敲食天下之骨髓,剥离天下之子女,以供皇帝一个人享用……谁脑子快,想想有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社会制度?

可是老百姓顾不上看书,大家正在挖洞三尺,到处打听潜伏在民间的抗清义士,只要有了发现,就争先恐后地向清廷举报。前明吏部员外郎华允诚躲藏在老家的墓地里,却仍然被火眼金睛的人民群众揪了出来,拖到流寇的刀下,一刀砍了。

原吏部主事曾亨应举兵反清,未待行动,他的亲弟弟已经急如星火跑了去报告,于是曾亨应连同儿子被杀。

前明监纪推官吴应箕,潜伏于距郡城十里之外的泥湾之处,暗中练兵。兵还没有练好,举报信已经雪片也似地飞往清廷,结果流寇大至,吴应箕被俘杀害。

曾经被李成栋三次血屠过后的江阴城里,此时又住满了百姓。由于洪承畴的流寇正和当地的义军展开拉锯战,所以老百姓家里都备了一张黄纸,上书“大清顺民”四个字。抗清军队杀来了,大家就把黄纸收起来,出城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老洪的流寇们杀来了,大家就把黄纸贴在门上,出城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你不欢迎他,这帮家伙真杀啊。

没办法。

于是洪承畴笑曰: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刀砍枪扎,天下归心。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天下事已再无悬念可言。

13.大学士的对决

伴随着江南局势的逐渐稳定,南明的唐王终于出手了。

派出了大学士黄道周。

洪承畴和黄道周,两人都是大学士,又是以前在朝廷的老同事、老朋友,称得是棋逢对手。

按理来说,这一仗应该是由郑成功的父亲、海盗郑芝龙带队出征。郑芝龙要求唐王先支付军饷,可是唐王哪来的钱?于是唐王问:诸位爱卿,有谁愿意替朕分忧,不花钱去打仗?

黄道周出列,说:我去吧,不过陛下你得多给我准备点委任状。我一路前往江西,不管是百姓还是土匪,我见人就塞一张委任状,委任他为大明总兵、提督什么的;要不然的话,恐怕没人乐意打这仗。

唐王大喜,于是准备了厚厚一叠子空白委任状,让黄道周去了。

这些空白委任状硬是管用,黄道周一到江西,就召集了九千名官迷,人手一张委任状,然后大家热热闹闹地出发了。途中恰好遭遇到洪承畴派来的提督张天禄,这张天禄却是在扬州城和史可法并肩作战过的,史可法殉国之后,张天禄擦干眼泪,系紧了裤腰带,就投降了清兵。此后他将活跃在江南一带,荡平各路义军,让小皇帝顺治在北京城中安心地吃奶。

九千官迷被张天禄的骑兵重力一撞,登时四散,于是黄道周被俘。

得知老朋友来到,洪承畴鞋也不顾上穿,光着两只脚板飞迎出来:老黄,好久不见,想死你了……

黄道周:老洪,我也想你啊……两人热烈拥抱。

洪承畴:老黄,你有什么要求没有?

黄道周:没啥要求……

洪承畴:那你不写首诗啊对联啥的?

黄道周:用不着,等我死了,有的是人瞎掰乱写,不骂死你才怪。

洪承畴劝黄道周投降,黄道周笑曰:少扯淡。遂被推出,经过朱元璋的陵墓时,黄道周说:我不走了,我就死在这儿。

洪承畴答应了他。

杀死黄道周之后,洪承畴将黄道周生平所著的《易象正》、《三易洞玑》及《太函经》拿过来看,忽然书中落下一片纸,上面写着:六十二岁丙戌,是我临终之日。洪承畴掐指一算,大惊,说:今天恰好是丙戌日,老黄也正好是六十二岁,果然神算。这老黄,要是再修炼几年,真有可能赶上我……

14.王佐之才洪承畴

终于看到了,李成栋,张天禄这些人,此前都在史可法的帐下吃饭。可是他们跟着史可法干,却没有任何能力恢复大明,等落到了洪承畴的手中,就立即焕发了青春,朝气蓬勃地帮助清廷摆平了江南。

缘何?

这就是能臣、儒臣和王佐之臣的区别。

能臣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逆势而上,激流狂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干成了是自己运气好;干不成,那就是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

儒臣最擅长的工作是消弭邪戾之气,化兵戈为干帛。讲究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任什么样的凶神恶煞在手中,也能将你感化成五讲四美的新新人类。

相比于能臣的扭劲、儒臣的费劲,王佐之臣最是省劲。

因为王佐之才讲究个啥活也不干。

不干活,就让自己居于社会博弈的获利点上,随风飘荡,任意东西。你流寇爱杀人,那就杀好了;你书生要救国,那就救好了。我呢,只管在流寇杀人中获利,在书生救国中博名。

这个又叫师法自然,清静无为。

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要违背规律做事。

能臣何腾蛟用流寇,是苦心教育、怀柔手段,希望将这些杀人狂魔改造为正义战士。这么个搞法,是赶鸭子上架,典型的违背客观规律,必然是要失败的。

儒臣史可法知道,流寇就是流寇,就是要杀人放火、抢劫奸淫,以伟大的人格将他们感化成顺民还是可以的,再进一步,那就不容易了。

洪承畴用流寇,你爱杀人,那就去杀好了;爱放火放火,爱奸淫女人,都由着你。但不管你干什么,最终得利的,必然是我。

悟道了,这个洪承畴,绝对是已经悟道了。比之于读书寡益、学道不成的昆山进士黄淳耀,比之于用周易计算出自己的死期的黄道周,不知要高出了多少倍。可怜江南若许的书生才子,栽在这家伙的手中,沦为了徒然无益的牺牲品。

悟道之人,讲究一个清风明月、笑傲烟霞嘛,他洪承畴既然已经悟道,干吗还要掺和人世间这些污浊事?

无它,唯手痒耳。

老洪所学,为屠龙之术,这手艺很难找到用武之地的。幸好大明沦亡,让老洪称心如意地宰割了一下这条大龙,滋味好爽。

15.职业MBA

《广阳杂记》上记载:

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仍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这个故事是说,因为洪承畴替满清效力,他的母亲宣布与他脱离母子关系了。

目前这个故事,是多种文本必须要引用的,以证明公道自在人心。

除此之外,史家还昭告天下,说洪承畴的原配妻子叫莲心,听说了丈夫变节之后,以此为耻,愤然削发入尼姑庵,正式宣布和洪承畴脱离夫妻关系。

还有一个故事说,南明大学士黄道周被俘之后,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下联是: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这个对联巧妙地把史可法和洪承畴的名字嵌在里边,以此表明老洪绝对不是个东西。

总之,单只看这些记载,老洪这厮已经是众叛亲离了。

然而令人悲愤的是,真正的史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真正的史实是,老洪一入江南,就将母亲和妻子接来了。朝廷给老洪发来了贺信,恭喜他全家团聚,还曾前后两次封了老洪的母亲为诰命夫人。老太太非常感激朝廷的关怀,激动得泣不成声,说:承畴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这才对得起朝廷对你的培养……

真正的历史就是,明清交界时代的国家,与民众没有丝毫关系。民众不过是皇帝的奴隶,国家只是镇压这些可怜民众的机器。谁听说过哪个奴隶会热爱压在自己身上的一台机器?又有哪个奴隶乱发神经,会为了奴隶主的利益流血牺牲?

老洪知道这个,所以他收抚江南一帆风顺。

正因为老洪知道这个,所以对他来说,替满清干和替大明天子干都没什么区别。他不过就是一个MBA,谁出钱就替谁干活,这对他来说无可厚非。

既然如此,何以历史对洪承畴并不认可,讥讽不断呢?

这是因为,最初的时候,洪承畴恢复江南经济秩序,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民众对老洪实际是感激不尽的。但等过一段时间,随着地球小冰期的过去,气候渐渐变暖,人口飞快爆炸,失业人口越来越多,于是对满清的不满情绪渐渐成为潮流。这时候大家再一寻本溯源,发现都怪洪承畴……

于是老洪就不齿于人类了。

那么老洪这厮,他到底齿不齿于人类呢?

这个事……天晓得。我们还是继续讲故事,这个最省心。

玩过了,试验过自己胸中的才学,洪承畴长舒一口气,不错不错,果然是丝丝入扣,毫厘不爽。就打报告给多尔衮:报告,我的坐骑王辅臣已经快要累死,请求回北京养老。

多尔衮批复:少跟老子扯淡,马上去广东、福建,摆平南明杂碎。

于是清廷发布斩首命令,命杀人狂魔李成栋率小分队空降福建,击杀唐王朱聿键。

16.斩首行动第一季

李成栋率兵直驱建宁。

他的心情很兴奋,干了半辈子流寇,逃了半辈子的命,直到此时他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不唯是有逃命的本事,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大明朝,把将才变成流寇。

大清朝,把流寇变成将才。

那么明朝和清朝,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李成栋不清楚,也没兴趣去想。他的眼睛直盯着守护建宁的明军大营,远远地,就看到一个老兄光着两只脚丫子在山路上狂奔如飞,却原来是郑成功的二大爷郑鸿逵。唐王派他镇守此地,可这老兄连交战的心思都没有,只管赤脚大仙一样地狂逃。

拿下建宁,进逼仙霞关。

此地却是极险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入。李成栋赶到之后,小心翼翼地探头一看:嘿,这地方好,竟然没有一个守将。

从容过岭,长驱而入。

正在延平府的唐王得知消息,就聚集百官临朝,命内侍捧出一只盒子,对群臣说:你们大家都辛苦了,侍候我这么个不争气的皇帝。天绝我大明啊,清兵的斩首小分队马上就到了,可是我们这里……这只盒子,里边装着有两百多封信,都是锦衣卫查获的向清兵乞降的书信。现在我让人把这些信烧掉,因为我真的不想知道这些信都是谁写的。

散会。

隆武帝登上了车,后面跟着十几辆车,车上满载着经史子集,都是国学精本,一本也舍不得扔啊。走,御驾亲征去了也。

唐王一口气亲征到了汀州,这时候李成栋的斩首小分队已经追至,一声大吼,乱箭齐发,随从的官员向着四面八方逃散,唐王与王妃曾氏被俘。

夫妇二人被押解上路,行至九泷,曾妃投水自尽。到得福州,唐王被害。

一次漂亮的斩首行动。

只是无由得让人心酸。

第三章:扫清残局

1.斩首行动第二季

多尔衮下令:斩首行动第二季,开始。

行动负责人:豪格。

斩杀目标:大西王张献忠。

这是一次令人惊愕的斩首行动,前者派小分队斩杀唐王,唐王手下无一兵一卒,只有一群混饭吃的文官,李成栋的斩杀行动顺利成功,说起来也是合情合理的。而张献忠则不然,这厮坐镇蜀川,手下兵多将广,且尽多奇人异士,那却如何斩得了?

更何况,张献忠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枭雄,最是诡计多端,历练沉着。这种人,天生就是斩别人首的人,岂会让别人斩了首去?

再来瞧瞧多尔衮派出来的指战员,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这厮在早年皇太极翘辫子的时候,因为与多尔衮竞争皇位,因此两厢里结了怨仇。

就在多尔衮入关之前,嫌豪格长得太丑,削去了豪格的爵位,贬为庶人,罚他去推碾子拉磨。小顺治抱住多尔衮的大腿哇哇地哭着求情,不许。最后还是顺治的妈孝庄想了个法子,就在北京城里,专门给摄政王多尔衮立了块石碑,纵情讴歌多尔衮的丰功伟绩。多尔衮心情大悦,这才在半年前恢复了豪格的爵位。

如此说起来,这个斩首行动,表面看起来是命令豪格去斩张献忠的首级,实则是要斩豪格之首,因为这明摆着是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可能完成,那也得去啊。不然的话,豪格的性命堪忧。

于是豪格就硬着头皮出发了。他在顺治三年正月末出发,十一月末回来了。

手里提着张献忠的脑袋。

他竟然把任务完成了。

这事可真奇了,他又是怎么干成的呢?

这个事细究起来,估计最糊涂的就是张献忠了。话说这厮入主西蜀,割据称王,此后就在四川大开大阖,大斩大杀,要尽屠川蜀人民。正杀得起劲,忽见门外有一座锁龙桥,锁龙桥畔有座回澜塔,乃万历年间布政使余一龙所修。当下张献忠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招招手,叫一名亲信过来,吩咐道:你马上给老子找块大青石来,再找来石匠,在石头上刻下字,埋到地下去。

亲信问:刻什么字?

张献忠怒道:老子哪里晓得,反正是老天爷想让老子当皇帝的意思。

于是亲信急忙找来几个文士,一合计,凑出这么几行字来:

修塔余一龙,

拆塔张献忠。

岁逢甲乙丙,

此地王气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